牵羊肉袒

qiān yáng ròu tǎn [ qian yang rou tan]
繁体 牽羊肉袒
注音 ㄑ一ㄢ 一ㄤˊ ㄖㄡˋ ㄊㄢˇ

词语释义

《史记•宋微子世家》:“周武王微子乃持其祭器造于军门,肉袒面缚,左牵羊肉袒,右把茅,膝行而前以告。于是武王及释微子,复其位如故。”后以“牵羊肉袒”、“牵羊肉袒肉袒”、“牵羊肉袒把茅”表示降服或用为降服的典故。

词语解释

  1. 见“ 牵羊 ”。

引证解释

⒈ 见“牵羊”。

汉字详情

qiān [qian]
部首: 308
笔画: 9
五笔: DPRH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KBHQ
四角: 40502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牛,“冖”象牵牛的绳,玄声。本义:牵牛)

(2) 同本义。引申为牵拉

牵,引前也。——《说文》

牵,引也。——《广雅》

飱牵。——《周礼·宰夫》。司农注:“牲牢可牵而行者。”

与其牵傍。——《周礼·牛人》。注:“牵傍,在辕外輓牛也。人御之,居其前曰牵,居其傍曰傍。”

牵牛悔亡。——《易·夬》

牵牛而过堂下者。——《孟子·梁惠王上》

牵衣顿足拦道哭。——唐· 杜甫《兵车行》

回车叱牛牵向北。——白居易《卖炭翁》

攀草牵棘。——《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3) 又如:牵笼(拉扯);牵红(牵巾。新郎新娘拜堂后,以两家红巾绾同心结,各牵一端而行);牵扭(拉住);牵役(谓被拉去从事劳役);牵拖(拖拉。形容行动困难);牵拉(牵引拉住)

(4) 牵制

令出不行谓之牵。——《管子·法法》

牵于俗而芜秽。——《楚辞·招魂》

此牵乎天者也。——张衡《西京赋》。注:“犹系也。”

(5) 又如:牵笼(牵制束缚);牵肘(从旁牵制);牵物(为外物所牵制);牵挽(牵制);牵缀(犹牵制)

(6) 牵连;牵累

道而弗牵则和。——《礼记·学记》。疏:“谓牵偪。”

牵复吉。——《易·小畜》。疏:“谓牵连。”

(7) 又如:牵枝带梗(牵连;牵带);牵惹(牵连);牵及(牵连;关系到);牵染(牵累,株连);牵率(株连;拖累)

(8) 牵强 。如:牵书搭俗(牵强附会);牵附(牵强附会);牵率(牵强附会);牵裂(牵强割裂)

(9) 拘泥

不牵于执。——《吕氏春秋·离俗》。注:“拘也。”

(10) 又如:牵文(谓拘泥于字面);牵拘(拘泥;拘束);牵俗(拘泥于习俗)

(11) 蔓延 。如:牵蔓(蔓延);牵漫(蔓延满布);牵绵(牵延连绵)

名词

指可牵走的牲畜如牛羊猪等

脯资饩牵竭。——《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英文翻译

drag, pull, lead by hand

方言集汇

◎ 粤语:hin1

宋本广韵

yáng,xiáng [yang,xiang]
部首: 619
笔画: 6
五笔: UDJ
吉凶:
姓名学:
仓颉: TQ
四角: 80501

详细解释

yáng

名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像羊头形。“羊”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一种哺乳动物)

(2) 同本义 。反刍类,以食草为生。一般头上有一对角,有许多品种

羊,羊兽也。——《说文》。孔子曰:“半羊之字以形举也。”

羊曰柔毛。——《礼记·曲礼》

羊曰少牢。——《大戴礼记·少牢》

食麦与羊。——《礼记·月令》

兑为羊。——《易·说卦》

杖汉节牧羊。——《汉书·李广苏建传》

(3) 又如:羊群里跑出骆驼来(喻指平常的人忽然变成了出类拔萃的人物了);羊群蚁阵(形容众多而聚集);羊酒花红(丰厚的赏赐和显赫的荣耀);羊车过市(比喻男子才美绝伦,引人羡慕注目);羊耳风(羊角风);羊脏(调侃语。指好胃口);羊羔(酒名;羊羔酒,一种汾州产的糯米制白酒);羊儿风(羊角风)

(4) 十二生肖之一,与十二地支的未相配

丑、未,亦土也。丑禽牛,未禽羊。——《论衡》

(5) 姓

形容词

(1) 吉利。后作“祥”

有恐后世子孙,不能敬莙以取羊。——《墨子》

羊吉万岁,子孙自贵。——《王孝渊碑》

(2) 又如:羊枣(果名,俗称“软枣。表示吉祥);吉羊

(3) 细密;完备。后作“详”

臣愿王与下吏羊计某言而竺(笃)虑之也。——《马王堆汉墓帛书》

xiáng

(1) 古同“祥”,吉祥。

英文翻译

sheep, goat; KangXi radical 123

方言集汇

◎ 粤语:joeng4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jong2 [宝安腔] jong2 [海陆丰腔] rong2 [客语拼音字汇] yong2 [沙头角腔] jong2 [客英字典] jong2 [梅县腔] jong2 [东莞腔] jong2 [陆丰腔] jong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十陽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與章陽開平聲開口三等jangjĭaŋ
ròu [rou]
部首: 612
笔画: 6
五笔: MWWI
五行:
仓颉: OBO
四角: 40227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甲骨文 字形,小篆,象动物肉形。“肉”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动物的肌肉)

(2) 指供食用的动物肉

肉,胾肉。——《说文》。段注:“胾,大脔也,谓鸟兽之肉。…人曰肌,鸟兽曰肉。”

