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玉,求声。本义:美玉)
(2) 同本义
球,玉磬也。——《说文》。按,古以为磬,亦为笏,亦为刀室饰。
球琳琅珰。——《书·禹贡》。郑注:“美玉也。”
天球。——《书·顾命》。郑注:“雍州所贡之玉色如天者。”
(3) 如:球琳(球与琳,都是美玉名);球玉(美玉);球琲(玉串);球府(玉府。古代皇室藏宝之府库);球琳器(比喻贤才);球璧(泛指珍宝);球玉(玉磬);球音(玉磬的声音);球琳(玉磬)
(4) 同“毬”。鞠, 古代的一种游戏用具。今泛指某些圆球形的体育用品 。如:篮球;足球;乒乓球。亦指球类运动
(5) 以半圆的直径为轴,使半圆旋转一周而成的立体 。如:球体
(6) 泛指球形或接近球形的物体 。如:眼球;气球;棉球;球球(兽角弯曲貌)
(7) 指星球 。如:月球;地球;球籍(指生存地球上的资格)
(8) 通“捄”。法
受大球小球,为下国缀旒。——《诗·商颂·长发》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梅县腔] kiu2 [沙头角腔] kieu2 [东莞腔] kiu2 [海陆丰腔] kiu2 [客英字典] kiu2 [台湾四县腔] kiu2 [客语拼音字汇] kiu2 [陆丰腔] kiu3 [宝安腔] kiu2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
详细解释名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里面是“目”字,外面表示面庞。“面”,在古代指人的整个面部。“脸”是魏晋时期才出现,而且只指两颊的上部,唐宋口语中才开始用同“面”本义:脸) (2) 同本义 面,颜前也。——《说文》 使万民和说而正王面。——《周礼·撢人》 私面私献。——《周礼·司仪》 大辂在宾阶面。——《书·顾命》 必唾其面。——《战国策·赵策》 满面尘灰烟火色。——唐· 白居易《卖炭翁》 女之靧面。——明· 袁宏道《满井游记》 椎髻仰面。——明· 魏学洢《核舟记》 (3) 又如:面不厮睹(脸不对着看,表示生气);颜面(脸面;脸部;体面;面子);满面(整个面部) (4) 外表;表面 微澜动水面。——韩愈《南山诗》 (5) 又如:面从(表面顺从。指非出于由衷之愿);面友(非以真诚相交的朋友);面交(不以真诚相交的朋友);面朋(未以真诚相交的朋友) (6) 皮,面。遮盖物;遮盖另一物的东西 。如:书面儿;被面;夹袄面;鞋面 (7) 部位;方面 四面竹树环合。——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南面有三谷。——清· 姚鼐《登泰山记》 (8) 又如:球的上表面;光明面;四面包围敌人;面面(各方面,各角度) (9) 几何学上称线移动所生成的形迹 皆面也。——蔡元培《图画》 体面互见。 水面初平云脚低。——唐·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10) 又如:舍体而取面;平面;面积 (11) 情面 。如:面弱(讲情面;软弱) 形容词 (1) 当面 面语之。——清· 方苞《狱中杂记》 即面署第一。——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2) 又如:面欺(当面欺君);面是背非(面和心不和);面陈(当面陈述);面违(当面违逆他人意旨) 动词 (1) 朝向;面对;面向 皆西面而望大王。——《战国策·秦策五》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列子·汤问》 面山而居。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战国策·赵策》 面墙而立,不成人也。——《晋书·凉武昭王传》 开窗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唐· 孟浩然《过故人庄》 南面召见。——明· 宗臣《报刘一丈书》 背山而面野。