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殷俗阜

wù yīn sú fù [ wu yin su fu]
注音 ㄨˋ 一ㄣ ㄙㄨˊ ㄈㄨˋ
词性 成语

词语释义

物产丰盛,风俗淳厚。

词语解释

成语出处

唐·郑启《开天传信记》:“天下大治,河清海晏,物殷俗阜。”

成语用法

物殷俗阜作谓语、定语;用于局面等。

引证解释

⒈ 物产丰盛,风俗淳厚。

唐郑棨《开天传信记》:“开元初,上励精理道,铲革讹弊,不六七年,天下大治, 河清海晏,物殷俗阜。”
宋王谠《唐语林·规箴》:“天下大理, 河清海晏,物殷俗阜, 安西诸国,悉平为郡县。”

物殷俗阜的网络释义

物殷俗阜

  • 物殷俗阜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wù yīn sú fù,指物产丰盛,风俗淳厚。
  • 汉字详情

    [wu]
    部首: 422
    笔画: 8
    五笔: TRQR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多用男性
    仓颉: HQPHH
    四角: 27520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牛,勿声。“勿”是一种杂色旗,表示杂色。本义:万物)

    (2) 同本义

    物,万物也。牛为大物,天地之数起于牵牛,故从牛。——《说文》

    物以群分。——《礼记·乐记》

    四时之散精为物。——《淮南子·天文》

    物也者,大共名也。——《荀子·正名》

    九曰物贡。——《周礼·太宰》

    (3) 又如:物品(各种财货、物件);物母(万物的本源);物曲(物的性能);物如(事物的本源);物序(事物的规律);物祖(万物之祖);物际(事物的界限);物恺(愿各物安乐);物灵(万物之灵);物用(百物器用)

    (4) 物件,东西

    庞然大物。——唐· 柳宗元《三戒》

    润物细无声。——唐· 杜甫《春夜喜雨》

    一物无所持。——明· 魏禧《大铁椎传》

    夺其物。

    (5) 又如:物外(有形事物之外);物变(事物变化);物隐(事物的隐秘);物端(东西,物品);物诱(为外物所引诱);物势(事物的趋势、态势);物惑(外物的诱惑);物则(事物的法则);物像(样子)

    (6) 事;事情

    有物有则。——《诗·大雅·烝民》。传:“事也。”

    (7) 又如:物务(事务);物事(事情);物格(事理得到穷究)

    (8) 社会,外界环境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荀子·劝学》

    (9) 又如:物外人(尘世以外的人);物道(世道);物运(世运);物外交(超世脱俗的交谊)

    (10) 杂色牛

    三十维物,尔牲则具。——《诗·小雅·无羊》。毛传:“异毛色者三十也。”

    (11) 杂色的旗

    杂帛为物,以杂色缀其边为燕尾,将帅所建,象物杂色也。——《释名》

    司常掌九旗之物品,各有属以待国事:日月为常,旃龙为旂,通帛为旃,杂帛为物…。——《周礼》

    (12) 牲畜的种类、 品级

    辨六马之属,种马一物,戎马一物……驽马一物。——《周礼》

    (13) 又如:物类(同类,物的同类;种类);物汇(物类)

    (14) 颜色

    比物四骊。——《诗·小雅·六月》

    (15) 又如:物采(色彩)

    (16) 哲学用语。物质,与“心”相对

    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苏轼《赤壁赋》

    (17) 又如:唯物论;物气(物质性的妖气);物观(客观)

    (18) 物产

    此物故非西产。——《聊斋志异·促织》

    (19) 又如:物图(物产分布图);物殷俗阜(物产丰盛,风俗淳厚);物阜民康(物产丰富,人民安康);物阜(物产丰盛)

    (20) 他人;众人

    损己以利物。——唐· 魏征《十渐不克终疏》

    (21) 又如:物听(众人的言论);物意(众人的心意);物师(众人的师表);物鬼(人鬼);物迹(人迹);物轨(众人的榜样);物宗(众人所景仰的人);物和(人和);物物(人对于万物的役使、支配);物忌(众人忌惮或忌妒);物心(人心);物望(人望;众望)

