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释义
犹言牵强附会。
词语解释
成语出处
宋·朱熹《朱子语类》第67卷:“后来诸公解,只是以己意牵强附合,终不是圣人意。”
成语用法
牵强附合作谓语、定语、状语;指乱混为一谈。
引证解释
⒈ 犹言牵强附会。
引《朱子语类》卷六七:“后来诸公解,只是以己意牵强附合,终不是圣人意。”
《<警黄钟>例言》:“假借谐声,是传奇中应有之义,并非牵强附合。”
牵强附合的网络释义
牵强附合
牵强附合的翻译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牛,“冖”象牵牛的绳,玄声。本义:牵牛)
(2) 同本义。引申为牵拉
牵,引前也。——《说文》
牵,引也。——《广雅》
飱牵。——《周礼·宰夫》。司农注:“牲牢可牵而行者。”
与其牵傍。——《周礼·牛人》。注:“牵傍,在辕外輓牛也。人御之,居其前曰牵,居其傍曰傍。”
牵牛悔亡。——《易·夬》
牵牛而过堂下者。——《孟子·梁惠王上》
牵衣顿足拦道哭。——唐· 杜甫《兵车行》
回车叱牛牵向北。——白居易《卖炭翁》
攀草牵棘。——《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3) 又如:牵笼(拉扯);牵红(牵巾。新郎新娘拜堂后,以两家红巾绾同心结,各牵一端而行);牵扭(拉住);牵役(谓被拉去从事劳役);牵拖(拖拉。形容行动困难);牵拉(牵引拉住)
(4) 牵制
令出不行谓之牵。——《管子·法法》
牵于俗而芜秽。——《楚辞·招魂》
此牵乎天者也。——张衡《西京赋》。注:“犹系也。”
(5) 又如:牵笼(牵制束缚);牵肘(从旁牵制);牵物(为外物所牵制);牵挽(牵制);牵缀(犹牵制)
(6) 牵连;牵累
道而弗牵则和。——《礼记·学记》。疏:“谓牵偪。”
牵复吉。——《易·小畜》。疏:“谓牵连。”
(7) 又如:牵枝带梗(牵连;牵带);牵惹(牵连);牵及(牵连;关系到);牵染(牵累,株连);牵率(株连;拖累)
(8) 牵强 。如:牵书搭俗(牵强附会);牵附(牵强附会);牵率(牵强附会);牵裂(牵强割裂)
(9) 拘泥
不牵于执。——《吕氏春秋·离俗》。注:“拘也。”
(10) 又如:牵文(谓拘泥于字面);牵拘(拘泥;拘束);牵俗(拘泥于习俗)
(11) 蔓延 。如:牵蔓(蔓延);牵漫(蔓延满布);牵绵(牵延连绵)
名词
指可牵走的牲畜如牛羊猪等
脯资饩牵竭。——《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宋本广韵
详细解释
jiàng
形容词
(1) 倔强;固执
申生甚好仁而彊。——《国语·晋语》
(2) 又如:强气(倔强脾气);强颜(指人不知羞耻);强团练(宋代杭州俗谚。指性情倔强,对人倔傲的人);强头别脑(形容倔强的神气)
(3) 僵硬
一连吃了四五剂,口不歪了,只是舌根还有些强。——《儒林外史》
(4) 另见
qiáng
名词
(1) (形声。从虫,弘声。本义:米中小虫)
(2) 同本义
(3) 通“襁”。襁褓
成王少在强葆之中。——《史记·鲁周公世家》
形容词
(1) (通彊。弱的反义词)
(2) 弓有力
彊,弓有力也。——《说文》
强,健也。——《广韵》
材官引彊。——《史记·绛侯世家》
强弩之末。——《汉书·李广苏建传》
(3) 又如:强弩(用机括发射的强弓)
(4) 强盛;势力大
不可谓强。——《墨子·公输》
兵革之强。——《战国策·秦策》
天下强国无过齐者。——《战国策·齐策》
自胜者强。——《老子》
赵强而 燕弱。——《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以弱为强。——《三国志·诸葛亮传》
少年强则国强。——清·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
