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糁羹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食品名。
宋 苏轼 《过子忽出新意以山芋作玉糝羹色香味奇绝天上酥酡则不可知人间决无此味也》诗:“莫作 北海 金虀鱠,轻比 东坡 玉糝羹。”《国老谈苑》引 宋 陈达叟 《本心斋蔬食谱》云:“土酥,芦菔也,一名地酥,作玉糝羹。” 宋 陆游 《晚春感事》诗:“酿成 西蜀 鹅雏酒,煮就 东坡 玉糝羹。”
引证解释
⒈ 食品名。
引宋苏轼《过子忽出新意以山芋作玉糝羹色香味奇绝天上酥酡则不可知人间决无此味也》诗:“莫作北海金虀鱠,轻比东坡玉糝羹。”
《国老谈苑》引宋陈达叟《本心斋蔬食谱》云:“土酥,芦菔也,一名地酥,作玉糝羹。”
宋陆游《晚春感事》诗:“酿成西蜀鹅雏酒,煮就东坡玉糝羹。”
玉糁羹的网络释义
玉糁羹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一根绳子,串着一些玉石。“玉”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温润而有光泽的美石)
(2) 同本义
玉,石之美者,有五德,润泽以温,仁之方也…——《说文》
君无故玉不去身。——《礼记·曲记》。疏:“玉谓佩也。”
五玉。——《虞书》。郑注:“执之曰瑞,陈列曰玉。”
王齐则共食玉。——《周礼·王府》
惟辟玉食。——《书·洪范》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左传》
(3) 又如:玉情儿(玉石的质量、成色);玉墀(白玉台阶);玉阙(宝座;皇宫);玉虚(道教指玉帝的居处);玉树(指槐树);玉砚(玉石制的砚台);玉雕(玉石雕成的工艺品);玉栏(玉石制的栏杆)
(4) 泛指玉石的制品 。如:玉尺量才(考试);玉鉴(玉镜);玉斝(玉酒器);玉辇(君后坐的车);玉笈(玉饰的书籍)
(5) 指玉制的乐器
集大成也者,金声而玉振之也。——《孟子》
(6) 又如:玉徽(美玉装饰的琴);玉轸(琴上的玉制弦柱);玉振金声(演奏古乐,以钟发声,以罄收韵,集众音之大成。金指钟,玉指罄)
(7) 比喻色泽晶莹如玉之物 。如:玉色瑗姿(色泽如玉,姿态万行);玉溜(目光);玉箸(玉筯。死后垂下的鼻涕);玉笋(美女的手指);玉竹(一种竹,颜色青黄相间)
(8) 比喻美德、贤才
君子比德如玉。——《礼记》
(9) 又如:玉笋之班(人材行列。唐末朝士风貌优异有才华的人,称玉笋。得与其列者称玉笋班);玉堂金马(指翰林出身;亦指出身高贵,文武双全);玉堂(翰林院);玉音(帝王的话语)
形容词
(1) 敬辞。多用以尊称对方的身体言行等
而恐太后玉体之有所郄也。——《战国策》
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 白居易《长恨歌》
(2) 又如:玉文(对文字的美称);玉面(尊称人的容颜);玉札(对别人书信的敬称);玉躬(玉体);玉声(对他人言语的敬称)
(3) 形容美好 。如:玉蕴辉山(周身包含着耀人的光彩);玉女(美女;仙女)
(4) 形容洁白 。如:玉魄(月华);玉屑(喻洁白的雪花);玉珥(太阳两边的云气);玉羽(洁白的羽翼)
(5) 珍贵 。如:玉苗(珍贵的幼苗);玉编(珍贵的典籍)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客英字典] ngiuk8 [陆丰腔] gniuk8 [东莞腔] ngiuk8 [海陆丰腔] ngiuk8 [梅县腔] niuk8 [沙头角腔] niuk8 [客语拼音字汇] ngiug6 [台湾四县腔] ngiuk8 [宝安腔] ngiuk8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玉 | 魚欲 | 疑 | 燭 | 入聲 | 沃 | 開口三等 | 通 | 鍾 | ŋĭwok | ngyuk/ngivk |
详细解释
sǎn
名词
(1) 米粒;饭粒
厨乏聚蝇之糁。——《续传灯录》
(2) 又如:糁粒(米粒)
(3) 散粒,碎粒 。如:糁糁(粒粒,颗颗)
动词
(1) 以米和羹
七日不食,藜羹不糁。——刘向《说苑·杂言》
(2) 洒,散落
六街惊糁,阿香车里行雷。——《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
(3) 又如:糁盘(宋代风俗,除夕祭祀祖先及百神,在庭院架松柴齐屋,举火焚之)
(4) 涂抹;粘
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明· 魏学洢《核舟记》
(5) 另见
shēn
名词
(1) 谷类磨成的碎粒
一人一碗玉茭、高粱糁糊糊,里边煮着几块山药。——《结婚现场会》
(2) 又如:玉米糁;糁盆(以麻籸为燃料的照明火盆;旧俗岁时送神或祠祭、燕设,燃火于门外以祀神,兼取旺盛之相,亦谓之籸盆,燃料不限于麻籸)
(3) 另见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宋本广韵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从羔,从美。古人的主要肉食是羊肉,所以用“羔”“美”会意,表示肉的味道鲜美。用肉或菜调和五味做成的带汁的食物。《说文》:“五味和羹。”按:上古的“羹”,一般是指带汁的肉,而不是汤。“羹”表示汤的意思,是中古以后的事情)
(2) 调和五味的汤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孟子·告子上》
(颖考叔)对曰:“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羹,请以遗之。”——《左传·隐公元年》
(3) 煮熟带汁的蔬菜也叫羹
藜藿之羹。——《韩非子·五蠹》
(4) 又如:菜羹(煮熟的菜,加上米屑,古代贫者所食);羹食(羹汤和饭);羹粥(菜羹和稀饭);羹藜(煮野菜羹。泛指饮食粗劣)
(5) 汤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沙头角腔] gang1 [东莞腔] gang1 [梅县腔] gang1 [陆丰腔] gang1 [宝安腔] gang1 [客语拼音字汇] gang1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庚 | 古行 | 見 | 庚二開 | 平聲 | 庚 | 開口二等 | 梗 | 庚 | kɐŋ | krang/kea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