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羊臣

mù yáng chén [ mu yang chen]
注音 ㄇㄨˋ 一ㄤˊ ㄔㄣˊ

词语释义

1.指苏武。

词语解释

  1. 指 苏武 。

    唐 崔湜 《塞垣行》:“可嗟牧羊臣,海上久为客。”参见“ 牧羝 ”。

引证解释

⒈ 指苏武。参见“牧羝”。

唐崔湜《塞垣行》:“可嗟牧羊臣,海上久为客。”

汉字详情

[mu]
部首: 422
笔画: 8
五笔: TRTY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仓颉: HQOK
四角: 28540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甲骨文字形。从牛,从攴( ),表示手拿棍棒牧牛(羊)。本义:放牧牲畜)

(2) 同本义

掌牧六牲。——《周礼·牧人》

谁扞牧圉。——《左传·僖公二十八年》。注:“牛曰牧。”

周宣王之牧正。——《列子·黄帝》。注:“养禽兽之长也。”

牧人乃梦。——《诗·小雅·无羊》

郊外谓之牧。——《尔雅》

使牧羝。——《汉书·李广苏建传》

权汉节牧羊。

郴州荛牧儿。—— 唐· 柳宗元《童区寄传》

行牧且荛。

(3) 又如:牧所(牧养牲畜的处所);牧苑(牧场。牧地。牧放牲畜的地方);牧子(放牧的人;牧童);牧夫(放牧牲畜的人)

(4) 统治;主管

请牧基贤者思。——《荀子·成相》。注:“治也。”

(5) 又如:牧司(牧夫,牧人。管民政的地方官);牧字(治理抚育)

名词

(1) 牧人;牧民

牧,养牛人也。——《说文》

尔牧来思。——《诗·小雅·无羊》

马有圉,牛有牧。——《左传·昭公七年》

(2) 又如:牧豕奴(放牧牲畜的仆人);牧笛(牧民或牧童所吹的笛子);牧啸(牧人的啸歌);牧奴(对放牧者的蔑称)

(3) 牧场 。如:牧丁(旧时官府牧场的差役);牧长(牧场的长官);牧监(隋唐掌牧地的官署)

(4) 掌畜牧的官员或官署

而建其牧。——《周礼·大宰》。注:“侯伯有功德者,加命作州长,谓之牧。”

八命作牧。——《周礼·大宗伯》

吾记天圣中先公为 群牧判官。—— 司马光《训俭示康》

(5) 又如:牧马所(宋有牧马监,掌牧马之事;小说家所捏造的一种职司);牧正(牧官之长,主管畜牧)

(6) 古代州的长官

九州之长入天子之国,曰牧。——《礼记·曲礼》

(7) 又如:牧令(旧时称地方长官);牧守(牧伯。州郡的长官);牧宰(泛指州县长官)

(8) 姓

英文翻译

tend cattle, shepherd

方言集汇

◎ 粤语:muk6
◎ 客家话:[梅县腔] muk8 [台湾四县腔] muk8 [东莞腔] muk7 [陆丰腔] muk7 [客语拼音字汇] mug6 [海陆丰腔] muk8 [宝安腔] muk8 [客英字典] muk8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一屋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莫六屋三入聲開口三等mĭukmiuk
yáng,xiáng [yang,xiang]
部首: 619
笔画: 6
五笔: UDJ
吉凶:
姓名学:
仓颉: TQ
四角: 80501

详细解释

yáng

名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像羊头形。“羊”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一种哺乳动物)

(2) 同本义 。反刍类,以食草为生。一般头上有一对角,有许多品种

羊,羊兽也。——《说文》。孔子曰:“半羊之字以形举也。”

羊曰柔毛。——《礼记·曲礼》

羊曰少牢。——《大戴礼记·少牢》

食麦与羊。——《礼记·月令》

兑为羊。——《易·说卦》

杖汉节牧羊。——《汉书·李广苏建传》

(3) 又如:羊群里跑出骆驼来(喻指平常的人忽然变成了出类拔萃的人物了);羊群蚁阵(形容众多而聚集);羊酒花红(丰厚的赏赐和显赫的荣耀);羊车过市(比喻男子才美绝伦,引人羡慕注目);羊耳风(羊角风);羊脏(调侃语。指好胃口);羊羔(酒名;羊羔酒,一种汾州产的糯米制白酒);羊儿风(羊角风)

