牵动

qiān dòng [ qian dong]
繁体 牽動
注音 ㄑ一ㄢ ㄉㄨㄥˋ
词性 动词

词语释义

牵动 qiāndòng

(1) 牵引动摇

牵动全局
affect

(2) 触动

那哭声牵动了每个人的心
touch

词语解释

  1. 犹触动。

    唐 李中 《江南重会友人感旧》诗之一:“牵动诗魔处,凉风村落砧。” 魏巍 《前进吧,祖国》:“我这才明白:今天祖国造的这么好的炮,是怎样地牵动了我们这位师长的感情。”《花城》1981年第5期:“叫声还是那么悲凉、凄厉,牵动着我的心。”

  2. 牵引动摇;牵引抽动。

    宋 张先 《满庭芳·渔舟》词:“金钩细,丝纶慢捲,牵动一潭星。” 孙中山 《治粤谈》:“ 广东 为全国之肢体,一有祸乱,全国牵动。” 峻青 《秋色赋·女英雄孙玉敏》:“她兴奋得脸上泛起了红润,嘴角连连牵动,可是不知用什么话来表示她的感激的心情。”

引证解释

⒈ 犹触动。

唐李中《江南重会友人感旧》诗之一:“牵动诗魔处,凉风村落砧。”
魏巍《前进吧,祖国》:“我这才明白:今天祖国造的这么好的炮,是怎样地牵动了我们这位师长的感情。”
《花城》1981年第5期:“叫声还是那么悲凉、凄厉,牵动着我的心。”

⒉ 牵引动摇;牵引抽动。

宋张先《满庭芳·渔舟》词:“金钩细,丝纶慢捲,牵动一潭星。”
孙中山《治粤谈》:“广东为全国之肢体,一有祸乱,全国牵动。”
峻青《秋色赋·女英雄孙玉敏》:“她兴奋得脸上泛起了红润,嘴角连连牵动,可是不知用什么话来表示她的感激的心情。”

牵动的国语词典

因有连带关系,一处动则其他地方也跟著动。

如:「牵动大局」。

牵动的网络释义

牵动

  • 牵动,犹触动;牵引动摇。
  • 牵动造句

    灾区小朋友的生活时常牵动着我们的心。
    牵动我深情的愁肠。
    虽然说真正的放下是见到与他有关的东西也没有任何感觉,但是刚开始的时候最好还是把那些充满回忆的物品通通清理掉或是藏起来吧。不然他的每一件物品都能牵动你的心,唤起你对他的思念。
    你的笑容,你的皱眉,你的一举一动都牵动着我,给我带来幸福。
    旺盛的需求可以牵动经济的发展。
    她是父母的掌上明珠,一顰一笑、一言一行都牵动着父母的心。
    地震突袭,数万中华儿女生命深受威胁,那些挣扎在废墟下的同胞,牵动我们心灵,让我们双手合十用诚心为之祈愿,愿他们早日脱险。
    我国体育健儿在奥运会上的每场比赛都牵动着祖国亿万人民的心。
    我以为我的真心会换来所有人真挚的领悟,我以为我的善良会牵动所有人的真诚,不想所有的一切,都是我的自作多情。。。
    自从相识,你的一言一笑,一举一动,无一不牵动我的心。不知不觉中,已经成为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份。
    牵动我纷乱的愁肠。
    而能够牵动我的心,不能以理智的方式来思考的就是我的父母亲。我曾在离家转身的那一刻,放声大哭。除了哭泣,没有任何的表情能表达我的情绪。
    你的吼震撼了你我他,牵动着你我他的心弦。
    这一片小小的枫林,牵动着我的心。
    也许,你会觉得奇怪,平时我们那麼少接触,我怎麼会喜欢上你,但喜欢这种东西真的很奇秒,你的一举一动都牵动著我的心。
    因为你牵动着每一个人的心。
    漫天繁星闪烁着水晶般的莹亮遥望着你我,何时我们能携手遥望这满天的繁星。就如我遥望这你那闪烁的眼眸,就如你远远的牵动着我的心。
    有一种色彩,淡如月光,却能照亮千里的美好;有一种形状,圆如月亮,却能汇聚万家的团圆;有一个故事,源于月亮,却能牵动儿女的情长;有一种惦记,就像月光,千年平静的流淌;有一种问候,就像月亮,愿你的幸福由亏到盈不断的生长。祝你中秋快乐,合家团聚。
    多么皎洁的月光,照见你娇美的脸庞,你娴雅苗条的倩影,牵动我深情的愁肠。
    我直起腰来想喘口气,忽然一阵清风习习地迎面吹来,吹打着我的胸膛,叩击着我的心扉,轻吻着我的面颊,牵动着我的衣襟,渗透了每一个毛孔。好舒坦啊。我停止了劳作,伸展四肢一动不动地迎风挺立着,微闭着双眼,任这不知从何而来的风一阵一阵地拂拭。

