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科学

huán jìng kē xué [huan jing ke xue]
注音 ㄏㄨㄢˊ ㄐ一ㄥˋ ㄎㄜ ㄒㄩㄝˊ

词语释义

环境科学是一门研究环境的地理、物理、化学、生物四个部分的学科。

词语解释

基本解释

研究人类环境质量、环境保护和环境改善的科学。

词语来源

该词语来源于人们的生产生活。

词语造句

1、它将会改变能源,环境科学。
2、减少污水处理设施的氮污染是一项对企业、环境三赢的举措,《环境科学与技术》刊登的一项研究得出结论。
3、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环境科学与政策系教授黑斯廷斯,是世界上利用数学模型(方程组)来理解自然系统的顶级专家之一。
4、这份新的报告,发表于环境科学与技术,提供了一些5年来的的研究项目,涉及到的相关数据由来自全球的45个研究团队提供。
5、卡斯塔尔迪的这项研究成果将发表在本周的《环境科学与科技杂志》上。
6、我们的想法是将天文物理和环境科学结合起来,这是一个新的领域。
7、此外,很多本体都是特定于诸如技术、环境科学、化学和语言学之类的领域。
8、说实在的,真的是这样,如果我工作的是另一个领域的话,我希望上更多的环境科学课。
9、大部分属于含氯有机磷阻燃剂类,《环境科学与技术》曾经对此类阻燃剂报道过。
10、然而截至目前,根据环境科学的标准看来,哥本哈根似乎注定将以失败告终。
11、这项研究在《环境科学与技术》杂志上发表。
12、主要用于环境科学、材料科学和其他领域的核能研究。
13、环境科学:有些人认为直接从大气中去除二氧化碳能帮助我们战胜气候变化,但这样做真的有效吗?
14、Landis和其他作者的这一工作发表在了《环境科学与技术》上,他们详细追踪了几种类型的塑料从其生产源头到最终成品的过程中所造成的全面影响。
15、研究人员在12月1日发行的《环境科学与技术》上详细叙述了他们的发现。
16、该研究发表在上月(12月1日)出版的《能源和环境科学》杂志上。
17、MikeHulme是英国东英格兰大学环境科学学院的气候变化教授。
18、当时克里萨弗林完成了与一位教授进行的一些关于火山的研究,正准备从耶鲁大学的环境科学系毕业。
19、有一点是传统肥胖研究人员与环境科学家们的共识:那就是多吃新鲜的有机蔬菜。
20、环境科学家需要GIS软件来模拟沿海区域和山谷的侵蚀。
21、如果你一直都跟踪有关环境科学方面的信息,你会明白我说的意思:是那种我们飞速的撞向灾难,但是人人都对此漠不关心,或者做出一些事情避免这种灾难的感觉。
22、“当你已经做了一切努力减少自己碳排放量的时候,碳信贷就是有价值的选择。”英国爱丁堡大学环境科学家戴夫·雷伊说。
23、科学家在最近一期的《环境科学技术》中提到,云南地区所产的煤含有高浓度的二氧化硅(一种潜在的致癌物质)。
24、环境科学家杰夫?多萨特说,官员正在尝试从路易斯安那外引进鱼。
25、环境科学家行业的竞争要比其他行业低一些。
26、环境科学综合能力是当今大学生应具备的基本素养之一。
27、十多位德高望重的环境科学家,包括瑞文以及哈佛大学的爱德华·奥·威尔森要求鲁姆伯克的出版发行方剑桥大学出版社与他解除合作关系。
28、环境化学是环境科学与化学的交叉学科,它的核心问题是研究化学污染物在环境中化学转化和效应;

