琐记

suǒ jì [ suo ji]
繁体 瑣記
注音 ㄙㄨㄛˇ ㄐ一ˋ

词语释义

记述琐事的一种文章体裁。如·梁章巨有《归田琐记》;鲁迅《朝花夕拾》有散文《琐记》、《花边文学》有杂文《看书琐记》等。

词语解释

  1. 记述琐事的一种文章体裁。如 清 梁章鉅 有《归田琐记》; 鲁迅 《朝花夕拾》有散文《琐记》、《花边文学》有杂文《看书琐记》等。

引证解释

⒈ 记述琐事的一种文章体裁。如清梁章鉅有《归田琐记》; 鲁迅《朝花夕拾》有散文《琐记》、《花边文学》有杂文《看书琐记》等。

琐记的网络释义

琐记 (琐记)

  • 《琐记》是散文集《朝花夕拾》一书中第八篇文章,作者是鲁迅先生。
  • 作品介绍了鲁迅先生冲破封建束缚,为追求新知识,离家求学至出国留学的一段生活经历。文章从作者切身感受出发,写出了进化论及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对进步青年的影响。
  • 琐记造句

    鲁迅后来在《朝花夕拾》的《琐记》中,用荒诞的笔法记录了当时的生活。
    随笔、笔谈、笔录、笔丛、偶笔、闲笔、杂记、琐记、漫记、日记、纪闻、纪谈,等等。
    著有《中国古典诗歌要籍丛谈》、《中国流民》、《监狱琐记》等。
    如人人琐记此等事,虽大地为架,不能庋此薄籍矣。
    她的日记其实是琐忆,琐记,零珠碎玉的,也有一点小意思,让我们看到一个普通女孩的成长。
    槟城琐记--全球化进程中的东方故事。
    其中文艺栏目有连载小说,裕容龄的《清宫琐记》很精彩。
    有感于此,遂缀琐记数言,付诸报端。
    他历时一年,在散文随笔版写了反映长沙古城的风土人情和历史掌故的帖文《旧城琐记》,受到网友极大关注。
    《燕京负贩琐记》以枣焙干去核而以线穿之故名。
    自稗官琐记,创造鄙词,曰刘、曰张,谓天帝有废兴;曰吕、曰冯,谓河伯有夫妇。
    我先是为研究巴金和撰写《萧乾传》而去采访卞先生的,后来,编辑“五色土”副刊时,又请他新开“居京琐记”专栏写稿。
    所纂辑《骨董琐记》、《骨董续记》、《骨董三记》涉及金石、书画、陶瓷、雕绣,其中记明清两代朝章国故、遗闻轶事,尤为详备。
    不过孙为书商,其书为工作之余的过眼录;而戈德斯通夫妇为纯粹的爱书人,搜书不为稻粱谋,其漫游记源于痴迷,以致有此念念于心的琅嬛琐记。
    《浪迹十年之联大琐记》是一份关于西南联大的珍贵日记,由于作者陈达为联大社会学系系主任,故其对联大的记录,更为平实,也更多社科学者角度的观察。
    与之前三个实验一样,测试者拿到一些名人琐记并被告知可以存放它们的位置。然后实验者测试了他们对信息内容以及信息存放位置的回想。

    汉字详情

    suǒ [suo]
    部首: 436
    笔画: 11
    五笔: GIMY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多用男性
    仓颉: MGFBO
    四角: 19182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本义:玉件相击发出的细碎声音)

    (2) 同本义

    琐,玉声也。——《说文》

    (3) 也作“琐琐”

    玉珂声琐琐,锦帐梦悠悠。——唐· 杜牧《送刘三复郎中赴阙》

    (4) 镂玉为连环叫琐,后以金属为之,作“锁”。连环;锁链

    古来绕绕,委曲如琐。——《后汉书·仲长统传·述志诗》

    (5) 锁链形的纹饰

    卿卿不惜琐窗春,支作长楸走马身。——唐· 李商隐《房人不遇留别馆》

    (6) 又如:琐闱(镌刻连琐图案的宫中旁门);琐闼(镌刻连琐图案的宫中小门)

    (7) 加在门、箱等上面使人不能随便开启的器具。后作“锁”

    锁,铁锁门键也。——《说文新附》。郑珍新附考:“锁,本作琐。”

