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马

mù mǎ [ mu ma]
繁体 牧馬
注音 ㄇㄨˋ ㄇㄚˇ

词语释义

1.放饲马匹。 2.指胡骑或征骑。

词语解释

  1. 牧放马匹。

    《庄子·徐无鬼》:“七圣皆迷,无所问涂,适遇牧马童子问涂焉。” 唐 杜牧 《上李太尉论北边事启》:“暖日广川,牧马养习,以俟强大。”

  2. 古代作战多用战马,故常以“牧马”指驻防、戍边或胡骑南侵。

    北周 庾信 《周大将军司马裔神道碑》:“ 偃师 张幕, 河阳 牧马,虽接战於 富平 ,已连营於 官渡 。” 唐 温庭筠 《送并州郭书记》诗:“塞城牧马去,烽火射鵰归。” 唐 无名氏 《胡笳曲》:“ 汉 家自失 李将军 ,单于公然来牧马。” 宋 杨万里 《国势》中:“是时虏之创痍未尽,而势力未全盛也。而今者狠然有窥吾 淮 甸,南下牧马之意。”

  3. 放牧的马。旧题 汉 李陵 《答苏武书》:“侧耳远听,胡笳互动,牧马悲鸣。” 唐 李益 《塞下曲》:“燕歌未断塞鸿飞,牧马羣嘶边草緑。”

  4. 引申指胡骑或征骑。

    唐 杜甫 《近闻》诗:“近闻 犬戎 远遁逃,牧马不敢侵 临洮 。” 清 顾炎武 《哭杨主事廷枢》诗:“牧马饮 江 南,真龙起 芒碭 。”

引证解释

⒈ 牧放马匹。

《庄子·徐无鬼》:“七圣皆迷,无所问涂,适遇牧马童子问涂焉。”
唐杜牧《上李太尉论北边事启》:“暖日广川,牧马养习,以俟强大。”

⒉ 古代作战多用战马,故常以“牧马”指驻防、戍边或胡骑南侵。

北周庾信《周大将军司马裔神道碑》:“偃师张幕, 河阳牧马,虽接战於富平,已连营於官渡。”
唐温庭筠《送并州郭书记》诗:“塞城牧马去,烽火射鵰归。”
唐无名氏《胡笳曲》:“汉家自失李将军,单于公然来牧马。”
宋杨万里《国势》中:“是时虏之创痍未尽,而势力未全盛也。而今者狠然有窥吾淮甸,南下牧马之意。”

⒊ 放牧的马。

旧题汉李陵《答苏武书》:“侧耳远听,胡笳互动,牧马悲鸣。”
唐李益《塞下曲》:“燕歌未断塞鸿飞,牧马羣嘶边草緑。”

⒋ 引申指胡骑或征骑。

唐杜甫《近闻》诗:“近闻犬戎远遁逃,牧马不敢侵临洮。”
清顾炎武《哭杨主事廷枢》诗:“牧马饮江南,真龙起芒碭。”

牧马的国语词典

放饲马匹。

牧马的网络释义

牧马

  • 牧马,牧放马匹。
  • 牧马造句

    河山触目尽生哀,叹息神州几霸才!牧马久惊侵禹域,蛰龙无术起风雷。
    北斗七星高,哥舒夜带刀。至今窥牧马,不敢过临洮。
    公司生产的“牧马山”系列元明粉品种多,质量优良,性能稳定。
    秦以军功授田、军功授爵,于是秦师战不旋踵,六国不能挡其锋,胡人不敢南下牧马。
    吾洗兵牧马,坐食转输,温饱有馀。
    同时亮相的,还有新成员自由侠青蜂版和牧马人阿波罗神版,四款概念车齐集,成都车展最值得期待展台丝毫不为过。
    燕郊芳岁晚,残雪冻边城。四月青草合,辽阳春水生。胡人正牧马,汉将日征兵。露重宝刀湿,沙虚金鼓鸣。寒衣著已尽,春服与谁成。寄语洛阳使,为传边塞情。
    以小鼠为实验动物,选用不同质量浓度的牧马豆生物碱注射剂对二甲苯所致小鼠耳壳肿胀均有显著抑制作用。
    牧马人?在家门口随便开一开吧。
    说起牧马人的明星车主,随便一数就是十多个,葛优、陈凯歌、陈楚生、巩新亮、申军谊、陈宝国、胡歌、保剑锋、朱丹、闫学晶、高圆圆、李艾、巩新亮等等。
    在广州车展开幕前,我们拍摄到牧马人阿波罗神版和自由侠青蜂版的实车图片,这款两款车型也是在广州地区首次亮相。
    雨过天晴,举目四望,但见朵朵白云好像牡丹怒放,拖出早晨灿烂的太阳。经春雨洗刷一新的广阔草原,洁白的毡包,威武的骏马以至年轻的牧马人浑身上下,都被旭日镀上了一层金。敖德斯尔。
    我做了一下总结,其实现在的科技可发达了,~电话一拨一挂,话就都说完了;短信一编一发,祝福就都表达了:祝福我亲爱的朋友—羊年住着小高层,每天睡到自然醒,身穿普拉达,驾着牧马人,戴着蒂凡尼,玩着苹果机,养着哈士奇,每天还要狂数人民币!
    祝福到:祝朋友睡到自然醒,住着小别墅,穿着普拉达,开着牧马人,戴着蒂凡尼,拨着伟图机,养着名贵犬,喝着威士忌,高兴之余,狂数人民币。
    天界法力作为动力,牧马人速度何其迅猛,行驶在快车道上,蔑视一切百万级跑车,方十八紧握方向盘,直呼过瘾。
    内地:佳通车队、牧马人车队合作并获取多座奖盃,并开始推广内地市场。
    在整个牧马行省之中也是有名声的,千叮万嘱不要去招惹自己的女儿,这个混账易征其不仅去招惹了,还让她莫名其妙的生气了。
    环西江公路昨日发生严重车祸,一辆牧马人坠入西江,发现一名死者,死因未明,事发晚上,案件正在紧密的调查中。
    南仁刚一生爱马、养马、牧马、画马。
    官牧马主要为军事、邮驿交通需要服务。

