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成语出处
清 沈德潜《说诗晬语》下卷:“读少陵诗,如见其忧国伤时;其世不我容,爱才若渴者,昌黎之诗也。”
成语用法
爱才若渴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形容十分爱惜人才。
引证解释
⒈ 爱慕贤才就像口渴思饮一样。形容十分爱重人才。
引清沉德潜《说诗晬语》卷下:“读少陵诗,如见其忧国伤时;其世不我容,爱才若渴者, 昌黎之诗也。”
《老残游记》第六回:“宫保爱才若渴,兄弟实在钦佩的。”
陈夔龙《梦蕉亭杂记》卷一:“荣相爱才若渴,君又在部宣勤,为渠器重,奏调固意中事。”
亦作“爱才如命”。 《说岳全传》第三一回:“本帅爱才如命,何必过谦?”
爱才若渴的国语词典
爱惜人才就像口干思饮般渴切。形容非常珍重人才。
爱才若渴的网络释义
爱才若渴
爱才若渴的翻译
爱才若渴造句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心,旡(
)声。本义:亲爱;喜爱)(2) 对人或事物有深厚真挚的感情
惠,爱也。——《尔雅》
爱施者,仁之端也。——《说苑·说丛》
君子自爱,仁之至也。——《法言》
爱亲者不敢恶于人。——《孝经》。沈宏曰:“亲至结心为爱。”
爱共叔段,欲立之。——《左传·隐公元年》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杜牧《山行》
父母之爱子也,则为之计深远。——《战国策》
公夫人甚爱女。——明·崔铣《记王忠肃公翱三事》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唐·韩愈《师说》
非疏骨肉爱过客。——《韩非子·五蠹》。
(3) 又如:爱幸(喜爱宠幸);爱乐(喜爱);爱敬(亲爱恭敬;喜爱敬重);爱劳动;爱祖国;爱人民
(4) 男女间有情
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古诗四首》之三,见《文选》卷二十九
孟尝君舍人有与君之夫人相爱者。——《战国策·齐策》。
(5) 又如:爱色(喜欢女色)
(6) 喜好
爱听古人节义事。——清·袁枚《祭妹文》
晋陶渊明独爱菊。——宋·周敦颐《爱莲说》
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杜牧《阿房宫赋》。
(7) 又如:爱玩(爱好玩赏。后用以指爱好的玩物或对游玩的喜好)
(8) 爱护
吴广素爱人。——《史记·陈涉世家》
好自将爱,一年便健。——《三国志·方伎传》。
(9) 又如:爱人以德(按照道德标准去爱护帮助他人);爱物(爱护万物)
(10) 常常发生某种行为,容易发生某种变化 。如:爱发脾气;爱下雨
(11) 爱惜,珍惜
爱莫助之。——《礼记·表记》。注:“犹惜也。”
千金之子,不死于盗贼,何哉?其身之可爱,而盗贼不足以死也。——苏轼《留侯论》
尔爱其羊,我爱其礼。——《论语·八佾》
不爱死,义也。——柳宗元《驳复仇议》
国事至此,予不得爱身。——宋·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12) 又如:爱身(爱惜生命,贪生怕死)
(13) 舍不得;吝惜
齐国虽褊小,吾何爱一牛。——《孟子·梁惠王上》
(14) 又
百姓皆以王为爱也。
是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老子》四十四章
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汉·贾谊《过秦论》。
(15) 又如:爱吝(爱惜,吝啬)
(16) 贪
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平矣。——《宋史·岳飞传》
(17) 友爱
兄爱弟敬。——《左传·隐公三年》
(18) 怜悯、怜恤、同情
若爱重伤,则如勿伤;爱其二毛,则如服焉。——《左传·僖公二十二年》
名词
(1) 惠;仁爱
古之遗爱也。——《左传·昭公二十年》
爱多者则法不立,威寡者则下侵上。——《韩非子》。
(2) 又如:爱惠(仁慈恩惠)
(3) 尊称对方的女儿为“令爱”
(4) 姓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潮州话:aiⁿ3
宋本广韵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一横表示土地,下面象草木的茎(嫩芽)刚刚出土,其枝叶尚未出土的样子。本义:草木初生)
(2) 同本义
才,草木之初也。——《说文》
(3) 有才能;有本领
试使斗而才。——《聊斋志异·促织》
(4) 又如:才郎(有才学的郎君);才哲(才智卓越的人);才雄(杰出的人才);才英(指才华杰出的文人);才杰(杰出的人才)
名词
