琳琅满目

lín láng mǎn mù [ lin lang man mu]
繁体 琳琅滿目
注音 ㄌ一ㄣˊ ㄌㄤˊ ㄇㄢˇ ㄇㄨˋ
词性 成语

词语释义

琳琅满目 línláng-mǎnmù

(1) 满眼都是美玉。比喻精美的东西,出色的诗文,有用的人才很多

商店里商品种类繁多,琳琅满目
a superb collection of beautiful things;be a feast for the eyes

词语解释

成语出处

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容止》:“今日之行,触目见琳琅珠玉。”

成语辨析

琳琅满目和“美不胜收”;都可形容美好的事物很多。但琳琅满目偏重在满眼都是;“美不胜收”偏重在多得来不及看;来不及一一欣赏。

成语用法

琳琅满目主谓式;作谓语、定语、状语;指满眼都是珍贵的东西。

引证解释

⒈ 见“琳琅触目”。

琳琅满目的国语词典

琳琅,美玉。琳琅满目形容满眼所见都是珍美的东西。如:「故宫博物院所珍藏的古物,真是琳琅满目,美不胜收。」也作「琳瑯满目」。

琳琅满目的网络释义

琳琅满目

  • 琳琅满目是一个成语,读音是lín láng mǎn mù,意思为满眼都是珍贵的东西,形容美好的事物很多。出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容止》。
  • 琳琅满目的翻译

    日语: 立派(りっぱ)なものがいっぱいある
    俄语: обилие и богатство красивых вещей

    琳琅满目造句

    书店里的书琳琅满目,让我不知道买哪本好。
    大街上的商品真是琳琅满目,真是包罗万象。
    书店里,各种儿童读物琳琅满目。
    商店里,各色各样的珠宝首饰琳琅满目。
    走进玩具店的小孩对琳琅满目的各种玩具,大都莺莺燕燕。
    展览馆内陈列的产品琳琅满目,包罗万象,令人目不暇接。
    灯会上各式各样的花灯,琳琅满目,令人应接不暇。
    商店虽小,货物却琳琅满目,应有尽有。
    商店里的珠宝首饰琳琅满目,美不胜收。
    展览馆中,各种中外图书琳琅满目,堪称洋洋大观。
    商品琳琅满目,看得我眼花缭乱。
    她们陪着她穿过琳琅满目的画廊。
    小明第一次进城,被商店里琳琅满目的商品惊呆了。
    哥哥喜欢旅游,他的房间里挂满了琳琅满目的纪念品。
    博物馆中,各种各样的出土文物布满展厅,可以说是琳琅满目,价值连城。
    琳琅满目的展品让人目不暇接。
    展览馆里展出的各种工艺品目不暇接,琳琅满目。
    大厅里摆放着的工艺品五光十色,琳琅满目。
    市场上所谓的功能饮料琳琅满目。
    超市里各种各样的商品琳琅满目,令人目不暇接。

    汉字详情

    lín [lin]
    部首: 436
    笔画: 12
    五笔: GSSY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
    仓颉: MGDD
    四角: 14190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玉,林声。本义:美玉)

    (2) 同本义

    琳,美玉也。——《说文》

    琳,玉也。——《尔雅》

    琳珉昆吾。——《汉书·司马相如传》。注:“玉也。”

    厥贡惟救琳琅玕。——《书·禹贡》。郑注:“琳,美石也。”

    (3) 又如:琳珉(美玉名);琳华(仙界的花);琳札(珍贵的书札);琳珪(美玉);琳球(指美玉);琳与(美玉)

    (4) 青色玉 。如:琳函(青碧色的玉制封套);琳宫梵宇(道观;佛寺);琳宇(神仙的居所。后用为道观的美称)

    英文翻译

    beautiful jade, gem

    方言集汇

    ◎ 粤语:lam4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lim2 [客英字典] lim2 [海陆丰腔] lim2 [梅县腔] lim2 [陆丰腔] lim3 [宝安腔] lim2 [客语拼音字汇] lim2
    ◎ 潮州话:lim5(lîm) [澄海]ning5(nîng)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二十一侵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力尋侵A平聲開口三等侵Alĭĕmlim
    láng [lang]
    部首: 436
    笔画: 11
    五笔: GYVE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MGIAV
    四角: 13132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玉,良声。本义:似玉的美石或青色的珊瑚)

