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释义
玉米面
(1) 玉米磨成的面
词语解释
基本解释
玉米磨成的面。
词语来源
该词语来源于人们的生产生活。
词语造句
1、玉米饼是用细玉米面和面粉做的。
2、用一个已加热的煎锅,将玉米面粉饼的每一面软化(加温)大约10秒钟;
3、模拟人体的发泡胶,在模拟大脑里充满了玉米面,接近专业级的炸药,装有“速燃引信头”导火线,几乎在瞬间燃烧。
4、接着,你可以尝尝口味极佳的茶香熏子鸭,上面配有麻豆腐和夹着暗绿色野菜的玉米面小饼。
5、玉米面由干玉米磨制而成,它常用来做玉米面包、玉米饼和玉米棒。
6、我喜欢辣味豆子,用豆子做汤或者做成玉米面豆卷。
7、爱丽丝万吉鲁从吉达那得到了一袋玉米面和一些糖,爱丽丝有八口人要养活,其中包括她的聋哑妹妹的三个孩子和自己八岁的身患残疾的女儿,女儿每天都会去内罗毕市中心乞讨。
8、制作玉米面豆卷的时候,用黑豆代替牛肉(或至少部分牛肉),再加上磨碎的奶酪、西红柿、鳄梨、酸奶油和切碎生菜,就可以啦!
9、查韦斯再次威胁称,如果Polar停止玉米面生产,可能将接管该公司。
10、朋友说:“哥们,这可是我吃到现在最棒的玉米面豆卷!你感觉怎样?”
11、Amys这一牌子生产已些美味的无谷蛋白冷冻餐,无谷蛋白麦当劳食品及奶酪还有卷肉玉米面都是极品。
12、意大利人带来了面食,日本人带来了寿司,而墨西哥人带来的是玉米面豆卷。
13、他每天用玉米面填饱他的鸭子。
14、他阅读了有关他父亲的部落以及他们如何养牛,他们如何生活在泥屋里,他们如何吃玉米面和山药。
15、同样,玉米饼以及玉米面豆卷发源于墨西哥。
16、刚果,鲁丘鲁:一名男子正用手盖住装玉米面的麻袋上的洞,这玉米面还是他从食品救济中心得来的呢。
17、一些村民不得不吃用水拌过的玉米面以免被饿死。
18、西班牙炒饭是当地人常吃的食物,里面有米饭、玉米面和许多原料。
19、在装料平台上卷好玉米面粉饼的接口,并使接口朝下地放在一个适合烘培的盘子里。
20、这婴儿的食品是由马奶、牛骨粉、玉米面、葡萄糖等成分配制的。
21、在现在很难有女孩将玉米面做的如此完美。
22、玉米面磨得很细。
23、他们打来电话询问事情经过,了解她的状况,过来看她,还带来墨西哥玉米面肉卷、烤牛肉、炸鸡等食物。
24、小华的妈妈最喜欢吃玉米面做的馒头了。
25、混合牛奶和玉米面,静置10分钟。
26、研究了真胃灌注不同水平熟玉米面(淀粉)对肉牛氮代谢、氨基酸表观消化率及血液相关指数的影响。
27、玉米面,白薯,红薯,酒精,咖啡。
28、以玉米面为原料,通过研磨、酵母发酵、成型、熟化等工艺,制成具有可口酸味的玉米面条。
29、玉米面、小米面、荞麦面或高梁面调成糊状,在煎盘里摊成薄薄的饼,用肉汤或菜汤烩着吃。
玉米面的网络释义
玉米面
玉米面造句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一根绳子,串着一些玉石。“玉”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温润而有光泽的美石)
(2) 同本义
玉,石之美者,有五德,润泽以温,仁之方也…——《说文》
君无故玉不去身。——《礼记·曲记》。疏:“玉谓佩也。”
五玉。——《虞书》。郑注:“执之曰瑞,陈列曰玉。”
王齐则共食玉。——《周礼·王府》
惟辟玉食。——《书·洪范》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左传》
(3) 又如:玉情儿(玉石的质量、成色);玉墀(白玉台阶);玉阙(宝座;皇宫);玉虚(道教指玉帝的居处);玉树(指槐树);玉砚(玉石制的砚台);玉雕(玉石雕成的工艺品);玉栏(玉石制的栏杆)
(4) 泛指玉石的制品 。如:玉尺量才(考试);玉鉴(玉镜);玉斝(玉酒器);玉辇(君后坐的车);玉笈(玉饰的书籍)
(5) 指玉制的乐器
集大成也者,金声而玉振之也。——《孟子》
(6) 又如:玉徽(美玉装饰的琴);玉轸(琴上的玉制弦柱);玉振金声(演奏古乐,以钟发声,以罄收韵,集众音之大成。金指钟,玉指罄)
