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成语出处
宋 苏舜钦《诣匦疏 景佑五年》:“降麻之后,物论沸腾,故疾缠其身,灾仍于国。”
成语辨析
腾;不能写作“滕”。
成语用法
物议沸腾主谓式;作谓语、分句;用于人。
物议沸腾的国语词典
舆论喧哗,众议纷纷。《明史.卷一八八.张文明传》:「物议沸腾,畏堂莫敢与难。」《镜花缘.第八八回》:「今忽急急冒然而来,第恐举止孟浪,物议沸腾,于二位大有不利。」也作「物论沸腾」。
物议沸腾的网络释义
物议沸腾
近义词
反义词
物议沸腾造句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牛,勿声。“勿”是一种杂色旗,表示杂色。本义:万物)
(2) 同本义
物,万物也。牛为大物,天地之数起于牵牛,故从牛。——《说文》
物以群分。——《礼记·乐记》
四时之散精为物。——《淮南子·天文》
物也者,大共名也。——《荀子·正名》
九曰物贡。——《周礼·太宰》
(3) 又如:物品(各种财货、物件);物母(万物的本源);物曲(物的性能);物如(事物的本源);物序(事物的规律);物祖(万物之祖);物际(事物的界限);物恺(愿各物安乐);物灵(万物之灵);物用(百物器用)
(4) 物件,东西
庞然大物。——唐· 柳宗元《三戒》
润物细无声。——唐· 杜甫《春夜喜雨》
一物无所持。——明· 魏禧《大铁椎传》
夺其物。
(5) 又如:物外(有形事物之外);物变(事物变化);物隐(事物的隐秘);物端(东西,物品);物诱(为外物所引诱);物势(事物的趋势、态势);物惑(外物的诱惑);物则(事物的法则);物像(样子)
(6) 事;事情
有物有则。——《诗·大雅·烝民》。传:“事也。”
(7) 又如:物务(事务);物事(事情);物格(事理得到穷究)
(8) 社会,外界环境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荀子·劝学》
(9) 又如:物外人(尘世以外的人);物道(世道);物运(世运);物外交(超世脱俗的交谊)
(10) 杂色牛
三十维物,尔牲则具。——《诗·小雅·无羊》。毛传:“异毛色者三十也。”
(11) 杂色的旗
杂帛为物,以杂色缀其边为燕尾,将帅所建,象物杂色也。——《释名》
司常掌九旗之物品,各有属以待国事:日月为常,旃龙为旂,通帛为旃,杂帛为物…。——《周礼》
(12) 牲畜的种类、 品级
辨六马之属,种马一物,戎马一物……驽马一物。——《周礼》
(13) 又如:物类(同类,物的同类;种类);物汇(物类)
(14) 颜色
比物四骊。——《诗·小雅·六月》
(15) 又如:物采(色彩)
(16) 哲学用语。物质,与“心”相对
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苏轼《赤壁赋》
(17) 又如:唯物论;物气(物质性的妖气);物观(客观)
(18) 物产
此物故非西产。——《聊斋志异·促织》
(19) 又如:物图(物产分布图);物殷俗阜(物产丰盛,风俗淳厚);物阜民康(物产丰富,人民安康);物阜(物产丰盛)
(20) 他人;众人
损己以利物。——唐· 魏征《十渐不克终疏》
(21) 又如:物听(众人的言论);物意(众人的心意);物师(众人的师表);物鬼(人鬼);物迹(人迹);物轨(众人的榜样);物宗(众人所景仰的人);物和(人和);物物(人对于万物的役使、支配);物忌(众人忌惮或忌妒);物心(人心);物望(人望;众望)
(22) 景物 。如:物华(自然景物);物是人非(景物依然,人事已非);物景(景物)
(23) 财富,财物;特指不动产 。如:物业(家业;家产);公物
(24) 物品。某一有形物品 。如:物帛(物品财帛);物殉(用物品殉葬)
(25) 神灵
辑江淮物,会大海气,以合 泰山。——《汉书》
(26) 标记,记号
叔孙氏之甲有物,吾未敢以出。——《左传·昭公三十二年》
动词
(1) 选择
以物地事授地职,而待其政令。——《周礼》
(2) 观察
物土方,议远迩。——《左传·昭公三十二年》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陆丰腔] wut8 [东莞腔] wut8 [海陆丰腔] wut8 [梅县腔] wut8 [沙头角腔] wut8 [宝安腔] wut8 [台湾四县腔] wut8 [客语拼音字汇] vud6 [客英字典] vut8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物 | 文弗 | 明 | 物 | 入聲 | 物 | 合口三等 | 臻 | 文 | mĭuət | myot/miut |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言,义声。本义:商议,讨论)
(2) 同本义
议,语也。——《说文》
议,谋也。——《广雅》。按,谓论事之宜。
唯酒食是议。——《诗·小雅·斯干》
法而不议。——《荀子·王制》
赵王悉召群臣议。——《史记》
(3) 又如:议计(商议合计);议妥(商量妥当);议婚(商谈联姻之事)
(4) 评议是非
议论证据古今。——韩愈《柳子厚墓志铭》
(5) 又如:议勋(评议功勋);议语(谈论)
(6) 选择
乃议侑于宾。——《仪礼·有司彻》。注:“犹择也。”
(7) 又如:议才(选拔人才)
(8) 议处;议罪
因为诬上,卒从吏议。——司马迁《报任安书》
