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象形。小篆字,下端象单绞的丝,上端是丝绞上的系带,表示作染丝用的丝结。本义:赤黑色,黑中带红)
(2) 同本义
黑而有亦色者为玄。——《说文》
五入为緅,七入为缁。——《考工记·钟氏》。注:“凡玄色者,在緅缁之间,其六入者与。”
夏纁玄。——《周礼·染人》。注:“玄纁者,天地之色。”
八月载绩,载玄载黄。——《诗·豳风·七月》
天玄地黄。——《易·坤》
篚厥玄黄。——《孟子》
我马玄黄。——《诗·召南·卷耳》
(3) 又泛指黑色
玄,黑也。——《小尔雅》
厥篚玄纤缟。——《书·禹贡》。 孔传:“玄,黑缯。”
何草不玄,何人不矜。——《诗·小雅·何草不黄》
奏之,有玄云从西北方起。——《韩非子·十过》
(4) 又如:玄禽(燕子);玄霜(传说中的仙药);玄岫场谷(青山翠谷);玄霄(黑云);玄厉(黑色磨刀石);玄祺(浅黑色旗)
(5) 引申为黑暗
遗思在玄夜,相与复翱翔。——汉· 刘桢《公宴》
(6) 又如:玄夜(黑夜);玄窗(阴暗的深坑);玄室(暗室)
(7) 深;厚
临沅湘之玄渊兮,遂自忍而沈流。——《楚辞》
(8) 又如:玄冰(厚冰);玄包(深藏);玄渊(深渊)
(9) 神妙难捉摸;深奥
难!难!难!道最玄。——《西游记》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老子》第一章
异物名实玄纽。——《荀子·正名》
学遍书部,特善玄言。——沈约《齐故安陆昭王碑文》
(10) 又如:玄机(神秘的先兆);玄关(佛教称入道的法门);玄术(神秘的法术);玄策(神妙的谋略);玄语(不切实际的话);玄谈(脱离实际的空谈);玄寂(玄虚寂静)
(11) 假借为“远”或为“原”
玄,幽远也。象幽而入覆之也。——《说文》
玄古之君天下,无为也,天德而已矣。——《庄子》。高注:“淮南子曰:天也。圣经不言玄妙,至伪尚书有玄德升间之语。”
(12) 又如:玄古(远古);玄睹(远见)
(13) 奇特 。如:这个人长的样样都大,大得真玄
(14) 寂静;清静
天道玄默,无容无则。——《淮南子》
(15) 又如:玄谟(清静无为);玄静(清静无为的思想境界);玄嘿(寂静无为)
名词
(1) 天,天空
玄,天也。——《释言》
天以不见为玄。地以不形为玄,人以心腹为玄。——《太玄·玄告》
共玄官。——《管子·幼官》。注:“主礼天之官也。”
(2) 又如:玄都(神仙的居处);玄穹帝(即天帝);玄极(天顶,天空);玄贶(上天的赏赐);玄浑(天)
(3) 道家的学说;道教
自中朝贵玄,江左称盛,因谈余气,流成文体。——《文心雕龙》
(4) 又如:玄门(道教);玄功(道家修道的功夫);玄玄道(道家及其深奥、神妙的教义)
(5) 农历九月的别称
至于玄月,王召范蠡而问焉。——《国语·越语下》
(6) 玄孙的省称
曾孙之子为玄孙。——《尔雅》
(7) 北方
以处玄宫。——《庄子》。陆德明释文:“玄宫, 李云北方宫也。”
(8) 又如:玄方(北方);玄郊(北郊);玄海(北方之海);玄朔(北方);玄帝(北方之帝)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海陆丰腔] hien2 [客英字典] hien2 [沙头角腔] hen2 [东莞腔] hen2 [陆丰腔] hian3 [客语拼音字汇] hian2 [台湾四县腔] hien2 [梅县腔] hien2 [宝安腔] hen2
◎ 潮州话:hiang5 【潮州】hiêng5 (hîang 旧时:hîen)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玄 | 胡涓 | 匣 | 先合 | 平聲 | 先 | 合口四等 | 先 | 山 | ghuen/huen | ɣiwen |
详细解释
dàn
量词
(1) 容量单位,十斗为一石
十斗为一石。——《说苑·辨物》
关石和钧。——《国语·周语》。注:“今之斛也。”
一石沙,几斤重,朝载暮载将何用?——唐· 白居易《官牛》
(2) 重量单位,一百二十市斤为一石
三十斤为钧,四钧为石。——《汉书·律历志上》
重不过石。——《国语·周语》。注:“百二十斤也。”