环境科学造句

它将会改变能源,环境科学。
减少污水处理设施的氮污染是一项对企业、环境三赢的举措,《环境科学与技术》刊登的一项研究得出结论。
卡斯塔尔迪的这项研究成果将发表在本周的《环境科学与科技杂志》上。
我们的想法是将天文物理和环境科学结合起来,这是一个新的领域。
此外,很多本体都是特定于诸如技术、环境科学、化学和语言学之类的领域。
说实在的,真的是这样,如果我工作的是另一个领域的话,我希望上更多的环境科学课。
大部分属于含氯有机磷阻燃剂类,《环境科学与技术》曾经对此类阻燃剂报道过。
然而截至目前,根据环境科学的标准看来,哥本哈根似乎注定将以失败告终。
这项研究在《环境科学与技术》杂志上发表。
主要用于环境科学、材料科学和其他领域的核能研究。
环境科学:有些人认为直接从大气中去除二氧化碳能帮助我们战胜气候变化,但这样做真的有效吗?
当时克里萨弗林完成了与一位教授进行的一些关于火山的研究,正准备从耶鲁大学的环境科学系毕业。
有一点是传统肥胖研究人员与环境科学家们的共识:那就是多吃新鲜的有机蔬菜。
如果你一直都跟踪有关环境科学方面的信息,你会明白我说的意思:是那种我们飞速的撞向灾难,但是人人都对此漠不关心,或者做出一些事情避免这种灾难的感觉。
“当你已经做了一切努力减少自己碳排放量的时候,碳信贷就是有价值的选择。”英国爱丁堡大学环境科学家戴夫·雷伊说。
科学家在最近一期的《环境科学技术》中提到,云南地区所产的煤含有高浓度的二氧化硅(一种潜在的致癌物质)。
环境科学家杰夫?多萨特说,官员正在尝试从路易斯安那外引进鱼。
环境科学家行业的竞争要比其他行业低一些。
环境科学综合能力是当今大学生应具备的基本素养之一。
十多位德高望重的环境科学家,包括瑞文以及哈佛大学的爱德华·奥·威尔森要求鲁姆伯克的出版发行方剑桥大学出版社与他解除合作关系。

汉字详情

huán [huan]
部首: 436
笔画: 8
五笔: GGIY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MGMF
四角: 11190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玉,瞏 huán声。本义:圆形而中间有孔的玉器)

(2) 同本义

环,璧也。——《说文》

肉好若一谓之不。——《尔雅·释器》。李注:“其孔及边肉大小适等。”

行步则有环珮之声。——《礼记·经解》

孔子佩象环五寸。——《礼记·玉藻》

闻水声,如鸣佩环。——唐· 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腰白玉之环。——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3) 又如:环佩(古人衣带上所系的佩玉);环玦(玉环和玉玦);环琨(环与琨,并为玉佩);环塡(两种玉制的耳饰。环,耳环。塡,冠冕上的塞耳之玉)

(4) 泛指圆圈形的物品

布巾环幅。——《仪礼·士丧礼》

瓜祭上环。——《礼记·玉藻》。注:“上环,头忖也。”

(5) 又如:环中(圆环的中心;又比喻空虚而无是无非的境界);环利通索(连环铁索)

(6) 数学中,具有加法和乘法运算的集合 。其中任两个元素的并与对称差仍是该族中的元素

环论

(7) 化学中,环形的结构或多个原子的一种闭链 。如:苯环;甾环

动词

(1) 环绕,围绕

三江环之。——《国语·越语上》

戎翟之民实环之。——《国语·晋语二》

譬众星之环极。——《文选·张衡·西京赋》

环而攻之。——《孟子·公孙丑下》

竹树环合。——唐· 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贼环而进。——明· 魏禧《大铁椎传》

环村皆猎户。——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2) 又如:环坐(环绕而坐);环绦(束腰的丝带);环攻(围攻);环瞰(包围窥伺);环击(围攻);环迫(四面威逼)

(3) 旋转

环拜以钟鼓为节。——《周礼·乐师》

环山者三。——《战国策·齐策》

九首蛇身自环。——《山海经·大荒北经》

(4) 又如:环回(循环,周转);环拜(盘旋与直拜);环激(旋转搅动);环涛(回旋的波涛)

英文翻译

jade ring or bracelet; ring

方言集汇

◎ 粤语:waan4

宋本广韵

jìng [jing]
部首: 334
笔画: 14
五笔: FUJQ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多用男性
仓颉: GYTU
四角: 40112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土,竟声。本义:边境,国境)

