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一根绳子,串着一些玉石。“玉”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温润而有光泽的美石)
(2) 同本义
玉,石之美者,有五德,润泽以温,仁之方也…——《说文》
君无故玉不去身。——《礼记·曲记》。疏:“玉谓佩也。”
五玉。——《虞书》。郑注:“执之曰瑞,陈列曰玉。”
王齐则共食玉。——《周礼·王府》
惟辟玉食。——《书·洪范》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左传》
(3) 又如:玉情儿(玉石的质量、成色);玉墀(白玉台阶);玉阙(宝座;皇宫);玉虚(道教指玉帝的居处);玉树(指槐树);玉砚(玉石制的砚台);玉雕(玉石雕成的工艺品);玉栏(玉石制的栏杆)
(4) 泛指玉石的制品 。如:玉尺量才(考试);玉鉴(玉镜);玉斝(玉酒器);玉辇(君后坐的车);玉笈(玉饰的书籍)
(5) 指玉制的乐器
集大成也者,金声而玉振之也。——《孟子》
(6) 又如:玉徽(美玉装饰的琴);玉轸(琴上的玉制弦柱);玉振金声(演奏古乐,以钟发声,以罄收韵,集众音之大成。金指钟,玉指罄)
(7) 比喻色泽晶莹如玉之物 。如:玉色瑗姿(色泽如玉,姿态万行);玉溜(目光);玉箸(玉筯。死后垂下的鼻涕);玉笋(美女的手指);玉竹(一种竹,颜色青黄相间)
(8) 比喻美德、贤才
君子比德如玉。——《礼记》
(9) 又如:玉笋之班(人材行列。唐末朝士风貌优异有才华的人,称玉笋。得与其列者称玉笋班);玉堂金马(指翰林出身;亦指出身高贵,文武双全);玉堂(翰林院);玉音(帝王的话语)
形容词
(1) 敬辞。多用以尊称对方的身体言行等
而恐太后玉体之有所郄也。——《战国策》
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 白居易《长恨歌》
(2) 又如:玉文(对文字的美称);玉面(尊称人的容颜);玉札(对别人书信的敬称);玉躬(玉体);玉声(对他人言语的敬称)
(3) 形容美好 。如:玉蕴辉山(周身包含着耀人的光彩);玉女(美女;仙女)
(4) 形容洁白 。如:玉魄(月华);玉屑(喻洁白的雪花);玉珥(太阳两边的云气);玉羽(洁白的羽翼)
(5) 珍贵 。如:玉苗(珍贵的幼苗);玉编(珍贵的典籍)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客英字典] ngiuk8 [陆丰腔] gniuk8 [东莞腔] ngiuk8 [海陆丰腔] ngiuk8 [梅县腔] niuk8 [沙头角腔] niuk8 [客语拼音字汇] ngiug6 [台湾四县腔] ngiuk8 [宝安腔] ngiuk8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玉 | 魚欲 | 疑 | 燭 | 入聲 | 沃 | 開口三等 | 通 | 鍾 | ŋĭwok | ngyuk/ngivk |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从人臣。“臣”是竖立的眼睛。本义:人伏在几案上休息,眼睛呈竖立形)
(2) 同本义
坐而言,不应,隐几而卧。——《孟子》。焦循正义:“卧与寝异,寝于床,卧于几。统言之则不别。”
一生伏案卧。——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3) 躺;卧而不眠
弛然而卧。——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溪头卧剥莲蓬。——宋· 辛弃疾《清平乐·村居》
卧听风吹雨。——宋·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僵卧孤村不自哀。——宋· 陆游《示儿》
或立或卧。——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4) 又如:
(5) 卧冰(卧于冰上。古孝子卧冰事母的故事);
(6) 卧碑(规矩。原指明清两代在明伦堂立的石碑,上面刻着约束生员的条文);