(3) 〈方〉∶面积单位,用以计量土地。其具体数量各地不一:有以十亩为一石的,也有以一亩为一石的。如:他家有两石田
(4) 另见
shí
名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右象岩角,左象石块。“石”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山石)
(2) 同本义
石,山石也。在厂之下,口象形。——《说文》
它山之石。——《诗·小雅·鹤鸣》
山体曰石。——《释名》
介于石。——《易·豫》
艮为小石。——《易·说卦传》
原声石。——《周礼·典同》
慈石召铁或引之也。——《吕氏春秋·精通》
大夫有石材,庶人有石承。——《书·大传》。注:“石材,柱下质;石承,当柱下而已。”
吾师肺肝,皆铁石所铸造也。——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3) 又如:石田(石多不可耕种的田,比喻不会生育的妇女);石髓(钟乳石);石头记(《红楼梦》之本名);石头城(故址在今南京市清凉山,简称“石城”。后用以代指金陵或南京);石子甬路(用鹅卵石铺成的甬路);石桥三港(三孔的石桥。港:桥下的涵洞);石灰布袋(比喻到处生事、惹祸,留下不好影响的人)
(4) 石刻,碑碣
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5) 又如:石牛(石雕之牛);石人,石像(石雕的人像);石鲸(石雕的鲸鱼);石璧(石雕的璧);石驼(石刻的骆驼);石犀(石刻的犀牛);石本(石刻的拓本);石碣(圆顶的石碑);石铭(刻有文字的碑石)
(6) 指矿物类药物。亦指道教用矿石炼的所谓长生的药
禁芳草石药。——《素问·腹中论》。注:“石药,英乳也。”
(7) 又如:石水(矿泉水,亦泛指泉水);石肝(一种矿石,可作美容药服用);石药(指矿物类药物)
(8) 石磬,古乐器名,八音之一
歌梁韵金石,舞地委兰麝。——宋· 黄庭坚《寄陈适用》
(9) 古针,古代的医疗用具
石之则狂。——《素问·腹中论》。注:“以石针开破之。”
扁鹊怒而投其石。——《战国策》
(10) “结石”的省称 。如:胆石;排石
(11) 姓
形容词
(1) 硬;坚固
沉而石者,是肾气内著也。——《素问》
(2) 又如:石心(喻指坚定的意志);石交(交谊牢固的朋友);石骨(坚硬的岩石);石镫(坚固的铠甲)
(3) 通“硕”。大
时奇谲之士、石画之臣甚众。——《汉书·匈奴传》
无石师而能言。——《庄子·外物》
石者,大也。——《汉书·律历志》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陆丰腔] shak8 [客语拼音字汇] sag6 [台湾四县腔] sak8 [宝安腔] sak8 [沙头角腔] sak8 [客英字典] shak8 [海陆丰腔] shak8 [东莞腔] sak8 [梅县腔] shak8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石 | 常隻 | 常 | 昔開 | 入聲 | 陌 | 開口三等 | 梗 | 清 | ʑĭɛk | zjek |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小篆字形,上面是“戈”,下面象两只手(即“廾”)。两手持戈,表示戒备森严。本义:警戒,戒备)
(2) 同本义
戒,警也。——《说文》
岂不日戒。——《诗·小雅·采薇》
以三年之戒。——《礼记·曾子问》
基浇能戒之。——《左传·哀公元年》
息民不戒。——《国语·吴语》
怵然为戒。——《庄子·养生主》
戒之慎勿忘。——《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知足以自戒。——唐·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3) 又如:戒慎(戒备谨慎);戒书(用来自我警戒的文字);戒旦(警告天将破晓);戒守(警戒守卫);戒命(禁止某些行为的命令);戒戢(警介禁止);戒诗(自我警戒的诗)
