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释义
理论
(1) 讲理;计较
(2) 理睬
(3) 处理
词语解释
说理立论;依理评论。
《北史·崔光韶传》:“ 光韶 博学强辩,尤好理论,至於人伦名教,得失之间,榷而论之,不以一毫假物。” 唐 郑谷 《故少师从翁追纪》诗:“理论知 清越 ,生徒得 李频 。”《水浒传》第五回:“ 皇城 干事全不济事,还是大官人理论得是!”
据理争论;讲理。
元 无名氏 《冯玉兰》第一折:“您何须紧厮跟,档咽喉强劫人,好教我哭啼啼难理论,待向前还倒褪。”《醒世恒言·一文钱小隙造奇冤》:“若先嚷破了,反被他做了準备。不如竟到官司,与他理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五回:“﹝我﹞心中不觉暗暗动怒,只不便同他理论。” 柳青 《创业史》第二部第八章:“他把短烟袋锅装进上衣口袋里头,起身到 蛤蟆滩 去,找他 振山 老大理论去。”
注意。
明 汤显祖 《紫钗记·节镇宣恩》:“如今 卢府 着忙,不暇理论到此事。”《英烈传》第三一回:“那 周颠 日日在帐中闲耍, 太祖 也不十分理论。” 清 蒋士铨 《第二碑·上冢》:“小人们祖父居此,灶侧有个古坟,向来也不理论,及布政司 籛爷 来此立碑,始知是 娄妃 旧墓。”
道理;理由。
元 曾瑞 《留鞋记》第三折:“你既是个女子,怎生不守闺门之训?这绣鞋儿却揣在 郭华 怀中,有何理论?从实招来,休讨打吃。” 老舍 《老张的哲学》第三五:“ 王太太 旁征博引,为 赵太太 的理论下注解与佐证。”
指系统的理性认识。
毛泽东 《整顿党的作风》:“真正的理论在世界上只有一种,就是从客观实际抽出来,又在客观实际中得到了证明的理论。” 邹韬奋 《理论和实践的统一》:“理论和实践是统一的,总是分不开的。”
泛指某种观点。
鲁迅 《坟·春末闲谈》:“可惜理论虽已卓然,而终于没有发明十全的好方法。”
引证解释
⒈ 说理立论;依理评论。
引《北史·崔光韶传》:“光韶博学强辩,尤好理论,至於人伦名教,得失之间,榷而论之,不以一毫假物。”
唐郑谷《故少师从翁追纪》诗:“理论知清越,生徒得李频。”
《水浒传》第五回:“皇城干事全不济事,还是大官人理论得是!”
⒉ 据理争论;讲理。
引元无名氏《冯玉兰》第一折:“您何须紧厮跟,档咽喉强劫人,好教我哭啼啼难理论,待向前还倒褪。”
《醒世恒言·一文钱小隙造奇冤》:“若先嚷破了,反被他做了準备。不如竟到官司,与他理论。”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五回:“﹝我﹞心中不觉暗暗动怒,只不便同他理论。”
柳青《创业史》第二部第八章:“他把短烟袋锅装进上衣口袋里头,起身到蛤蟆滩去,找他振山老大理论去。”
⒊ 注意。
引明汤显祖《紫钗记·节镇宣恩》:“如今卢府着忙,不暇理论到此事。”
《英烈传》第三一回:“那周颠日日在帐中闲耍, 太祖也不十分理论。”
清蒋士铨《第二碑·上冢》:“小人们祖父居此,灶侧有个古坟,向来也不理论,及布政司籛爷来此立碑,始知是娄妃旧墓。”
⒋ 道理;理由。
引元曾瑞《留鞋记》第三折:“你既是个女子,怎生不守闺门之训?这绣鞋儿却揣在郭华怀中,有何理论?从实招来,休讨打吃。”
老舍《老张的哲学》第三五:“王太太旁征博引,为赵太太的理论下注解与佐证。”
⒌ 指系统的理性认识。
引毛泽东《整顿党的作风》:“真正的理论在世界上只有一种,就是从客观实际抽出来,又在客观实际中得到了证明的理论。”
邹韬奋《理论和实践的统一》:“理论和实践是统一的,总是分不开的。”
⒍ 泛指某种观点。
引鲁迅《坟·春末闲谈》:“可惜理论虽已卓然,而终于没有发明十全的好方法。”
理论的国语词典
由实际的实践中归纳出,或由观念推演而得到的有系统、有组织的说理或论点。
理论的网络释义
理论 (汉语词语)
近义词
理论造句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玉,里声。本义:加工雕琢玉石)