    (22) 景物 。如:物华(自然景物);物是人非(景物依然,人事已非);物景(景物)

    (23) 财富,财物;特指不动产 。如:物业(家业;家产);公物

    (24) 物品。某一有形物品 。如:物帛(物品财帛);物殉(用物品殉葬)

    (25) 神灵

    辑江淮物,会大海气,以合 泰山。——《汉书》

    (26) 标记,记号

    叔孙氏之甲有物,吾未敢以出。——《左传·昭公三十二年》

    动词

    (1) 选择

    以物地事授地职,而待其政令。——《周礼》

    (2) 观察

    物土方,议远迩。——《左传·昭公三十二年》

    英文翻译

    thing, substance, creature

    方言集汇

    ◎ 粤语:mat6
    ◎ 客家话:[陆丰腔] wut8 [东莞腔] wut8 [海陆丰腔] wut8 [梅县腔] wut8 [沙头角腔] wut8 [宝安腔] wut8 [台湾四县腔] wut8 [客语拼音字汇] vud6 [客英字典] vut8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八物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文弗入聲合口三等mĭuətmyot/miut
    yīn,yān [yin,yan]
    部首: 433
    笔画: 10
    五笔: RVNC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HSHNE
    四角: 27247

    详细解释

    yān

    形容词

    (1) 黑红色。如:殷妍(红艳);殷殷(殷红的样子)

    (2) 另见 yīn

    yīn

    形容词

    (1) (会意。从殷从殳。本义:盛乐)

    (2) 同本义

    殷,作乐之盛称殷。——《说文》。按,殷者,舞之容,殳者,舞之器。

    五年而殷祭。——《公羊传·文公二年》

    服除而后殷祭。——《礼记·曾子问》

    月半不殷奠。——《仪礼·士丧礼》

    先王以作乐崇德,殷荐之上帝,以配祖考。——《易·豫》。王弼注:“用此殷盛之乐荐祭上帝也。”

    神其来思,时歆荐殷。——《金史》

    (3) 大

    殷,大也;众也。——《广雅》

    夫精,小之微也;郛,大之殷也。——《庄子》

    (4) 又如:殷奠(大祭);殷喜(大喜);殷祭(盛大的祭典);殷袔(天子、诸侯在太庙对远近祖先的盛大合祭);殷殷轸轸(盛大众多的样子);殷礼(盛大的祭礼);殷事(指初一、十五日的盛大祭祀)

    (5) 众,多

    士与女,殷其盈矣。——《诗·郑风·溱洧》

    (6) 又如:殷大(众多);殷众(众多);殷猥(繁杂);殷远(繁多而深远);殷碎(繁杂琐碎);殷广(繁多而广泛);殷繁(繁多;众多);殷旷(繁多而拖延日久)

    (7) 盛

    殷岩泉。——唐·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8) 又如:殷盛(茂盛;繁盛);殷流(盛行);殷殷屯屯(繁盛的样子);殷炽(殷阗。繁盛);殷草(茂盛的草)

    (9) 富裕

    民殷国富。——《三国志·诸葛亮传》

    (10) 又如:殷户(殷实的人家);殷充(充裕,丰盛);殷足(殷实,富足);殷昌(富庶,昌盛);殷阜(富足);殷厚(殷实,富裕);殷然(充裕);殷强(富裕强健);殷饶(富饶,富裕);殷盈(丰盈,富足)

    (11) 深,深切

    在殷忧而弗违。——陆机《叹逝赋》

    情意甚殷。——明· 宗臣《报刘一丈书》

    (12) 又如:殷握(深深地了解;掌握);殷谢(深切致谢)

    (13) 恳切

    书中情意其殷。——宗臣《报刘一丈书》

    (14) 又如:殷挚(恳切诚挚);殷重(恳切深厚)