(7) 比喻色泽晶莹如玉之物 。如:玉色瑗姿(色泽如玉,姿态万行);玉溜(目光);玉箸(玉筯。死后垂下的鼻涕);玉笋(美女的手指);玉竹(一种竹,颜色青黄相间)
(8) 比喻美德、贤才
君子比德如玉。——《礼记》
(9) 又如:玉笋之班(人材行列。唐末朝士风貌优异有才华的人,称玉笋。得与其列者称玉笋班);玉堂金马(指翰林出身;亦指出身高贵,文武双全);玉堂(翰林院);玉音(帝王的话语)
形容词
(1) 敬辞。多用以尊称对方的身体言行等
而恐太后玉体之有所郄也。——《战国策》
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 白居易《长恨歌》
(2) 又如:玉文(对文字的美称);玉面(尊称人的容颜);玉札(对别人书信的敬称);玉躬(玉体);玉声(对他人言语的敬称)
(3) 形容美好 。如:玉蕴辉山(周身包含着耀人的光彩);玉女(美女;仙女)
(4) 形容洁白 。如:玉魄(月华);玉屑(喻洁白的雪花);玉珥(太阳两边的云气);玉羽(洁白的羽翼)
(5) 珍贵 。如:玉苗(珍贵的幼苗);玉编(珍贵的典籍)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客英字典] ngiuk8 [陆丰腔] gniuk8 [东莞腔] ngiuk8 [海陆丰腔] ngiuk8 [梅县腔] niuk8 [沙头角腔] niuk8 [客语拼音字汇] ngiug6 [台湾四县腔] ngiuk8 [宝安腔] ngiuk8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玉 | 魚欲 | 疑 | 燭 | 入聲 | 沃 | 開口三等 | 通 | 鍾 | ŋĭwok | ngyuk/ngivk |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米粒琐碎纵横之状。“米”是汉字的一个部首,从“米”的字与米、粮有关。本义:谷物和其他植物子实去壳后的子实)
(2) 同本义
米,粟实也。象禾实之形。——《说文》。按,四注象米,十其介者,九谷之分也。
米麜有虞氏之痒也。——《礼记·明堂位》
(3) 又如:粟米;花生米
(4) 特指稻米
饷米千斛,修书累纸。——《世说新语·雅量》
掌米粟之出入,辨其物。——《周礼·地官》
(5) 又如:米烂陈仓,财高北斗(白米烂在仓里,钱财高过北斗。形容极其富有);米缆(用米粉制成的线状食品,亦称米线或米粉);米行(经营粮食买卖的商行);米泔(淘米水);米粃(米之细糠);米酒(用米酿制的酒);米麦(米与麦。泛指米麦之类的粮食)
(6) 喻极少或极小的量。犹点滴
波漂菰米沉云黑,露冷莲房坠粉红。——杜甫《秋兴八首》
(7) 又如:米粒之珠(形容渺小);米雪(小雪珠,霰的俗称);米粒雪(米雪)
(8) 国际单位制基本单位中长度的单位,等于氪-86原子的2 p 10 和5 d 5 之间跃迁所对应的辐射在真空中的1,650,763.73个波长的长度 。如:米制
(9) 姓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mi3 [客英字典] mi3 [沙头角腔] mi3 [宝安腔] mi3 [海陆丰腔] mi3 [陆丰腔] mi3 [梅县腔] mi3 [东莞腔] mi3 [客语拼音字汇] mi3
◎ 潮州话:bhi2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米 | 莫禮 | 明 | 齊開 | 上聲 | 薺 | 開口四等 | 蟹 | 齊 | miei | mex/mej |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里面是“目”字,外面表示面庞。“面”,在古代指人的整个面部。“脸”是魏晋时期才出现,而且只指两颊的上部,唐宋口语中才开始用同“面”本义:脸)
(2) 同本义
面,颜前也。——《说文》
使万民和说而正王面。——《周礼·撢人》
私面私献。——《周礼·司仪》