    汉字详情

    qiān [qian]
    部首: 308
    笔画: 9
    五笔: DPRH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KBHQ
    四角: 40502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牛,“冖”象牵牛的绳,玄声。本义:牵牛)

    (2) 同本义。引申为牵拉

    牵,引前也。——《说文》

    牵,引也。——《广雅》

    飱牵。——《周礼·宰夫》。司农注:“牲牢可牵而行者。”

    与其牵傍。——《周礼·牛人》。注:“牵傍,在辕外輓牛也。人御之,居其前曰牵,居其傍曰傍。”

    牵牛悔亡。——《易·夬》

    牵牛而过堂下者。——《孟子·梁惠王上》

    牵衣顿足拦道哭。——唐· 杜甫《兵车行》

    回车叱牛牵向北。——白居易《卖炭翁》

    攀草牵棘。——《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3) 又如:牵笼(拉扯);牵红(牵巾。新郎新娘拜堂后,以两家红巾绾同心结,各牵一端而行);牵扭(拉住);牵役(谓被拉去从事劳役);牵拖(拖拉。形容行动困难);牵拉(牵引拉住)

    (4) 牵制

    令出不行谓之牵。——《管子·法法》

    牵于俗而芜秽。——《楚辞·招魂》

    此牵乎天者也。——张衡《西京赋》。注:“犹系也。”

    (5) 又如:牵笼(牵制束缚);牵肘(从旁牵制);牵物(为外物所牵制);牵挽(牵制);牵缀(犹牵制)

    (6) 牵连;牵累

    道而弗牵则和。——《礼记·学记》。疏:“谓牵偪。”

    牵复吉。——《易·小畜》。疏:“谓牵连。”

    (7) 又如:牵枝带梗(牵连;牵带);牵惹(牵连);牵及(牵连;关系到);牵染(牵累,株连);牵率(株连;拖累)

    (8) 牵强 。如:牵书搭俗(牵强附会);牵附(牵强附会);牵率(牵强附会);牵裂(牵强割裂)

    (9) 拘泥

    不牵于执。——《吕氏春秋·离俗》。注:“拘也。”

    (10) 又如:牵文(谓拘泥于字面);牵拘(拘泥;拘束);牵俗(拘泥于习俗)

    (11) 蔓延 。如:牵蔓(蔓延);牵漫(蔓延满布);牵绵(牵延连绵)

    名词

    指可牵走的牲畜如牛羊猪等

    脯资饩牵竭。——《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英文翻译

    drag, pull, lead by hand

    方言集汇

    ◎ 粤语:hin1

    宋本广韵

    dòng [dong]
    部首: 217
    笔画: 6
    五笔: FCLN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MIKS
    四角: 14727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力,重声。《说文》古文从“辵”。本义:行动;发作)

    (2) 同本义

    动,作也。——《说文》

    动而健。——《易·彖传》。虞注:“震也。”

    效天下之动者也。——《易·系辞》。虞注:“发也,变动不居。”

    将终岁勤动。——《孟子》。注:“作也。”

    度义而后动。——宋·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寨中人蜷伏不少动。——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3) 又如:按兵不动;动着(开始下棋);动止(行动和静止;训练调度);动烦(爆发战乱);动转(行动,活动)

    (4) 摇动,震动,移动。与“静”相对

    风移影动。——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秋风之动容兮。——《楚辞·抽思》

    物莫之能动。——《吕氏春秋·论威》

    夜间,大鱼动。——《韩非子·内储说上》

    (5) 又如:动耽(动弹);动履(走动);动展(伸展;活动);动息(动静;消息);动惮(动静);动程(动身;起程);风吹草动;别动人家的东西;振动;活动;动起(方言。动不动);动移(移动);动步(迈步前行);动不得;不能动

    (6) 动摇;震撼

    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李白《梦游天姥呤留别》

    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孟子·告子下》

    风雨不动安如山。——唐·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7) 触动感应;感动

    明则动。——《礼记·中庸》。注:“动,动人心也。”

    乡园多故,不能不动客子之愁。——明· 宗臣《报刘一丈书》

    (8) 又如:动性(动心);动心(遇事而心志动摇;感动人心)

    (9) 萌动

    春气动,鲜不疫矣。——清· 方苞《狱中杂记》

    (10) 做;操作;劳作

    (11) 又如:动作(劳动;耕作);动乖(动不动就违反);动事(兴办事业;日常应用的器具)

    (12) 使用 。如:大动干戈;动支(动用支取);动使(动事。用具;器皿);动筷子;动文

    (13) 改变 。如:动色(脸色改变);动意(改变意向);动一两个字

    (14) 〈方〉∶吃 。如:她向来不动鱼虾;动啖(吃东西)

    副词

    动不动,常常

    曹公,豺虎也,挟天子以征四方,动以朝廷为辞。——《资治通鉴》

    英文翻译

    move, happen; movement, action

    方言集汇

    ◎ 粤语:dung6
    ◎ 潮州话:dong6 (tǒng)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