    (8) 宫禁 宫门的禁令的代称

    曲阳侯 根骄奢僭上,赤墀青琐。——《汉书》

    (9) 玉屑

    琐,玉屑。——《洪武正韵》

    (10) 古地名

    (11) 春秋郑地。约在河南省新郑县北

    (12) 春秋晋地。约在河北省大名县。又作“沙”、“沙泽”

    (13) 春秋楚地。约在安微省霍丘县东

    (14) 姓

    形容词

    (1) 细碎,细小

    成魁琐。——《太玄·成》。注:“细也。”

    琐,碎也。——《后汉书·刘梁传》注

    琐琐。——《易·旅》。郑注:“犹小小。”

    凡此琐琐,虽为陈迹,然我一日未死,则一日不能忘。——清·袁枚《祭妹文》

    (2) 琐琐(细小的事情)。又如:琐琐(细小的样子);琐屑(烦碎细小);琐器(细小的器具);琐末(细微)

    (3) 形容人品卑劣,猥琐

    琐琐姻亚,则无膴()(膴仕,高位厚禄)。——《诗·小雅·节南山》

    (4) 又如:琐贱(地位卑微);琐劣(猥琐拙劣);琐任(卑微的职务);琐猥(庸俗卑微);琐运(卑贱的命运)

    (5) 琐碎

    王隐、何法盛之徒,所撰《晋史》,乃专访州闾细事,委巷琐言,聚而编之。——唐· 刘知几《史通·书事》

    (6) 又如:琐近(琐碎而浅近);琐言(琐碎的言谈);琐卒(零散的兵力);琐故(琐细的典故);琐记(记述琐事的一种文章体裁);琐务(琐碎的事务);琐脞(繁琐);琐说(琐细的论述)

    (7) 平庸 。如:琐才,琐材;琐姿(庸才,陋质)

    (8) 仔细

    吉善其言,召东曹案边长吏,琐科条其人。——《汉书》

    英文翻译

    trifling, petty; troublesome

    方言集汇

    ◎ 粤语:so2
    ◎ 潮州话:so2

    宋本广韵

    [ji]
    部首: 226
    笔画: 5
    五笔: YNN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仓颉: IVSU
    四角: 37717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言,己声。本义:记住)

    (2) 同本义

    记,疏也。——《说文》

    记,识也。——《广雅》

    记有成。——《礼记·内则》

    记间之学。——《礼记·学记》

    凡所经履,莫不暗记。——《后汉书·应奉传》

    常记溪亭日暮。——宋· 李清照《如梦令》

    吾记天圣中。—— 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望中犹记。——宋·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3) 又如:记混了;记错了;切记;牢记;铭记;记不清;记省(回忆,记忆);记心(记在心上,常用于叮嘱);记念(挂心;惦念);记忆(记在心里)

    (4) 记载,记录

    记,书也。——《广雅》

    宫之奇果谏,记曰。——《公羊传·僖公二年》。注:“史记也。”

    受记考事。——《汉书·张敞传》

    属予作文以记之。——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记之而去。——唐· 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予在患难中,间以诗记所遭。——文天祥《 后序》

    览则省记。——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

    姚鼐记之。—— 清· 姚鼐《登泰山记》

    (5) 又如:摘记(摘要记录);笔记(用笔记录);手记(亲手记录);记言(记录言论)

    名词

    (1) 记载事物的书册或文章 。如:记书(传记及诸家之书);游记;日记;杂记;摘记

    (2) 按时间顺序记述历史史实或事件 。如:大事记;史记;记传(历史传记);记牒(史册;文字记录);记府(古代国家收藏文书史策的府署)

    (3) 标志,记号

    仓廒内自有官司封记。——《水浒传》

    (4) 又如:标记;以红色为记;记色(凭据;证据)

    (5) 胎记

    生那儿时,脊背下有一搭红记。——《警世通言》

    (6) 又如:他身上有块记

    (7) 古时的一种公文 。如:奏记;残记。又指记述或解释典章制度的文字。如:十三经中的《周礼·考工记》和《礼记》

    (8) 印章

    正其名,请铸铜记给之。——《宋史·职官志》

    (9) 又如:戳记;图记;钤记;记室(官名。掌管章表书记文檄)

    (10) 记叙文,一种以叙事为主的文体 。如:《桃花源记》;《岳阳楼记》

    量词

    张开手掌迅速厉害地一击,掴 。如:一记耳光

    英文翻译

    record; keep in mind, remember

    方言集汇

    ◎ 粤语:gei3
    ◎ 潮州话:gi3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