大辂在宾阶面。——《书·顾命》
必唾其面。——《战国策·赵策》
满面尘灰烟火色。——唐· 白居易《卖炭翁》
女之靧面。——明· 袁宏道《满井游记》
椎髻仰面。——明· 魏学洢《核舟记》
(3) 又如:面不厮睹(脸不对着看,表示生气);颜面(脸面;脸部;体面;面子);满面(整个面部)
(4) 外表;表面
微澜动水面。——韩愈《南山诗》
(5) 又如:面从(表面顺从。指非出于由衷之愿);面友(非以真诚相交的朋友);面交(不以真诚相交的朋友);面朋(未以真诚相交的朋友)
(6) 皮,面。遮盖物;遮盖另一物的东西 。如:书面儿;被面;夹袄面;鞋面
(7) 部位;方面
四面竹树环合。——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南面有三谷。——清· 姚鼐《登泰山记》
(8) 又如:球的上表面;光明面;四面包围敌人;面面(各方面,各角度)
(9) 几何学上称线移动所生成的形迹
皆面也。——蔡元培《图画》
体面互见。
水面初平云脚低。——唐·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10) 又如:舍体而取面;平面;面积
(11) 情面 。如:面弱(讲情面;软弱)
形容词
(1) 当面
面语之。——清· 方苞《狱中杂记》
即面署第一。——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2) 又如:面欺(当面欺君);面是背非(面和心不和);面陈(当面陈述);面违(当面违逆他人意旨)
动词
(1) 朝向;面对;面向
皆西面而望大王。——《战国策·秦策五》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列子·汤问》
面山而居。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战国策·赵策》
面墙而立,不成人也。——《晋书·凉武昭王传》
开窗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唐· 孟浩然《过故人庄》
南面召见。——明· 宗臣《报刘一丈书》
背山而面野。——〔英〕赫胥黎著、 严复译《天演论》
(2) 又如:面壁(佛家语,指面对墙壁,端坐静修);面面相窥(你看我,我看你,互相对看);面墙而立(人如不学,就象面向墙壁而立,毫无所见);面面(面对面)
(3) 见面
许久不面,请到宫少坐一时,何如?——《西游记》
(4) 又如:面圣(旧时称朝见皇帝为面圣)
(5) 通“勔”。勉励
天迪从子保,面稽天若。——《书·召诰》
谋面,用丕训德。——《书·立政》
(6) 通“偭”。面向
尊壶者面其鼻。——《礼·少仪》
(7) 通“偭”。背向
马童面之。——《史记·项羽本纪》
面而封之。——《汉书·张欧传》
量词
——多用于扁平的物件。如:一面镜子;一面旗子
名词
(1) 面粉,小麦精细地磨成的粉
麪,麦末也。——《说文》
(2) 又如:面糊鬼(用面糊粘成的纸牌);玉米面;大米面;白面
(3) 纤细微粒组成的物质 。如:胡椒面;药面
形容词
食物纤维少而柔软的 。如:这块白薯真面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沙头角腔] mien5 [客语拼音字汇] mian3 mian4 [海陆丰腔] mien5 [陆丰腔] mian5 [东莞腔] men5 [宝安腔] men5 [台湾四县腔] mien5 [客英字典] mien5 [梅县腔] mien5
◎ 潮州话:ming7 【揭阳】mêng7(mīng 旧时:mīn) min7(mīⁿ)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面 | 彌箭 | 明 | 仙A開 | 去聲 | 霰 | 開口三等 | 仙A | 山 | mjenh/mienn | mĭɛ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