狐突
词语释义
人名。
糊涂。
词语解释
人名。
春秋 晋 大夫,公子 重耳 之外祖。其二子从 重耳 出亡。 怀公 立,执 狐突 ,令其召二子还,不允,遂被杀。事见《左传·僖公二十三年》。 山西 旧有 狐突祠 。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槐西杂志一》:“ 山西 太谷县 西南十五里 白城村 ,有 糊涂神祠 ……亦不知何以得此号。后检《通志》,乃知为 狐突祠 。 元 中统 三年敕建,本名 利 应狐突庙 。狐、糊同音,北人读入声皆似平声,故突转为涂也。” 清 孙枝蔚 《王陵母墓》诗:“无慙 狐突 能为父,不监 怀公 奈 霸王 。”
糊涂。
明 车任远 《蕉鹿梦》第三折:“想他慌忙间,怕人撞着,藏在此间,一时寻不着,便心中狐突起来,认是梦了。”
引证解释
⒈ 人名。 春秋晋大夫,公子重耳之外祖。其二子从重耳出亡。 怀公立,执狐突,令其召二子还,不允,遂被杀。事见《左传·僖公二十三年》。 山西旧有狐突祠。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槐西杂志一》:“山西太谷县西南十五里白城村,有糊涂神祠 ……亦不知何以得此号。后检《通志》,乃知为狐突祠。
引元中统三年敕建,本名利应狐突庙。狐、糊同音,北人读入声皆似平声,故突转为涂也。”
清孙枝蔚《王陵母墓》诗:“无慙狐突能为父,不监怀公奈霸王。”
⒉ 糊涂。
引明车任远《蕉鹿梦》第三折:“想他慌忙间,怕人撞着,藏在此间,一时寻不着,便心中狐突起来,认是梦了。”
狐突的网络释义
狐突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犬,瓜声。本义:狐狸)
(2) 同本义
朕狐疑。——《汉书·文帝纪》。注:“狐性多疑,每渡冰河,且听且渡,故言疑者称狐疑。”
小狐汔济。——《易·未济》
狐鸣呼曰。——《史记·陈涉世家》
狐裘不暖锦衾薄。——唐·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狐凭鼠伏。——《广东军务记》
(3) 又如:狐丘(狐穴居之小山);狐白(狐腋下的白毛);狐兔(狐和兔);狐仙(传说狐狸能修炼成仙,化为人形,与人来往)
(4) 喻坏人,小人 。如:狐唱枭和(喻坏人互相呼应);狐狼(喻奸诈凶恶);狐鼠(喻小人;坏人);狐鸣枭噪(喻小人嚣张);狐禅(异端邪说)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梅县腔] fu2 [沙头角腔] fu2 [东莞腔] fu2 [台湾四县腔] fu2 [客语拼音字汇] fu2 [陆丰腔] fu3 [宝安腔] fu2 [海陆丰腔] fu2 [客英字典] fu2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胡 | 戸吳 | 匣 | 模 | 平聲 | 虞 | 開口一等 | 模 | 遇 | gho/hu | ɣ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