猛兽

měng shòu [ meng shou]
繁体 猛獸
注音 ㄇㄥˇ ㄕㄡˋ
词性 名词

词语释义

猛兽 měngshòu

(1) 指体大而凶猛的兽类

beast of prey

词语解释

  1. 指体硕大而性凶猛的兽类。

    《周礼·夏官·服不氏》:“掌养猛兽而教扰之。” 郑玄 注:“猛兽,虎豹熊羆之属者。” 晋 葛洪 《抱朴子·微旨》:“入山则使猛兽不犯,涉水则令蛟龙不害。” 金 元好问 《两山行记》:“ 守真 住山五十年,不省有为猛兽毒螫所伤害者。” 茅盾 《霜叶红似二月花》十三:“轮船像一头受伤后发怒的猛兽,一路嗥叫着直扑向这小小的石桥。”

  2. 指猛虎。

    唐 避 太祖 李虎 讳,改称猛虎为猛兽或猛武。 唐 高彦休 《唐阙史·虎食伊璠》:“﹝ 璠 ﹞及 蓝关 ,为猛兽搏而食之。” 明 朱国祯 《涌幢小品·大明会典》:“自来称虎为兽,考《晋书》成於 唐 魏徵 等, 唐太宗 称制临之,以 太祖 名 虎 ,改称曰猛兽。”《小五义》第六一回:“ 卢珍 、 丁大爷 都看见在山峰缺处,一隻斑斕猛兽,每遇要行走之时,把身子往后一坐,将尾巴乱搅,尾巴一动,自来的就有风起,不然怎么虎行有风呢?”

引证解释

⒈ 指体硕大而性凶猛的兽类。

《周礼·夏官·服不氏》:“掌养猛兽而教扰之。”
郑玄注:“猛兽,虎豹熊羆之属者。”
晋葛洪《抱朴子·微旨》:“入山则使猛兽不犯,涉水则令蛟龙不害。”
金元好问《两山行记》:“守真住山五十年,不省有为猛兽毒螫所伤害者。”
茅盾《霜叶红似二月花》十三:“轮船像一头受伤后发怒的猛兽,一路嗥叫着直扑向这小小的石桥。”

⒉ 指猛虎。 唐避太祖李虎讳,改称猛虎为猛兽或猛武。

唐高彦休《唐阙史·虎食伊璠》:“﹝璠﹞及蓝关,为猛兽搏而食之。”
明朱国祯《涌幢小品·大明会典》:“自来称虎为兽,考《晋书》成於唐魏徵等, 唐太宗称制临之,以太祖名虎,改称曰猛兽。”
《小五义》第六一回:“卢珍、丁大爷都看见在山峰缺处,一隻斑斕猛兽,每遇要行走之时,把身子往后一坐,将尾巴乱搅,尾巴一动,自来的就有风起,不然怎么虎行有风呢?”

猛兽的国语词典

凶猛的兽类。

猛兽的网络释义

猛兽

  • 猛兽,汉语词汇。
  • 拼音:měng shòu
  • 释义:1、指凶猛的野兽或体硕大而性凶猛的兽类。2、指猛虎。
  • 出自《周礼·夏官·服不氏》。
  • 猛兽造句

    我们绝不能对那些像猛兽一样的杀人犯大慈大悲。
    黄河是任性的,骄纵的,粗野的,简直像一头横冲直撞的饥饿的猛兽。
    烦恼像困在牢笼里的猛兽,在使用一切办法挣脱。
    铁路沿线的路霸,杀人抢劫,对百姓的危害甚于洪水猛兽。
    风吹得竹子飒飒做响,好像有蟒蛇或猛兽正在那里蠢蠢欲动似的。
    宗教反动势力把达尔文的生物进化学说视同洪水猛兽,拼命加以诋毁。
    侵略军犹如洪水猛兽,席卷而来。
    我自然知道,大山有坎坷,大海有浪涛,大漠有风沙,森林有猛兽。即便这样,我依然喜欢。
    顽固的守旧派把新思想看作洪水猛兽一般。
    河流看似平静,其实暗潮汹涌,平时看似温柔的水,也会变成猛兽般吓人,珍爱生命,慎防溺水。
    大海是如此的变幻莫测,平静却又凶猛,温柔但又很激烈,像光滑的穿衣镜,像肆虐的猛兽,像母亲的抚慰,像父亲的鞭打。
    内部思想不统一,造成的恶果比洪水猛兽还要厉害。
    他的琴声能使猛兽俯首,顽石点头。
    市场化绝不是洪水猛兽,当一个领域的改革遭遇挫折时,切莫简单地把思路的“钟摆”再摆回去现实总比预想的复杂。
    天色越来越阴暗,狂风大作,若嘶吼的猛兽,在天地间奔突。
    城门之前,一颗巨大的龙头骨骼挂在那里,风沙侵蚀,日久天长,骨骼都已经发黄,露出无数裂痕,但是龙骨就是龙骨,那种洪荒猛兽的气息仍然骇人无比。
    绝七情六欲残忍嗜杀,失疼痛疲劳咬人嚼肉,生灵涂炭,赤地千里,人踪绝迹,历千凶万苦脱胎换骨,自强心立意斗智斗勇,斩僵尸,驱猛兽,惩奸邪,护家园,重塑未来。
    终于有只猛兽忍耐不住活食的,向胖子扑了过来。
    而何来猛兽,时限终于到期,正蹒跚而向伯利恒,等待诞生?丹·西蒙斯。
    又见得几个现世现报的?我实话对你说,在这世上如不走偏门,不干缺德事,不杀人放火,你永远是猛兽的口中之食,这才叫天大的报应!