    (2) 同本义

    琅,琅玕似珠者。——《说文》

    厥贡惟球琳琅玕。——《书·禹贡》。传:“石似玉。”

    (3) 又如:琳琅(美玉,比喻优美珍贵的东西);琅花(琅华。琅玕树所开之花,常以美称白花)

    (4) 门环

    木门仓琅根,谓宫门铜锾,言将尊贵也。——《汉书》

    (5) 姓

    (6) 形容清朗、响亮的声音。如:琅玕(用铁链锁人。又指象声词);琅然(声音清朗的样子);琅诵(朗诵)

    形容词

    洁白、华美如玉

    已过重阳半月天,琅华千点照寒烟。——皮日休《奉和鲁望白菊诗》

    英文翻译

    a variety of white carnelian; pure

    方言集汇

    ◎ 粤语:long4
    ◎ 客家话:[客英字典] long2 [海陆丰腔] long2 [梅县腔] long2 [台湾四县腔] long2 [宝安腔] long2 [客语拼音字汇] long1 long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十一唐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魯當唐開平聲開口一等lɑŋlang
    mǎn [man]
    部首: 331
    笔画: 13
    五笔: IAGW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ETMB
    四角: 34127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本义:填满,布满)

    (2) 同本义

    满,盈溢也。——《说文》

    无几何而往,则户外之屦满矣。——《庄子·列御寇》

    荆有云梦,犀兕麋鹿满之。——《墨子·公输》

    奸邪满侧。——《韩非子·扬权》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唐· 许浑《咸阳城东楼》

    归来泪满巾。——宋· 张俞《蚕妇》

    黄四娘家花满溪。——唐·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

    蒌蒿满地。——宋· 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初闻涕泪满衣裳。——唐·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3) 又如:满口胡柴(满口胡说);满坑满谷(形容积聚得特多);满面生花(满面笑容);满天星(指眼里冒出许多金星);满眼(充满视野);满堂(充满堂上);满衍(布满平野,遍野);满肚子(满肚皮。充满肚皮;充满心中);满实(充盈);满怀信心(心中充满自信心);满脸春色(满脸春风。比喻满脸充满喜悦的笑容);满听(满耳);满溢(太多而漫出);满生生(很满的样子);满心(心中充满某种情绪或意愿);满礼(满理。充足的理由);满顶(不留余地);满饮(斟满而饮)

    (4) 足够,达到一定限度

    虽长不满七尺,而心雄万夫。——李白《与韩荆州书》

    (5) 又如:满散(功德圆满时的散斋;为祈祷、祝寿等开设道场,期满结束);满日(做工做到规定的年龄期限);满服(服丧期满);满破(最多;大不了);满话(没有回旋余地的话);拉满弓(又叫满把)

    (6) 通“懑”。烦闷

    …欢欣愤满以送之。——《说苑·善说》

    故烦满而囊缩。——《素问·热论》

    形容词

    (1) 饱满;丰满

    穗阅而青零,多秕而不满。——《吕氏春秋·审时》

    (2) 郁闷,闷塞不畅

    必至下胀而上满。——《老残游记》

    (3) 全,整个

    满坐寂然。——《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满坐宾客。

    满面尘灰烟火色。——唐· 白居易《卖炭翁》

    满目萧然。——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刘方平《春怨》

    (4) 又如:满不在意(全然不放在心上,不当一回事);满天打油飞(方言。谓到处游荡,没有落脚的地方);满处(到处);满世界(到处);满堂(整个堂上);满岁(一年,整年);满处(犹到处)

    (5) 自满

    满招损,谦受益。——《书·大禹谟》

    克勤于邦,克勤于家,不自满假。——《书·大禹谟》

    踌躇满志。——《庄子·养生主》

    (6) 又如:满大(自满自大);满招损,谦受益(自满招致损失,谦虚得到益处);满假(自满自大);满望(满足所望)

    (7) 特指月圆 。如:月满(月圆);满魄(圆月)