(2) 同本义

境,疆也。——《说文新附》

至齐境。——《吕氏春秋·赞能》

(3) 字本作“竟”

亡不越竟。——《左传·宣公二年》

边竟有人焉。——《庄子·天道》

其竟关之政尽察。——《荀子·富国》

与燕王会境上。——《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廉颇送至境。

屯于境上。——《史记·魏公子列传》

起视四境。——宋· 苏洵《权书·六国论》

(4) 又如:出境(离开国境);入境(进入国境);境宇(国境,疆土);境人(境内之人;本地人);境头(结果;亦作“景头”。神佛点化人制造的幻境);境土(疆域;领地);境会(在边界上聚会)

(5) 境况 。如:境物(四周的环境与景物);家境(家庭的经济状况);境象(景象;情境)

(6) 居所,地方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晋· 陶潜《饮酒诗》

士大夫出其境。——《明史》

(7) 地步,境界 。如:处境(所处的境地);困境(困难的处境);佳境(美好的境界)

(8) 佛教指成为心意对象之世界 。如:尘境;色境;法境等;境头(所谓前身的情景。多指神佛点化的梦兆)

(9) 景象,景物

槛外诸境。——赫胥黎著、 严复译《天演论》

英文翻译

boundary, frontier; area, region

方言集汇

◎ 粤语:ging2
◎ 客家话:[梅县腔] gin5 [台湾四县腔] gin3 gin5 [客语拼音字汇] gin3 gin4 [东莞腔] gin3 [客英字典] gin3 [海陆丰腔] gin3 gin5 [沙头角腔] gin3 [宝安腔] gin3 [陆丰腔] gin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三十八梗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居影庚三開上聲開口三等kĭɐŋkiengx/kyank
[ke]
部首: 505
笔画: 9
五笔: TUFH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HDYJ
四角: 24900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从禾,从斗。“斗”的意思是“量”。合起来指衡量、分别谷子的等级品类。本义:品类,等级)

(2) 同本义

科,程也。——《说文》

为力不同科。——《论语·八佾》

与此同科。——《论衡·幸偶》

君歌且休听我歌,我歌今与君殊科。——韩愈《八月十五夜赠张巧曹》

(3) 又如:科品(种类;等级);科荣(科第荣华);科爵(指封建王朝官员的品级爵位)

(4) 法令;刑律

三仪同科。——《太玄·玄离》。注:“法也。”

从水之科满。——《太玄·从》。注:“法也。”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诸葛亮《出师表》

(5) 又如:科防互设(条律禁令交相设置);科文(法令条文);科令(法令;律条);科戒(修道的戒律、法规)

(6) 科举考试的科目或等第

设程试之科,重金爵之赏。——韦昭《博奕论》

(7) 又如:科分(科举中式之年份);科甲出身(由科举及第而取得入仕的资格);科法(科举取士之法);科贡(泛指科举)

(8) 条款;段落

科条既备。——《战国策·秦策》

(9) 又如:科段(指文章的段落或部分);科条(科目,项目;条例;谓分类整理成条款、纲目)

(10) 法式;规制 。如:科式(法式。指宗教仪式);科制(制度;程式)

(11) 课程或业务的分类 。如:文科;工科;理科;科本(课本,教科书)

(12) 官署或机关中按工作性质分设的部门 。如:科研所(从事科学研究的机构);科业(指行业中的某一部门);科道(指科道两衙门)

(13) 指科斗文字。我国古代字体之一。以其笔划头圆大、尾细长、状似蝌蚪而得名 。如:科斗文(科斗文字);科斗字(科斗文字);科斗书(科斗文字);科斗籍(古文经籍)

(14) 传统戏剧角色的动作

鼓三通,锣三下科。——《窦娥冤》

(15) 又如:打科;笑科

(16) 草丛 。如:科生(丛生);科藤(藤的一种。可以作杖、编席、制绳索)

(17) 通“窠”。坎;坑

其于木也,为科上槁。——《易·说卦》

盈科而后进。——《孟子·离娄下》

(18) 又如:科子(坑子);科臼(窠臼);科雉(刚出窠之雉;幼雉)