    (15) 热情接待客人或陌生人的 。如:招待甚殷

    名词

    (1) 殷朝 。公元前14世纪到公元前11世纪,是商代迁都于殷(今河南省安阳市西北小屯村)后改用的称号

    殷周之世。——《韩非子·五蠹》

    (2) 又如:殷士(殷人);殷正(殷历正月。相当于农历十一月);殷冬(旧历十一月);殷民(殷商的百姓。亦指殷代遗民);殷宗(殷人的宗祀。指殷朝);殷契(殷墟书契的省称,即殷商甲骨文字);殷理(刑法);殷虚(殷墟);殷见(殷同。周代各方诸侯于一年四季分批朝见天子);殷国(周代天子在侯国行殷见之礼);殷历(起于周末而传于汉初的六种古历之一;亦指殷商时所用历法)

    (3) 古都邑名 ,在今河南省安阳市小屯村,商的第十代君王盘庚迁都于此。后世称为“殷墟”

    (4) 深厚的情意

    有怀载殷。——张昭远《旧唐书》

    (5) 姓

    (6) 另见 yān

    英文翻译

    many, great; abundant, flourishing

    方言集汇

    ◎ 粤语:jan1 jan2 jin1
    ◎ 客家话:[宝安腔] jin1 [客英字典] jin1 [台湾四县腔] jin1 jen1 [梅县腔] jin1 [陆丰腔] jin1 [客语拼音字汇] yin1 [海陆丰腔] rin1 ren1 [东莞腔] jin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二十一欣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於斤平聲開口三等ʔĭənqion/ion
    [su]
    部首: 221
    笔画: 9
    五笔: WWWK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多用男性
    仓颉: OCOR
    四角: 28268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人,谷( )声。习俗是人的行为,所以从人。本义:风俗)

    (2) 同本义(长期形成的礼节、习惯)

    俗,习也。——《说文》

    六曰以俗教安。——《周礼·大司徒》

    入国而问俗。——《礼记·曲礼》

    循俗未足多也。——《淮南子·泛论》

    俗主亏情。——《吕氏春秋·情欲》。注:“凡君也。”

    移风易俗,天下皆宁。——《荀子·乐论》

    亦不敢服垢弊以矫俗干名,但顺吾性而已。——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淫侈之俗日日以长,是天下之贼也。——汉· 贾谊《论积贮疏》

    (3) 又如:风俗(风,指一时普遍流行的风气;俗,指长期形成的礼节、习惯);习俗(习惯和风俗);民俗(人民群众的风俗习惯);俗忌(一般习俗所忌讳的事);俗化(民俗教化)

    (4) 佛教称尘世间为俗,与出家相对

    时有沙门释惠林… 世祖命使还俗。——《宋书·徐堪之传》

    (5) 又如:俗计(尘世间的生计);俗缘(尘缘。指佛门信徒与世俗的人际关系);俗本(民间通行的版本);俗骨(尘世间人的资质或禀赋);俗界(凡界,尘界);俗纷(尘世的纷扰);俗声,俗喧(尘世的喧扰);俗间(世间,尘间)

    (6) 一般人;百姓

    俗之所欲,因而予之。——《史记·管晏列传》

    是己而非人,俗之同病。——清· 刘开《问说》

    (7) 又如:僧俗(僧尼和一般人);俗家(指一般人家。对出家人而言);俗姓(僧侣未出家前的姓氏);俗父(出家人称生父为俗父);俗众(群众,普通人);俗圣(凡庸人与圣人)

    形容词

    (1) 平凡;普通;一般

    请回俗士驾,为君谢逋客。——孔稚圭《北山移文》

    察其本,乃与俗议之异。——《史记·李斯列传》

    不论姚花与魏花,只供俗目陪妖姹。——宋· 韩琦《和袁陟节椎龙兴寺芍药》

    夫移风易俗,使天下回心而乡道,类非俗吏之所能为也。——《汉书·贾谊传》

    (2) 又如:俗手(技艺、本领平庸的人);俗俚(不讲究礼仪;粗俗);俗嗒嗒(俗气,无聊);俗吏(没有深识远见的平庸官吏);俗材(平庸之人);俗句(平庸熟滥的诗句);俗师(浅薄凡庸的教师、术士);俗辈(平庸鄙俗一类人);俗劣(平庸鄙陋);俗手(技艺平庸的人);俗笔(平庸的笔法);俗调(平庸鄙俗的情调);俗主(平庸的君主)