    名词

    (1) 中国少数民族名。“满族”

    (2) 姓

    副词

    很——表示程度 。如:满对;满高兴

    英文翻译

    fill; full, satisfied

    方言集汇

    ◎ 粤语:mun5

    宋本广韵

    [mu]
    部首: 512
    笔画: 5
    五笔: HHHH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BU
    四角: 60101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甲骨文和小篆字形。象眼睛形,外边轮廓象眼眶,里面象瞳孔。小篆处理为线条。先秦时期多用“目”,两汉以后,用眼逐渐多起来。“目”具有书面语色彩。本义:眼睛)

    (2) 同本义

    目,人眼,象形。——《说文》

    目者,气之清明者也。——《礼记·郊特牲。》

    目者,心之符也。——《韩诗外传》

    夫妻反目。——《易·小畜卦》

    睅其目,皤其腹。——《左传·宣公二年》

    满目萧然。——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瞋目大怒。——晋· 干宝《搜神记》

    目似瞑。——《聊斋志异·狼三则》

    目不忍睹。——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3) 又如:目不斜视(眼睛不向旁边看,形容为人正派);目见耳闻(亲眼看见,亲耳听到);目治手营(亲眼观察,亲手试验);目空一世(什么都不放在眼里。形容骄傲自大);目眩神摇(眼花缭乱,心神摇荡);目无下尘(眼睛不朝下看。形容态度高傲。下尘,下风,喻指比自己低下的人);目耗(眼睛昏花);目指(用眼睛示意指点);目眦(眼眶);目珠(眼球);目睛(眼珠);目精(眼珠;眼睛)

    (4) 目光;眼力

    四海注目。——《晋书·孙惠传》

    (5) 又如:目捷(目光敏捷);目击道存(眼光一接触便知“道”之所在。形容悟性好);目色(视力);目使颔令(用眼色和下颔示意以役使别人。形容态度骄横);目注(目光注视);目波(水波似的目光、谓目光流盼如水波);目逆(以目光相迎);目极(用尽目力远望)

    (6) 孔眼

    举一纲而万目张。——郑玄《诗谱序》

    (7) 又如:纲举目张;一个60目的筛

    (8) 条目;要目 。如:目次(书刊上的目录。表示内容的篇目次序)

    (9) 目录 。如:参考书目;故事节目

    (10) 首领;头目

    夷目嘉符。——《广东军务记》

    (11) 又如:目把(指西南少数民族中的小首领)

    (12) 分类学上位于科之上、纲之下的类别 。如:松柏目

    (13) 名目,数目;行列

    不在使者之目。——宋· 文天祥《后序》

    动词

    (1) 观看,注视

    指目陈胜。——《史记·陈涉世家》

    指目牵引。——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2) 又如:目过(过目;细看);目下十行(形容看书速度极快);目及(看到);目染(因经常看见而受到影响);目笑(目视而窃笑);目礼(以目注视,表示敬意);目断(犹望断。一直望到看不见);目识(看后即记住);目属(瞩目;注视);目艳(看到美好的事物而感到羡慕);目为(看作)

    (3) 递眼色,使眼

    酒阑,吕布因目留 高祖。——《史记·高祖本纪》

    数目项王。——《史记·项羽本纪》

    (4) 又如:目交心通(以眼色传情,心中相互沟通);目挑眉语(以眉目挑逗传情);目指气使(用眼神和气色示意,以支使别人。形容态度骄横);目禁(用眼色禁止别人言行);目语额瞬(眉毛眼睛能作态示意)

    (5) 看待

    不敢以说书目敬亭。—— 清· 黄宗羲《柳敬亭传》

    英文翻译

    eye; look, see; division, topic

    方言集汇

    ◎ 粤语:muk6
    ◎ 客家话:[海陆丰腔] muk7 muk8 [客英字典] muk7 muk8 [台湾四县腔] muk7 muk8 [东莞腔] muk7 [陆丰腔] muk7 [梅县腔] muk8 muk7 [沙头角腔] muk7 [宝安腔] muk7 | muk8 [客语拼音字汇] mug5 mug6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一屋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莫六屋三入聲開口三等miukmĭu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