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衫

mù shān [ mu shan]
注音 ㄇㄨˋ ㄕㄢ

词语释义

用牛毛捻线织成的衣服。

词语解释

  1. 用牛毛捻线织成的衣服。

    《中国民间故事选·青稞种子的来历》:“他把他的牟衫脱了两件下来,撕成一根根的。”

引证解释

⒈ 用牛毛捻线织成的衣服。

《中国民间故事选·青稞种子的来历》:“他把他的牟衫脱了两件下来,撕成一根根的。”

牟衫的网络释义

牟衫

  • mù shān ㄇㄨˋ ㄕㄢ 牟衫
  • 用牛毛捻线织成的衣服。《中国民间故事选·青稞种子的来历》:“他把他的牟衫脱了两件下来,撕成一根根的。”
  • 汉字详情

    móu,mù [mou,mu]
    部首: 421
    笔画: 6
    五笔: CRHJ
    五行:
    仓颉: IHQ
    四角: 23500

    详细解释

    móu

    动词

    (1) (会意。小篆字形。从牛,从厶。厶象气从口出。本义:牛叫声)

    (2) 同本义

    牟,牛鸣也。——《说文》

    牟然而鸣。——柳宗元《牛赋》

    (3) 又如:野牛牟牟地叫

    (4) 力求得到;目的在于

    游居厚养,牟食之民也。——《韩非子》

    (5) 又如:牟利

    (6) 通“侔”。等同

    德牟往初,功无与二。——《汉书·司马相如传·封禅书》

    名词

    (1) 大麦

    贻(送)我来(小麦)牟。——《诗·周颂·思文》

    (2) 通“眸”。瞳人

    尧、 舜参牟子。——《荀子·非相》

    (3) 假借为“眉”。眉毛,眉寿

    天与厥福,永享牟寿。——《鲁相韩勅造孔庙礼器碑》

    (4) 通“堥”。釜属瓦器皿

    敦、牟、巵、匜。——《礼记·内则》

    (5) 通“麰”。大麦

    贻我来牟,帝命率育。——《诗·周颂·思文》

    (6) 通“鍪”。岑牟,古代鼓角吏所戴的帽子

    更著岑牟单绞之服。——《后汉书·祢衡传》

    (7) 姓

    (8) 另见

    (1) ——“牟平”( Mùpíng):县名。今在山东省东部

    (2) 另见 móu

    英文翻译

    make; seek, get; barley; low

    方言集汇

    ◎ 粤语:mau4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meu2 [宝安腔] miu2 [海陆丰腔] meu2 [梅县腔] meu2 [客语拼音字汇] meu2 [客英字典] meu2
    ◎ 潮州话:mong5(mông) [揭阳、潮阳]mou5(môu)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十八尤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莫浮平聲開口三等mĭəumiu/miou
    shān [shan]
    部首: 525
    笔画: 8
    五笔: PUET
    五行:
    仓颉: LHHH
    四角: 32222

    详细解释

    名词

    (1) 古代指无袖头的开衩上衣

    朝成绣夹裙,晚成单罗衫。——《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2) 又如:衫子(指古代妇女穿的一种袖子宽大的上衣;上衣的通称);衫帽(凉衫便帽。是宋代士大夫闲居时的装束);衫裙(短衫和裙子,泛指衣服);衫褃(衣服的腰身);衫煖(即“衫子”);衫傒(衣袖)

    (3) 衣服的通称 。如:衫襟(衣衫);运动衫;毛线衫;套衫;衫串(衣服,衣着);衫傒(衣衫的袖子);青衫(唐代文官品级最低的官服)

    英文翻译

    shirt; robe; gown; jacket

    方言集汇

    ◎ 粤语:saam1
    ◎ 客家话:[海陆丰腔] sam1 [陆丰腔] sam1 [台湾四县腔] sam1 [客英字典] sam1 [沙头角腔] sam1 [东莞腔] sam1 [梅县腔] sam1 [宝安腔] sam1 [客语拼音字汇] sam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二十七銜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所銜平聲開口二等ʃamsram/sh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