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纠纷

huán jìng jiū fēn [huan jing jiu fen]
注音 ㄏㄨㄢˊ ㄐ一ㄥˋ ㄐ一ㄡ ㄈㄣ

词语释义

环境纠纷是涉及环境权利和义务的纠纷。

环境纠纷造句

随着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严峻,我国环境纠纷数量呈现出逐年增长的态势。
许多曾经遭受环境问题困扰的国家通过广泛运用仲裁方式,促进了环境纠纷合理、高效的解决,实现了环境纠纷仲裁的规范化、法制化。
由于公民个人提起诉讼如此不便,环境纠纷通常是在街头而不是在法庭之上解决的。
随着越来越多的环境纠纷诉至法院,有限的司法资源已难以承受案件之重。
传统的诉讼制度在解决环境纠纷方面存在诸多缺陷,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实践的需要。
水生态的破坏严重影响了郭壁泉饮用水源地的水质安全,甚至曾引发晋豫两省水环境纠纷。
环境纠纷具有复杂性、不确定性和社会性等特点。
乡村知识分子有知识和专业上的优势,有强烈的环境保护使命感,有热爱家乡关注子孙后代的理性认识,他们在课堂上培养青少年的环境保护意识,在工作生活中渗透生态文明思想,在环境纠纷中也有乡村知识分子敢于仗义执言,为国家和乡村群众的根本利益尽自己的天职。
规划环评的环境决策必须针对规划和环境规划潜在的环境纠纷开展。
因此,考察其他国家环境纠纷仲裁的成功经验,对构建我国环境仲裁制度具有重要的意义。

汉字详情

huán [huan]
部首: 436
笔画: 8
五笔: GGIY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MGMF
四角: 11190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玉,瞏 huán声。本义:圆形而中间有孔的玉器)

(2) 同本义

环,璧也。——《说文》

肉好若一谓之不。——《尔雅·释器》。李注:“其孔及边肉大小适等。”

行步则有环珮之声。——《礼记·经解》

孔子佩象环五寸。——《礼记·玉藻》

闻水声,如鸣佩环。——唐· 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腰白玉之环。——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3) 又如:环佩(古人衣带上所系的佩玉);环玦(玉环和玉玦);环琨(环与琨,并为玉佩);环塡(两种玉制的耳饰。环,耳环。塡,冠冕上的塞耳之玉)

(4) 泛指圆圈形的物品

布巾环幅。——《仪礼·士丧礼》

瓜祭上环。——《礼记·玉藻》。注:“上环,头忖也。”

(5) 又如:环中(圆环的中心;又比喻空虚而无是无非的境界);环利通索(连环铁索)

(6) 数学中,具有加法和乘法运算的集合 。其中任两个元素的并与对称差仍是该族中的元素

环论

(7) 化学中,环形的结构或多个原子的一种闭链 。如:苯环;甾环

动词

(1) 环绕,围绕

三江环之。——《国语·越语上》

戎翟之民实环之。——《国语·晋语二》

譬众星之环极。——《文选·张衡·西京赋》

环而攻之。——《孟子·公孙丑下》

竹树环合。——唐· 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贼环而进。——明· 魏禧《大铁椎传》

环村皆猎户。——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2) 又如:环坐(环绕而坐);环绦(束腰的丝带);环攻(围攻);环瞰(包围窥伺);环击(围攻);环迫(四面威逼)

(3) 旋转

环拜以钟鼓为节。——《周礼·乐师》

环山者三。——《战国策·齐策》

九首蛇身自环。——《山海经·大荒北经》

(4) 又如:环回(循环,周转);环拜(盘旋与直拜);环激(旋转搅动);环涛(回旋的波涛)

英文翻译

jade ring or bracelet; ring

方言集汇

◎ 粤语:waan4

宋本广韵

jìng [jing]
部首: 334
笔画: 14
五笔: FUJQ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多用男性
仓颉: GYTU
四角: 40112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土,竟声。本义:边境,国境)

(2) 同本义

境,疆也。——《说文新附》

至齐境。——《吕氏春秋·赞能》

(3) 字本作“竟”

亡不越竟。——《左传·宣公二年》

边竟有人焉。——《庄子·天道》

其竟关之政尽察。——《荀子·富国》

与燕王会境上。——《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廉颇送至境。

屯于境上。——《史记·魏公子列传》

起视四境。——宋· 苏洵《权书·六国论》

(4) 又如:出境(离开国境);入境(进入国境);境宇(国境,疆土);境人(境内之人;本地人);境头(结果;亦作“景头”。神佛点化人制造的幻境);境土(疆域;领地);境会(在边界上聚会)

(5) 境况 。如:境物(四周的环境与景物);家境(家庭的经济状况);境象(景象;情境)

(6) 居所,地方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晋· 陶潜《饮酒诗》

士大夫出其境。——《明史》

(7) 地步,境界 。如:处境(所处的境地);困境(困难的处境);佳境(美好的境界)

(8) 佛教指成为心意对象之世界 。如:尘境;色境;法境等;境头(所谓前身的情景。多指神佛点化的梦兆)

