狐假鸱张

hú jiǎ chī zhāng [ hu jia chi zhang]
繁体 狐假鴟張
注音 ㄏㄨˊ ㄐ一ㄚˇ ㄔ ㄓㄤ
词性 成语

词语释义

比喻倚仗别人,虚张声势。

词语解释

成语出处

《旧唐书·僖宗纪》:“初则狐假鸱张,自谓骁雄莫敌;旋则鸟鱼烂,无非破账而终。”

成语用法

狐假鸱张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

引证解释

⒈ 比喻倚仗别人,虚张声势。

《旧唐书·僖宗纪》:“初则狐假鴟张,自谓驍雄莫敌;旋则鸟焚鱼烂,无非破败而终。”

狐假鸱张的国语词典

如狐之假借虎威,如鸱之张翅振声以扑噬。比喻凭恃威势以吓人。

狐假鸱张的网络释义

狐假鸱张

  • 狐假鸱张,拼音为hú jiǎ chī zhāng,中国成语。比喻倚仗别人,虚张声势。
  • 汉字详情

    [hu]
    部首: 324
    笔画: 8
    五笔: QTRY
    五行:
    姓名学:
    仓颉: KHHVO
    四角: 42230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犬,瓜声。本义:狐狸)

    (2) 同本义

    朕狐疑。——《汉书·文帝纪》。注:“狐性多疑,每渡冰河,且听且渡,故言疑者称狐疑。”

    小狐汔济。——《易·未济》

    狐鸣呼曰。——《史记·陈涉世家》

    狐裘不暖锦衾薄。——唐·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狐凭鼠伏。——《广东军务记》

    (3) 又如:狐丘(狐穴居之小山);狐白(狐腋下的白毛);狐兔(狐和兔);狐仙(传说狐狸能修炼成仙,化为人形,与人来往)

    (4) 喻坏人,小人 。如:狐唱枭和(喻坏人互相呼应);狐狼(喻奸诈凶恶);狐鼠(喻小人;坏人);狐鸣枭噪(喻小人嚣张);狐禅(异端邪说)

    英文翻译

    species of fox

    方言集汇

    ◎ 粤语:wu4
    ◎ 客家话:[梅县腔] fu2 [沙头角腔] fu2 [东莞腔] fu2 [台湾四县腔] fu2 [客语拼音字汇] fu2 [陆丰腔] fu3 [宝安腔] fu2 [海陆丰腔] fu2 [客英字典] fu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十一模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戸吳平聲開口一等gho/huɣu
    jiǎ,jià [jia]
    部首: 221
    笔画: 11
    五笔: WNHC
    五行:
    姓名学:
    仓颉: ORSE
    四角: 27247

    详细解释

    jiǎ

    形容词

    (1) (形声。从人,叚( jiǎ)声。“叚”亦兼表字义。本义:不是真的)

    (2) 同本义(跟“真”相反)

    假,非真也。——《说文》

    假,今不然也。——《墨子·经上》

    假寐永叹。——《诗·小雅·小弁》。笺:“不脱冠衣而寐曰假寐。”

    为假上将军。——《史记·项羽纪》

    假令单于初立。——《汉书·匈奴传》

    大丈夫定诸侯,即为真王耳,何以假为?——《史记·淮阴侯列传》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聊斋志异·狼三则》

    (3) 又如:假姨姨(假亲戚,冒充的亲戚);假言(虚假不实的言语);假女(鸨儿称自己认作养女的妓女);假局(假局子。诱人的骗局,圈套);假子(非亲身的儿子,如干儿子、前夫之子等)

    (4) 代理,非正式

    周公旦假为天子七年。——《韩非子·难二》

    (5) 又如:假摄(代理职务);假髻(人造的发髻);假吏(暂时代理职务的官吏);假守(古代称权宜派遣而非正式任命的地方官)

    动词

    (1) 通“叚”。借。兼指借出和借入

    假,借也。——《广雅》

    假尔大龟有常。——《礼记·曲礼》

    而假手于我寡人。——《左传·隐公十一年》

    唯器与名不可以假人。——《左传·成公二年》

    晋侯复假道于虞以伐 虢。——《左传·僖公五年》

    以书假余。——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假诸人。

    而强假焉。——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

    (2) 又如:假榻(借住);假馆(借馆舍以住宿;借用书塾读书);假宿(借宿);假以辞色(好言好语、和颜悦色的对待);假途灭虢(春秋时晋国向虞国借路攻打虢国。灭虢回兵时把虞国了灭掉了。后以此比喻以“假途”为名,行灭他国之实的计策)

