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貌

yù mào [ yu mao]
注音 ㄩˋ ㄇㄠˋ

词语释义

对人容颜的敬称。

谓貌美如玉。

指美女。

指青春年少。

词语解释

  1. 对人容颜的敬称。

    《战国策·赵策三》:“ 辛垣衍 曰:‘今吾视先生之玉貌,非有求於 平原君 者。’” 汉 刘向 《说苑·修文》:“故君子衣服中而容貌得,接其服而像其德,故望玉貌而行能有所定矣。” 清 姚鼐 《遇刘朴夫》诗:“新诗别更奇,玉貌看犹昨。”

  2. 谓貌美如玉。

    南朝 宋 鲍照 《芜城赋》:“东都妙姬,南国丽人;蕙心紈质,玉貌絳脣。”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酒失》:“为惊玉貌郎君坠,不得华轩更一嘶。” 明 单本 《蕉帕记·幻形》:“昨见 东吴 龙驤 ,羡他玉貌冰姿,兼有仙风道骨。”

  3. 指青春年少。

    唐 卢纶 《送黎燧尉阳翟》诗:“玉貌承严训,金声称上才。”

  4. 指美女。

    战国 楚 宋玉 《笛赋》:“頳颜臻,玉貌起;吟《清商》,追流徵。” 唐 长孙佐辅 《古宫怨》诗:“三千玉貌休自夸,十二金釵独相向。” 明 范廷瓒 《玉钩斜》诗:“ 吴公 臺下坟,玉貌化为土。”《说岳全传》第七八回:“玉貌娉婷,嬾傍妆臺骋马游。”

引证解释

⒈ 对人容颜的敬称。

《战国策·赵策三》:“辛垣衍曰:‘今吾视先生之玉貌,非有求於平原君者。’”
汉刘向《说苑·修文》:“故君子衣服中而容貌得,接其服而像其德,故望玉貌而行能有所定矣。”
清姚鼐《遇刘朴夫》诗:“新诗别更奇,玉貌看犹昨。”

⒉ 谓貌美如玉。

南朝宋鲍照《芜城赋》:“东都妙姬,南国丽人;蕙心紈质,玉貌絳脣。”
五代王定保《唐摭言·酒失》:“为惊玉貌郎君坠,不得华轩更一嘶。”
明单本《蕉帕记·幻形》:“昨见东吴龙驤,羡他玉貌冰姿,兼有仙风道骨。”

⒊ 指青春年少。

唐卢纶《送黎燧尉阳翟》诗:“玉貌承严训,金声称上才。”

⒋ 指美女。

战国楚宋玉《笛赋》:“頳颜臻,玉貌起;吟《清商》,追流徵。”
唐长孙佐辅《古宫怨》诗:“三千玉貌休自夸,十二金釵独相向。”
明范廷瓒《玉钩斜》诗:“吴公臺下坟,玉貌化为土。”
《说岳全传》第七八回:“玉貌娉婷,嬾傍妆臺骋马游。”

玉貌的国语词典

称人貌美如玉。

玉貌的网络释义

玉貌

  • 词语信息
  • 【词目】玉貌
  • 【拼音】yù mào
  • 【释义】1、对人容颜的敬称。2、谓貌美如玉。3、指青春年少。4、指美女。
  • 玉貌造句

    她穿着一件间绿宝石色球衣,花容玉貌。
    再看他身后,竟有一绮年玉貌的美姬为他捏肩,足可见风倜傥。
    汉家青史上,计拙是和亲。社稷依明王,安慰托妇人。岂能将玉貌,便拟静胡尘。地下千年骨,谁为辅佐臣。
    老仙年寿虽高,但长春不老,千岁年少,绮年玉貌,翩翩少年。
    然后两位妇人相伴走了进来,那年轻妇人虽然说不得花容玉貌,但长相也算过得去,而她渐渐隆起的腹部以及对旁人那中年妇人口称母亲也说明了她的身份。
    月夕花朝,不成虚过,芳年玉貌侍郎君。
    林枫看见此女,脸上的表情一下僵住了,皓齿明眸,仙姿玉貌,三千青丝如瀑,世间竟有如此美貌的女子,不禁惊为天人。
    这位岳宇的娘看起来已满脸皱纹,头发已经有些宾白,但仍看得出在她年轻时绝对是一位美如冠玉的女子,只是岁月将她的玉貌花容渐渐地消磨去了。
    棕色的波浪卷发,鲜眉亮眼,唇红齿白,小脸也是正宗的瓜子脸,有着玉貌花容,沉鱼落雁。
    接着一声琵琶声响,宛如银瓶乍裂,顿时间各种乐器响起,五六名绮年玉貌的就开始跳起舞来。
    世人皆知,柳家长女柳若雪芙蓉玉貌、柳絮才高,却不知柳家幺女暗藏机锋、艳色千重。
    为首的那女子明目皓齿、柳叶弯眉、冰肌玉骨,滑腻似酥,身着一袭黑紫色劲装,身材更显得玲珑有致,淡淡的月光下是那掩不住的玉貌花容,这女子便是王宛霖。
    仙姿玉貌的她眸含秋水,面白如玉,楚腰似针,目测竟可单手一握。
    同时,在刘欢所在的礁石上,突然凭空出现了一个玉貌花容的仙女。
    一个豪门家的大少爷,风流倜傥;一个却是来自农村的乖乖女,玉貌花容。
    他还年轻,自是无法理解年华老去的恐惧与无奈,尤其对于花容玉貌的女人,年龄更是禁忌的话题。
    说话的女子,纤尘不染,冰肌玉颜,生的也是一个活脱脱的仙姿玉貌,临凡仙姿。
    听说这个舵主是个女的,而且玉貌花容,怎么样?
    少年声价冠青楼,玉貌花颜世罕俦。
    据说那玉娇仿佛是王映霞年轻时的化身,而此时的王映霞,已是三个孩子的妈妈,颠沛流离,忧患余生,兼之婚姻触礁,哪里比得上玉娇的绮形玉貌,艳丽多姿。

