牍聿

dú yù [ du yu]
繁体 牘聿
注音 ㄉㄨˊ ㄩˋ

词语释义

1.簿籍。

词语解释

  1. 簿籍。

引证解释

⒈ 簿籍。

汉字详情

[du]
部首: 423
笔画: 12
五笔: THGD
五行:
仓颉: LLJNK
四角: 24084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片,卖声。“片”,本指木头竖剖成的一半。古时用木片作书写材料。故从“片”。本义:古代写字用的木片,也称木简)

(2) 同本义

牍,书版也。长一尺,既书曰牍,未书曰椠。——《说文》

与人尺牍。——《史记·陈遵传》

削牍为疏。——《史记·游侠原涉传》。注:“木简也。”

吏乃书牍背示之。——《史记·周勃传》

握牍持笔。——杨修《答临淄侯笺》

(3) 又如:牍背(狱吏于书板背面书写文句。后用为遭受冤狱的典实)

(4) 引申为公文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唐· 刘禹锡《陋室铭》

(5) 又如:牍尾(文书的末端);牍书(官署文书)

(6) 信件,通信者之间互相写的信 。如:书牍;尺牍

(7) 书籍 。如:史牍(史书);牍籍(簿籍);牍簿(簿书)

英文翻译

writing tablet; documents, books

方言集汇

◎ 粤语:duk6

宋本广韵

[yu]
部首: 620
笔画: 6
五笔: VFHK
五行:
姓名学: 常用字
仓颉: LQ
四角: 50007

详细解释

名词

(1) (指事。从聿一一者,牍也。秦以后皆作筆。本义:毛笔。笔的本字,秦以后始加竹作笔)同本义

聿,所以书也。楚谓之聿, 吴谓之不律, 燕谓之弗。——《说文》

(2) 又如:舌聿(即“口笔”。用口所说的,用笔所写的)

助词

(1) 古汉语助词,用在句首或句中

无念尔祖,聿修厥德。——《诗·大雅·文王》

聿,循也。——《后汉书·傅毅传》注

(2) 又如:聿女(养女);聿遵(遵循。聿,发语词);聿追(聿本助词。后人往往训聿为述,因以“聿追”谓追述先人德业)

形容词

(1) 轻快

武骑聿皇。——《汉书·扬雄传上》

(2) 又如:聿皇(轻快的样子);聿役(动的样子);聿越(迅速地跨越)

英文翻译

writing brush, pencil; thereupon

方言集汇

◎ 粤语:jyut6 leot6 wat6
◎ 客家话:[海陆丰腔] lut8 [客英字典] lut8 [台湾四县腔] lut8 [宝安腔] lut8 [客语拼音字汇] lid6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六術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餘律入聲合口三等jĭuĕtjyt/jv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