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候
词语释义
物候
(1) 生物的生命活动和非生物的变化对节候的反应,如植物开花、结果;动物蛰眠、迁徙以及始霜、解冻等
词语解释
基本解释
生物的周期性现象(如植物的发芽、开花、结实,候鸟的迁徙,某些动物的冬眠等)与气候的关系。
词语来源
该词语来源于人们的生产生活。
引用解释
动植物随季节气候变化而变化的周期现象。泛指时令。《初学记》卷三引 南朝 梁简文帝 《晚春赋》:“嗟时序之迴斡,叹物候之推移。” 唐 元稹 《玉泉道中作》诗:“ 楚 俗物候晚,孟冬纔有霜。” 清 史麟 《台城路·秋晚泛舟》词:“澹月襟怀,新晴物候,底事吟情潦草。” 陈去病 《晚抵丰镇》诗:“平畴弥望息边尘,蔬果駢闐物候新。”
词语造句
1、物候变化是比物种分布更为清晰的信号。
2、这项研究表明,在最初的15年里,牧场和草原植物的生长期,或者说“物候现象”,最初在时间上都有增长。
3、汤姆森教授说,他已注意到授粉不足很可能是由于“淫羊藿开花期和最佳授粉者出现时间上不断扩大的物候失配现象”。
4、舟山市林科所经过3年的引种栽培,初步摸清了西红花的物候期,测定了西红花干花产量,掌握了引种栽培技术。
5、本文总结了该种在当地的适生性和物候反应,以及存在的问题和采取的主要栽培措施。
6、可靠准确的小麦收获期预报是适时收获、最大限度获取产量的前提,物候现象出现的顺序性和同步性,可用来预测作物生长期。
7、对35种野生花卉的物候期进行了研究。
8、研究经济树木物候变化与气候的关系,对经济林育种与栽培具有重要意义。
9、小叶杨物候期的变化对降水和日照的响应不明显。
10、各树种的物候学特性除和环境密切相关外还与其生物学特性有关。
11、城市绿化树种的物候配置是城市园林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12、另一方面,对物候时间特殊的叙事处理,更在总体时间效果上消除了历史现身的形式,向神话发出了召唤。
13、利用平均温度法预报树木物候期是一种新的预报方法。
14、通过草地群落物种物候期定位观测,研究了植物种的花期分布规律。
15、利用相关系数排序法指出了影响不同物候期的主要生态因子依次是温度、降水量和日照时数。
16、光合速率的年变化进程主要受叶片发育状况、阶段性园地生态因素组成与物候期交替的综合影响。
17、而物候学结果表示,高风险植物大部分是全年开花。
18、本试验所设计的放牧方式对草地牧草的物候期没有明显影响。
19、在采用百喜草治理龙南稀土尾砂研究中,对百喜草的物候期、生物量进行了观测,以确定其在尾砂上的适应性。
20、根据物候期及生长结果习性来确定合适的主栽品种是引种成功的第一步。
21、植物的物候期受当年降水量和降水季节影响不大;
22、结果表明,围岭公园的植物物候既有种内顺序性,又有种间重叠性;
23、在山村,物候每天都发生着微小的变化,这使得芭蕉的世界里充满了新的发现。
24、银叶椴与当地树种紫椴相比,种源1从芽萌动一直到落叶末各物候期与紫椴最为接近。
25、研究表明,随著近年气温的升高,植物生长季延长、春季物候期提前、秋季物候期推迟成为一种全球趋势。
26、杜诗中的物候描写,与作者的情感关系密切。
27、世界各地的研究(表1)表明秋季的物候事件有推迟发生的趋势,而春季事件则更早的到来。
28、不同植物的不同物候时间对植物群落的构建有重要的作用。
29、阐述了气候变化对我国森林地理分布格局、物候期、生物多样性、森林结构及生产力的影响。
引证解释
⒈ 动植物随季节气候变化而变化的周期现象。泛指时令。
引《初学记》卷三引南朝梁简文帝《晚春赋》:“嗟时序之迴斡,叹物候之推移。”
唐元稹《玉泉道中作》诗:“楚俗物候晚,孟冬纔有霜。”
清史麟《台城路·秋晚泛舟》词:“澹月襟怀,新晴物候,底事吟情潦草。”
陈去病《晚抵丰镇》诗:“平畴弥望息边尘,蔬果駢闐物候新。”
物候的国语词典
万物应节候而异,称为「物候」。如草木荣枯,昆虫发蛰,候鸟往来。
