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炭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唐 代妓女假母的俗称。
唐 孙棨 《北里志·海论三曲中事》“妓之母多假母也”自注:“俗曰煬炭,不知其因,应以难姑息之故也。一曰爆炭。” 师陀 《李贺的梦》:“连 翠翠 听说他病了,也向爆炭交一千文制钱,特地雇兜子来看他。”
燃烧正旺、毕剥作声的炭火。比喻性情急躁,遇事极易发作的人。
《红楼梦》第五二回:“ 晴雯 那蹄子是块爆炭,要告诉了他,他是忍不住的。”
引证解释
⒈ 唐代妓女假母的俗称。
引唐孙棨《北里志·海论三曲中事》“妓之母多假母也”自注:“俗曰煬炭,不知其因,应以难姑息之故也。一曰爆炭。”
师陀《李贺的梦》:“连翠翠听说他病了,也向爆炭交一千文制钱,特地雇兜子来看他。”
⒉ 燃烧正旺、毕剥作声的炭火。比喻性情急躁,遇事极易发作的人。
引《红楼梦》第五二回:“晴雯那蹄子是块爆炭,要告诉了他,他是忍不住的。”
爆炭的网络释义
爆炭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火,暴声。本义:炸裂发声)
(2) 同本义
爆,灼也。——《说文》
火爆声。——《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3) 又如:车胎爆了;爆烈(猛烈爆炸);爆响(突然而猛裂地发出声响)
(4) 燃着
湿薪未爆先烟。——宋· 范成大《苦雨》
(5) 把食物放进沸油锅里炸 。如:爆肚片;爆双脆
(6) 突出来;鼓起
满额爆出了青筋。——茅盾《子夜》
火烧物声
叵堪朋娄多,沸耳作惊爆。——唐· 韩愈《答柳柳州食虾蟆》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海陆丰腔] bau5 pau5 bok7 [东莞腔] bau5 [台湾四县腔] bau5 pau5 bok7 [梅县腔] bau5 [陆丰腔] pau5 [宝安腔] pau5 bau5 [客语拼音字汇] bau4 [客英字典] bau5 pau5
◎ 潮州话:bau6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豹 | 北敎 | 幫 | 肴 | 去聲 | 效 | 開口二等 | 肴 | 效 | prauh/peaw | pau |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火,岸省声。本义:木炭)
(2) 同本义
炭,烧木余也。——《说文》
火所烧余木曰炭。——《释名》
坐于涂炭。——《孟子》。注:“墨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唐· 白居易《卖炭翁》
(3) 又如:木炭;草炭;骨炭;活性炭;炭炉(烧木炭的炉子);炭薪(柴炭);炭精纸(一种涂有炭精供复写的纸);炭笔(用细木枝烧焦或用炭粉制成的笔);炭冰(炭热而冰冷。喻不能相容);炭火(燃烧的炭)
(4) 像炭的东西 。如:山楂炭
(5) 火。比喻灾难;困苦
(6) 〈方〉∶煤炭,也称石炭
为其主人入山作炭。——《史记》
(7) 姓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梅县腔] tan5 [沙头角腔] tan5 [客语拼音字汇] tan4 [陆丰腔] tan5 [宝安腔] tan5 [台湾四县腔] tan5 [东莞腔] tan5 [海陆丰腔] tan5 [客英字典] tan5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炭 | 他旦 | 透 | 寒 | 上聲 | 翰 | 開口一等 | 山 | 寒 | tʰɑn | thanh/than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