公赐之食,食舍肉。——《左传·隐公元年》

七十者可食肉矣。——《孟子·梁惠王上》

不归肉。——《礼记·曾子问》

辨体名肉物。——《周礼·内饷》

(3) 又如:吃肉;蟹肉;家禽的黑肉;肉醢(肉酱);肉山脯林(积肉如山,列脯如林);肉林(食用之肉极多,悬挂于林,形容穷奢极欲);肉腥(鱼肉等类荤腥食物);肉糜(肉粥);肉羹(用肉作成的浓汤)

(4) 指人体的皮肤、肌肉和脂肪层

治古无肉刑。——《荀子·正论》

其亲戚死,朽其肉而弃之,然后埋其骨。——《墨子·节葬》

人主之子也,骨肉之亲也。——《战国策·赵策》

朽肉烂肉。——《韩非子·忠孝》

肉袒负荆。——《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5) 又如:肉里钱(喻辛勤劳动得来的钱);肉骨肉髓(〈方〉∶刺骨钻肉);肉分肠断(骨肉分离);肉面对肉面(脸对脸);肉山(戏称人躯体肥大);肉肌(肌肉);肉痛(剜肉般疼痛);肉赘(即疣。一种皮肤病)

(6) 蔬果除去皮核外的可食部分

取笋肉五六寸者。——《齐民要术·种竹》

(7) 又如:肉果(又称多汁果,果实的一类。果实成熟时,果皮肥厚而多汁);肉杏(杏之一种)

(8) 指从口中发出的歌声,对乐器之声而言

廉肉节奏。——《礼记·乐记》

(9) 又如:肉竹(泛指音乐。肉,声乐;竹,管乐);肉声(没有乐器伴奏的清唱)

(10) 中间有孔的环状物的体部

肉倍好谓之璧。——《尔雅·释器》。注:“边也。”

肉好皆有周郭。——《汉书·食货志》。注:“体为肉,孔为好。”

(11) 又如:肉好(中央有孔的圆形物体。孔称为好,孔周围的实体称为肉);肉头厚(方言。谓广有钱财)

(12) 指泥土 。如:肉山(平凡多土的山)

(13) 外层;外表

久旱时,田肉深,独得不旱。——宋· 陆九渊《语录》

形容词

(1) 凡俗 。如:肉人(血肉凡俗之人)

(2) 比喻浅薄鄙陋 。如:肉眼愚眉(浅薄愚劣的俗人)

(3) 〈方〉∶形容柔软 。如:肉瓤儿的西瓜

(4) 慢动 。如:肉得慌;肉脾气;做事真肉

(5) 表示痛爱的称呼。多用于对孩子 。如:肉肉(表示疼爱的昵称)

动词

(1) 吃肉

始见中原气象,泰然不肉而肥矣。——苏轼《答苏伯固三首》

(2) 使长出肉

生死而肉骨。——马中锡《中山狼传》

(3) 又如:肉芽(指刚长出的新肉);肉骨(使白骨再生肌肉)

(4) 吞噬,欺凌 。如:肉薄骨并(肉与肉相迫,骨与骨相并,比喻惨烈的肉搏战)

英文翻译

flesh; meat; KangXi radical 130

方言集汇

◎ 粤语:juk6
◎ 客家话:[海陆丰腔] ngiuk7 [陆丰腔] gniuk7 [台湾四县腔] ngiuk7 [宝安腔] ngiuk7 [客英字典] ngiuk7 [梅县腔] niuk7 [客语拼音字汇] ngiug5 [东莞腔] ngiuk7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一屋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如六屋三入聲開口三等nʑĭunjuk/ruk
tǎn [tan]
部首: 525
笔画: 10
五笔: PUJG
五行:
仓颉: LAM
四角: 36210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衣,旦声。本义:绽开)

(2) 同本义

袒,衣缝解也。——《说文》

(3) 脱去上衣,露出身体的一部分

乃右肉袒于庙门之东。——《仪礼·遂觏礼》

劳毋袒。——《礼记·曲礼》

袒右。——《史记·陈涉世家》

袒胸露乳。——明· 魏学洢《核舟记》

(4) 又如:袒臂(袒露胳膊。表示奋发、激昂或愿意归降);袒肉(脱去上衣,裸露肢体。古人谢罪或祭礼时的一种表示);袒肩(袒膊。袒露右肩);袒开(袒露解开)

(5) 古代行礼时脱去上衣的左袖,露出裼衣

于是汉王为义帝发丧,袒而大哭。——《汉书·高帝纪》

(6) 又如:袒左(古代行礼时,袒出上衣之左袖,以左袖插入前襟之右,而露出裼衣,或袒所有衣服之左袖,而露出左臂。古代凡礼事皆左袒);袒免亲(指五服以外的远亲);袒哭(袒左痛哭。古代哀悼死者的一种表示);袒裘(谓在君之侧袒出正服、裼衣、皮衣的左袖而露出中衣。是一种违礼不敬之举);袒裼(脱去上衣左袖,露出内衣)

动词

(1) 表白 。如:袒开(毫无掩饰地敞开);袒荡(垣率,不做作)

(2) 偏袒 。如:袒庇(袒护包庇);袒护 “襢”

英文翻译

strip; lay bare; bared; naked

方言集汇

◎ 粤语:taan2
◎ 客家话:[宝安腔] tan3 [台湾四县腔] tan3 [客语拼音字汇] tan3 [海陆丰腔] tan3 [客英字典] tan3 [梅县腔] tan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二十三旱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徒旱上聲開口一等danx/daandʰɑ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