    (3) 庸俗,不雅,缺乏修养的

    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苏轼《于潜僧绿筠轩》

    拨乱属膏圣,俗儒安可通。——唐· 李白《登广武古战场怀古诗》

    众人见黛玉年貌虽小,其举止言谈不俗。——《红楼梦》

    (4) 又如:鄙俗;俗不可耐;俗骨(庸俗的气质。别于仙骨而言);俗夫(俗人,俗士,鄙俗之人);俗陋(庸俗鄙陋);俗物(对世俗庸人的鄙称);俗眼(浅薄势利的世俗人的眼睛);俗野(庸俗粗野)

    (5) 世俗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晋· 陶渊明《归园田居》

    吾不能变心以从俗兮,固将愁苦而终穷。——《楚辞·屈原·涉江》

    (6) 又如:俗家(世俗之家。也指僧人父母之家);俗流(世俗之辈);俗客(世俗的人);俗念(世俗的想法)

    (7) 通俗,流行

    寡人非能好先王之乐也,直好世俗之乐耳。——《孟子·梁惠王下》

    孙卿之言既,又因俗说而论之。——《汉书·刑法志》

    (8) 又如:通俗(俗话,通俗的谈话);俗读(一般人习惯的读音);俗书(通俗流行的书体或字)

    动词

    (1) 从其习俗

    上不循于乱世之君,下不俗于乱世之民。——《荀子》

    (2) 厌烦,腻味

    若就是这句话呢,我们姑娘在时,我也跟着听俗了。——《红楼梦》

    英文翻译

    social customs; vulgar, unrefined

    方言集汇

    ◎ 粤语:zuk6
    ◎ 客家话:[东莞腔] suk8 [沙头角腔] siuk8 [海陆丰腔] siuk8 [梅县腔] siuk8 [台湾四县腔] siuk8 [客英字典] siuk8 [宝安腔] siuk8 [客语拼音字汇] sug6 xiug6 [陆丰腔] shuk8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三燭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似足入聲開口三等zĭwokzsyuk/szivk
    [fu]
    部首: 813
    笔画: 8
    五笔: WNNF
    五行:
    仓颉: HRJ
    四角: 27407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甲骨字形,像山崖边的石磴形。用以表示地势或升降等意义。阜作左边偏旁,楷书写成阝。本义:土山)

    (2) 同本义

    阜,大陆也。山无石者,象形。——《说文》

    无石曰阜。——《广雅·释丘》

    如山如阜,如冈如陵。——《诗·小雅·天保》

    诸象以鼻破阜。——牛肃《纪闻》

    (3) 又如:阜陵(丘陵);阜陆(高地);阜丘(土山);阜垤(小土丘);土阜(土山)

    (4) 泛指山

    有物于此,生于山阜,处于室堂。——《荀子·赋》

    (5) 又如:阜颠(山顶);阜积(堆积如山)

    形容词

    (1) 丰富;富有

    是时世平道治,民物阜康。——晋· 常璩《华阳国志》

    (2) 又如:阜财(财富殷盛);阜康(富庶安康);阜货(财货盛多)

    (3) 高

    泛泛淇右,有堂孔阜。—— 元· 虞集《赋卫节妇王妇人》

    英文翻译

    mound; abundant, ample, numerous

    方言集汇

    ◎ 粤语:fau6
    ◎ 客家话:[海陆丰腔] fu5 feu3 [东莞腔] fu5 [沙头角腔] fu2 [客语拼音字汇] fu4 [陆丰腔] fu5 fu6 [客英字典] fu5 feu3 fu3 [台湾四县腔] fu5 feu3 [梅县腔] feu5 [宝安腔] fu5 fiu3
    ◎ 潮州话:hu6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四十四有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房久上聲開口三等biux/biovbʰĭə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