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鸠杖

yù jiū zhàng [ yu jiu zhang]
繁体 玉鳩杖
注音 ㄩˋ ㄐ一ㄡ ㄓㄤˋ

词语释义

以玉鸠为饰的手杖。据《后汉书·礼仪志》载:年七十者授玉杖。杖端以鸠为饰。鸠为不噎之鸟,欲老人不噎也。

词语解释

  1. 以玉鸠为饰的手杖。据《后汉书·礼仪志》载:年七十者授玉杖。杖端以鸠为饰。鸠为不噎之鸟,欲老人不噎也。

    《明史·董伦传》:“ 建文 初,召拜礼部侍郎兼翰林学士,与 方孝孺 同侍经筵。御书‘怡老堂’额宠之,又赐髹几、玉鳩杖。”《清史稿·仁宗纪》:“予告大学士 王杰 陛辞,赐玉鳩杖,御书诗章,驰驛回籍。”参见“ 玉杖 ”。

引证解释

⒈ 以玉鸠为饰的手杖。据《后汉书·礼仪志》载:年七十者授玉杖。杖端以鸠为饰。鸠为不噎之鸟,欲老人不噎也。参见“玉杖”。

《明史·董伦传》:“建文初,召拜礼部侍郎兼翰林学士,与方孝孺同侍经筵。御书‘怡老堂’额宠之,又赐髹几、玉鳩杖。”
《清史稿·仁宗纪》:“予告大学士王杰陛辞,赐玉鳩杖,御书诗章,驰驛回籍。”

玉鸠杖的网络释义

玉鸠杖

  • 玉鸠杖,读音yù jiū zhàng,汉语词语,指以玉鸠为饰的手杖。
  • 汉字详情

    [yu]
    部首: 527
    笔画: 5
    五笔: GYI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MGI
    四角: 10103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一根绳子,串着一些玉石。“玉”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温润而有光泽的美石)

    (2) 同本义

    玉,石之美者,有五德,润泽以温,仁之方也…——《说文》

    君无故玉不去身。——《礼记·曲记》。疏:“玉谓佩也。”

    五玉。——《虞书》。郑注:“执之曰瑞,陈列曰玉。”

    王齐则共食玉。——《周礼·王府》

    惟辟玉食。——《书·洪范》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左传》

    (3) 又如:玉情儿(玉石的质量、成色);玉墀(白玉台阶);玉阙(宝座;皇宫);玉虚(道教指玉帝的居处);玉树(指槐树);玉砚(玉石制的砚台);玉雕(玉石雕成的工艺品);玉栏(玉石制的栏杆)

    (4) 泛指玉石的制品 。如:玉尺量才(考试);玉鉴(玉镜);玉斝(玉酒器);玉辇(君后坐的车);玉笈(玉饰的书籍)

    (5) 指玉制的乐器

    集大成也者,金声而玉振之也。——《孟子》

    (6) 又如:玉徽(美玉装饰的琴);玉轸(琴上的玉制弦柱);玉振金声(演奏古乐,以钟发声,以罄收韵,集众音之大成。金指钟,玉指罄)

    (7) 比喻色泽晶莹如玉之物 。如:玉色瑗姿(色泽如玉,姿态万行);玉溜(目光);玉箸(玉筯。死后垂下的鼻涕);玉笋(美女的手指);玉竹(一种竹,颜色青黄相间)

    (8) 比喻美德、贤才

    君子比德如玉。——《礼记》

    (9) 又如:玉笋之班(人材行列。唐末朝士风貌优异有才华的人,称玉笋。得与其列者称玉笋班);玉堂金马(指翰林出身;亦指出身高贵,文武双全);玉堂(翰林院);玉音(帝王的话语)

    形容词

    (1) 敬辞。多用以尊称对方的身体言行等

    而恐太后玉体之有所郄也。——《战国策》

    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 白居易《长恨歌》

    (2) 又如:玉文(对文字的美称);玉面(尊称人的容颜);玉札(对别人书信的敬称);玉躬(玉体);玉声(对他人言语的敬称)

    (3) 形容美好 。如:玉蕴辉山(周身包含着耀人的光彩);玉女(美女;仙女)

    (4) 形容洁白 。如:玉魄(月华);玉屑(喻洁白的雪花);玉珥(太阳两边的云气);玉羽(洁白的羽翼)

    (5) 珍贵 。如:玉苗(珍贵的幼苗);玉编(珍贵的典籍)

    英文翻译

    jade, precious stone, gem

    方言集汇

    ◎ 粤语:juk6
    ◎ 客家话:[客英字典] ngiuk8 [陆丰腔] gniuk8 [东莞腔] ngiuk8 [海陆丰腔] ngiuk8 [梅县腔] niuk8 [沙头角腔] niuk8 [客语拼音字汇] ngiug6 [台湾四县腔] ngiuk8 [宝安腔] ngiuk8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三燭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魚欲入聲開口三等ŋĭwokngyuk/ngivk
    jiū [jiu]
    部首: 514
    笔画: 7
    五笔: VQYG
    五行:
    姓名学:
    仓颉: KNPYM
    四角: 47027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鸟,九声。本义:鸟名)