(5) 又如:强家(势力强盛的卿大夫);强雄(强盛);强寿(强盛而长久);强对(强大的对手);强元(以强大立足天下);强兵(强大的军队);强阵(强大的军队);强旅(强大的军队);强弱(强大与弱小)
(6) 强健;健壮,有力
筋骨之强。——《荀子·劝学》
以强壮出。——《汉书·李广苏建传》
刚健强力。——宋· 苏轼《教战守》
(7) 又如:强仕(四十岁。这年龄的人各方面已经成熟,正好出仕做官);身强力壮;强死(人尚壮健而死于非命)
(8) 刚强;坚决
四十曰强。——《礼记·曲礼》
强立而不反。——《礼记·学记》。注:“临事不惑也。”
彊而义。——《书·皋陶谟》。传:“无所屈挠也。”
彊忍不义。——《国语·楚语》
申生甚好仁而彊。——《国语·晋语》
(9) 又如:强果(坚强果敢); 强执(坚强固执)
(10) 强横
凶强侠气。——《世说新语·自新》
(11) 又如:强悍(强横勇猛);强戾(强横凶暴);强虐(强横暴虐);强狠(强横凶狠)
(12) 强暴
彊,暴也。——《尔雅》
侯彊侯以。——《诗·周颂·载芟》
曾是彊御。——《诗·大雅·荡》
(13) 又如:强俊(强暴而又才智出众);强虏(强暴的敌人);强塞(强暴固执);强鸷(强暴凶狠)
(14) 优越;好
博闻强志。——《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15) 又如:强起(强如。胜过;比…更好);比他强;比昨天强;我们的劳动条件一年比一年强;博闻强记;强处
(16) 略多于…的
策勋十二转,赏赐千百强。——《木兰诗》
(17) 又如:三分之一强
名词
(1) 强有力的弓
挽弓当挽强。——杜甫《前出塞》
(2) 强者
弱固不可以敌强。——《孟子》
(3) 姓
动词
(1) 使强,加强
其为食也,足以增气充虚,彊体适腹而已矣。——《墨子·辞过》
(2) 另见
qiǎng
动词
(1) 强制,强迫
强饮强食。——《考工记·梓人》
三君皆将强死。——《左传·文公十年》
(2) 又如:强匄(仗势索取);强媒硬保(强迫做媒,包办成亲);强劝架(连拉带劝;拉偏架);强邀(夺取);强风情(强作风流情事);强为(硬干;蛮干);强起(强迫不愿做官的人任官就职)
(3) 劝勉
强之。——《周礼·司谏》。注:“犹劝也。”
君如彼何哉?强为善而已矣。——《孟子》
副词
(1) 勉强
功不可彊成。——《淮南子·脩务》
乃自强步。——《战国策·赵策》
不可强夺。——《聊斋志异·狼三则》
虽欲强聒。——宋·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再四强之。——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2) 又如:牵强;强词夺正(强词夺理);强勉(勉强);强词(勉强说出来的话);强口(勉强);强应(勉强答应);强不知以为知
(3) 竭力;尽力
知困然后能自强也。——《礼记·学记》。注:“修业不敢倦。”
强焉日有孳孳。——《礼记·表记》
大臣强谏。——《战国策·赵策》
强忍与言。——明· 宗臣《报刘一丈书》
将军强留之。——清· 魏禧《大铁椎传》
而强假焉。——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
(4) 又如:强恕(努力行忠恕之道);强力(勉力);强仁(勉力行仁);强步(勉力步行)
(5) 另见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海陆丰腔] kiong2 giong3 giong1 [客英字典] kiong2 giong3 [宝安腔] kiong2 | giong3 [梅县腔] giong3 kiong2 [台湾四县腔] kiong2 giong3 giong1 [沙头角腔] kiong2 [东莞腔] kiong3 kiong2 kiong1
◎ 潮州话:kiang5(khîang) giên5/gion5(kîeⁿ) giang2(kíang)
宋本广韵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阜,付声。从“阜”(