    汉字详情

    [mu]
    部首: 422
    笔画: 8
    五笔: TRTY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仓颉: HQOK
    四角: 28540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甲骨文字形。从牛,从攴( ),表示手拿棍棒牧牛(羊)。本义:放牧牲畜)

    (2) 同本义

    掌牧六牲。——《周礼·牧人》

    谁扞牧圉。——《左传·僖公二十八年》。注:“牛曰牧。”

    周宣王之牧正。——《列子·黄帝》。注:“养禽兽之长也。”

    牧人乃梦。——《诗·小雅·无羊》

    郊外谓之牧。——《尔雅》

    使牧羝。——《汉书·李广苏建传》

    权汉节牧羊。

    郴州荛牧儿。—— 唐· 柳宗元《童区寄传》

    行牧且荛。

    (3) 又如:牧所(牧养牲畜的处所);牧苑(牧场。牧地。牧放牲畜的地方);牧子(放牧的人;牧童);牧夫(放牧牲畜的人)

    (4) 统治;主管

    请牧基贤者思。——《荀子·成相》。注:“治也。”

    (5) 又如:牧司(牧夫,牧人。管民政的地方官);牧字(治理抚育)

    名词

    (1) 牧人;牧民

    牧,养牛人也。——《说文》

    尔牧来思。——《诗·小雅·无羊》

    马有圉,牛有牧。——《左传·昭公七年》

    (2) 又如:牧豕奴(放牧牲畜的仆人);牧笛(牧民或牧童所吹的笛子);牧啸(牧人的啸歌);牧奴(对放牧者的蔑称)

    (3) 牧场 。如:牧丁(旧时官府牧场的差役);牧长(牧场的长官);牧监(隋唐掌牧地的官署)

    (4) 掌畜牧的官员或官署

    而建其牧。——《周礼·大宰》。注:“侯伯有功德者,加命作州长,谓之牧。”

    八命作牧。——《周礼·大宗伯》

    吾记天圣中先公为 群牧判官。—— 司马光《训俭示康》

    (5) 又如:牧马所(宋有牧马监,掌牧马之事;小说家所捏造的一种职司);牧正(牧官之长,主管畜牧)

    (6) 古代州的长官

    九州之长入天子之国,曰牧。——《礼记·曲礼》

    (7) 又如:牧令(旧时称地方长官);牧守(牧伯。州郡的长官);牧宰(泛指州县长官)

    (8) 姓

    英文翻译

    tend cattle, shepherd

    方言集汇

    ◎ 粤语:muk6
    ◎ 客家话:[梅县腔] muk8 [台湾四县腔] muk8 [东莞腔] muk7 [陆丰腔] muk7 [客语拼音字汇] mug6 [海陆丰腔] muk8 [宝安腔] muk8 [客英字典] muk8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一屋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莫六屋三入聲開口三等mĭukmiuk
    [ma]
    部首: 320
    笔画: 3
    五笔: CNNG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NVSM
    四角: 77127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早期金文字形,象马眼、马鬃、马尾之形。“马”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家畜名)

    (2) 单蹄食草大型哺乳动物 。史前即为人类所驯化,用作驮畜、挽畜和乘骑;它和其他现存的马属和马科动物的区别是尾毛和鬃毛长,后腿飞节内下方有一块胼胝,还有一些非固定特征(如体型较大,蹄子较大,颈稍呈弓形,头小,耳短)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韩愈《马说》

    (3) 又如:马伯乐(相马的人);马首(属马的人);马牌子(官府养马的伕役,他们身上都挂有腰牌作凭证);马曹(官署名。专门管马);马圈(养马的地方);马祭(祭祀马神);马绊(系马用的绳子);马褐(马的护衣);马祸(马的异象。古代以为灾变之兆);马图(传说中龙马背负出水的图)

    (4) “码”的古字。古代用 以计算的筹码。近世也用以计数

    为胜者立马。——《礼记·投壶》

    (5) 又如:马子(筹码)

    (6) 姓

    动词

    (1) 〈方〉∶发怒时把脸拉长像马脸 。如:马起面孔叫他们出去

    (2) 驾着马

    裘马过世家。——《聊斋志异·促织》

    (3) 又如:裘马扬扬

    形容词

    大的。如:马道(大路);马包(被包。中间开口、两旁可以塞进东西的长布袋);马船(大型官船);马溜子船(航行速度较快的大船)

    英文翻译

    horse; surname; KangXi radical 187

    方言集汇

    ◎ 粤语:maa5
    ◎ 潮州话:bhê2 maⁿ2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