——〔英〕赫胥黎著、 严复译《天演论》 (2) 又如:面壁(佛家语,指面对墙壁,端坐静修);面面相窥(你看我,我看你,互相对看);面墙而立(人如不学,就象面向墙壁而立,毫无所见);面面(面对面) (3) 见面 许久不面,请到宫少坐一时,何如?——《西游记》 (4) 又如:面圣(旧时称朝见皇帝为面圣) (5) 通“勔”。勉励 天迪从子保,面稽天若。——《书·召诰》 谋面,用丕训德。——《书·立政》 (6) 通“偭”。面向 尊壶者面其鼻。——《礼·少仪》 (7) 通“偭”。背向 马童面之。——《史记·项羽本纪》 面而封之。——《汉书·张欧传》 量词 ——多用于扁平的物件。如:一面镜子;一面旗子 名词 (1) 面粉,小麦精细地磨成的粉 麪,麦末也。——《说文》 (2) 又如:面糊鬼(用面糊粘成的纸牌);玉米面;大米面;白面 (3) 纤细微粒组成的物质 。如:胡椒面;药面 形容词 食物纤维少而柔软的 。如:这块白薯真面 英文翻译face; surface; plane; side, dimension
方言集汇◎ 粤语:min6
◎ 客家话:[沙头角腔] mien5 [客语拼音字汇] mian3 mian4 [海陆丰腔] mien5 [陆丰腔] mian5 [东莞腔] men5 [宝安腔] men5 [台湾四县腔] mien5 [客英字典] mien5 [梅县腔] mien5 ◎ 潮州话:ming7 【揭阳】mêng7(mīng 旧时:mīn) min7(mīⁿ) 宋本广韵廣韻目次:去三十三線
详细解释名词 (1) (形声。从足,巨声。本义:鸡爪) (2) 同本义 距,鸡距也。——《说文》 后阺为之金距。——《左传》 不鸣不将无距。——《汉书·五行志》。注:“距,鸡附足骨,斗时所用刺之。” 虽有钩针芒距。——《淮南子·原道》 长皆及俎距。——《仪礼·少牢礼》。注:“胫中当横节也。” 公输之刻凤也,冠距未成。——《列子》 (3) 距离 距随长武。——《仪礼·乡射礼记》 (4) 又如:苗距;槽距;差距;焦距;行距;株距;距国(介于大国之间,或两面受敌的国家);距随(古人射箭站立时两脚的间隔距离) (5) 倒刺 (6) 古代兵器锋刃上的倒刺 (7) 钓钩上的倒刺 动词 (1)同“拒” (2) 抗拒;抵御 墨子九距之。——《墨子·公输》 密人不恭,敢距大邦。——《诗·大雅·皇矣》 断足以距难。——《荀子·君道》 楚闻之,发兵距之阳夏,不得前。——《史记·高祖本纪》 (3) 拒绝 闲先圣之道,距杨墨,放淫辞。——《孟子·滕文公下》 其无距言。——《潜夫论·明闇》 受而不距。——《风俗通义·愆礼》 距关,毋内诸侯。(距,与“拒”通,抵檝、守卫。)——《史记·项羽本纪》 (4) 又如:距捍(抵抗防御);距谏饰非(不听劝谏,掩饰过错);距关(闭关据守);距难(拒绝并加以责难;抗拒祸患) (5) 离;距离 距小孤一里。——宋· 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 距其院东五里。——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距洞百余步。 距圆明园十里,有村曰 谢庄。(距,距离。)—— 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6) 跳越 。如:距跃(跳越;跳跃);距踊(蹦跳);距跳(跳跃) (7) 依仗 。如:距堙(古代兵士攻城时,凭藉以登城的土堆);距险(据险要地形以防守敌人) (8) 蹲,踞 。如:距石(踞坐石上) (9) 至,到达 距陆而止。——《庄子·渔父》 英文翻译distance; bird's spur
方言集汇◎ 粤语:geoi6 keoi5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ki3 gi3 [宝安腔] ki1 [海陆丰腔] ki3 gi3 [客英字典] ki3 [梅县腔] ki3 [客语拼音字汇] ki1 [东莞腔] ki1 宋本广韵廣韻目次:上八語
