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奏州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唐 时 靺鞨族 政权 渤海国 所置直属中央政府之州,所奏事可直达京师。
《新唐书·北狄传·渤海》:“﹝ 渤海 ﹞地有五京、十五府、六十二州……又 郢 、 铜 、 洓 三州为独奏州。” 清 梁章鉅 《称谓录·知州》:“《唐六典》: 渤海 士民建国之制有十五府,以统领诸州,而别有 郢 、 铜 、 洓 三独奏州,不隶於府,而直达於京国。案此即今直隶州所由昉也。”
引证解释
⒈ 唐时靺鞨族政权渤海国所置直属中央政府之州,所奏事可直达京师。
引《新唐书·北狄传·渤海》:“﹝渤海﹞地有五京、十五府、六十二州……又郢、铜、洓三州为独奏州。”
清梁章鉅《称谓录·知州》:“《唐六典》:渤海士民建国之制有十五府,以统领诸州,而别有郢、铜、洓三独奏州,不隶於府,而直达於京国。案此即今直隶州所由昉也。”
独奏州的网络释义
独奏州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形声。从犬,蜀声。犬性好斗,多独居,故字从犬。本义:单独;单一)
(2) 同本义
独,犬相得而斗也。羊为群,犬为独也。——《说文》。段玉裁注:“犬好斗,好斗则独而不群。”
君子慎其独也。——《礼记·礼器》
儒有特立而独行。——《礼记·儒行》
我独南行。——《诗·邶风·击鼓》
天之生是使独也。——《庄子·养生主》
哀吾生之无乐兮,幽独处乎山中。——《楚辞·屈原·涉江》
吾以捕蛇独存。——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君今何疾,临路独迟回。——南朝 宋· 鲍照《代放歌行》
不见秘书心若失,百年衰病独登台。——宋· 王安石《怀元度》
(3) 又如:独角兕(
)(一种独角的犀牛);独根孤种(独生子);独幅(性格孤僻,不合群);独脚腿(孤立无援的人) ;独院;独家院(4) 独特
圣人所独见,众人焉知其极?——《吕氏春秋·制乐》
(5) 又如:独步(超群出众,独一无二);独拔(超众,特出);独绝(独一无二;无与伦比);独智(过人的才能;独特的智慧);独照(独特的眼光)
副词
(1) 独自 。如:独有(独自安慰);独罟(独吞;独占。罟:网的总称);独擅(独揽;独占。擅:拥有;据有);独吃自疴(喻指顾己不顾人,一人独吞。疴:即“屙”,拉屎撒尿);独乐(独自欣赏音乐);独觉(一人独睡);独吟(独自吟诗);独言(一人自言);独笑(独自喜笑;自乐);独专(单独占有);独怀(独自思念);独写(独自抒发);独抚(独自安慰);独说(独自解说);独用(单独使用)
(2) 特,特别地
(3) 又如:独惨(特惨);独甚(特甚)
(4) 唯独,仅仅
子所言者,其人与骨皆已朽矣,独其言在耳。——《史记·老子韩非列传》
谢灵运为 永嘉守,凡 永嘉山水,游历殆遍,独不言此山。—— 宋· 沈括《梦溪笔谈》
不独是城里姓贾的多,外省姓 贾的也不少。——《红楼梦》
别人来得,独你来不得。——周立波《卜春秀》
(5) 又如:独言(只说);独独(唯独;独自一个);独说(唯独喜欢。说,通“悦”);独得(只得到);独惟(唯独;只有);独知(仅一人知道);独树(一株树;一根木);独拍(单掌拍击);独见(坚持己见,固守节操)
(6) 岂,难道
独为匪民?——《诗·小雅·何草不黄》
相如虽驽,独畏 廉将军哉。——《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兄不能威,独不能断“出”耶?——《聊斋志异》
名词
(1) 无子孙的老人
老而无子曰独。——《孟子·梁惠王下》
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礼记》
存幼孤,矜寡独。——汉· 董仲舒《春秋繁露》
(2) 又如:鳏寡孤独
(3) 无丈夫的妇女
乡族贫者,死亡则为具殡葬,嫠独则助营妻娶。——《后汉书》
(4) 姓
动词
(1) 专断;独裁
回闻 卫君,其年壮,其行独。——《庄子·人间世》
(2) 又如:独断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宋本广韵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小篆字形。上为“屮”(
),初生的草,有上进义;中为双手形;下为“本”( ),行趋之义。本义:奉献,送上)(2) 同本义
奏,进也。——《说文》
敷奏以言。——《虞书》
以奏肤公。——《诗·小雅·六月》
各奏尔能。——《诗·小雅·宾之初筵》
予乘四载,随水刊木,既益奏庶鲜食。——《书·益稷》
相如奉璧奏 秦王。——《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使奏其技。——清· 黄宗羲《柳敬亭传》
以夏进炉,以冬奏扇。——《论衡·逢遇》
燕姬奏妙舞, 郑女发清歌。—— 萧纪《同萧长史看妓》
