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榭
注音
ㄑ一ㄣˊ ㄒ一ㄝˋ
词语释义
1.犹琴台。
词语解释
犹琴台。
唐 吴融 《梅雨》诗:“初从滴沥妨琴榭,渐到潺湲绕药畦。”参见“ 琴臺 ”。
引证解释
⒈ 犹琴台。参见“琴臺”。
引唐吴融《梅雨》诗:“初从滴沥妨琴榭,渐到潺湲绕药畦。”
琴榭的网络释义
琴榭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名词
(1) (本作“珡”。象形。小篆字形,象乐器形,上面“玨”象弦和弦柱,下面象琴身。本义:拨弦乐器。俗称古琴)
(2) 同本义
琴,弦乐也。神农所作,洞越练朱五弦,周加二弦,象形。古文从瑟金省声。——《说文》
神农氏琴长三尺六寸六分,上有五弦,曰宫商角徵羽,文王增二弦,曰少宫、少商。——《广雅·释乐》
乐琴书以消忧。——晋·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3) 又如:琴史(琴和史籍);琴书(琴与书;谈论琴艺的典籍);琴床(琴案;琴几);琴柱(琴上用以系弦的柱)
(4) 某些乐器的通称 。如:提琴;胡琴;钢琴;口琴
英文翻译
Chinese lute or guitar
方言集汇
◎ 粤语:kam4
◎ 客家话:[陆丰腔] kim3 [客语拼音字汇] kim2 [海陆丰腔] kim2 [客英字典] kim2 [宝安腔] kim2 [东莞腔] kim2 [台湾四县腔] kim2 [梅县腔] kim2
◎ 客家话:[陆丰腔] kim3 [客语拼音字汇] kim2 [海陆丰腔] kim2 [客英字典] kim2 [宝安腔] kim2 [东莞腔] kim2 [台湾四县腔] kim2 [梅县腔] kim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二十一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琴 | 巨金 | 羣 | 侵B | 平聲 | 侵 | 開口三等 | 侵B | 深 | gim/gym | gʰĭĕm |
详细解释
名词
(1) 建在高土台或水面(或临水)上的木屋
湖旁筑几条长堤,堤上百步一亭,五十步一榭。——《隋唐演义》
楼观亭榭。——宋· 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
舞榭歌台。——宋· 辛弃疾《永遇乐》
(2) 又如:歌台舞榭
(3) 古代指无室的厅堂。也为藏器或讲军习武的处所
将谋于榭。——《左传》
英文翻译
kiosk, pavilion
方言集汇
◎ 粤语:ze6
◎ 客家话:[梅县腔] sia1 cia5 [宝安腔] cia3 [客语拼音字汇] qia4 [台湾四县腔] cia5 [客英字典] cia5 [海陆丰腔] cia6
◎ 客家话:[梅县腔] sia1 cia5 [宝安腔] cia3 [客语拼音字汇] qia4 [台湾四县腔] cia5 [客英字典] cia5 [海陆丰腔] cia6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四十禡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謝 | 辝夜 | 邪 | 麻三開 | 去聲 | 禡 | 開口三等 | 假 | 麻 | zĭa | zsiah/szya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