    (3) 租赁;雇佣

    久假而不归。——《孟子·尽心上》

    (4) 又如:假居(租屋而居;暂借居住);假税(租赁应缴的税);假赁(借,租借)

    (5) 凭借

    假舆马者。——《荀子·劝学》

    假舟楫者。

    善假于物也。

    (6) 又如:假力于人(凭借他人的力量);假助(借助);假虎(比喻借用他人之事作威作福的人);假虎张威(狐假虎威)

    (7) 授予;给予

    假大兵权。——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假吾人彭聃之寿。—— 赫胥黎著、 严复译《天演论》

    (8) 又如:假兵权(给予兵权);假人(授予人);假年(给以岁月。指延长寿命);假息(苟延残喘)

    (9) 宽容;宽饶

    大臣犯法,无所宽假。——《北史·魏世祖纪》

    (10) 又如:假易(宽纵;宽容);假纵(宽纵)

    (11) 伪托;假冒 。如:假妆(假扮;扮作);假口(假托;假冒);假批子(冒名顶替者)

    (12) 通“嘉”。赞美,表彰

    假以溢我,我其收之。——《诗·周颂·维天之命》

    假乐君子,显显令德。——《诗·大雅·假乐》

    假而礼之,厚而勿欺,则天下之士至矣。——《管子·小问》

    (1) 假设,如果

    假之有人而欲南,无多。——《荀子·正名》

    假其惊怖斯言。——赫胥黎著、 严复译《天演论》

    (2) 又如:假饶(如果;假若);假似(如果;假设);假之(假若);假而(假如)

    (3) 即使 。如:假是(即使;纵然);假遭(即使,如果)

    副词

    (1) 暂且;权宜

    吾未哺食,请假设草具。——柳宗元《段太尉逸事状》

    (2) 又如:假嘈(胡乱应付);假延(暂且延缓);假埋(假葬。暂时埋葬以待改葬);假翮(暂时依附)

    介词

    (1) 凭借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荀子·劝学》

    愿假宠以请予诸侯。——《左传·昭公四年》

    假此科敛丁口。——《聊斋志异》

    (2) 当

    假今之世。——《荀子》

    (3) 另见 jià;xiá

    jià

    名词

    (1) 休假

    聊假日以消忧。——王粲《登楼赋》

    (2) 又如:放假三天;假限(假期,假期的期限);假休(休假);假告(告假);假卒(休假的士兵)

    (3) 另见 jiǎ;xiá

    xiá

    形容词

    (1) 通“遐”。远

    彼且择日而登假。——《庄子·德充符》

    告丧,曰天王登假。——《礼记·曲礼下》

    其不能乘云升假亦明矣。——《淮南子·齐俗》

    又二十有八年,天下大治,几若华胥氏之国,而帝登假。——《列子·黄帝》

    (2) 又如:假尔攸仰

    (3) 另见 jiǎ;jià

    英文翻译

    falsehood, deception; vacation

    方言集汇

    ◎ 粤语:gaa2 gaa3
    ◎ 客家话:[陆丰腔] ga3 ga5 [东莞腔] ga5 ga3 [梅县腔] ga3 ga5 [宝安腔] ga3 | ga5 [客英字典] ga3 ga5 [客语拼音字汇] ga3 [沙头角腔] ga3 [台湾四县腔] ga3 [海陆丰腔] ga3 [梅县腔] ga3
    ◎ 潮州话:gê2(ké) gia2(kía)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三十五馬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古疋麻二開上聲開口二等kakrax/keaa
    chī [chi]
    部首: 514
    笔画: 10
    五笔: QAYG
    五行:
    仓颉: HIPYM
    四角: 77727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鸟,氐( )声。本义:一种凶猛的鸟,鹞子。又名鹞鹰、老鹰、鸢鹰)

    (2) 同本义 。如:鸱峙(指凶恶的人,据地相残,像鸱鸟一样);鸱枭(鸱和枭。比喻凶残的恶人)

    (3) 猫头鹰一类的鸟。又名鴞角鸱、怪鸱、鸺鸱。如:鸱鸮(猫头鹰一类的鸟。喻指邪恶之人)

    (4) 用皮革制作的酒囊。“鸱夷”的略称 。如:鸱夷(皮制的口袋,亦用以盛酒)

    英文翻译

    kite, horned owl; wine cups

    方言集汇

    ◎ 粤语:ci1
    ◎ 潮州话:ci1

    宋本广韵

    zhāng [zhang]
    部首: 312
    笔画: 7
    五笔: XTAY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NPO
    四角: 12234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弓,长声。本义:把弦安在弓上)

