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曲

lǐ qǔ [ li qu]
注音 ㄌ一ˇ ㄑㄨˇ

词语释义

弄曲,演奏乐曲。

词语解释

  1. 弄曲,演奏乐曲。

    南朝 陈 徐陵 《<玉台新咏>序》:“五日犹赊,谁能理曲。” 唐 王维 《洛阳女儿行》:“戏罢曾无理曲时,妆成祇是薰香坐。” 宋 邢居实 《明妃引》:“ 披香殿 里夜吹笙, 未央宫 中朝理曲。”

  2. 理由欠缺;没有道理。

    元 王结 《善俗要义·明要约》:“亦有诈立契约公肆欺谩者,然理曲之人,终亦败露。”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三》:“改重伤为轻,改多伤为少,改理曲为理直,改有心为无心。”

引证解释

⒈ 弄曲,演奏乐曲。

南朝陈徐陵《<玉台新咏>序》:“五日犹赊,谁能理曲。”
唐王维《洛阳女儿行》:“戏罢曾无理曲时,妆成祇是薰香坐。”
宋邢居实《明妃引》:“披香殿里夜吹笙, 未央宫中朝理曲。”

⒉ 理由欠缺;没有道理。

元王结《善俗要义·明要约》:“亦有诈立契约公肆欺谩者,然理曲之人,终亦败露。”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三》:“改重伤为轻,改多伤为少,改理曲为理直,改有心为无心。”

理曲造句

取琴理曲茶烟畔,看鹤梳翎竹影间。
滑利,腰椎生理曲线便直,胸微含,肩肘松沉,下颌微收,百会上顶,两手自然分开,腋胁空,两手中指落于裤中缝两侧。
本来,法国舰队劳师远来,理曲人乏,深入闽江更是自入险地。
这位秘书习惯于对经理曲意逢迎。
月满风帘慵理曲,秋深烟渚怕登楼,也无意绪蘸新愁。
有一天,对方给他打电话约定一起整理曲艺,当时因为手头杂事缠身未能及时赴约,结果没过多久,那位老人便去世了。
他们纷纷的你一句,我一句,她只是哭,她也知道自己理曲,妇人的职务是什么?
颈椎保健枕是专门针对颈椎生理曲度而设计出的保健枕头,可以起到调整睡姿,舒缓神经,镇静安神、保护颈椎等作用。
正确的床垫应该是触感柔软,高弹性,可维持人体生理曲线并且透气性好。
獬豸又写作解廌,“廌”古写为“灋”,从去,即去除理曲者,从水,即执法公平如水。

汉字详情

[li]
部首: 436
笔画: 11
五笔: GJFG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MGWG
四角: 16115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玉,里声。本义:加工雕琢玉石)

(2) 同本义

理,治玉也。顺玉之文而剖析之。——《说文》

理者,成物之文也。长短大小、方圆坚脆、轻重白黑之谓理。——《韩非子·解老》

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遂命曰:“ 和氏之璧。”——《韩非子·和氏》

郑人谓玉未理者璞。——《战国策·秦策三》

(3) 治理;管理

不可胜理。——《战国策·秦策一》

圣人之所在,则天下理焉。——《吕氏春秋·劝学》

夫能理三苗。——《淮南子·原道》

以昭陛下平明之理。——诸葛亮《出师表》

贫困如故时,始复上街头理其故业。——黄宗羲《柳敬亭传》

为天下理财。——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理事自若。——《后汉书·卓茂传》

(4) 又如:当家理事;理官(治理狱讼的官员);理民(治理人民);理国(治理国家)

(5) 整理,使有条理、有秩序

分茧理丝。——《晋书·左芬传》

当户理红妆。——《乐府诗集·木兰诗》

(6) 又

当窗理云鬓。

(7) 又如:理妆(整理妆饰);理丝(抽理蚕丝);理鬓(梳理鬓发);理顺

(8) 处理,办理 。如:料理(办理;处理);理七(旧俗人死后每七日斋供一次,凡七次,共四十九日而止);理狱(处理讼事)