物候的网络释义
物候
物候的翻译
物候造句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牛,勿声。“勿”是一种杂色旗,表示杂色。本义:万物)
(2) 同本义
物,万物也。牛为大物,天地之数起于牵牛,故从牛。——《说文》
物以群分。——《礼记·乐记》
四时之散精为物。——《淮南子·天文》
物也者,大共名也。——《荀子·正名》
九曰物贡。——《周礼·太宰》
(3) 又如:物品(各种财货、物件);物母(万物的本源);物曲(物的性能);物如(事物的本源);物序(事物的规律);物祖(万物之祖);物际(事物的界限);物恺(愿各物安乐);物灵(万物之灵);物用(百物器用)
(4) 物件,东西
庞然大物。——唐· 柳宗元《三戒》
润物细无声。——唐· 杜甫《春夜喜雨》
一物无所持。——明· 魏禧《大铁椎传》
夺其物。
(5) 又如:物外(有形事物之外);物变(事物变化);物隐(事物的隐秘);物端(东西,物品);物诱(为外物所引诱);物势(事物的趋势、态势);物惑(外物的诱惑);物则(事物的法则);物像(样子)
(6) 事;事情
有物有则。——《诗·大雅·烝民》。传:“事也。”
(7) 又如:物务(事务);物事(事情);物格(事理得到穷究)
(8) 社会,外界环境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荀子·劝学》
(9) 又如:物外人(尘世以外的人);物道(世道);物运(世运);物外交(超世脱俗的交谊)
(10) 杂色牛
三十维物,尔牲则具。——《诗·小雅·无羊》。毛传:“异毛色者三十也。”
(11) 杂色的旗
杂帛为物,以杂色缀其边为燕尾,将帅所建,象物杂色也。——《释名》
司常掌九旗之物品,各有属以待国事:日月为常,旃龙为旂,通帛为旃,杂帛为物…。——《周礼》
(12) 牲畜的种类、 品级
辨六马之属,种马一物,戎马一物……驽马一物。——《周礼》
(13) 又如:物类(同类,物的同类;种类);物汇(物类)
(14) 颜色
比物四骊。——《诗·小雅·六月》
(15) 又如:物采(色彩)
(16) 哲学用语。物质,与“心”相对
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苏轼《赤壁赋》
(17) 又如:唯物论;物气(物质性的妖气);物观(客观)
(18) 物产
此物故非西产。——《聊斋志异·促织》
(19) 又如:物图(物产分布图);物殷俗阜(物产丰盛,风俗淳厚);物阜民康(物产丰富,人民安康);物阜(物产丰盛)
(20) 他人;众人
损己以利物。——唐· 魏征《十渐不克终疏》
(21) 又如:物听(众人的言论);物意(众人的心意);物师(众人的师表);物鬼(人鬼);物迹(人迹);物轨(众人的榜样);物宗(众人所景仰的人);物和(人和);物物(人对于万物的役使、支配);物忌(众人忌惮或忌妒);物心(人心);物望(人望;众望)
(22) 景物 。如:物华(自然景物);物是人非(景物依然,人事已非);物景(景物)
(23) 财富,财物;特指不动产 。如:物业(家业;家产);公物
(24) 物品。某一有形物品 。如:物帛(物品财帛);物殉(用物品殉葬)
(25) 神灵
辑江淮物,会大海气,以合 泰山。——《汉书》
(26) 标记,记号
叔孙氏之甲有物,吾未敢以出。——《左传·昭公三十二年》
动词
(1) 选择
以物地事授地职,而待其政令。——《周礼》
(2) 观察
物土方,议远迩。——《左传·昭公三十二年》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陆丰腔] wut8 [东莞腔] wut8 [海陆丰腔] wut8 [梅县腔] wut8 [沙头角腔] wut8 [宝安腔] wut8 [台湾四县腔] wut8 [客语拼音字汇] vud6 [客英字典] vut8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物 | 文弗 | 明 | 物 | 入聲 | 物 | 合口三等 | 臻 | 文 | mĭuət | myot/miut |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古文作“矦”。从人,侯声。本义:守望;侦察)