(1) 才力;才能
任人之才。——《淮南子·主术》
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后汉书·张衡传》
况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资治通鉴》
(2) 又如:才伐(才力门望);才格(才能。一说指才能高低的程度);才望(才能与名望);才理(才力和思路);才笔(写作的才华);才义(才思和义理)
(3) 人才。常写作“材”
乐里多才。——《列子·仲尼》
举贤才。——《论语》
救时应仗出群才。——清· 秋瑾《黄海舟中》
(4) 又如:唯才是举;干才;广开才路;栋梁之才;廊庙之才
(5) 天赋的特殊才能 。如:诗才;才调(才情风格)
(6) 从才能方面指某类人
夫管子,天下之才也。——《国语·齐语》
(7) 又如∶奴才;蠢才;天才;人才
(8) 通“材”。材资;本能
非天之降才尔殊也。——《孟子·告子上》
才能不及中人。——《史记·李将军列传》
西门豹治 邺,民不敢欺,三子之才能,谁最贤哉?——《史记·滑稽列传》
五才之用,无或可废。——《后汉书·马融传》
木有用叫做“材”,物有用叫做“财”,人有用叫做“才”。故“材”、“财”、“才”三字同源。——王力《同源字典》
当今乏才,以尔为柱石之用,莫倾人栋梁。——《世说新语·规箴》
(9) 姓
副词
(1) 刚刚
才数月耳。——《汉书·贾才传》
远县才至,则胡又已去。——《汉书·晁错传》
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宋· 沈括《梦溪笔谈》
(2) 又如:刚才(刚要,刚刚);方才(才,刚刚)
(3) 这样迟,这么迟 ——前面有问原因的疑问词语。如:你怎么才来?
(4) 仅,只 ——表示数量少,程度低
初极狭,才通人。——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浅草才能没马蹄。——唐·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5) 又如:一共才十个,不够分;才属(仅能连续)
(6) 表示只有在某种条件下或由于某种原因、目的而能怎么样。用于后一分句,前一小句常有“只有、必须、要、因为、由于”等词语
惟正月才生魄。——《晋书·夏侯湛传昆弟诰》
才小富贵,便豫人家事。——《晋书·谢混传》
(7) 又如:要多练习,才能提高成绩;正因为有困难,才派我们去
(8) 强调确定语气
(9) 才+形+呢。主要强调程度高。如:这才好呢!
(10) 才+…。含有“别的不是”的意味。如:这才是好样的!
(11) 才+动+呢。肯定句少用。如:我才不去呢!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客英字典] coi2 [台湾四县腔] coi2 [客语拼音字汇] coi2 [海陆丰腔] coi2 [梅县腔] coi2 [陆丰腔] coi3 [东莞腔] coi2 [沙头角腔] coi2 [宝安腔] coi2
◎ 潮州话:cai5 zai5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裁 | 昨哉 | 從 | 咍 | 平聲 | 灰 | 開口一等 | 蟹 | 咍 | dzʰɒi | zai/dzoi |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形声。从水,曷声。本义:水干 )
(2) 口渴
渴,饥渴。——《广韵》
苟无饥渴。——《诗·王风·言子于役》
载饥载渴。——《诗·小雅·采薇》
日高人渴漫思茶。——宋· 苏轼《浣溪沙》
(3) 又如:好渴;当你渴的时候到罐子那里去喝水
(4) 比喻迫切
饥渴而顿踣。——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思贤如渴。——《三国志·诸葛亮传》
除烦渴之疾。——明· 刘基《苦斋记》
(5) 又如:渴仰(非常仰慕);渴懑(非常抑郁);渴见(急望见到);渴贤(迫切地慕求贤才)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陆丰腔] hot7 [梅县腔] hat8 hot7 [海陆丰腔] hot7 kot7 [客语拼音字汇] hod5 [沙头角腔] hot7 [客英字典] hot7 [台湾四县腔] hot7 kot7 [宝安腔] hot7 [东莞腔] hot7
◎ 潮州话:guah4(kuah) [揭阳、潮阳]kuah4(khuah)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渴 | 苦曷 | 溪 | 曷 | 入聲 | 曷 | 開口一等 | 寒 | 山 | khat/qat | kʰɑ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