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体

yù tǐ [ yu ti]
繁体 玉體
注音 ㄩˋ ㄊ一ˇ

词语释义

玉体 yùtǐ

(1) 敬辞,尊贵的身体

玉体欠安
other's health

(2) 美女的身体

beauty’s body

词语解释

  1. 犹言尊贵的身体。

    《战国策·赵策四》:“恐太后玉体之有所郄也,故愿望见太后。”《汉书·王吉传》:“﹝大王﹞数以耎脆之玉体,犯勤劳之烦毒,非所以全寿命之宗也。”《三国演义》第七八回:“大王善保玉体,不日定当霍然。”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二六○:“勉求玉体长生诀,留报金闺国士知。”

  2. 指美女的身体。

    三国 魏 曹植 《美女篇》:“明珠交玉体,珊瑚间木难。” 宋 刘过 《沁园春·美人指甲》词:“算恩情相著,搔便玉体,归期暗数,画徧阑干。” 清 赵翼 《白桃花和既堂》诗:“ 虢国 蛾眉晨淡扫,小怜玉体夜横陈。”

引证解释

⒈ 犹言尊贵的身体。

《战国策·赵策四》:“恐太后玉体之有所郄也,故愿望见太后。”
《汉书·王吉传》:“﹝大王﹞数以耎脆之玉体,犯勤劳之烦毒,非所以全寿命之宗也。”
《三国演义》第七八回:“大王善保玉体,不日定当霍然。”
清龚自珍《己亥杂诗》之二六〇:“勉求玉体长生诀,留报金闺国士知。”

⒉ 指美女的身体。

三国魏曹植《美女篇》:“明珠交玉体,珊瑚间木难。”
宋刘过《沁园春·美人指甲》词:“算恩情相著,搔便玉体,归期暗数,画徧阑干。”
清赵翼《白桃花和既堂》诗:“虢国蛾眉晨淡扫,小怜玉体夜横陈。”

玉体的国语词典

尊称别人的身体。

玉体的网络释义

玉体

  • 玉体,汉语词汇。
  • 拼音:yù tǐ
  • 释义:敬辞,犹言尊贵的身体。美女的身体。
  • 玉体造句

    玉体呈黑、白色,纯净自然,分色清楚。
    兰若此时面沉似水,俏眸抹过一道恨意,其香肌玉体浮现灵动光泽,但却忽明忽暗,似乎已经无法支撑。
    可现在纯白的玉体之内象有两条小龙的虚影在嬉戏,一红一白紧紧的盘绕在一起,虽然极其细小,但形象生动活灵活现,象是有生命般。
    玉叶来到绣闺,见姑娘玉体憔悴,花容失色,不禁心生悲酸,双眼欲泪,遂上前劝慰道“小姐珍重玉体要紧,怎能如此作贱自己?”。
    就算是她,天生寒冰玉体,又有家族之中高手日日伐毛洗髓,在加上自己不懈努力,百般心机,那还用了近八年的时间才成功。
    猎文君赶忙奔过去,装好人般地将赤光光的汪诺抱起来,笑道,“汪姑娘玉体魅力十足,连老鼠都被诱惑得跌进水里。
    后来王莽意图篡位,派弟王舜往长乐宫向孝元太后索璧,给孝元太后怒摔地上,致摔缺了一角,王莽命人把缺角以黄金镶补上去,使和氏璧又多了“玉体金角”。
    原因就在怀中没穿衣服的晶莹玉体上,滑溜溜,软绵绵,温乎乎,芬芳醉人的玉体让肖天冥千百年来唯有悸动的躯体焕发了生机。
    亚尔丽塔打量着身前比她稍矮的三眼女孩,小巧玲珑,香肌玉体,空谷幽兰,丰姿绰约,浓淡适中,修短合度,呵呵笑道“确实是个小美人,比你们的四皇船长美多了。
    她开始穿衣服,发觉他的双眼盯视着她的玉体。
    如几多姝丽,艳质浓妆,兰台夜饮,玉体轻裳,殆人骄态,争要成双。
    后来王莽意图篡位,派弟王舜往长乐宫向孝元太后索璧,给孝元太后怒摔地上,致摔缺了一角,王莽命人把缺角以贾金镶补上去,使和氏璧又多添“玉体金角”。
    美女妖且闲,采桑岐路间。柔条纷冉冉,落叶何翩翩,攘袖见素手,皎腕约金环。头上金爵钗,腰佩翠琅玕。明珠交玉体,珊瑚间木难。罗衣何飘飘,轻裾随风远。
    可没想到裙摆竟短到无法蔽体,掩住了丰满的双峰,却露出两条雪白修长的玉腿,真可谓香肌玉体,美妙纷呈。
    此外,只要书中有玛丹娜在床上玉体横陈的照片,我们也会禁止。
    心理学界并没有为萨拉的玉体倾倒,但是媒体却蜂拥而至。
    想到这里,项风古井无波的心底,顿时激起千重巨浪,一道冰雕玉琢的完美玉体顿时浮现在脑海之中,挥之不去。
    欲欢颜横躺于地,身上鲜血横流,却仍睁大了眼睛恨火灼灼,剧烈呼吸的高耸玉峰早已撑破了胸前薄薄一层红衣,更显得玉体横陈。
    使再不革面洗心者,殆真非人类矣!玉体闻甚安康,甚为欣喜。
    思玉体态苗条,黑色的直发及肩,已经明显可以看到丝丝白发。

