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刻镂之戈。亦为戈的美称。
北周 庾信 《哀江南赋》:“横琱戈而对霸主,执金鼓而问贼臣。” 宋 陆游 《书事》诗:“自笑书生无寸效,十年枉是枕琱戈。” 清 陈梦雷 《赠秘书觉道弘》诗:“露布降封豕,琱戈扫孽鲸。”
引证解释
⒈ 刻镂之戈。亦为戈的美称。
引北周庾信《哀江南赋》:“横琱戈而对霸主,执金鼓而问贼臣。”
宋陆游《书事》诗:“自笑书生无寸效,十年枉是枕琱戈。”
清陈梦雷《赠秘书觉道弘》诗:“露布降封豕,琱戈扫孽鲸。”
琱戈的国语词典
刻有花纹的戈。
琱戈的网络释义
琱戈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动词
(1) (雕的异体字)
(2) 治玉,引申为雕刻,刻镂 。如:琱舆(玉饰之车);琱戈(刻镂过的戈)
(3) 通“彫”。用彩画装饰
古者工不造琱琢,商不通侈靡。——《汉书·王吉传》
琢琱狎猎,金银琳琅。——《文选·张衡·南都赋》
素又发泄东宫服玩似加琱饰者,悉陈于庭,以示文帝。——《北史·隋宗室诸王传》
(4) 又如:琱文(刻画的花纹);琱履(绣花鞋);琱丽(装饰华丽)
(5) 琢磨,推敲文字
光来不办琱新句,报答风光且一篇。——宋· 杨万里《寒食雨作》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diau1 [客英字典] diau1 [海陆丰腔] diau1 [梅县腔] diau1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貂 | 都聊 | 端 | 蕭 | 平聲 | 蕭 | 開口四等 | 效 | 蕭 | tieu | teu |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一种长柄兵器形。本义:一种兵器)
(2) 中国古代的主要兵器
戈,平头戟也。从弋、一,横之象形。——《说文》。按,戈者,柲也,长六尺六寸,其刃横出,可勾可击,与矛专刺、殳专击者不同,亦与戟之兼刺与勾者异。
执戈上刃。——《书·顾命》
称尔戈。——《书·牧誓》
戈广二寸。——《考工记·冶氏》
操吴戈兮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楚辞·屈原·国殇》
(3) 青铜制,盛行于商至战国时期,秦以后逐渐消失。其突出部分名援,援上下皆刃,用以横击和钩杀,勾割或啄刺敌人,因此,古代叫做勾兵或称啄兵。又如:戈殳(戈和殳。泛指兵器);戈甲(戈和铠甲。借指战争。又为兵器的统称);戈矢(戈和箭);戈矛(戈和矛)
(4) 泛指兵器
左右军士,皆全装贯带,持戈执戟而立。——《三国演义》
能执干戈以卫社稷。——《礼·檀弓下》
(5) 又如:戈兵(兵器。也指战争);干戈(泛指武器;喻指战争)
(6) 战争;战乱
偃武息戈,卑辞事汉。——《后汉书·公孙述传》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客语拼音字汇] go1 [东莞腔] go1 [梅县腔] ko1 [宝安腔] ko1 [客英字典] ko1 [陆丰腔] ko1 [海陆丰腔] ko1 [台湾四县腔] ko1
◎ 潮州话:ko1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戈 | 古禾 | 見 | 戈一合 | 平聲 | 歌 | 合口一等 | 戈 | 果 | kua | kwa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