(2) 同本义
理,治玉也。顺玉之文而剖析之。——《说文》
理者,成物之文也。长短大小、方圆坚脆、轻重白黑之谓理。——《韩非子·解老》
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遂命曰:“ 和氏之璧。”——《韩非子·和氏》
郑人谓玉未理者璞。——《战国策·秦策三》
(3) 治理;管理
不可胜理。——《战国策·秦策一》
圣人之所在,则天下理焉。——《吕氏春秋·劝学》
夫能理三苗。——《淮南子·原道》
以昭陛下平明之理。——诸葛亮《出师表》
贫困如故时,始复上街头理其故业。——黄宗羲《柳敬亭传》
为天下理财。——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理事自若。——《后汉书·卓茂传》
(4) 又如:当家理事;理官(治理狱讼的官员);理民(治理人民);理国(治理国家)
(5) 整理,使有条理、有秩序
分茧理丝。——《晋书·左芬传》
当户理红妆。——《乐府诗集·木兰诗》
(6) 又
当窗理云鬓。
(7) 又如:理妆(整理妆饰);理丝(抽理蚕丝);理鬓(梳理鬓发);理顺
(8) 处理,办理 。如:料理(办理;处理);理七(旧俗人死后每七日斋供一次,凡七次,共四十九日而止);理狱(处理讼事)
(9) 温习;熟习
被服罗裳衣,当户理清曲。——《古诗十九首》
(10) 又如:理书(温习功课);理乐(练习演奏乐曲);理曲(练习歌曲)
(11) 奏起 。如:理音(弹奏音乐);理丝(弹奏弦乐);理乐(奏乐)
(12) 区分;辨别
理道之远近而致贡。——《荀子·王制》
(13) 又如:理音(辨别声音)
(14) 理睬,理会
只顾玩笑,并不理他。——《红楼梦》
(15) 又如:不理(不闻不问);理值(理睬);理识(犹理睬)
(16) 申诉;辨白 。如:理诉(申诉);理说(申辨是非);理辨(申辨)
(17) 修缮 。如:理葺(修理,修补);理楫(修理船桨)
(18) 操理
始复上街头理其故业。——清· 黄宗羲《柳敬亭传》
名词
(1) 纹理;条理
井井兮有其理也。——《荀子·儒效》
璧袭无理。——《淮南子·览冥》
知分理之可相别异也。——《说文解字·叙》
圭形石质,苍色腻理。——刘禹锡《砥石赋》
(2) 又如:理比(纹理相次);理路(纹理,纹路)
(3) 法律;司法官
弦子旗为理。——
管子·小匡》
遂下于理。——汉· 司马迁《报任安书》
(4) 又如:理刑厅(理刑官员)
(5) 道理,义理
井井兮其有理也。——《荀子·儒效》
恶积祸盈,理至焦烂。——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势不同而理同。——柳宗元《送薛存义序》
是未明天地之理,万物之情者也。——《庄子·秋水》
理实如兄言。——《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天下之理得矣。——宋·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验之以理。——《吕氏春秋·慎行论》
理无专在。——清· 刘开《问说》
(6) 又
理有未安,妄以臆度。
(7) 又如:无理(没有道理);在理(合乎道理);理致(义理情致,思想情趣);理窟(义理会聚处;道理深奥处);理顺(道理顺当;理由正当)
(8) 事理 。如:理趣(事理的旨趣)
(9) 使者
行理之命,无月不至。——《左传·昭公十三年》。注:“行理,使人通聘问者。”
(10) 媒人
吾令蹇修以为理。——《楚辞·屈原·离骚》
(11) 自然科学与物质世界和其现象有关的这种知识 。如:理工科
(12) 物理学 。如:数理化
(13) 通“吏”。狱官
孟秋之月:命理瞻伤。——《礼记·月令》
李离者, 晋文公之理也。——《史记·循吏列传》
形容词
治理得很好
本事不理。——《荀子·天论》
运极则化,理乱相承。——《后汉书·蔡邕传》