    汉字详情

    [yu]
    部首: 527
    笔画: 5
    五笔: GYI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MGI
    四角: 10103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一根绳子,串着一些玉石。“玉”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温润而有光泽的美石)

    (2) 同本义

    玉,石之美者,有五德,润泽以温,仁之方也…——《说文》

    君无故玉不去身。——《礼记·曲记》。疏:“玉谓佩也。”

    五玉。——《虞书》。郑注:“执之曰瑞,陈列曰玉。”

    王齐则共食玉。——《周礼·王府》

    惟辟玉食。——《书·洪范》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左传》

    (3) 又如:玉情儿(玉石的质量、成色);玉墀(白玉台阶);玉阙(宝座;皇宫);玉虚(道教指玉帝的居处);玉树(指槐树);玉砚(玉石制的砚台);玉雕(玉石雕成的工艺品);玉栏(玉石制的栏杆)

    (4) 泛指玉石的制品 。如:玉尺量才(考试);玉鉴(玉镜);玉斝(玉酒器);玉辇(君后坐的车);玉笈(玉饰的书籍)

    (5) 指玉制的乐器

    集大成也者,金声而玉振之也。——《孟子》

    (6) 又如:玉徽(美玉装饰的琴);玉轸(琴上的玉制弦柱);玉振金声(演奏古乐,以钟发声,以罄收韵,集众音之大成。金指钟,玉指罄)

    (7) 比喻色泽晶莹如玉之物 。如:玉色瑗姿(色泽如玉,姿态万行);玉溜(目光);玉箸(玉筯。死后垂下的鼻涕);玉笋(美女的手指);玉竹(一种竹,颜色青黄相间)

    (8) 比喻美德、贤才

    君子比德如玉。——《礼记》

    (9) 又如:玉笋之班(人材行列。唐末朝士风貌优异有才华的人,称玉笋。得与其列者称玉笋班);玉堂金马(指翰林出身;亦指出身高贵,文武双全);玉堂(翰林院);玉音(帝王的话语)

    形容词

    (1) 敬辞。多用以尊称对方的身体言行等

    而恐太后玉体之有所郄也。——《战国策》

    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 白居易《长恨歌》

    (2) 又如:玉文(对文字的美称);玉面(尊称人的容颜);玉札(对别人书信的敬称);玉躬(玉体);玉声(对他人言语的敬称)

    (3) 形容美好 。如:玉蕴辉山(周身包含着耀人的光彩);玉女(美女;仙女)

    (4) 形容洁白 。如:玉魄(月华);玉屑(喻洁白的雪花);玉珥(太阳两边的云气);玉羽(洁白的羽翼)

    (5) 珍贵 。如:玉苗(珍贵的幼苗);玉编(珍贵的典籍)

    英文翻译

    jade, precious stone, gem

    方言集汇

    ◎ 粤语:juk6
    ◎ 客家话:[客英字典] ngiuk8 [陆丰腔] gniuk8 [东莞腔] ngiuk8 [海陆丰腔] ngiuk8 [梅县腔] niuk8 [沙头角腔] niuk8 [客语拼音字汇] ngiug6 [台湾四县腔] ngiuk8 [宝安腔] ngiuk8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三燭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魚欲入聲開口三等ŋĭwokngyuk/ngivk
    tǐ,tī [ti]
    部首: 221
    笔画: 7
    五笔: WSGG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多用男性
    仓颉: ODM
    四角: 25230

    详细解释

    (2) 另见

    名词

    (1) (体,会意。从人,从本。古代“体、軆”是两个字,“体”是“劣”,又指粗笨。身体本字是“軆”,形声。从骨,豊( )声。今简化为“体”。本义:身体)

