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脐
繁体
燃臍
注音
ㄖㄢˊ ㄑ一ˊ
词语释义
1.《后汉书.董卓传》:"乃尸卓于市。天时始热,卓素充肥,脂流于地。守尸吏然火置卓脐中,光明达曙,如是积日。"后遂以"燃脐"指元凶伏法。
词语解释
《后汉书·董卓传》:“乃尸 卓 於市。天时始热, 卓 素充肥,脂流於地。守尸吏然火置 卓 脐中,光明达曙,如是积日。”后遂以“燃脐”指元凶伏法。
南朝 陈 徐陵 《劝进梁元帝表》:“前驱效命,元恶斯歼。既掛胆於西州,方燃脐於东市。” 唐 刘知几 《史通·断限》:“若进鴆行弑,燃脐就戮,总关王室,不涉霸图。” 明 夏完淳 《讨叛降大逆臣檄》:“倘为 于禁 潜归,定合燃脐掛胆;若更 会之 怀毒,尤须赤族瀦宫。”
引证解释
⒈ 后遂以“燃脐”指元凶伏法。
引《后汉书·董卓传》:“乃尸卓於市。天时始热, 卓素充肥,脂流於地。守尸吏然火置卓脐中,光明达曙,如是积日。”
南朝陈徐陵《劝进梁元帝表》:“前驱效命,元恶斯歼。既掛胆於西州,方燃脐於东市。”
唐刘知几《史通·断限》:“若进鴆行弑,燃脐就戮,总关王室,不涉霸图。”
明夏完淳《讨叛降大逆臣檄》:“倘为于禁潜归,定合燃脐掛胆;若更会之怀毒,尤须赤族瀦宫。”
燃脐的国语词典
东汉董卓残暴专横而身体肥胖,士卒、百姓在他被杀后,为了泄恨,在他肚脐点上火,像点灯一样。见《后汉书.卷七二.董卓传》。后世遂用以表示诛杀恶贼,大快人心。「燃」文献异文作「然」。唐.沈佺期〈赦到不得归题江上石〉诗:「五方思寄刃,万姓喜然脐。」也作「燃腹」。
燃脐的网络释义
燃脐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火,然声。“然”有表意作用。本作“然”。“燃”是后起字。本义:燃烧)
(2) 同本义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曹植《七步诗》
(3) 又如:燃藜图(劝人勤学苦读的画);燃灰(死灰复燃);燃灼(燃烧;烧灼);燃顶(以香火烧灼头顶,表示虔诚)
(4) 引火点着
……开枪者、燃炮者、……络绎相属。——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5) 又如:燃放(点燃鞭炮等使其爆炸)
英文翻译
burn; light fire, ignite
方言集汇
◎ 粤语:jin4 jin6
◎ 客家话:[宝安腔] jen2 [海陆丰腔] ren2 [梅县腔] jan2 [台湾四县腔] jen2 [东莞腔] jen2 [客语拼音字汇] yan2 [客英字典] jen2
◎ 客家话:[宝安腔] jen2 [海陆丰腔] ren2 [梅县腔] jan2 [台湾四县腔] jen2 [东莞腔] jen2 [客语拼音字汇] yan2 [客英字典] jen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二仙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然 | 如延 | 日 | 仙A開 | 平聲 | 先 | 開口三等 | 山 | 仙A | nʑĭɛn | njen/re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