狐魅

hú mèi [ hu mei]
注音 ㄏㄨˊ ㄇㄟˋ

词语释义

犹狐妖。

媚惑。以柔媚手段惑人。

词语解释

  1. 犹狐妖。

    北魏 杨衒之 《洛阳伽蓝记·法云寺》:“当时有妇人著綵衣者,人皆指为狐魅。” 明 徐复祚 《红梨记·闺虑》:“怕归时,认我做狐魅妖魑,怎再肯相偎相倚。”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一》:“﹝ 南士 ﹞疑为狐魅幻形,不得追詰。”

  2. 媚惑。以柔媚手段惑人。

    唐 张鷟 《朝野佥载》卷五:“ 周 有婆罗门僧 惠范 ,姦矫狐魅,挟邪作蛊。” 宋 王谠 《唐语林·政事上》:“进美妇人作狐魅天子意, 崇文 此生不为也。” 元 关汉卿 《救风尘》第一折:“这妮子是狐魅人女妖精,缠郎君天魔祟。”

引证解释

⒈ 犹狐妖。

北魏杨衒之《洛阳伽蓝记·法云寺》:“当时有妇人著綵衣者,人皆指为狐魅。”
明徐复祚《红梨记·闺虑》:“怕归时,认我做狐魅妖魑,怎再肯相偎相倚。”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一》:“﹝南士﹞疑为狐魅幻形,不得追詰。”

⒉ 媚惑。以柔媚手段惑人。

唐张鷟《朝野佥载》卷五:“周有婆罗门僧惠范,姦矫狐魅,挟邪作蛊。”
宋王谠《唐语林·政事上》:“进美妇人作狐魅天子意, 崇文此生不为也。”
元关汉卿《救风尘》第一折:“这妮子是狐魅人女妖精,缠郎君天魔祟。”

狐魅的国语词典

狐精。

狐魅的网络释义

狐魅 (汉语词汇)

  • 中国民间传说中狐狸能修炼成仙,化为人形,与人来往,故称。北魏 杨炫之 《洛阳伽蓝记·法云寺》:“当时有妇人著彩衣者,人皆指为狐魅。” 明 徐复祚 《红梨记·闺虑》:“怕归时,认我做狐魅妖魑,怎再肯相偎相倚。”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一》:“﹝ 南士 ﹞疑为狐魅幻形,不得追诘。”
  • 汉字详情

    [hu]
    部首: 324
    笔画: 8
    五笔: QTRY
    五行:
    姓名学:
    仓颉: KHHVO
    四角: 42230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犬,瓜声。本义:狐狸)

    (2) 同本义

    朕狐疑。——《汉书·文帝纪》。注:“狐性多疑,每渡冰河,且听且渡,故言疑者称狐疑。”

    小狐汔济。——《易·未济》

    狐鸣呼曰。——《史记·陈涉世家》

    狐裘不暖锦衾薄。——唐·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狐凭鼠伏。——《广东军务记》

    (3) 又如:狐丘(狐穴居之小山);狐白(狐腋下的白毛);狐兔(狐和兔);狐仙(传说狐狸能修炼成仙,化为人形,与人来往)

    (4) 喻坏人,小人 。如:狐唱枭和(喻坏人互相呼应);狐狼(喻奸诈凶恶);狐鼠(喻小人;坏人);狐鸣枭噪(喻小人嚣张);狐禅(异端邪说)

    英文翻译

    species of fox

    方言集汇

    ◎ 粤语:wu4
    ◎ 客家话:[梅县腔] fu2 [沙头角腔] fu2 [东莞腔] fu2 [台湾四县腔] fu2 [客语拼音字汇] fu2 [陆丰腔] fu3 [宝安腔] fu2 [海陆丰腔] fu2 [客英字典] fu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十一模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戸吳平聲開口一等gho/huɣu
    mèi [mei]
    部首: 903
    笔画: 14
    五笔: RQCI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多用女性
    仓颉: HIJD
    四角: 25519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鬼,未声。本义:迷信传说中的精怪) 同本义

    木魅山鬼,野鼠城狐,风嗥雨啸,昏见晨趋。——鲍照《芜城赋》

    (2) 又如:魑魅(传说中指山林里能害人的妖怪);鬼魅(鬼怪);魅虚(老怪鬼魅名)

    英文翻译

    kind of forest demon, elf

    方言集汇

    ◎ 粤语:mei6 mui6
    ◎ 客家话:[海陆丰腔] mui5 [宝安腔] mui3 [梅县腔] mi5 mui5 [客语拼音字汇] mi4 mui4 [台湾四县腔] mi5 [客英字典] mui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六至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明祕脂B開去聲開口三等脂Bmimiih/myh

    狐魅的同拼音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