(9) 温习;熟习

被服罗裳衣,当户理清曲。——《古诗十九首》

(10) 又如:理书(温习功课);理乐(练习演奏乐曲);理曲(练习歌曲)

(11) 奏起 。如:理音(弹奏音乐);理丝(弹奏弦乐);理乐(奏乐)

(12) 区分;辨别

理道之远近而致贡。——《荀子·王制》

(13) 又如:理音(辨别声音)

(14) 理睬,理会

只顾玩笑,并不理他。——《红楼梦》

(15) 又如:不理(不闻不问);理值(理睬);理识(犹理睬)

(16) 申诉;辨白 。如:理诉(申诉);理说(申辨是非);理辨(申辨)

(17) 修缮 。如:理葺(修理,修补);理楫(修理船桨)

(18) 操理

始复上街头理其故业。——清· 黄宗羲《柳敬亭传》

名词

(1) 纹理;条理

井井兮有其理也。——《荀子·儒效》

璧袭无理。——《淮南子·览冥》

知分理之可相别异也。——《说文解字·叙》

圭形石质,苍色腻理。——刘禹锡《砥石赋》

(2) 又如:理比(纹理相次);理路(纹理,纹路)

(3) 法律;司法官

弦子旗为理。——

管子·小匡》

遂下于理。——汉· 司马迁《报任安书》

(4) 又如:理刑厅(理刑官员)

(5) 道理,义理

井井兮其有理也。——《荀子·儒效》

恶积祸盈,理至焦烂。——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势不同而理同。——柳宗元《送薛存义序》

是未明天地之理,万物之情者也。——《庄子·秋水》

理实如兄言。——《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天下之理得矣。——宋·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验之以理。——《吕氏春秋·慎行论》

理无专在。——清· 刘开《问说》

(6) 又

理有未安,妄以臆度。

(7) 又如:无理(没有道理);在理(合乎道理);理致(义理情致,思想情趣);理窟(义理会聚处;道理深奥处);理顺(道理顺当;理由正当)

(8) 事理 。如:理趣(事理的旨趣)

(9) 使者

行理之命,无月不至。——《左传·昭公十三年》。注:“行理,使人通聘问者。”

(10) 媒人

吾令蹇修以为理。——《楚辞·屈原·离骚》

(11) 自然科学与物质世界和其现象有关的这种知识 。如:理工科

(12) 物理学 。如:数理化

(13) 通“吏”。狱官

孟秋之月:命理瞻伤。——《礼记·月令》

李离者, 晋文公之理也。——《史记·循吏列传》

形容词

治理得很好

本事不理。——《荀子·天论》

运极则化,理乱相承。——《后汉书·蔡邕传》

一切治理,威名流闻。——《汉书·赵尹韩张两王传》

英文翻译

reason, logic; manage

方言集汇

◎ 粤语:lei5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li1 li3 [客英字典] li1 li3 [海陆丰腔] li1 li3 [东莞腔] li3 [陆丰腔] li1 [梅县腔] li1 [沙头角腔] li1 [宝安腔] li1 [客语拼音字汇] li1
◎ 潮州话:li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六止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良士上聲開口三等lix/liiolĭə
qū,qǔ [qu]
部首: 101
笔画: 6
五笔: MAD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TW
四角: 55600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弯曲,不直

曲,象器曲受物之形。——《说文》

曲,折也。——《广雅·释诂一》

木曰曲直。——《书·洪范》

曲,不直也。——《玉篇》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荀子》

曲挺纵横。——《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以曲为美。——清· 龚自珍《病梅馆记》

之疏之曲。

(2) 又如:曲录(弯弯曲曲);曲律(曲吕。弯曲的样子);曲弯弯(像弓一样弯);曲蟮(蚯蚓);曲盖(古时仪杖用的曲柄华盖);曲兵(形体弯曲的兵器)