    (2) 同本义

    体,总十二属之名也。——《说文》。按,十二属者:顶、面、颐,首属三;肩、脊、臀,身属三;肱、臂、手,手属三;股、胫、足,足属三也。

    体,身也。——《广雅》

    饿其体肤,空乏其身。——《孟子·告子下》

    居五日,桓侯体痛。——《韩非子·喻老》

    体有不快。——《后汉书·华佗传》

    伤乎体。——《韩非子·五蠹》

    口体之奉。——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3) 又如:体态轻盈(形容女子婀娜多姿);上体;下体;体高五尺;体大身强;肉体(人的身体,区别于“精神”);体骸(躯壳;尸骸);体候(身体状况);体素(敬词。玉体);体段(身段)

    (4) 手脚、四肢

    轻暖不足于体。——《孟子·梁惠王上》

    犹其有四体也。谓二手二足。——《孟子》

    (5) 又如:四体(人的四肢);五体投地

    (6) 形体 ;体态

    可怜体无比。——《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7) 又如:体段(样子;身分);体相(形体相貌);长方体;立方体;几何体;正方体;角柱体;圆柱体;刚体;磁体;黑体;发光体;导体;晶体

    (8) 牲体

    辨体名肉物。——《周礼·内飨》。按,牲体有七脊也,左右肋也,左右肱也,左右股也,所谓全軆也。

    (9) 又如:体解(古代祭祀时将牲体切割成二十一块);体节(带骨的大块牛羊肉)

    (10) 事物的主要部分

    以天演为体。——赫胥黎著、 严复译《天演论》

    (11) 又如:体用(事物的本体与作用);体物(体现于万事万物之中);体例(制度的纲领和细则);体要(大体与纲要)

    (12) 实体

    天之与地,皆体也。——王充《论衡》

    (13) 规格;法式

    直求输赤诚,所望大体全。——唐· 李商隐《行次西郊作一百韵》

    (14) 又如:体式(法式,格式);体法(指书法的格局法式);体段(体格、结构);体气(诗文的气质格调;人品性格);体统(规矩,制度;诗文或著作中的体裁和条理)

    (15) 占卜时的兆象

    尔卜尔筮,体无咎言。——《诗·卫风·氓》

    (16) 又如;体象(象征)

    (17) 本性,本质 。

    (18) 如:体识(禀性和器识);体器(禀性和器度);体履(禀性和行为)

    (19) 准则

    平居妄自尊大而临事不知体,此俗人也。——宋· 陈善《扪虱新话》

    (20) 文体 。

    (21) 如:古体诗;近体诗;散体;骈体

    (22) 体制

    自汉至 魏,四百余年,辞人才子,文体三变。—— 沈约《谢灵运传论》

    (23) 又如:政体;国体

    (24) 动词的一套屈折形式、表示动作的性质或关于该动作的开始、持续、完成或重复等方面的情况,但不涉及该动作发生的时间——最初用于斯拉夫语言,后来用于其他语言 。

    (25) 如:完成体;进行体

    (26) 文字的书写形式 。

    (27) 如:草体;楷体;宋体;字体;印刷体

    (28) 立体

    后见为体。——蔡元培《图画》

    体面互见。

    舍体而取面。

    体之感觉。

    动词

    (1) 亲身经验;体察

    汝体吾此心。——清· 林觉民《与妻书》

    (2) 又如:体物(描绘事物);体信(守信;信服);体行(躬亲践行);体认(体察认识);体测(体察忖测)

    (3) 设身处地为人着想 。

    (4) 如:体国(关心国家);体悉(体谅了解)

    (5) 划分,分解

    体其犬豕牛羊。——《礼记》

    (6) 又如:体解(分解牲畜的肢体;古代酷刑之一;肢体解离);体国经野(区画都城,丈量土地;泛指治理国家)

    (7) 成形

    敦彼行苇,牛羊勿践履,方苞方体,维叶泥泥。——《诗·大雅·行苇》

    (8) 表现;体现

    阴阳合德,而刚柔有体,以体天地之撰。——《易·系辞上》

    (9) 效法

    帝者体太一。——《淮南子》

    (10) 相承;继承

    正体于上,又乃将所传重也。——《仪礼》

    (11) 生长

    体物而不可遗。——《礼记》

    (12) 包含;容纳

    君子体人,足以长人。——《易·乾》

    (13) 通“履”。体验;实行

    尔卜尔筮,体无咎言。——《诗·卫风·氓》。《释文》云:韩诗作履。履,幸也。

    能戴大圆者,体平大方。——《管子·心术下》

    体恭敬而心忠信,术礼义而情爱人。——《荀子·修身》

    笃志而体,君子也。

    (14) 又如:体乾(履行天命)

    (15) 另见

    英文翻译

    body; group, class, body, unit; inferior

    方言集汇

    ◎ 粤语:ban6 tai2
    ◎ 潮州话:ti2 旧读:toi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二十一混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蒲本上聲合口一等bʰuənbuonx/bu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