狸变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亦作“貍别”。犹豹变。
汉 扬雄 《法言·吾子》:“圣人虎别,其文炳也;君子豹别,其文蔚也;辩人貍别,其文萃也。貍变则豹,豹变则虎。” 汪荣宝 义疏:“此以貍别次豹别之后,明为豹属之貔,而非似貙之貍矣……貍变则豹,豹变则虎者,貔,豹属,故变则为豹,豹似虎,故变而为虎,谓辨人勉而行之,可以为君子,君子进德不息,可几於圣人也。”参见“ 豹变 ”。
引证解释
⒈ 亦作“貍别”。犹豹变。参见“豹变”。
引汉扬雄《法言·吾子》:“圣人虎别,其文炳也;君子豹别,其文蔚也;辩人貍别,其文萃也。貍变则豹,豹变则虎。”
汪荣宝义疏:“此以貍别次豹别之后,明为豹属之貔,而非似貙之貍矣……貍变则豹,豹变则虎者,貔,豹属,故变则为豹,豹似虎,故变而为虎,谓辨人勉而行之,可以为君子,君子进德不息,可几於圣人也。”
狸变的网络释义
狸变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名词
(1) (狸为貍的俗字。形声。从豸(
),长脊的野兽,里声。本义:狸子,也叫野猫、山猫)(2) 同本义
捕鼠不知狸狌,此家猫也。——《庄子·秋水》
一之日于貉,取彼狐狸,为公子裘。——《诗·豳风·七月》
(3) 也叫“钱猫”、“山猫”、“豹猫”、“狸猫”、“野猫”。体大如猫,圆头大尾,全身浅棕色,有许多褐色班点,从头到肩部有四条棕褐色纵纹,两眼内缘向上各有一条白纹。以鸟、鼠等为食,常盗食家禽。毛皮可制裘 。又如:狸狌(野猫);狸制(狸兽毛皮制成的服饰);狸力(神兽名)
(4) 黄鼠狼的别名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li2 [梅县腔] li2 [海陆丰腔] li2 [宝安腔] li2 [沙头角腔] li2 [客语拼音字汇] li2 [陆丰腔] li3 [东莞腔] li2 [客英字典] li2
◎ 潮州话:li5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釐 | 里之 | 來 | 之 | 平聲 | 支 | 開口三等 | 之 | 止 | li/lio | lĭə |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攴(
),孌( )声。本义:变化,改变)(2) 同本义
变,更也。——《说文》
变,易也。——《小尔雅》
变者,非常也。——《白虎通》
一阖一辟谓之变。——《易·系辞》
病变而药不变。——《吕氏春秋·察今》
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无下有变…百姓熟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三国志·诸葛亮传》
不得已,变姓名。——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3) 又如:变文协韵(古文修辞术语。用变换文字或颠倒词序等手段使句子的音调和谐);天气突变;巨变(巨大的变化);变豹(即豹变,指人发迹而富贵);变宫(中国古代七音的一种。即宫的变声,比高宫低半音)
(4) 变通
善言而不知变,未可谓能说也。——汉· 桓宽《盐铁论》
(5) 发动事变
待吕氏变而共诛之。——《汉书·高后纪》
(6) 又如:变谋(变乱的图谋);变震(变乱震惊)
名词
(1) 事变,有重大影响的突发事件
变遂发。——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2) 又如:哗变(称军队突然叛变);变事(突然发生的重大事件)
(3) 灾异,异常的自然现象
灾异愈甚,天变成形。——《汉书·五行志》
天变不足畏。——《宋史·王安石传》
(4) 又如:变怪(灾变怪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