猗靡

yǐ mí [ yi mi]
注音 一ˇ ㄇ一ˊ

词语释义

随风飘拂貌。

婀娜貌。

犹缠绵。

词语解释

  1. 随风飘拂貌。

    《文选·枚乘<七发>》:“众芳芬鬱,乱於五风;从容猗靡,消息阳阴。” 李善 注:“林木茂盛,随风披靡。” 三国 魏 曹植 《洛神赋》:“扬轻袿之猗靡兮,翳脩袖以延佇。” 晋 成公绥 《啸赋》:“藉皋兰之猗靡,荫脩竹之嬋娟。”

  2. 婀娜貌。

    《文选·司马相如<子虚赋>》:“於是 郑 女曼姬,被阿緆,揄紵縞……扶舆猗靡,翕呷萃蔡。” 张铣 注:“言美人等披丽服,扶 楚王 之舆,倚靡相随貌。”《汉书·外戚传上·孝武李夫人》:“的容与以猗靡兮,縹飘姚虖愈庄。” 颜师古 注引 孟康 曰:“言夫人之颜色的然盛美,虽在风中縹姚,愈益端严也。”《文选·潘岳<西征赋>》:“较面朝之焕炳,次后庭之猗靡。” 吕向 注:“猗靡,美貌。”

  3. 犹缠绵。

    三国 魏 阮籍 《咏怀》之四:“猗靡情欢爱,千载不相忘。” 三国 魏 阮籍 《乐论》:“故猗靡哀思之音发,愁怨偷薄之乱兴,则人后有纵欲奢侈之意,人后有内顾自奉之心。” 唐 李白 《感遇》诗之一:“可怜 浮丘公 ,猗靡与情亲。”

引证解释

⒈ 随风飘拂貌。

《文选·枚乘<七发>》:“众芳芬鬱,乱於五风;从容猗靡,消息阳阴。”
李善注:“林木茂盛,随风披靡。”
三国魏曹植《洛神赋》:“扬轻袿之猗靡兮,翳脩袖以延佇。”
晋成公绥《啸赋》:“藉皋兰之猗靡,荫脩竹之嬋娟。”

⒉ 婀娜貌。

《文选·司马相如<子虚赋>》:“於是郑女曼姬,被阿緆,揄紵縞……扶舆猗靡,翕呷萃蔡。”
张铣注:“言美人等披丽服,扶楚王之舆,倚靡相随貌。”
《汉书·外戚传上·孝武李夫人》:“的容与以猗靡兮,縹飘姚虖愈庄。”
颜师古注引孟康曰:“言夫人之颜色的然盛美,虽在风中縹姚,愈益端严也。”
《文选·潘岳<西征赋>》:“较面朝之焕炳,次后庭之猗靡。”
吕向注:“猗靡,美貌。”

⒊ 犹缠绵。

三国魏阮籍《咏怀》之四:“猗靡情欢爱,千载不相忘。”
三国魏阮籍《乐论》:“故猗靡哀思之音发,愁怨偷薄之乱兴,则人后有纵欲奢侈之意,人后有内顾自奉之心。”
唐李白《感遇》诗之一:“可怜浮丘公,猗靡与情亲。”

猗靡的国语词典

相随或随风摇动的样子。

猗靡的网络释义

猗靡

  • 猗靡,汉语词汇,拼音为yī mí,指的是随风飘拂貌,出自《文选·枚乘》。
  • 汉字详情

    yī,yǐ [yi]
    部首: 324
    笔画: 11
    五笔: QTDK
    五行:
    姓名学:
    仓颉: KHKMR
    四角: 44221

    详细解释

    名词

    (形声。从犬,奇声。本义:阉割过的狗) 同本义

    猗,犬也。——《说文》

    动词

    长大

    节彼南山,有实其猗。——《诗·小雅》

    形容词

    美盛的样子 。如:猗猗(美盛的样子;柔美的样子;美好的样子);猗娜(犹婀娜,柔美的样子);猗蔚(草木蘩茂的样子)