(9) 又如:议状(论罪定刑的文书);议处(清制对有过失的官吏,交吏部拟定处罚办法);议惩(评议罪刑给予惩处);议刑(议罪以定刑)
(10) 议论,特指议论政事
故圣人议多少论厚薄为之政。——《韩非子·五蠹》
大功言而不议。——《礼记·闲传》
(11) 通“仪”(
)。忖度议之而后动。——《易·系辞上》
昔先王议事以制。——《国语·郑语》。王引之云:“议,读为仪。”
博学不可使议世。——《墨子·非儒》。王念孙云:“仪,议古字通。”
名词
(1) 意见、看法、判断或评价
不复料其虚实,便开此议。——《资治通鉴》
(2) 又如:议计(意见和计策);议论风生(比喻能言善道,语辞生动有味)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宋本广韵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形声。从水,弗声。本义:泉水大量涌出的样子)
(2) 同本义
沸,滭沸滥泉也。——《说文》。按,涌出之貌。
觱沸槛泉。——《诗·小雅·采菽》
百川沸騰。——《诗·小雅·十月之交》
愤泉秋沸。——北周· 庾信《哀江南赋》
(3) 又如:沸沸(翻滚涌现的样子;行事迅速果断的样子);沸射(喷射);沸然(水腾涌的样子)
(4) 水波翻涌的样子
宫殿摆簸,云烟沸涌。——唐· 李朝威《柳毅传》
(5) 又如:沸波(鸟名。即鱼鹰。因俯冲食水中鱼时扬起波浪);沸渭(水翻腾奔涌的样子);沸泻(水流翻滚奔腾)
(6) 名声很响,影响很大 。如:沸传(盛名远扬)
(7) 杂乱,纷乱 。如:沸乱(纷乱;烦乱);沸羹(比喻动荡混乱的局势)
动词
(1) 把水烧开;沸腾
抽薪止沸,剪草除根。——魏收《为侯景叛移梁朝文》
(2) 又如:沸煎(沸滚,沸腾翻滚);沸溢(水翻滚漫出);沸动(翻动)
(3) 声音喧闹或嘈杂
沸乎暴怒。——司马相如《上林赋》
临河列阵,百余里中,钟鼓之声沸河动地。——《晋书·刘曜载记》
(4) 又如:沸喧(沸激。像滚水一样喧闹);沸耳(声音喧腾);沸聒(喧腾,嘈杂);沸闹(喧闹);沸稠(繁密喧腾)
名词
沸水
以指挠沸。——《荀子·议兵》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客语拼音字汇] bi4 bui4 fi4 fui4 [宝安腔] bui5 fut8 [梅县腔] bi5 bui5 [台湾四县腔] fut7 bi5 [客英字典] bui5 [海陆丰腔] fut7 bui5
◎ 潮州话:bui3 hug4 (pùi huk)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沸 | 方味 | 幫 | 微合 | 去聲 | 未 | 合口三等 | 微 | 止 | pyoih/pvoy | pĭwəi |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马,朕(
)声。本义:马奔腾)(2) 同本义
腾,传也。——《说文》。谓传车马驰。
腾,奔也。——《广雅》
腾众车使径待。——《离骚》
腾驴驘以驰逐。——《楚辞·愍命》
腾驾步游。——《楚辞·大招》
士饱而歌,马腾于槽。——韩愈《平淮西碑》
(3) 又如:奔腾(许多马跳跃着奔跑);腾夷(在平地上奔驰。喻宦途顺利);腾逐(奔驰追赶);腾藉(奔腾践踏);腾噬(奔腾咬啮);腾驾(使车马奔驰);腾嬉(奔腾嬉戏)
(4) 奔驰
潜龙腾渊。——清·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
(5) 跳跃
遂相腾击。——《聊斋志异·促织》
(6) 又如:腾那(窜跳躲闪。指武功);腾身(跃身,纵身);腾超(跳跃腾空);腾距(跳跃);腾身而过;腾希(腾跃于空中);腾奔(腾跃奔驰);腾轩(腾跃高举);腾倚(或腾跃或倚立);腾闪(腾跃闪避);腾驰(腾跃奔驰);腾跣(赤足腾跃);腾奋(腾跃奋飞);万马奔腾;腾踯(腾空跳跃,向上跳);腾霄(腾空,冲天);腾凌(腾跃);腾逸(腾空跨越);腾击(腾空攻击)
(7) 使房屋空出
不如就把书院腾了出来。——《官场现形记》
(8) 又如:腾房子给客人住
(9) 升入空中;上升
天气下降,地气上腾。——《礼记·月令》
(10) 又如:升腾(向上升起);腾上(向上升);腾降(升降);腾掉(升空漂动);腾矫(飞升,升高);腾薄(上下起伏);腾海(升于海上);腾起(升起);腾蛟起凤;腾化(飞升成仙);腾达(升腾;上浮);腾掷(向上飞起);腾冲(飞上天空);腾举(飞升);腾骞(飞升,升空)
(11) 传递
枹止响腾。——宋· 苏轼《石钟山记》
(12) 如:腾羞(传送食物);腾告(传告);腾榜(传递文告);腾书(传递书信);腾倒(转移挪动);腾言(传言);腾呼(传呼)
(13) 翻腾
不震不腾。——《诗·鲁颂·閟宫》
百川沸腾。——《诗·小雅·十月之交》
忽风云腾涌,急系缆。——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
(14) 又如:腾波(翻腾的波浪);腾踊(水翻腾上涌);腾倾(腾涌倾注);腾溢 (翻腾漫溢);腾扬(翻腾上涌)
(15) 驾;乘
腾驴赢以驰逐。——《楚辞·刘向·九叹·愍命》
(16) 又如:腾龙(驾龙,乘龙)
(17) 凌驾
为人臣者,变故易常,而巧官以谄上,谓之腾。——《管子》
副词
突,忽——表示动作状态 。如:腾地(腾的。猛然,一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