一切治理,威名流闻。——《汉书·赵尹韩张两王传》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li1 li3 [客英字典] li1 li3 [海陆丰腔] li1 li3 [东莞腔] li3 [陆丰腔] li1 [梅县腔] li1 [沙头角腔] li1 [宝安腔] li1 [客语拼音字汇] li1
◎ 潮州话:li2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里 | 良士 | 來 | 之 | 上聲 | 紙 | 開口三等 | 之 | 止 | lix/liio | lĭə |
详细解释
lún
名词
(1) 《论语》的简称 。内容主要是记录孔子及其门徒的言行
(2) 另见
lùn
动词
(1) (形声。从言,仑(
)声。本义:评论,研究。引申为“议论”)(2) 议论, 分析和说明事理
论,议也。——《说文》
论理也,次也。——《论语序集解》
坐而论道。——《周礼·考工记》。注:“谓谋虑治国之政令也。”
臣请论其故。——《史记·张仪传》
留连论诗。——宋·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
与蒙论议。——《资治通鉴·汉纪》
每与臣论此事。——诸葛亮《出师表》
十几人论议。——《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3) 又如:论道(讲论治国道术);论黄数黑(议论是非曲直);论冒(相当于八股文中的“破题”,有“开宗明义”之意)
(4) 思;思考
论之思之,至于再三。——《汉书·王莽传》
(5) 衡量;评定
论其刑赏。——诸葛亮《出师表》
闻言必熟论。——《吕氏春秋·慎行论》
(6) 又如:论功行赏
(7) 评论;辩析
相国论河套。—— 清· 侯方域《壮悔堂文集》
(8) 又
已而论河套。
(9) 又如:论思(论辩思虑);论理(论说道理);论口(争论;斗嘴)
(10) 判罪;判决
会论虞常。——《汉书·李广苏建传》
袁溥论 瑞。—— 清· 张廷玉《明史》
舒华论瑞迂。——《明史》
(11) 又如:论囚(判刑);论输(论其罪而罚其役)
(12) 考虑;顾及
食物不论,力气是不惜的。——鲁迅《彷徨·祝福》
(13) 又如:论平(考虑公正平和)
(14) 较量
我与一百斤大刀,却与那先生论么?——《三国志平话》
(15) 控告,举报
那里有令史勾结强贼理,如今世上媳妇论丈夫的稀。——元· 李致远《还牢末》
(16) 凭借
想相如凭舌剑压 秦国,论胆量完璧而回,乃股肱忠烈之士。—— 元· 高文秀《渑池会》楔子
(17) 说;陈述
无论魏晋。—— 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弃者无论。——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
论天下事。——《资治通鉴》
(18) 又
又不可论。
(19) 又如:相提并论;又当别论
(20) 按照,依照 。如:鸡蛋论斤卖;论件;论天;论月发工资;论功行赏;论万(成千上万)
(21) 研究
论世之事。(论,研究、探讨。)——《韩非子·五蠹》
(22) 又如:论演(研究阐发);论道经邦(研究治国之道,以治理好国家);论思(研究思想)
(23) 通“抡”。选择
权节其用,论比协材。——《国语·齐语》
论贤人,用有能,而民可使治。——《管子·五辅》
(24) 通“纶”。治理
云雷屯,君子以经论。——《易·屯》
屡陈时政,经论治体。——《三国志·魏书·任苏杜郑仓传》
名词
(1) 主张;学说
论笃是与,君子者乎,色庄者乎?——《论语·先进》
余不妄,独持迂论。——徐光启《甘薯疏序》
(2) 又如:相对论;原子论;方程论
(3) 议论文
论也者,弥纶群言,而研一理者也。——《文心雕龙·论说》
(4) 又如:《六国论》;《过秦论》
(5) 通“伦”。伦理
於论鼓钟!——《诗·大雅·灵台》
(6) 姓
(7) 另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