    汉字详情

    měng [meng]
    部首: 324
    笔画: 11
    五笔: QTBL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多用男性
    仓颉: KHNDT
    四角: 47212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犬,孟声。本义:健壮的狗) 同本义

    猛,健犬也。——《说文》

    驱猛兽。——《孟子》

    猛虞趪趪。——张衡《西京赋》。注:“怒也。”

    (2) 又如:大猛(大狗)

    形容词

    (1) 凶恶可怕

    公之狗甚猛。——《韩诗外传》

    粗厉猛起。——《礼记·乐记》

    苛政猛于虎。——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如猛兽奇鬼。——宋· 苏轼《石钟山记》

    (2) 又如:猛利(犹凶暴);猛戾(凶暴乖张);猛急(犹暴躁);猛暴(凶残暴戾)

    (3) 勇猛;威猛

    威而不猛。——《论语》

    便捷猛鸷。——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命猛将统兵。——《资治通鉴·赤壁之战》

    雄发指危冠,猛气冲长缨。——陶潜《咏荆轲》

    (4) 又如:猛进(勇猛精进);猛决(勇猛果决);猛勇(威猛勇敢);猛气(勇猛的气势和气概)

    (5) 严厉 。如:猛法(严酷的法令);猛峻(严峻);猛厉(严厉刚烈;严酷,严厉)

    (6) 猛烈(强烈;刚烈)

    火烈风猛。——《资治通鉴》

    猛浪若奔。——吴均《与朱元思书》

    (7) 又如:猛火(猛烈燃烧的火);猛迅(猛烈而迅速);凶猛(凶恶强大)

    副词

    (1) 忽然,突然

    彧猛省曰:“吾儿忘却!”——《三国演义》

    (2) 又如:猛不乍(突然);猛古丁(突然);猛可(突然);猛生,猛乍(突然)

    (3) 非常,甚

    阅史披图,猛欲追谟于贤圣;宵衣旰食,每勤顾问于臣邻。——明· 陈汝元《金莲记》

    英文翻译

    violent, savage, cruel; bold

    方言集汇

    ◎ 粤语:maang5
    ◎ 客家话:[沙头角腔] mang1 [宝安腔] mang1 [海陆丰腔] mang1 mang3 [梅县腔] mang1 [台湾四县腔] mang1 mang3 [东莞腔] mang1 [客语拼音字汇] mang1 men1 [客英字典] mang3 mang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三十八梗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莫幸庚二開上聲開口二等mɐŋmrvngx/meank
    shòu [shou]
    部首: 213
    笔画: 11
    五笔: ULGK
    五行:
    仓颉: CWMR
    四角: 80601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小篆字形。上象耳,中象头,下象足踩地。兽本是禽兽的总称。古另有“獸”字,指捕捉禽兽的活动。二字通用。本义:禽兽的总称)

    (2) 四足的哺乳动物,多指野兽

    兽,守备者。——《说文》

    四足而毛谓之兽。——《尔雅·释鸟》

    兽毛虫总号。——《释兽释文》。按,兽中可畜养者则曰兽。

    兽,狐狼之属。——《周礼·庭氏》注

    大兽公之。——《周礼·兽人》

    搏兽于敖。——《诗·小雅·车攻》

    猛兽步高岗。——曹操《却东西门行》

    兽同足者而俱行。——《战国策·齐策》

    山有猛兽。——《淮南子·说山训》

    山深而兽往之。——《史记·货殖列传序》

    (3) 又如:兽目(野兽的眼睛);兽工(殷制天子六工之一。即治皮革的工匠);兽人(居心险恶、有如禽兽之人);兽骇(兽类受惊时狂奔乱窜);兽吻(门环上的装饰物;虎口);兽臣(古官名。掌管山泽、田猎之事);兽头大门(豪门显贵、宫殿寺观之正门上的门环,一般用铜制或鎏金的兽头铺首,故称);兽铤(兽疾走)

    (4) 干肉

    实兽于其上,东首。——《仪礼》

    (5) 唐人因避唐高祖李渊祖李虎讳,往往把虎字改作“兽” 。如:兽口(虎口);兽吻(虎口);兽君(虎的别称)

    形容词

    (1) 比喻野蛮、残忍

    外内乱,鸟兽行,则灭之。——《周礼·夏官·大司马》

    (2) 又如:兽心;兽欲;兽行(比喻极端野蛮残忍、丧失人性的行为)

    (3) 兽形的 。如:兽材(雕绘兽形的柱子);兽面(兽形的面具);兽侯(画有兽形的射靶);兽铠(饰有兽首之形的铠甲);兽舰(船体雕饰兽形的战舰);兽炉(兽形的香炉)

    英文翻译

    beast, animal; bestial

    方言集汇

    ◎ 粤语:sau3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