(9) 景象,景物

槛外诸境。——赫胥黎著、 严复译《天演论》

英文翻译

boundary, frontier; area, region

方言集汇

◎ 粤语:ging2
◎ 客家话:[梅县腔] gin5 [台湾四县腔] gin3 gin5 [客语拼音字汇] gin3 gin4 [东莞腔] gin3 [客英字典] gin3 [海陆丰腔] gin3 gin5 [沙头角腔] gin3 [宝安腔] gin3 [陆丰腔] gin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三十八梗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居影庚三開上聲開口三等kĭɐŋkiengx/kyank
jiū [jiu]
部首: 332
笔画: 5
五笔: XNHH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多用男性
仓颉: VMVL
四角: 22100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糸( ),表示与线丝有关,丩( jiū)声。本义:三股的绳子)

(2) 同本义

纠,绳三合也。——《说文》。按,俗字作糺。单股曰纫,两股曰纠,三股曰纠,亦曰徽。”

徽以纠墨。——扬雄《解嘲》

(3) 又如:纠纆(绳索。纠,二合绳;纆,三合绳)

(4) 姓

动词

(1) 缠绕

其笠伊纠。——《诗·周颂·良耜》

何异纠纆。——《汉书·贾谊传》。注:“绞也。”

青纶竞纠。——郭璞《江赋》

纠思心以为纕兮。——《楚辞·悲风歌》。注:“戾也。”

横厉纠纷。——《后汉书·刘琨传》。注:“乱貌。”

福与祸如纠缠。——《鶡冠子》

(2) 又如:纠蓼(互相牵引);纠结(连结);纠纠(缠绕的样子);纠曲(纠结盘曲)

(3) 纠集;集结

纠合宗族于成周。——《左传·僖公二十四年》

收离糺散。——《后汉书·荀彧传》。注:“合也。”

纠合俊杰披奸猖。——王安石《开元行》

(4) 又如:纠办(收集,备办);纠合(联络,联合);纠勒(聚集统率);纠会(会合);纠约(纠合约集)

(5) 矫正

以纠邦国。——《周礼·大司马》。注:“犹正也。”

慢则纠之以猛。——《左传·昭公二十年》

纠之以政。——《左传》

(6) 又如:纠劾(审查,弹劾);纠举(纠正举发);纠谬(纠正错误);纠绳(纠正惩处);纠错(纠正错误)

(7) 督察

以五刑纠万民。——《周礼·大司寇》

凡宫之纠禁。——《周礼·小宰》

贪利纠譑之名。——《荀子·富国》

(8) 又如:纠弹(纠察弹劾);纠案(检举监察);纠发(纠察举发);纠逖(督察惩治)

(9) 检举

纠之以政。——《左传·昭公六年》。注:“举也。”

恐见纠擿。——《明史》

访缉纠诘。——清· 方苞《狱中杂记》

(10) 又如:纠拾(揭发检举);纠问(纠举问罪);纠发(举发);纠慝(惩处邪恶);纠驳(纠举驳正)

(11) 拧 。如:纠他的脸

英文翻译

investigate, inspect

方言集汇

◎ 粤语:gau2

宋本广韵

fēn [fen]
部首: 332
笔画: 7
五笔: XWVN
五行:
吉凶:
仓颉: VMCSH
四角: 28127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糸( ),分声。从“糸”,表示与线丝等有关。本义:马尾韬,扎束马尾的丝麻织物)

(2) 同本义

纷,马尾韬也。——《说文》。段玉裁注:“韬,剑衣也。引申凡为衣之称。《释名》曰:‘纷,放也,防其放弛以拘之也。’”

(3) 旗上的飘带

青云为纷,虹霓为缳。——汉· 扬雄《羽猎赋》

(4) 又如:佩纷(佩饰丝带)

(5) 花边

次席纷纯,左右玉几。——张衡《东京赋》

(6) 祸乱;灾难

唯天轨之不辟兮,何纯絜而离纷!——《汉书》

(7) 争执;纠纷

谈言微中,亦可以解纷。——《史记·滑稽列传》

(8) 又如:纷纠(纠纷;纷扰;祸乱);纷哓(争辩不休)

(9) 抹布;拭物的佩巾 。如:纷帨(用来拭物的佩巾)

形容词

(1) 盛多,各种各样

且矫诏纷出,钩党之捕遍于天下。——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于是众枪齐发,敌人纷堕如落叶。——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2) 艚又如:纷委(盛多);纷若(盛多的样子);纷营(众多,杂乱);纷郁(盛多的样子)

(3) 杂乱

霰雪纷其无垠兮,云霏霏其承宇。——《楚辞·屈原·涉江》

班其相纷些。——《楚辞·招魂》

涫涫纷纷。——《荀子·解蔽》

狱之放纷。——《左传·昭公十六年》

顾自民国肇造,变乱纷乘。——孙文《 序》

(4) 又如:纷腾(杂乱喧腾);纷嚣(纷乱喧嚣);纷错(杂乱的样子);纷纶(乱而多。忙乱);纷罗(排列混乱无序的样子。或指众多并列)

英文翻译

in disorder, scattered, tangled

方言集汇

◎ 粤语:fan1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