    汉字详情

    [yu]
    部首: 527
    笔画: 5
    五笔: GYI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MGI
    四角: 10103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一根绳子,串着一些玉石。“玉”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温润而有光泽的美石)

    (2) 同本义

    玉,石之美者,有五德,润泽以温,仁之方也…——《说文》

    君无故玉不去身。——《礼记·曲记》。疏:“玉谓佩也。”

    五玉。——《虞书》。郑注:“执之曰瑞,陈列曰玉。”

    王齐则共食玉。——《周礼·王府》

    惟辟玉食。——《书·洪范》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左传》

    (3) 又如:玉情儿(玉石的质量、成色);玉墀(白玉台阶);玉阙(宝座;皇宫);玉虚(道教指玉帝的居处);玉树(指槐树);玉砚(玉石制的砚台);玉雕(玉石雕成的工艺品);玉栏(玉石制的栏杆)

    (4) 泛指玉石的制品 。如:玉尺量才(考试);玉鉴(玉镜);玉斝(玉酒器);玉辇(君后坐的车);玉笈(玉饰的书籍)

    (5) 指玉制的乐器

    集大成也者,金声而玉振之也。——《孟子》

    (6) 又如:玉徽(美玉装饰的琴);玉轸(琴上的玉制弦柱);玉振金声(演奏古乐,以钟发声,以罄收韵,集众音之大成。金指钟,玉指罄)

    (7) 比喻色泽晶莹如玉之物 。如:玉色瑗姿(色泽如玉,姿态万行);玉溜(目光);玉箸(玉筯。死后垂下的鼻涕);玉笋(美女的手指);玉竹(一种竹,颜色青黄相间)

    (8) 比喻美德、贤才

    君子比德如玉。——《礼记》

    (9) 又如:玉笋之班(人材行列。唐末朝士风貌优异有才华的人,称玉笋。得与其列者称玉笋班);玉堂金马(指翰林出身;亦指出身高贵,文武双全);玉堂(翰林院);玉音(帝王的话语)

    形容词

    (1) 敬辞。多用以尊称对方的身体言行等

    而恐太后玉体之有所郄也。——《战国策》

    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 白居易《长恨歌》

    (2) 又如:玉文(对文字的美称);玉面(尊称人的容颜);玉札(对别人书信的敬称);玉躬(玉体);玉声(对他人言语的敬称)

    (3) 形容美好 。如:玉蕴辉山(周身包含着耀人的光彩);玉女(美女;仙女)

    (4) 形容洁白 。如:玉魄(月华);玉屑(喻洁白的雪花);玉珥(太阳两边的云气);玉羽(洁白的羽翼)

    (5) 珍贵 。如:玉苗(珍贵的幼苗);玉编(珍贵的典籍)

    英文翻译

    jade, precious stone, gem

    方言集汇

    ◎ 粤语:juk6
    ◎ 客家话:[客英字典] ngiuk8 [陆丰腔] gniuk8 [东莞腔] ngiuk8 [海陆丰腔] ngiuk8 [梅县腔] niuk8 [沙头角腔] niuk8 [客语拼音字汇] ngiug6 [台湾四县腔] ngiuk8 [宝安腔] ngiuk8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三燭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魚欲入聲開口三等ŋĭwokngyuk/ngivk
    mào [mao]
    部首: 715
    笔画: 14
    五笔: EERQ
    五行:
    仓颉: BHHAU
    四角: 26212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豹省,皃( mào)声。本作“皃”,从“人白”,象人面形。儿,古文“人”字。本义:面容,相貌,容貌)

    (2) 同本义(外在的仪表,生就的形象)

    皃,颂仪也。——《说文》。按,面之神气曰颂,面之形状曰皃。

    夫皃情之华也。——《国语·晋语》

    貌思恭。——《论语》。皇疏:“动容谓之皃。”

    貌耸神溢。——唐· 李朝威《柳毅传》

    人之貌有与也。——《庄子·养生主》

    子产蹴然改容更貌。——《庄子·德充符》

    貌甚寝。——明· 魏禧《大铁椎传》

    (3) 又如:貌团团(形容面容姣圆、丰润的样子);貌侵(容貌丑陋);貌妍(容貌美丽);貌寝(相貌丑陋、消瘦);貌状(外貌;形象);貌容(容貌);貌色(容貌);貌肖(形貌相似)

    (4) 外表的形象,外观

    貌恭而心不服。——唐·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5) 又如:貌为风厉(表面上做出严厉的样子);全貌(事物的全部情况;全部面貌);貌似(面貌相似。或指事物外表相似而内在不同)

    (6) 神态,面部神情

    貌若男子所以恭敬,妇人之所以姣好也。——《说苑·脩文》

    貌若甚戚者。——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7) 又如:貌禅(面部表情如僧徒入神。形容入神的样子)

    (8) 通“緢”。细微的丝

    简孚有众,惟貌有稽。——《书·吕刑》。《说文》引作“帷緢。”

    英文翻译

    countenance, appearance

    方言集汇

    ◎ 粤语:maau6
    ◎ 客家话:[海陆丰腔] mau6 [陆丰腔] mau6 [沙头角腔] mau5 [客英字典] mau5 [东莞腔] mau3 [梅县腔] mau5 [宝安腔] mau3 [台湾四县腔] mau5 [客语拼音字汇] mau4
    ◎ 潮州话:mau6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三十六效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莫敎去聲開口二等mrauh/meawma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