(4) 十二生肖之一,与十二地支的未相配

丑、未,亦土也。丑禽牛,未禽羊。——《论衡》

(5) 姓

形容词

(1) 吉利。后作“祥”

有恐后世子孙,不能敬莙以取羊。——《墨子》

羊吉万岁,子孙自贵。——《王孝渊碑》

(2) 又如:羊枣(果名,俗称“软枣。表示吉祥);吉羊

(3) 细密;完备。后作“详”

臣愿王与下吏羊计某言而竺(笃)虑之也。——《马王堆汉墓帛书》

xiáng

(1) 古同“祥”,吉祥。

英文翻译

sheep, goat; KangXi radical 123

方言集汇

◎ 粤语:joeng4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jong2 [宝安腔] jong2 [海陆丰腔] rong2 [客语拼音字汇] yong2 [沙头角腔] jong2 [客英字典] jong2 [梅县腔] jong2 [东莞腔] jong2 [陆丰腔] jong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十陽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與章陽開平聲開口三等jangjĭaŋ
chén [chen]
部首: 602
笔画: 6
五笔: AHNH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SLSL
四角: 71712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一只竖立的眼睛形。人在低头时,眼睛即处于竖立的位置,字形正表示了俯首屈从之意。本义:男性奴隶)

(2) 同本义

臣,事君者也。象屈服之形。——《说文》

仕于公曰臣。——《礼记·礼运》

事君不贰是谓臣。——《国语·晋语》

臣治烦去惑者也。——《左传·成公二年》

臣妾逋逃。——《书·费誓》。郑注:“臣妾,厮役之属也。”

臣则左之。——《礼记·少仪》。注:“谓囚俘。”

虽臣虏之劳不苦于此矣。——《韩非子·五蠹》

(3) 又如:臣妾(古时对奴隶的称谓。男曰臣,女曰妾);臣役(泛指奴仆);臣御(臣妾仆御);臣宰(本指奴隶。后亦以称辅佐帝王的臣佐)

(4) 国君所统属的众民 。如:臣庶(臣民);臣姓(群臣百姓)

(5) 君主制时的官吏

今功臣名将,雁行有序。——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侍卫之臣不懈于内。——诸葛亮《出师表》

(6) 又如:臣门如市(形容官宦门下钻营者极多,竟像集市一样热闹);臣下(臣子。君主制时代的官吏);臣人(臣下)

(7) 君主制时的高级官员;大臣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忠良死节之臣。——诸葛亮《出师表》

(8) 又如:忠臣;奸臣

(9) 古人自称

(10) 古代大臣对君的自称

臣窃见先帝欲开西域。——《后汉书·班超传》

(11) 又如:臣下(古时官吏对君主的自称)

(12) 对父的自称

始大人常以臣无赖。——《史记·高帝纪》

(13) 对一般人的自称。表示自谦

臣少好相人,相人多矣,无如季相。——《史记》

动词

(1) 役使 。如:臣虏(奴役,役使)

(2) 臣服

匈奴背叛不臣。——《盐铁论·本议》

而欲以力臣天下之主。——《战国策·秦策》。注:“服也。”

(3) 又如:臣优(听命于人或屈服为臣。同臣服);臣事(以人臣之礼听命行事。相当于臣服)。又指为臣,作臣子。如:臣仕(为人臣而任官职);臣臣(为臣者尽为臣之道)

英文翻译

minister, statesman, official

方言集汇

◎ 粤语:san4
◎ 客家话:[东莞腔] sin2 [台湾四县腔] siin2 tsiin2 [宝安腔] cin2 [海陆丰腔] shin2 chin2 [客英字典] chin2 shin2 [沙头角腔] cin2 [梅县腔] shin2 chin2 [陆丰腔] shin3 chin3 [客语拼音字汇] sin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十七眞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植鄰眞A平聲開口三等眞Aʑĭĕnzj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