(3) 迂曲;婉转 。如:曲谕(婉转动人的教诲);曲止(婉转阻止);曲言(婉言);曲譬(婉转譬喻);曲子(指肠子);曲邃(曲折深邃);曲狭(迂曲狭窄);曲复(迂回曲折)

(4) 周遍;多方面;详尽 。如:曲止(委曲详尽);曲至(周到);曲防(遍设堤坊)

(5) 表敬之词 。如:曲延臣算(请求通融,延长我的寿命);曲延(谦称邀请你而使你受到委曲)

(6) 邪僻,不正派 。如:曲心矫肚(心地阴险,一肚子虚情假意);曲意(委曲己见以奉承他人);曲就(委曲成全);曲全(曲意保全)

(7) 细,细小 。如:曲惠(小惠);曲智(小智);曲胜(小胜);曲艺(医卜之类的小技艺)

(8) 假借为“局”。狭隘,拘泥

毋使人曲之。——《管子·侈靡》

名词

(1) 理屈;理亏

其言曲而中。——《易·系辞下》

曲在赵。——《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曲在秦。

以负秦曲。

(2) 又如:曲挠(无罪而被枉屈);曲论(歪曲事实的议论;狡辩)

(3) 弯曲的地方,亦指幽深之处

在汾一曲。——《诗·魏风·汾沮洳》

汾之一曲。—— 明· 顾炎武《复庵记》

(4) 又如:河曲(河流弯曲的地方);曲阿(屋的曲角);曲房(内室,密室);曲屋(周旋曲屈的楼阁);曲隈(曲折隐蔽之处)

(5) 偏僻的处所;乡里 。如:曲士(乡曲之士);曲落(村庄);曲道(乡曲,乡里);曲辫子(乡愚)

(6) 小巷 。如:曲头(巷头;街头)

(7) 蚕箔,用苇或竹编制的养蚕的器具

勃以织曲薄为生。——《史记·周勃世家》

(8) 又如:曲簿(养蚕的器具)

动词

(1) 使弯曲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论语·述而》

弘曲躬而自卑。——《后汉书·郑弘传》

(2) 又如:曲匝(身体屈曲辗转);曲肱(弯着胳膊作枕头。比喻清贫而闲适的生活)

名词

(1) 酒母 。如:红曲;神曲;曲糊(粘浆状态的酒曲);大曲(酿造白酒用的一种曲);酒曲(酿酒用的曲)

(2) 泛指酒 。如:曲蘖(酒);曲王(指酒神);曲生(酒的别名)

(3) 另见

名词

(1) 乐曲,歌曲

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诗

快弹数曲。

曲罢悯然。

曲终收拨。

五更转曲。——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

(2) 又如:聂耳作曲,田汉作词;编曲

(3) 一种韵文形式,盛行于元代,又称元曲

不复能终曲。——清· 侯方域《壮悔堂文集》

(4) 是受民间歌曲的影响而形成的,句法较词更为灵活,多用口语,用韵也更接近口语。一支曲可以单唱,几支曲可以合成一套,也可以用几套曲子写成戏曲。广义的曲泛指秦、汉以来各种可以入乐的乐曲。如:汉大曲、唐宋大曲、民间小曲等

量词

(1) 用于歌曲、乐曲。如:一曲清歌

(2) 另见

英文翻译

crooked, bent; wrong, false

方言集汇

◎ 粤语:kuk1
◎ 客家话:[客英字典] kiuk7 [沙头角腔] kiuk7 [梅县腔] kiuk7 kiut7 [台湾四县腔] kiuk7 [客语拼音字汇] kiug5 [东莞腔] kiuk7 [宝安腔] kiuk7 [海陆丰腔] kiuk7 [陆丰腔] kiuk7
◎ 潮州话:kêk4 kak4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三燭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丘玉入聲開口三等khyuk/qivkkʰĭw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