),表示与地形地势的高低上下有关。( )本义:小土丘。《说文》:“附娄,小土山也。”)(2) 沾着,附着
如涂涂附。——《诗·小雅·角弓》
是故涂不附。——《考工记·轮人》
丈人附耳谓先生曰:“有匕首否?”——马中锡《中山狼传》
(3) 又如:附缠(附着,纠缠住);附离(附着)
(4) 依傍;依附
附于诸侯,曰附庸。——《礼记·王制》
胜所以自附为婚姻者,以公子之高义,为能急人之困。——《史记·魏公子列传》
齐人勿附于 秦。—— 宋· 苏洵《六国论》
(5) 又如:附势;附籍天潢(依附皇室);附郭(近城的地方;郊外);附纳(依附交结);附顺(依附顺从);附权(依附权贵)
(6) 附带 。如:附项(附带的事项);附记(附带记述);附呈(附带送上);附款(文件中的附带条款或款项);附答(附带)
(7) 归附
荆州之民附 操者逼兵势耳。——《资治通鉴》
怀敌附远,何招而不至?——《汉书·食货志》引汉· 贾谊《论积贮疏》
(8) 又如:附众(使众人归附);附款(归附款服);附化(归化);附就(俯就,屈己从人);附悦(顺从悦服)
(9) 附会 。如:附甲(在他人的奏议上签名以示附议);附合(附会);附讹(附会讹谬)
(10) 佩带
西门豹急,佩韦以自缓; 董安于缓,带弦以自促。急之与缓,俱失中和,然而韦弦附身,成为完具之人。——《论衡》
(11) 靠近
燕不用而耳不附。——《韩非子·用人》
其附于刑者,归于土。——《周礼·大司徒》
(12) 又如:附火(靠近火取暖)
(13) 增益
刻死而附生谓之墨,刻生而附死谓之惑。——《荀子·礼论》。注:“附,增益也。”
(14) 如:附益(增益,增加);附说(增加解说)
(15) 搭乘 。如:附搭(搭乘);附舟(搭船)
(16) 捎带;寄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唐· 杜甫《石壕吏》
(17) 通“抚”(
)。体恤,抚慰昭公之弟商人以 桓公死争立而不得,阴交贤士,附爱百姓。——《史记·齐世家》
名词
(1) 树木外表的粗皮
(2) 中草药“附子”的简称
(3) 通“腑”。脏腑
臣幸得托肺附。——《汉书·楚元王传》
(4) 姓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海陆丰腔] fu5 [台湾四县腔] fu5 [沙头角腔] fu5 [宝安腔] fu5 [客英字典] fu5 [东莞腔] fu5 [客语拼音字汇] fu4 [陆丰腔] fu5 [梅县腔] fu5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附 | 符遇 | 並 | 虞 | 去聲 | 遇 | 合口三等 | 虞 | 遇 | byoh/biuh | bʰĭu |
详细解释
gě
名词
(1) 容量单位, 市制十合为一升
十合为升,十升为斗。——《汉书》
(2) 另见
hé
动词
(1) (会意。从亼(
),三面合闭,从口。本义:闭合,合拢)(2) 同本义
合,合口也。——《说文》
公孙龙口呿而不合。——《庄子·秋水》
(3) 引申为开合之称
合则成体。——《庄子·达生》
合盖隆起。——《后汉书·张衡传》
四面竹树环合。——唐· 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绿树村边合。——唐· 孟浩然《过故人庄》
暝色已合。——《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4) 又如:蚌合;合上书;合祛(开闭);合喙(闭口);合盘(犹合掌);合瞑(闭目;闭目入睡)
(5) 会聚,聚合
于是乎合其州乡朋友婚姻。——《国语·楚语下》
将合诸侯。——《周礼·秋官·司仪》
离则复合,合则复离。——《吕氏春秋·大乐》
齐桓公合诸侯。——《吕氏春秋·精谕》
公子即合符。——《史记·魏公子列传》
晋鄙合符。
合江夏战士。——《资治通鉴》
五万兵难卒合。
