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形声。从犬,蜀声。犬性好斗,多独居,故字从犬。本义:单独;单一)
(2) 同本义
独,犬相得而斗也。羊为群,犬为独也。——《说文》。段玉裁注:“犬好斗,好斗则独而不群。”
君子慎其独也。——《礼记·礼器》
儒有特立而独行。——《礼记·儒行》
我独南行。——《诗·邶风·击鼓》
天之生是使独也。——《庄子·养生主》
哀吾生之无乐兮,幽独处乎山中。——《楚辞·屈原·涉江》
吾以捕蛇独存。——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君今何疾,临路独迟回。——南朝 宋· 鲍照《代放歌行》
不见秘书心若失,百年衰病独登台。——宋· 王安石《怀元度》
(3) 又如:独角兕(
)(一种独角的犀牛);独根孤种(独生子);独幅(性格孤僻,不合群);独脚腿(孤立无援的人) ;独院;独家院(4) 独特
圣人所独见,众人焉知其极?——《吕氏春秋·制乐》
(5) 又如:独步(超群出众,独一无二);独拔(超众,特出);独绝(独一无二;无与伦比);独智(过人的才能;独特的智慧);独照(独特的眼光)
副词
(1) 独自 。如:独有(独自安慰);独罟(独吞;独占。罟:网的总称);独擅(独揽;独占。擅:拥有;据有);独吃自疴(喻指顾己不顾人,一人独吞。疴:即“屙”,拉屎撒尿);独乐(独自欣赏音乐);独觉(一人独睡);独吟(独自吟诗);独言(一人自言);独笑(独自喜笑;自乐);独专(单独占有);独怀(独自思念);独写(独自抒发);独抚(独自安慰);独说(独自解说);独用(单独使用)
(2) 特,特别地
(3) 又如:独惨(特惨);独甚(特甚)
(4) 唯独,仅仅
子所言者,其人与骨皆已朽矣,独其言在耳。——《史记·老子韩非列传》
谢灵运为 永嘉守,凡 永嘉山水,游历殆遍,独不言此山。—— 宋· 沈括《梦溪笔谈》
不独是城里姓贾的多,外省姓 贾的也不少。——《红楼梦》
别人来得,独你来不得。——周立波《卜春秀》
(5) 又如:独言(只说);独独(唯独;独自一个);独说(唯独喜欢。说,通“悦”);独得(只得到);独惟(唯独;只有);独知(仅一人知道);独树(一株树;一根木);独拍(单掌拍击);独见(坚持己见,固守节操)
(6) 岂,难道
独为匪民?——《诗·小雅·何草不黄》
相如虽驽,独畏 廉将军哉。——《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兄不能威,独不能断“出”耶?——《聊斋志异》
名词
(1) 无子孙的老人
老而无子曰独。——《孟子·梁惠王下》
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礼记》
存幼孤,矜寡独。——汉· 董仲舒《春秋繁露》
(2) 又如:鳏寡孤独
(3) 无丈夫的妇女
乡族贫者,死亡则为具殡葬,嫠独则助营妻娶。——《后汉书》
(4) 姓
动词
(1) 专断;独裁
回闻 卫君,其年壮,其行独。——《庄子·人间世》
(2) 又如:独断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宋本广韵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甲骨字形,像山崖边的石磴形。用以表示地势或升降等意义。阜作左边偏旁,楷书写成阝。本义:土山)
(2) 同本义
阜,大陆也。山无石者,象形。——《说文》
无石曰阜。——《广雅·释丘》
如山如阜,如冈如陵。——《诗·小雅·天保》
诸象以鼻破阜。——牛肃《纪闻》
(3) 又如:阜陵(丘陵);阜陆(高地);阜丘(土山);阜垤(小土丘);土阜(土山)
(4) 泛指山
有物于此,生于山阜,处于室堂。——《荀子·赋》
(5) 又如:阜颠(山顶);阜积(堆积如山)
形容词
(1) 丰富;富有
是时世平道治,民物阜康。——晋· 常璩《华阳国志》
(2) 又如:阜财(财富殷盛);阜康(富庶安康);阜货(财货盛多)
(3) 高
泛泛淇右,有堂孔阜。—— 元· 虞集《赋卫节妇王妇人》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海陆丰腔] fu5 feu3 [东莞腔] fu5 [沙头角腔] fu2 [客语拼音字汇] fu4 [陆丰腔] fu5 fu6 [客英字典] fu5 feu3 fu3 [台湾四县腔] fu5 feu3 [梅县腔] feu5 [宝安腔] fu5 fiu3
◎ 潮州话:hu6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婦 | 房久 | 並 | 尤 | 上聲 | 有 | 開口三等 | 尤 | 流 | biux/biov | bʰĭəu |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小篆字形,从寸,之声。寸,与法度有关。本义:古代官署的名称。秦以官员任职之所,通称为寺。如:大理寺(职掌审核刑狱案件))
(2) 同本义
寺,廷也,有法度者也。——《说文》
寺,治也,官舍也。——《一切经音义》
寺,官舍也。——《三苍 》
寺,官也。——《广雅》。按,朝中官曹所止理事之处。
令骑奴还至寺门。——《汉书·何竝传》。注:“诸官曹之所,通呼为寺。”
城郭官寺。——《汉书·元帝纪》。注:“凡府廷所在,皆谓之寺。”
列寺七里。——左思《吴都赋》
(3) 又如:寺正(大理寺正卿的略称);寺舍(官舍。官署办公的房子;佛教僧侣的房舍);寺库(古时寺观里设的当铺);寺省(古时中央行政机构“省”和“寺”的合称);寺曹(九卿官署);寺署(官署);寺卿(九寺大卿的简称);寺棘(大理寺的别称);寺丞(官署中的佐吏)
(4) 佛教的庙宇
寺,汉西域白马驼经来,初止于 鸿胪寺,遂取寺名,创置 白马寺。——《广韵》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杜牧《江南春绝句》
五里,至汤寺,浴于汤池。——《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唐·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左忠毅公视学京畿,一日,风雪严寒,从数骑出,微行入古寺。—— 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5) 又如:寺宇(寺院);寺刹(寺和塔);寺主(主管佛寺事务的僧人);寺庵(僧和尼所居的寺庙);寺寝(祠庙的后殿)
(6) 某些宗教供礼拜、讲经的处所 。如:礼拜寺;摩尼寺;特指伊斯兰教礼拜讲经的地方
清真寺
(7) 奄人,内监。古代皇宫内供使令的小臣
未见君子,寺人之令。——《诗·秦风·车邻》
匪教匪诲,时维妇寺。——《诗·大雅·瞻卬》
齐寺人 貂。——《左传·僖公二年》
阍,门者也,寺人也。——《谷梁传·襄公二十九年》
(8) 又如:寺人(太监,古代宫内供使的小臣,东汉后专指宦官)
(9) 姓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客语拼音字汇] si4 [客英字典] sii5 cih5 [东莞腔] cu3 [梅县腔] se5 [陆丰腔] sii5 [沙头角腔] su3 [宝安腔] su3 [海陆丰腔] sii6 cih6 [台湾四县腔] sii5 cih5
◎ 潮州话:ri7 [潮阳]zi7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寺 | 祥吏 | 邪 | 之 | 去聲 | 寘 | 開口三等 | 之 | 止 | zsih/szioh | zĭ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