狐父

hú fù [ hu fu]
注音 ㄏㄨˊ ㄈㄨˋ

词语释义

1.古地名。以产名戈著称。 2.《吕氏春秋·介立》:“东方有士焉,曰爰旌目,将有适也而饿於道。

词语解释

  1. 古地名。以产名戈著称。

    《荀子·荣辱》:“是人也,所谓以 狐父 之戈钃牛矢也。将以为智邪?则愚莫大焉。” 杨倞 注:“ 狐父 ,地名。盖其地出名戈。”

  2. 《吕氏春秋·介立》:“东方有士焉,曰 爰旌目 ,将有适也而饿於道。

    狐父 之盗曰 丘 ,见而下壶餐以餔之。 爰旌目 三餔之而后能视,曰:‘子何为者也?’曰:‘我 狐父 之人 丘 也。’ 爰旌目 曰:‘譆!汝非盗邪,胡为而食我,吾义不食子之食也。’两手据地而吐之不出,喀喀然遂伏地而死。”后因以“狐父”指盗贼。 清 李慈铭 《越缦堂读书记·国初人传》:“近更有刻《人谱类记》,而求序於诡遇之显官,托名於不识字之山长,是犹乞 狐父 之盗钱,以对 夷 齐 之弃屣,其愚且妄为已甚。”

引证解释

⒈ 古地名。以产名戈著称。

《荀子·荣辱》:“是人也,所谓以狐父之戈钃牛矢也。将以为智邪?则愚莫大焉。”
杨倞注:“狐父,地名。盖其地出名戈。”

⒉ 《吕氏春秋·介立》:“东方有士焉,曰爰旌目,将有适也而饿於道。 狐父之盗曰丘,见而下壶餐以餔之。

爰旌目三餔之而后能视,曰:‘子何为者也?’曰:‘我狐父之人丘也。’ 爰旌目曰:‘譆!汝非盗邪,胡为而食我,吾义不食子之食也。’两手据地而吐之不出,喀喀然遂伏地而死。”
后因以“狐父”指盗贼。 清李慈铭《越缦堂读书记·国初人传》:“近更有刻《人谱类记》,而求序於诡遇之显官,托名於不识字之山长,是犹乞狐父之盗钱,以对夷齐之弃屣,其愚且妄为已甚。”

狐父的网络释义

狐父

  • 古地名,狐父城在今河南永城芒砀山北,古砀城北,获水之南,以产名戈著称,相传是晋文公的舅父狐偃的采邑,狐父城毁于宋代水灾,被黄河泛滥的泥沙淤积于地下。
  • 汉字详情

    [hu]
    部首: 324
    笔画: 8
    五笔: QTRY
    五行:
    姓名学:
    仓颉: KHHVO
    四角: 42230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犬,瓜声。本义:狐狸)

    (2) 同本义

    朕狐疑。——《汉书·文帝纪》。注:“狐性多疑,每渡冰河,且听且渡,故言疑者称狐疑。”

    小狐汔济。——《易·未济》

    狐鸣呼曰。——《史记·陈涉世家》

    狐裘不暖锦衾薄。——唐·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狐凭鼠伏。——《广东军务记》

    (3) 又如:狐丘(狐穴居之小山);狐白(狐腋下的白毛);狐兔(狐和兔);狐仙(传说狐狸能修炼成仙,化为人形,与人来往)

    (4) 喻坏人,小人 。如:狐唱枭和(喻坏人互相呼应);狐狼(喻奸诈凶恶);狐鼠(喻小人;坏人);狐鸣枭噪(喻小人嚣张);狐禅(异端邪说)

    英文翻译

    species of fox

    方言集汇

    ◎ 粤语:wu4
    ◎ 客家话:[梅县腔] fu2 [沙头角腔] fu2 [东莞腔] fu2 [台湾四县腔] fu2 [客语拼音字汇] fu2 [陆丰腔] fu3 [宝安腔] fu2 [海陆丰腔] fu2 [客英字典] fu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十一模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戸吳平聲開口一等gho/huɣu
    fù,fǔ [fu]
    部首: 411
    笔画: 4
    五笔: WQU
    五行:
    姓名学:
    仓颉: CK
    四角: 80400

    详细解释

    名词

    (1) 对有才德的男子的美称,多附缀于表字后面

    维师尚父,时维鹰扬。——《诗·大雅》

    三月,公及邾仪父盟于 眜。——《春秋》

    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2) 对老年男子的尊称

    纵江东父老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史记·项羽本纪》

    父知之乎?(父:老先生)——《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

    (3) 又如:渔父;田父

    (4) 通“甫”。开始

    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老子·四十二章》

    (5) 又如:教父(教戒的开始)

    (6) 天。古人以为天地生万物,故称天为“父”

    乾,天也,故称乎父;坤,地也,故称呼母。——《易·说卦》

    动词

    (1) 通“捕”( )。捕捉,捉拿

    徒以而富(通福)之,父系而伏之。——《管子·侈靡》

    (2) 另见

    名词

    (1) (指事。甲骨文字形,象右手持棒之形。意思是:手里举着棍棒教子女守规矩的人是家长,即父亲。本义:父亲)

    (2) 同本义

    (3) 某人直系血统的上一代男性

    父,家长举教者。——《说文》

    生曰父,死曰考。——《礼记·曲礼》

    (4) 又

    见父之执。疏:“父执,谓执友与父同志者也。”

    父母者,人之本也。——《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父至尊也。——《仪礼·丧服传》

    (5) 又

    父子手足也。

    父者子之天也。

    乾为父。——《易·说卦》

    父者,家之隆也。——《荀子·致仕》

    孙文举年十岁,随父到洛。——《世说新语·言语》

    (6) 又如:父执(父亲的朋友);父祖(父亲和祖父);父宗(父亲的继承人);父艰(父丧。同父忧);父任(儿子因父亲任官而得官职);父执(父亲的朋友);父族(父亲的亲族);父业(父亲的事业)

    (7) 对某一种大事业的创始者的尊称。如:国父;革命之父;氢弹之父;原子能之父

    (8) 指万物化生之本

    乾为父。——《易·说卦传》

    (9) 又如:父天(以天为父);父母国,父国,父母之邦(祖国)

    (10) 对和父亲同辈的男性亲属的称呼。如:伯父;叔父;祖父;父老。后亦以称姻亲中的长辈。如:舅父;姨父;岳父

    (11) 古代天子、诸侯对同姓长辈的称呼

    以速诸父。——《诗·小雅·伐木》

    (12) 亦指与雏、崽有直接血缘关系的禽兽中的雄性 。如:父马(雄马)

    (13) 上古对官长的称呼。宋时,羌、西夏等少数民族对汉族官长亦尊称“父” 。如:父师(太师。上古三公之一);父舅(古代天子对诸侯的称呼。同姓诸侯称父,异姓的称舅)

    动词

    (1) 行为像个父亲 。如:父事(把别人当做父亲一般对待)

    (2) 另见

    英文翻译

    father; KangXi radical 88

    方言集汇

    ◎ 粤语:fu2 fu6
    ◎ 客家话:[沙头角腔] fu5 [东莞腔] fu5 [陆丰腔] fu5 [梅县腔] fu5 [台湾四县腔] fu5 [宝安腔] fu3 [海陆丰腔] fu5 [客语拼音字汇] fu4 [客英字典] fu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九麌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方矩上聲合口三等pyox/piuupĭ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