狐奔鼠窜

hú bēn shǔ cuàn [ hu ben shu cuan]
繁体 狐奔鼠竄
注音 ㄏㄨˊ ㄅㄣ ㄕㄨˇ ㄘㄨㄢˋ
词性 成语

词语释义

形容狼狈逃窜之状。

词语解释

成语出处

宋书 《索虏传》:“或有狐奔鼠窜,逃首北境,而辄便苞纳,待之若旧,资其粮仗,纵为寇贼。”《英烈传》第二十一回:“诸部士卒,俱各狐奔鼠窜退去。”

成语用法

狐奔鼠窜作谓语、定语;指狼狈样子。

引证解释

⒈ 形容狼狈逃窜之状。

《宋书·索虏传》:“顷诛讨蛮髦,事止畿服,或有狐奔鼠窜,逃首北境,而輒便苞纳,待之若旧,资其粮仗,纵为寇贼。”

狐奔鼠窜的国语词典

比喻非常狼狈的逃窜。

狐奔鼠窜的网络释义

狐奔鼠窜

  • 比喻非常狼狈的逃窜。
  • 汉字详情

    [hu]
    部首: 324
    笔画: 8
    五笔: QTRY
    五行:
    姓名学:
    仓颉: KHHVO
    四角: 42230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犬,瓜声。本义:狐狸)

    (2) 同本义

    朕狐疑。——《汉书·文帝纪》。注:“狐性多疑,每渡冰河,且听且渡,故言疑者称狐疑。”

    小狐汔济。——《易·未济》

    狐鸣呼曰。——《史记·陈涉世家》

    狐裘不暖锦衾薄。——唐·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狐凭鼠伏。——《广东军务记》

    (3) 又如:狐丘(狐穴居之小山);狐白(狐腋下的白毛);狐兔(狐和兔);狐仙(传说狐狸能修炼成仙,化为人形,与人来往)

    (4) 喻坏人,小人 。如:狐唱枭和(喻坏人互相呼应);狐狼(喻奸诈凶恶);狐鼠(喻小人;坏人);狐鸣枭噪(喻小人嚣张);狐禅(异端邪说)

    英文翻译

    species of fox

    方言集汇

    ◎ 粤语:wu4
    ◎ 客家话:[梅县腔] fu2 [沙头角腔] fu2 [东莞腔] fu2 [台湾四县腔] fu2 [客语拼音字汇] fu2 [陆丰腔] fu3 [宝安腔] fu2 [海陆丰腔] fu2 [客英字典] fu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十一模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戸吳平聲開口一等gho/huɣu
    bēn,bèn [ben]
    部首: 308
    笔画: 8
    五笔: DFAJ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KJT
    四角: 40444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金文字形,上面从“大”(人),象人挥动双手,下面从“止”(趾),而且是三个“止”,表示快跑。本义:快跑)

    (2) 同本义

    中庭谓之走,大路谓之奔。——《尔雅·释宫》

    将奔走之。——《左传·昭公三十一年》。注:“犹赴趣也。”

    弗迓克奔。——《书·牧誓》

    猛浪若奔。——吴均《与朱元思书》

    屠乃奔倚其下。——《聊斋志异·狼三则》

    (3) 又如:东奔西跑;奔冲(奔驰,猛冲);奔走呼号(一面奔跑,一面叫喊);奔马;奔驹;奔丧(父母丧,儿女由外地赶回安葬守丧)

    (4) 逃跑,逃亡

    大奔曰败。——《左传·庄公十一年》

    得间奔真州。—— 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5) 又如:奔沮(逃亡);奔迸(逃散);奔溃(败逃)

    (6) 私奔,中国古代女子没有通过正当礼节而私去与男子结合

    奔者为妾。——《内记·内则》

    奔者不禁。——《周礼·媒氏》

    文君夜亡奔 相如。——《史记·司马相如列传》

    (7) 又如:奔女(私奔之女)