    (2) 同本义 。与“弛”相对

    张,施弓弦也。——《说文》

    一张一弛。——《礼记·杂记》

    鲁琴张字子开。——《左传·昭公二十年》

    良弓难张,然可以及高入深。——《墨子·亲士》

    天之道其犹张弓与?高者抑之,下者举之。——《老子》

    既张我弓,既挟我矢。——《诗·小雅·吉日》

    (3) 又如:张满(张弓使满)。又指紧弦,拉紧乐器上的弦

    黄金杆拨紫檀槽,弦索新张调更高。——唐· 张籍《宫词》

    (4) 又如:张瑟(调整瑟上的弦);张弦(安上琴弦;绷紧琴弦)

    (5) 开弓;拉弓弦

    更张空弦。——汉· 司马迁《报任安书》

    (6) 又如:张弓设箭(拉弓射箭。比喻使用武力);张弓(拉弓;弦拉紧的弓)

    (7) 张开

    是故质的张而弓矢至焉。——《荀子·劝学》

    琴瑟张而不均。——《荀子·礼论》

    左右欲刃相如, 相如张目叱之。——《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张口承之。——《后汉书·张衡传》

    (8) 又如:张牙欠口(张开嘴巴);张眼(睁大眼睛);张牙(张口露牙);张唇植髭(唇吻开合。形容滔滔不绝地论列是非的样子);张袂成阴(张开袖子能遮掩天日。形容人多)

    (9) 张挂(展开挂起)

    罗帱张些。——《楚辞·招魂》

    张缇绛帷,女居其中。——《史记·滑稽列传》

    日张屈字。——明· 高启《书博鸡者事》

    张黄盖拥纛。——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

    (10) 又如:张旃(展开、张挂起赤色曲柄的大旗);张卖(张挂出卖)

    (11) 张贴 。如:张示(张贴或张挂起来让大家看);张布(张贴公布)

    (12) 展开

    张尾伸须。——《聊斋志异·促织》

    (13) 又如:张翅膀;张网;张畤(延展耸立);张开双臂;张动(伸展舞动);张眉(舒展眉毛);张眉努眼(指善于作态);张眉努目(喻粗犷浅露)

    (14) 设网捕捉

    原来徱兔李吉,正在那山坡下张兔儿。——《水浒传》

    (15) 又如:张捕(张网捕捉)

    (16) 张设(部署;设置)

    张,施也。——《广雅·释诂三》

    张乐设饮,郊迎三十里。——《战国策·秦策一》

    当日杀牛宰马,大张筵席。——《三国演义》

    张筵列鼎。——清· 周容《芋老人传》

    (17) 又如:张设(陈设);张疑(设置疑兵);张筵(设宴);张所(布置朝见之所);张事(张设帷幕之事)

    (18) 看;望

    我张着姐姐哩。——《西厢记》

    (19) 又如:张亲(看望亲戚);张着眼错(趁人不注意);张个眼慢(趁人不注意);张人眼错(趁人不注意);张头望颈(伸长脖子张望);东张西望;张看(张望观看)

    (20) 布满,充满

    火尽燎,烟焰张天。——《金史·乌春传》

    (21) 又如:张天(布满天空)

    (22) 增强,扩大

    臣欲张公室也。——《左传·昭公十四年》

    (23) 又如:张吾军(壮大自己的声势)

    (24) 夸张;夸大

    虚张异类,托有于无。——唐· 皇甫谧《三都赋序》

    (25) 又如:虚张声势

    名词

    (1) 主張

    那婆子聽得叫,失张失志,出去迎接來叫的官人。——《清平山堂話本》

    (2) 又如:张智(主意;主张);张主(主张;主意;做主张;拿主意)

    (3) 商店開张 。如:新张大喜

    (4) 星名 。二十八宿之一,南方朱雀七宿的第五宿,有星六顆

    (5) 汉代諸侯囯名 。在今河南省任縣西南

    (6) 姓

    张氏藏书。—— 清. 袁枚《黄生借书説》

    量词

    (1) 一种或一类中的一件

    鸟杌千张。——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

    (2) 又如:几张仿古的漂亮的柚木桌;三张报;一张桌子;一张弓

    英文翻译

    stretch, extend, expand; sheet

    方言集汇

    ◎ 粤语:zoeng1
    ◎ 潮州话:ziang1(chiang) diên1/dion1(tieⁿ) ,<姓>(tieⁿ)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