详细解释名词 (1) (形声。从隹( ),表示与鸟类有关,离声。“离”是“鹂”的本字,因而声符亦兼表字义。本义:鸟名。即黄鹂,也称仓庚,鸣声清脆动听)(2) 同本义 离,离黄仓庚也。——《说文》 離为雉、九家,離为鸟,为飞、为鹤、为黄。——《易·说卦》 离则配禹。——《颜氏家训》 流離之子。——《诗·邶风·旌丘》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甫《绝句》 (3) 长离,传说中的凤鸟,比喻有才华的人 双鸾游兰渚,二离扬清晖。——傅长虞《赠何劭王济》 (4) 八卦之一,象征火 离,为火,为日。——《易·说卦》 (5) 通“缡”。古代女子出嫁时系的佩巾 申佩离以自思。——《汉书·外戚传》 (6) 通“螭”。古代传说中没有角的龙 如虎如罴,如豺如离。——《史记·周本纪》 (7) 通“樆”。山棃 桂椒栏,檗离朱杨。——汉· 司马相如《子虚赋》 (8) 通“蓠”。香草 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楚辞·离骚》 (9) 姓 动词 (1) 离假借为“剺”。离开;离别 正大夫离居。——《诗·小雅·雨无止》 少小离家老大回。——《回乡偶书》 今当远离。——诸葛亮《出师表》 离臣虏之劳。——《韩非子·五蠹》 离城三里。——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 离吾乡七百里。——清· 袁枚《祭妹文》 离离原上草……萋萋满别情。——唐·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2) 又如:脱离(离开);偏离(离开正道);离了母(离了谱;失去本来面目);离人(与亲人分别的人);离恨(离别的愁恨);离格儿(出格);离了眼(看花了眼);离丧(指亲人死亡) (3) 分散,离散。跟 “合”相对 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论语·季氏》 不愿离而离。——清· 林觉民《与妻书》 约从离衡。——汉· 贾谊《过秦论》 (4) 又如:离合(分合;聚散);离聚(分和合);离鹤(失群的鹤);离会(指两国君主相会,而彼此意见不一致,不能定是非善恶) (5) 假借为“罹”。遭受 雉离于罿。——《诗·王风·兔爰》 离桓之罪。——《国语·晋语》 (6) 又如:离骚(遭遇到忧患);离恨天(遭逢恨事之天);离尤(遭受罪愆);离殃(遭受,罹祸) (7) 割取 牛羊之肺,离而不提心。——《礼记·少仪》 (8) 又如:离肺(割去肺脏) (9) 断绝;判别 一年离经辨志。——《礼记·学记》 (10) 又如:离经(离析经书的文句章节);离辞(离析辞句) (11) 违背,背离 失法离令。——《商君书·画策》 众叛亲离。——《左传》 (12) 又如:离上(背叛君上);离次(离弃职守);离判(弃去形体,超越形躯);离志(异心,背离的心志) (13) 距离;相距 只是小人家离得远了。——《水浒传》 (14) 又 离这里还有多少路。 (15) 罗列,陈列 夜峰何离离,明日落石底。——李贺《长歌续短歌》 (16) 又如:离离(罗列的样子) (17) 经历 载离寒暑。——《诗·小雅·小明》 离一二旬,则人畜弃捐旷野而不反(返)。——《汉书·西域传上》 (18) 缺少 。如:离不得(少不了,不免);发展科技,离不了人才;差不离(差不多) (19) 通“丽”。附丽,附着 六五之言,离王公也。——《易·离》 月离于毕,俾滂沱也。——《诗·小雅·渐渐之石》 数量词 (1) 二,两;双 离坐离立,无往参焉。——《礼记·曲礼上》 离,丽也。——《易·离卦》 (2) 又 明两作离。 盖取诸离。——《易·系辞下》 离不言会。——《公羊传·桓公五年》。注:“二国会曰离。” 则不敢正坐离立。——《后汉书·和熹邓皇后纪》 (3) 又如:离立(并立) 形容词 通“俪”。成双,成对 父母存不养,出离者几何人?——《管子·问》 宿离不贷。——《礼记·月令》 英文翻译rare beast; strange; elegant
方言集汇◎ 粤语:lei4 sit3
◎ 潮州话:li5 宋本广韵廣韻目次:上平五支
意思相近分类信息词性分类字数分类含数字词语含十二生肖词语描写人物的词语描写颜色的词语描写月份的词语描写季节的词语描写二十四节气的词语拼音首字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