(2) 同本义
矦,伺望也。——《说文》
矦,覗也。——《广雅·释诂三》
市有候馆。——《周礼·遗人》。注:“楼可以观望者也。”
(3) 又如:候馆(用以瞭望的高楼);候楼(用以瞭望的楼);侯遮(侦探敌情);候徼(在国境线上巡察警戒);候车(侦察敌情的战车)
(4) 观测 。如:候风(观测风向);候景(测日影);候簿(天文观测记录簿)
(5) 等候
稚子候门。——晋·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即候苗成。——宋· 沈括《梦溪笔谈》
候春发遣。——清· 方苞《狱中杂记》
移顺天府羁候。
(6) 又如:候时(等候时机);候对(等候帝王召对);候结(等候审判;结案);候补道(等候实缺的候补道员)
(7) 敬候
彼矦人兮。——《诗·曹风·候人》。传:“道路迎送宾客者。”
(8) 又如:候拜(迎候拜见);候人(周礼官名。掌管在路上迎送宾客等事);候驾(迎候帝王)
(9) 看望;问候
遣人候问。——《汉书·李广苏建传》
候太公太母起居。——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10) 又如:候札(问候的信札);候函(问候的信函);候省(探视问候);候敬(问候时敬赠的礼物)
(11) 预测;占验
梦者六候。——《列子·周穆王》
(12) 又如:候天(占验天象,以卜吉凶祸福);候物(占验物候);候星(占验星象);候气(占验节气的变化)
(13) 服侍
性柔顺好礼,每帝视朝退,常具冠帔候接,佐御馔。——《宋史》
(14) 诊察 。如:候脉
(15) 〈方〉∶支付
李三,这儿的茶钱我候啦。—— 老舍《茶馆》
名词
(1) 斥候,军候。军中任侦察之事者 。如:候人(军中侦伺敌情者);候正(候奄。古代军中负责侦察敌情的官员);候者(斥候);候长(斥候之长)
(2) “堠”的古字。边境伺望、侦察敌情的设施,哨所,土堡 。如:候火(烽火);候台(烽火台);候馆(供了望用的小楼)
(3) 官吏
(4) 掌管伺察、稽查等事的小吏。如:候人(古代掌管修路、查盗或迎宾的官员)
(5) 边境守望、报警的官吏。如:候道(古代边郡为侦察敌情,传递军事情报或应急而修的道路)
(6) 负责迎送宾客的官吏。如:候官(迎送宾客的候人,主管斥候的军候,占卜吉凶的官员等)
(7) 驿站,驿馆
旧南海献龙眼、荔支,十里一置,五里一候。——《后汉书》
(8) 又如:候舍(接待过往官员或其他宾客的馆舍);候置(驿站)
(9) 古代计时单位。五天为一候
歧伯曰:“五日谓之候,三候谓之气,六气谓之时,四时谓之岁。”——《素问》
(10) 引申为节候,时令
北陆候才变,南枝花已开。——唐· 韩偓《早玩雪梅有怀亲属》
(11) 症候
为人诊候,一年前知其生死。——《北齐书》
(12) 时节 。如:时候;气候;候鸟
(13) 征兆 。如:症候;火候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沙头角腔] heu5 [海陆丰腔] heu6 [梅县腔] heu5 [陆丰腔] heu6 [客语拼音字汇] heu4 [台湾四县腔] heu5 [客英字典] heu5 [东莞腔] heu3 [宝安腔] hiu3
◎ 潮州话:hau7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意思相近分类信息词性分类字数分类含数字词语含十二生肖词语描写人物的词语描写颜色的词语描写月份的词语描写季节的词语描写二十四节气的词语拼音首字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