    (1) 叹词。常用于句首,表示赞叹

    河水清且涟猗。——《诗·卫风·伐檀》

    (2) 又如:猗欤休哉(多么快乐啊)

    用于句末,相当于“啊”

    断断猗,无他技。——《书·秦誓》

    英文翻译

    exclamation of admiration

    方言集汇

    ◎ 粤语:ji1
    ◎ 客家话:[海陆丰腔] ri2 [宝安腔] ji1 ji2 [台湾四县腔] ji2 [梅县腔] j1 [客英字典] ji1
    ◎ 潮州话:i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五支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於離支B開平聲開口三等支Bʔĭeqie/ye
    mí,mǐ [mi,mi]
    部首: 804
    笔画: 19
    五笔: YSSD
    五行:
    姓名学:
    仓颉: ICLMY
    四角: 00211

    详细解释

    名词

    通“湄”。水边,河岸

    明月珠子,玓瓅江靡。——《史记·司马相如列传》

    动词

    (1) 浪费

    而百姓靡于外。——《战国策·秦策》

    国家靡敝。——《礼记·少仪》。疏:“谓财物糜散凋敝。”

    不随俗靡。——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靡之者。——汉· 贾谊《论积贮疏》

    (2) 又如:奢靡;靡货(奢侈品);靡靡(华丽而堂皇);靡丽(奢华,美盛)

    (3) 消失

    喧杂杂鸟声多,静悄悄人事靡。——《西游记》

    (4) 又如:靡散(消灭);靡碎(散碎)

    (5) 通“糜”。烂

    子胥靡。——《庄子·胠箧》

    (6) 通“摩”。切磋,研究

    身日进于仁义而不自知也者,靡使然也。——《荀子·性恶》

    (7) 摩擦,接触

    喜则交颈相靡。——《庄子·马蹄》

    (8) 另见

    动词

    (1) (形声。从非,麻声( )。本义:无;没有)

    (2) 同本义 。

    靡,无也。——《尔雅》

    靡室靡家。——《诗·小雅·采薇》

    靡日不思。——《诗·邶风·泉水》

    靡不有初。——《战国策·秦策》

    靡计不施。——《聊斋志异·促织》

    靡不毕现。——《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3) 又如:靡有孑遗(没有遗漏,一点儿不剩)

    (4) 散乱;顺风倒下

    望其旗靡。——《左传·庄公十年》

    左右皆靡。——《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汉军皆披靡、分散之貌。——《史记》

    利夫秋豪害靡国家。——《荀子·大略》。注:“披靡也。”

    虫尽靡。——《聊斋志异·促织》

    (5) 又如:风靡;委靡;披靡,靡拉(毁损破坏);靡披(草木随风所至,无不倒伏);靡徙(失正,抑退的样子);靡敝(衰败,败坏);靡然(随风披靡的样子)

    (6) 蔓延 。如:靡迤(绵延不绝的样子)

    形容词

    (1) 细腻;细密

    靡颜腻理。——《楚辞·招魂》

    (2) 又如:靡密(细密,细致):靡曼(肌理柔腻细致);靡颜腻理(形容美人容颜姣妍,肌肤细腻)

    (3) 华丽,美好

    不侈于后世,不靡于万物。——《庄子·天下》

    (4) 又如:靡曼(柔弱,柔美,华丽)

    (5) 缓

    行迈靡靡。——《诗·王风·黍离》

    (6) 又如:靡迤(小步而行);靡靡(迟缓的样子;柔和的乐音)

    (7) 另见

    英文翻译

    divide, disperse, scatter

    方言集汇

    ◎ 粤语:mei5
    ◎ 客家话:[海陆丰腔] mi2 mi3 [客英字典] mi3 mi2 [客语拼音字汇] mi2 [台湾四县腔] mi2 mi3 [东莞腔] mi2 [陆丰腔] mi3 [宝安腔] mi2 [梅县腔] mi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四紙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文彼支B開上聲開口三等支Bmĭemiex/my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