    (2) 鸠鸽科的鸟的泛称

    鸠,鹘鸠也。——《说文》

    维鸠居之。——《诗·召南·鹊巢》

    维鸠盈之。

    维鸠方之。

    (3) 有“雉鸠”(普通单称鸠)、“祝鸠”、“斑鸠”等,古时说有五种鸠:祝鸠、鸤鸠、爽鸠、雎鸠、鹘鸠,祝鸠和鹘鸠是鸠类,鸤鸠是攀禽类的布谷,爽鸠是鹰类,雎鸠是鹗类。如:鸠鸩(喻指专门诬陷好人的人);鸠杖(刻有鸠形的杖);鸠夺鹊巢(鸠性拙,不善筑巢,往往等鹊筑好巢后夺为己有。常喻指强占他人的地方)

    (4) 一种行于沙中的运载工具

    水用舟,陆用车,涂用楯,沙用鸠,山用欙。——《吕氏春秋》

    (5) 姓

    动词

    (1) 聚集,使聚在一起

    鸠,聚也。——《尔雅》

    共工方鸠僝功。——《书·尧典》。传:“聚也。”

    以鸠其民。——《左传·隐公八年》

    鸠宗族僮奴。——明· 高启《书博鸡者事》

    (2) 又如:鸠工(招集劳工);鸠民(聚集安定百姓);鸠率(聚合率合);鸠采(搜集);鸠聚(聚集)

    (3) 使安定

    若鸠楚竟,敢不听命?——《左传·定公四年》

    内抚凋残,外鸠离散。——三国魏· 张既《答文帝问苏则》

    (4) 通“究”。度量;计算

    度三林,鸠薮泽。——《左传·襄公二十五年》

    英文翻译

    pigeon; collect, assemble

    方言集汇

    ◎ 粤语:gau1 kau2

    宋本广韵

    zhàng [zhang]
    部首: 420
    笔画: 7
    五笔: SDYY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多用男性
    仓颉: DJK
    四角: 45900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木,丈声。本义:执;持)

    (2) 同本义

    杖,持也。——《说文》

    王左杖黄钺。——《书·牧誓》

    杖剑从之。——《汉书·韩信传》

    杖斧。——《汉书·武帝纪》

    (3) 又如:杖斧(持斧以为威权);杖楫(持杖);杖斧之臣(掌握兵权的武臣);杖策(执马鞭);杖节(执持旌节)

    (4) 通“仗”。凭倚;依靠

    杖信以待晋,不亦可乎?——《左传·襄公八年》

    近臣已下足杖矣。——《汉书·李寻传》

    仗父兄之烈。——《资治通鉴》

    仗舟楫。

    仗汝扶持。——清· 袁枚《祭妹文》

    (5) 又如:杖力(依靠武力);杖仁(依仗仁德);杖任(依靠,信任);杖威(凭恃权威);杖信(凭靠信义)

    (6) 用棍子打;拷打 。自隋开皇新律始定为五刑(笞、杖、徒、流、死)之一。用大荆条、大竹板或棍棒抽击人的背、臀或腿部

    尝受守杖。——明· 高启《书博鸡者事》

    杖汝。

    杖之百。——《明史》

    予之杖。

    宰严限追比,旬余,杖至百,两股间脓血流离。——《聊斋志异·促织》

    杖其背。——明· 高启《书博鸡者事》

    杖杀其父

    (7) 又如:杖楚(以棍棒拷打);自杖三十;杖牛(打春牛);杖徒(五刑之。用大竹板、棍棒、荆条抽打犯人背部);杖钱(给施杖刑衙役的贿赂钱);杖刑(古代刑罚之一。用荆条拷打犯人);杖治(以杖刑治罪)

    (8) 拄着

    必操几杖以从之。——《礼记·曲礼上》

    杖名齐其心。——《仪礼·丧服》

    杖汉节牧羊。——《汉书·苏武传》

    遥望老子杖藜而来。——《中山狼传》

    五十杖于家,六十杖于乡,七十杖于国,八十杖于朝。——《礼记·王制》

    名词

    (1) 手杖(走路时手里拄着的棍子,俗称“拐杖”)

    必操几杖以从之。——《礼记·曲礼》

    植其杖而芸。——《论语·微子》

    扶杖望朱砂庵。——《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落吾杖底

    (2) 又如:锡杖(佛教的杖形法器,头部装有锡环);魔杖(魔术师所用的棍儿);杖者(指老年人);杖几(拐杖与几案);杖父(拄杖老人)

    (3) 泛指棍棒或棒状物

    球惊杖奋合且离,红牛缨绂黄金羁。——韩愈《汴泗交流赠张仆射》

    (4) 又如:杖棒(棍棒)

    (5) 指居丧时所执的丧棒 。如:杖期(旧时一种服丧礼制。杖,是居丧时拿的棒);杖周(居丧持杖周年)

    (6) 刑具。施杖刑所用的棍棒 。如:杖式(古代刑杖的规格、样式);杖制(对刑杖的大小、长短的规定);杖限(刑法规定的杖击数目);杖架(度量刑杖和长短的器具)

    英文翻译

    cane, walking stick

    方言集汇

    ◎ 粤语:zoeng6
    ◎ 客家话:[梅县腔] chong3 [沙头角腔] cong3 [客语拼音字汇] cong4 [台湾四县腔] cong5 cong3 [东莞腔] cong3 [海陆丰腔] chong6 chong3 [客英字典] chong3 [陆丰腔] chong6 [宝安腔] cong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三十六養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直兩陽開上聲開口三等driangx/diankɖʰĭa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