动词

(1) 审理狱讼;判刑 。如:科罪(判处罪刑,依律断罪);科半(指依刑律减半判罪);科决(审理判决);科案(审理查究案件)

(2) 考较;查核 。如:科计(估量;计算);科校(稽核);科问(查问)

(3) 课税,征税

假此科敛丁口。——《聊斋志异》

(4) 又如:科派(摊派);科差(向官府缴纳的捐税和承担的差役);科敛(聚敛,收取财物)

(5) 谓参加科举考试 。如:科甲(旧时指科举);科进(通过科考取得进士出身);科诏(指关于科举的诏令)

(6) 修剪枝蔓;芟除芜秽 。如:科柏(修剪柏树。祭扫灵墓);科斧(蚕桑工具之一种。用以砍除桑树繁枝)

形容词

空虚

其于木也,为科上槁。——《易·说卦》。孔颖达疏:“科,空也。阴在内为空。木即空中者,上必枯槁。”

英文翻译

section, department, science

方言集汇

◎ 粤语:fo1
◎ 客家话:[客英字典] ko1 [陆丰腔] ko1 [梅县腔] ko1 [沙头角腔] ko1 [东莞腔] ko1 [台湾四县腔] ko1 [客语拼音字汇] ko1 [海陆丰腔] ko1 [宝安腔] ko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八戈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苦禾戈一合平聲合口一等kʰuɑkhua/qua
xué [xue]
部首: 344
笔画: 8
五笔: IPBF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FBND
四角: 90407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本作“壆”,象双手构木为屋形。后作声符,加“子”为义符。子,孩子。小孩子是学习的主体。本义:学习)

(2) 同本义

学,识也。——《广雅》

好学近乎知。——《礼记·中庸》

念终始典于学。——《礼记·文王世子》

学,效也。近而愈明者学也。——《尚书大传》

学者,学其所不能学也。——《庄子·庚桑楚》

远寻师学。——《后汉书·列女传》

学而时习之。——《论语》

学即继以问也。——清· 刘开《问说》

(3) 又如:学书(认真读书);学学乖(经世面,学聪明);学理论;学技术;好学;苦学;教学相长;学文(学习人文学科或社会科学;学习文化知识);学古(学习研究古代典籍)

(4) 模仿

笑嘻嘻走到 凤姐身边学舌。——《红楼梦》。又如:学嘴(学舌);调嘴学舌;学他爸爸走路的样子;学不上来

(5) 讲述,说

一五一十向着珍哥、 晁大舍学个不了。——《醒世姻缘传》

见说万山潭,渔童尽能学。——唐· 陆龟蒙《鱼具》

(6) 又如:学舌(说闲话;搬弄是非)

(7) 讲学

学,教也。——《广雅》

叔仲皮学子柳。——《礼记》

凡学世子及学士。——《礼记·文王世子》

哀王者,帝之少弟,与太子游学相长大。——《资治通鉴》

名词

(1) 学校 。又曾称学庐、学教、学馆、学堂、学宫、学院、学屋、学园

学,官也。——《广雅·释室》

君子学以致其道。——《论语》

学则三代共之。——《孟子》

万用入学。——《夏小正》

小学在公宫南之左,大学在郊。——《礼记·王制》

国子先生晨入太学。——韩愈《进学解》

(2) 又如:学俸(教师的薪水);学宪(学台);学台(学政);学里(明清时设立的管理各级地方儒生的机构)

(3) 学问

天子积学。——《后汉书·列女传》

学有未达。——清· 刘开《问说》

是芋视乃学。——清· 周容《芋老人传》

生平为学。——清· 张廷玉《明史》

人之为学有难易乎?——清· 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4) 又如:学耻全牛(惭愧学问未到炉火纯青的地步);学行(学问与品行);才学(才能与学问);绝学(失传的学问);家学(祖传学问)

(5) 学科;某一门类系统的知识

今日覩卿词学。——《剧谈录·宣宗夜召翰林学士》

(6) 又如:文学;哲学;地理学;化学;问学于师

英文翻译

learning, knowledge; school

方言集汇

◎ 粤语:hok6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