(7) 卧佛(横卧的佛像。即释迦的涅槃像);
(8) 卧治(躺着治事。指无为而治);
(9) 卧理(躺着理事。同“卧治”);
(10) 卧苫枕块(卧于草垫上,以土块作枕头。指人子守父母之丧而言。同“寝苫枕块”);
(11) 卧甲(不解甲而卧。有枕戈待敌之意)
(12) 眠,睡
暮卧则梦闻。——《论衡·订鬼》
(13) 又如:卧不安席(睡不安宁。形容心事重重);卧处(指睡卧起居;寝卧之所);卧起(寝卧和起身。多指日常生活诸事);卧榻之侧(床铺旁边。比喻距离很近或在自己的管辖范围之内)
(14) 倒伏;横陈
长桥卧波。——唐· 杜牧《阿房宫赋》
横卧一楫。——明· 魏学洢《核舟记》
(15) 又如:卧辙(卧于道路上阻止行车。后用作挽留去职官吏的用语);卧骨(谓死于沙场);卧翻(将牲兽翻倒)
(16) 舍弃 。如:卧鼓(将战鼓弃置不用,使之废卧地上,表示时局清平无战事)
(17) 燠,暖
屈木为棬,以张生绢袋子,滤热乳,著瓦瓶子中卧之。——《齐民要术》
(18) 又方言,专指用开水煮熟鸡蛋。如:卧个鸡子儿
(19) 隐居 。如:卧云(卧于高山云海深处。比喻隐居);卧隐(隐居);卧龙(喻隐居或尚未崭露头角的杰出人才);卧龙凤雏(指诸葛亮与庞统。后引申指未为世用的英才)
(20) 伏藏 。如:卧虎(伏藏的虎);卧龙(卧睡之龙);卧蛋(替强盗提供线索的人)
(21) 停息 。如:卧鼓(息鼓。常示无战争,或战事已息止)
(22) 趴伏
卧右膝。——明· 魏学洢《核舟记》
名词
寝室 。如:卧榻之侧,岂许他人酣睡(比喻自己的地盘不容许别人插足);卧内(卧室、内室)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沙头角腔] ngo5 [宝安腔] ngo3 [东莞腔] ngo3
◎ 潮州话:o6
宋本广韵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从仌,从水。金文作“仌”。金文字形表示水凝成冰后,体积增大,表面上涨(上拱)形。《说文》:“冻也,象水凝之形”。小篆繁化,增加“水”变成。从“仌”从“水”的会意字,于是“仌”就专用作部首。本义:水冻结而成的固体)
(2) 同本义
冰,水坚也。——《说文》
履霜坚冰至。——《易·坤》
迨冰未泮。——《诗·邶风·匏有苦叶》
冰者,阴之盛而水滞者也。——《汉书·五行志》
冰,水为之。——《荀子·劝学》
冰解而冻释。——《管子·五行》
公徒释甲,执冰而踞。——《左传·昭公二十五年》
(3) 又如:冰扳(冰镇);冰麝(冰片与麝香);冰清水冷(像冰和水一样的清冷);冰前刮雪(喻雪上加霜之事);冰玉自信(自知冰清玉洁,并无苟且之事);冰轮(比喻月亮)
(4) 冰人,即媒人 。如:冰议(指嫁娶之事);冰语(媒人的话);冰斧(媒人);冰媒(媒人)
(5) 姓
动词
(1) 结冰,冻结
水始冰,地始冻。——《礼记·月令》
(2) 把东西和冰或冷水放在一起使变凉 。如:把两瓶汽水冰一冰
(3) 使感到极冷
风月冰人别是乡。——杨万里《六月二十四日病起喜雨闻莺》
(4) 又如:这水冰手
形容词
(1) 冷,凉 。如:冰食(冷食);冰甃(指寒凉的水井);冰澈(寒凉清澈)
(2) 结晶成固体的,成结晶形的 。如:冰糖
(3) 清白,晶莹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4) 又如:冰操(廉洁的操行)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宝安腔] ben1 [客英字典] ben1 [台湾四县腔] ben1 [梅县腔] ben1 [陆丰腔] ben1 [客语拼音字汇] ben1 [海陆丰腔] ben1 [沙头角腔] bien1 [东莞腔] ben1
◎ 潮州话:bian1 (piaⁿ)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冫 | 筆陵 | 幫 | 蒸 | 平聲 | 蒸 | 開口三等 | 蒸 | 曾 | ping/piong | pĭə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