卒与尸合。——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6) 又如:合众(集合众人);合族(聚合全族的人);合火(结伙,结伴);合军(集结军队);合散(聚合消散);合绪(聚集在一起)
(7) 联合;联络 。如:合盘(合伙);合出(凑合出来);合字(同伙;黑店)
(8) 结合 。如:合色鞋(用几种颜色料子凑成鞋面的鞋子)
(9) 符合,不违背 。如:合机(跟事实相符);合程(合乎格式或规定的程序);合情合理;不合自然
(10) 适合
合于桑林之舞。——《庄子·养生主》
甚合孤心。——《资治通鉴》
(11) 又如:合式(合适;合意);合中(适中);合折儿(合适);合景(与当时场面相适合,相般配);合折(恰当;合乎心思;合适);合他意思
(12) 合并 。如:合传(纪传体史书的创作,合两人以上的事迹作传,称合传)
(13) 覆盖;笼罩 。如:合扑(面朝下扑倒);合在缺底下(蒙在鼓里)
(14) 匹配;配偶
天作之合。——《诗·大雅·大明》
得耦为合。——《周礼·媒氏》注
岂合令郎君。——《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15) 又如:合和(结婚姻之好;亲睦);合姓(指结婚。男女两性合为一家);合独(使鳏夫寡妇结成夫妻)
(16) 交锋 。如:合刃(军队相遇,刀刃相接);合战(交战)
(17) 折算等于 。如: 一米合三尺
(18) 制作 。如:合甲(制成皮革);合寿材
(19) 应该 。如:合当(合该;应当);合行(合当;应该;集中在一起);合受(应该受到)
(20) 吵架 。如:合嘴(争吵);合爆(合皂。混闹;喧闹);合嘴合舌(吵架)
(21) 合掌 。如:合手
(22) 回答,答 。如:合要(各举简要的言辞,以互相答辩)
(23) 交媾。雌雄交尾,男女性交 。如:合盖(已得手。特指成男女情事)
形容词
(1) 全部;整个 。如:合家团聚;合府(全家);合宅(合家,合门,全家);合境(全境);合穗(合颖)
(2) 和睦,和谐,融洽
妻子好合,如鼓瑟琴。——《诗·小雅·常棣》
合群者也。——《荀子·非十二子》。注:“合,谓和合群众也。”
以比黄钟之宫适合。——《吕氏春秋·古乐》
议事每不合。——宋·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甚与孤合。——《资治通鉴》
与宁南意合。——清· 黄宗羲《柳敬亭传》
不谋而合。——《广东军务记》
(3) 又如:合心(齐心;同心);合情(和谐情感)
名词
(1) 盒子。后作“盒”
以黑木合盛茶。——冯梦龙《古今谭概》
(2) 姓
副词
一起,共同 。如:合吃;合住;合堂(同处一堂);合约(一同订约)
介词
(1) 与;向
又不好合你再要。——《红楼梦》
(2) 和 。如:合会(以及;和)
量词
古时打斗时双方攻防动作叫一合,也叫一回合 。如:战了五十合;两人交手数合
动〉,〈形词
(1) 闭合 。如:合眼
(2) 全;总共 。如:合县(全县) “閤”
(3) 另见
(4) 另见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梅县腔] hap8 gak7 gap7 kap7 lap7 [台湾四县腔] hap8 gap7 gak7 kap7 [客英字典] hap8 kap7 gap7 [宝安腔] hap8 [沙头角腔] hap8 [客语拼音字汇] hab6 keb5 [海陆丰腔] hap8 gap7 gak7 kap7 [东莞腔] hap8 [陆丰腔] hap8
◎ 潮州话:hah8 , kab4 [澄海]kag4 ,gab4 [澄海]gag4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合 | 侯閤 | 匣 | 合 | 入聲 | 合 | 開口一等 | 覃 | 咸 | ghop/hop | ɣɒ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