(4) 通“诫”。告诫
主人戒宾。——《仪礼·士冠礼》
三保戒团众。—— 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5) 又如:戒勉(告诫勉励);戒约(告诫约束);戒谕(告诫;训导);戒朝(告诫无将明)
(6) 留神,当心 。如:戒口(慎言);戒火(慎于用火);戒谨;戒慎
(7) 预备;准备
既种既戒。——《诗·小雅·大田》
(8) 又如:戒装(准备行装);戒辖(准备车辆)
(9) 登程,出发 。如:戒行(登程,出发上路);戒途(出发,准备上路);戒程(登程,出发上路);戒道(登程,出发上路)
(10) 戒除
戒奢以俭。——唐·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11) 又如:戒杀(戒除杀生);戒脱(戒掉);戒绝;戒诗(戒除做诗);戒烟;戒酒
(12) 告请;约请 。如:戒期(定期);戒速(谓事先告知,再届时邀请);戒食(约期共食;招宴)
(13) 斋戒
圣人以此斋戒。——《易·系辞》
戒及宿之曰。——《周礼·太史》
七曰戒。——《礼记·礼器》
名词
(1) 警戒之事
君子有三戒。——《论语》
(2) 戒指的简称 。如:钻戒(镶钻石的戒指)
(3) 佛教的教规惩戒。梵语Sila的意译。指必须遵守的各种准则,防非止恶的规范 。如:戒定慧(佛教用语。指持戒、禅定和智慧,为佛家三无漏说);戒体(佛教用语。受戒的比丘内有防非止恶的自治力,而且始终符合戒律的要求,身心完全清净)
(4) 用于告戒的一种文体 。如:戒书(汉代皇帝四种命令之一,用以戒敕刺史、太守及三边营官)
(5) 通“界”。界限,分界
星茀于河戒。——《史记·天官书》
江河为南北两戒。——《新唐书·天文志》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梅县腔] giai5 [陆丰腔] gai5 [客英字典] gai5 [宝安腔] gai5 [客语拼音字汇] gai4 giai4 gie4 [沙头角腔] gai5 [海陆丰腔] gai5 [台湾四县腔] kie5 kiai5 gai5 [东莞腔] gai5
◎ 潮州话:gai3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誡 | 古拜 | 見 | 皆開 | 去聲 | 卦 | 開口二等 | 皆 | 蟹 | kraih/kaey | kɐi |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从水,从酉(
)。“酉”本义就是酒。“酉”亦兼表字音。本义:用高粱、大麦、米、葡萄或其他水果发酵制成的饮料)(2) 同本义
酒,就也。所以就人性之善恶。——《说文》
酒曰清酌。——《礼记·曲礼》
酒食者,所以令欢也。——《礼记·乐记》
酒者所以养老也,所以养病也。——《礼记·射义》
酒,百乐之长。又,酒者,天下之美禄。——《汉书·食货志》
不为酒困。——《论语·子罕》
(3) 又如:酒肆(酒店);酒水(酒;筵席);酒生(酒保,酒店伙计);酒务(酒店)
(4) 酒席,酒筵 。如:酒坐(酒席);酒场(酒会)
动词
(1) 饮酒 。如:酒面(席前,斟满一杯酒暂时不饮,先行酒令,叫“酒面”);酒底(席间,每行完一次酒令,饮一杯酒,叫“酒底”)
(2) 以酒荐祖庙
卜辞所载之酒字为祭名。考古者酒熟而荐祖庙,然后天子与群臣饮之于朝。——罗振玉《殷虚文字类编》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海陆丰腔] ziu3 [梅县腔] ziu3 [沙头角腔] tsieu3 [客语拼音字汇] jiu3 [客英字典] ziu3 [陆丰腔] ziu3 [宝安腔] ziu3 [东莞腔] ziu3 [台湾四县腔] ziu3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酒 | 子酉 | 精 | 尤 | 上聲 | 有 | 開口三等 | 尤 | 流 | ciux/ziov | tsĭə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