    形容词

    (1) 急速

    (2) 又如:奔流(流得很急);奔湍(急速的水流);奔泻

    (3) 另见 bèn

    英文翻译

    run fast, flee; rush about; run

    方言集汇

    ◎ 粤语:ban1
    ◎ 客家话:[梅县腔] bun1 [东莞腔] bun1 [客英字典] bun1 pun1 [陆丰腔] bun1 [客语拼音字汇] bun1 [宝安腔] bun1 [海陆丰腔] bun1 [台湾四县腔] bun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二十三魂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博昆平聲合口一等puonpuən
    shǔ [shu]
    部首: 1302
    笔画: 13
    五笔: VNUN
    五行:
    姓名学:
    仓颉: HXVYV
    四角: 77712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头部象锐利的鼠牙,下象足、脊背、尾巴形。本义:老鼠)

    (2) 同本义

    鼠,穴虫之总名也。——《说文》

    谁谓鼠无牙?——《诗·召南·行露》

    鼠小虫,性盗窃。——《汉书·五行志》

    鼠者,人之所薰也。——《说苑·善说》

    里谚曰:“欲投鼠而忌器。”——汉· 贾谊《陈政事疏》

    逆夷各狐凭鼠伏。——《三元里人民抗英》

    (3) 又如:鼠窜而狼忙(形容逃窜得匆忙狼狈);鼠牙雀角(比喻强暴侵凌,引起争讼);鼠盗蜂起(封建统治阶级对小股农民起义的污蔑);鼠腹蜗肠(形容器量狭小);鼠市(一种戏鼠的器具);鼠布(以鼠毛制成的布);鼠裘(用鼠皮制的裘袍)

    (4) 十二生肖之一

    昔在武川镇生汝兄弟,大者属鼠,次者属兔,汝身属蛇。——《周书》

    (5) 喻指小人、奸臣。如:鼠目(比喻见识狭小);鼠璞(比喻有名无实的人或物);鼠窃(比喻小贼);鼠雀之辈(卑微之徒)

    (6) 通“癙”,忧;病

    鼠思泣血。——《诗·小雅·雨无止》

    狸头愈鼠,鸡头已瘘。——《淮南子》

    (7) 比喻胆小怕事 。如:鼠步(指趑趄却步如鼠。形容恭谨畏惧);鼠胆(比喻胆小)

    (8) 瘰疬,淋巴结核 。如:鼠疮;鼠瘘

    英文翻译

    rat, mouse; KangXi radical 208

    方言集汇

    ◎ 粤语:syu2
    ◎ 客家话:[海陆丰腔] chu3 [客英字典] chu3 [沙头角腔] cu3 [客语拼音字汇] cu3 [台湾四县腔] cu3 [宝安腔] cu3 [东莞腔] su3 [梅县腔] chu3 [陆丰腔] chu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八語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
    舒吕上聲開口三等sjox/sjvv
    cuàn [cuan]
    部首: 523
    笔画: 12
    五笔: PWKH
    五行:
    仓颉: JCLL
    四角: 30506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从鼠,从穴。老鼠在洞穴里,表示“隐匿”、“逃窜”。简化为“窜”,形声,从穴,串声。本义:躲藏)

    (2) 同本义 。如:窜迹(遁迹;隐迹);窜身(藏身)

    (3) 奔逃

    (4) 又如:逃窜(逃跑流窜);窜亡(逃亡;逃跑);窜走(逃跑;潜逃。奔走;乱跑)

    (5) 放逐 。如:窜投(放逐);窜死(贬逐而死);窜官(流放的官员)

    (6) 删改 。如:窜句(改易文字);窜削(犹删改);窜易(改动);窜附(改动和增益);窜益(改动和增益);窜寄(更改并混入)

    (7) 羼杂;混入 。如:窜言(参与议论);窜杂(搀杂;混杂)

    (8) 骚扰 。如:窜挠(犹“骚扰”)

    (9) 跳;往上冲 。如:窜动(激烈地跳动)

    (10) 怂恿 。如:窜掇(劝诱;怂恿);窜谋(暗中谋划)

    英文翻译

    run away; revise, edit; expel

    方言集汇

    ◎ 粤语:cyun3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