璜佩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泛指玉佩。
唐 韩愈 《赴江陵途中寄赠三学士》诗:“班行再肃穆,璜珮鸣琅璆。” 清 黄遵宪 《和周朗山见赠之作》:“文不璜珮鸣琅璆,武不龙虎张旌斿。”
引证解释
⒈ 泛指玉佩。
引唐韩愈《赴江陵途中寄赠三学士》诗:“班行再肃穆,璜珮鸣琅璆。”
清黄遵宪《和周朗山见赠之作》:“文不璜珮鸣琅璆,武不龙虎张旌斿。”
璜佩的网络释义
璜佩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玉,黄声。本义:半壁形的玉) 同本义
璜,半璧也。——《说文》
以元璜礼北方。——《周礼·大宗伯》
夏后氏之璜。——《左传·定公四年》。注:“美玉名。”
下有双璜冲牙。——《大戴礼记·保傅》
璜台十成。——《楚辞·天问》
(2) 又如:璜佩(泛指玉佩);璜台(用玉石装饰的楼台)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wong2 wang2 [客英字典] vong2 vang2 [海陆丰腔] wong2 wang2 [客语拼音字汇] vong2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黃 | 胡光 | 匣 | 唐合 | 平聲 | 陽 | 合口一等 | 唐 | 宕 | ghuang/huang | ɣuɑŋ |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从人凡巾。本义:系在衣带上的装饰品)
(2) 同本义
佩,大带佩也。——《说文》
青青子佩。——《诗·郑风·子衿》
共王之服玉佩玉。——《周礼·王府》。注:“王之所带者。”
遗余佩兮澧浦。——《楚辞·湘君》
(3) 又如:佩玖(作佩饰用的浅黑色美石);佩玦(有缺口的环形佩玉);佩珂(用黄黑色玉石制成的佩饰);佩衽(佩玉和衣襟)
(4) 姓
动词
(1) 佩带,把徽章、符号、手枪等戴在或挂在胸前、臂上、肩上或腰间
佩之金玦。——《左传·闵公二年》
古代君子,必佩玉。——《礼记·玉藻》
佩其象揥。——《诗·魏风·葛屦》
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史记·项羽本纪》
(2) 又如:佩章(古代官员佩带的印章);佩巾(古代女子外出时系于腰左的拭巾);佩玉(古代系于衣带用作装饰的玉)
(3) 钦佩,敬仰
圣人行之,愚者佩之。——《素问·四气调神大论》
(4) 携带,随身拿着
农夫佩其耒耜,工匠佩其斧斤。——《白虎通·衣裳》
杻阳之山,有兽名鹿蜀,佩之宜子孙。——《山海经·南山经》。注:“谓带其皮毛。”
(5) 又如:佩仰(钦佩和信仰);佩慰(钦佩欣慰);佩德勿谖(受到的恩情,永远不会忘记)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宝安腔] pui5 [梅县腔] bi5 [台湾四县腔] pi5 pui5 [客英字典] pui5 [东莞腔] pui5 [客语拼音字汇] pi4 pui4 [海陆丰腔] poi5 pui5 [沙头角腔] pui5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佩 | 蒲昧 | 並 | 灰 | 去聲 | 隊 | 合口一等 | 蟹 | 灰 | bʰuɒi | buaih/buo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