俟封奏时潜易之而己。——方苞《狱中杂记》
(3) 又如:奏舞(行舞,献舞);奏歌(行歌,献歌)
(4) 特指向帝王进言或上书
上书谓之奏。——《论衡·对作》
奏平彻以闲雅。——陆机《文赋》。注:“奏以陈情叙事。”
奏对称旨。——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5) 又如:奏书(上奏于天子的文书);奏牍(古时臣子上奏君上的书牍);奏参(向皇上奏章弹劾);奏事(臣下上书给天子论事);奏劾(上章弹劾);奏明(奏陈明白)
(6) 演奏,吹奏
奏而食。——《礼记·玉藻》
要其节奏。——《礼记·乐记》
皆奏鸣凤。——清· 侯方域《壮悔堂文集》
迨半奏。
辍其技不奏。
更奏鸣凤。
含愁更秦绿绮琴,调高弦绝无知音。——唐· 卢仝《有所思》
(7) 又如:奏公(从事演奏);奏阕(乐曲演奏终了);奏假(演奏升堂之乐);奏庸(击钟);奏曲(演奏乐曲)
(8) 取得;产生
各奏汝功。——唐· 韩愈《平淮西碑》
(9) 又如:奏绩(取得成绩;建立功绩);奏凯(胜利)
(10) 进(刀)
奏刀騞然。——《庄子·养生主》
名词
(1) 臣子上帝王的文书
在奏未上,会得进兵玺书。《后汉书·赵充国传》
汉定礼仪,则有四品:一曰章,二曰奏,三曰表,四曰议。章以谢恩,奏以按劾,表以陈情,议以执异。——《文心雕龙》
(2) 又如:奏稿(奏章的草稿);奏札(臣下上殿奏对时呈给皇帝的文书);奏牍(书写奏章的简牍);奏案(批阅奏本的几桌)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梅县腔] zeu5 [陆丰腔] zeu5 [客英字典] zeu5 [东莞腔] zeu5 [客语拼音字汇] zeu4 [海陆丰腔] zeu5 [沙头角腔] tsieu5 [台湾四县腔] zeu5 [宝安腔] ziu5
◎ 潮州话:zau3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奏 | 則候 | 精 | 侯 | 去聲 | 宥 | 開口一等 | 流 | 侯 | tsəu | cuh/zow |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甲骨文字形,两边的曲折线象河流,中间象水中的陆地。“州”是“洲”的本字。小篆字形象两个“川”字相重合。本义:水中的陆地)
(2) 同本义。后作“洲”
水中可居曰州。——《说文》
(3) 字亦作洲。
在河之州。——《诗·周南·关雎》。毛本作“洲”。
(4) 中国古地方行政区划名。相传禹治水后,分其领域为九州。 历代多有兴废。 民国废州。 有些地名仍沿用至今
昔,尧遭洪水,民居水中高土,故曰九州。——《说文》。按,即 禹贡之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也。舜分青为营州,分冀为幽州,并州,即虞书十二州也。禹平水土,还为九州。
跨州连郡。——《三国志·诸葛亮传》
南越中数州。——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虚吏白州。——唐· 柳宗元《童区寄传》
守州城者。——《资治通鉴·唐纪》
(5) 又如:州同(知州的辅佐官);杭州;苏州;柳州;州序(州学,州校);州城(旧时州署所在城邑);州道(州涂。绕城之道)。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为少数民族介乎自治区和自治县之间的区划名。如: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6) 中国古代户籍编制单位
州,国也。——《广雅》
二百一十国为州。州有伯。——《礼记·王制》
五党为州。——《周礼·大司徒》。注:“二千五百家。”
晋于是乎作州兵。——《左传·僖公十五年》
虽州里行乎哉。——《论语》。郑注:“万二千五百家为州。”
州十有二师焉。——《书大传》。注:“州凡四十三万二千家。”
里十为州。又,术十为州。——《管子·度地》
(7) 又如:州乡(泛指乡里);州壤(州里,乡里);州巷(乡里)
(8) 周代国名
(9) 姜姓。故域在今山东省安丘县东北
(10) 偃姓。故域在今湖北省监利县
(11) 姓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梅县腔] zhu1 zhiu1 [客语拼音字汇] zu1 [客英字典] zhiu1 [海陆丰腔] zhiu1 [沙头角腔] zu1 [陆丰腔] zhiu1 [宝安腔] zu1 (ziu1) [东莞腔] ziu1 [台湾四县腔] zu1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周 | 職流 | 章 | 尤 | 平聲 | 尤 | 開口三等 | 尤 | 流 | cju/tjou | tɕĭə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