熏笼

xūn lóng [ xun long]
繁体 熏籠
注音 ㄒㄨㄣ ㄌㄨㄥˊ

词语释义

1.亦作"熏笼"。 2.一种覆盖于火炉上供熏香﹑烘物和取暖用的器物。

词语解释

  1. 亦作“燻笼”。一种覆盖于火炉上供熏香、烘物和取暖用的器物。

    《太平御览》卷七一一引《东宫旧事》:“太子纳妃,有漆画手巾熏笼二,条被熏笼三。” 唐 王昌龄 《长信秋词》之一:“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 前蜀 薛昭蕴 《醉公子》词:“床上小燻笼, 韶州 新退红。”《红楼梦》第五一回:“ 晴雯 只在熏笼上围坐。” 郁达夫 《日本竹枝词》之七:“紈扇秋来惹恨多,熏笼斜倚奈愁何?”

引证解释

⒈ 亦作“燻笼”。一种覆盖于火炉上供熏香、烘物和取暖用的器物。

《太平御览》卷七一一引《东宫旧事》:“太子纳妃,有漆画手巾熏笼二,条被熏笼三。”
唐王昌龄《长信秋词》之一:“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
前蜀薛昭蕴《醉公子》词:“床上小燻笼, 韶州新退红。”
《红楼梦》第五一回:“晴雯只在熏笼上围坐。”
郁达夫《日本竹枝词》之七:“紈扇秋来惹恨多,熏笼斜倚奈愁何?”

熏笼的国语词典

一种覆罩在炉上,供薰香、烘物或取暖的竹笼。唐.白居易〈后宫〉词:「红颜未老恩先断,斜倚熏笼坐到明。」《红楼梦.第五一回》:「晴雯只在熏笼上围坐,麝月笑道:『你今儿别装小姐了,我劝你也动一动儿。』」也作「薰笼」。

熏笼的网络释义

熏笼

  • 与熏炉配套使用的笼子。使用熏笼的习俗在我国由来已久,自两汉以来,历朝历代一直延续不断。
  • 熏笼造句

    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
    除了大的熏笼,还有一种小的炭炉,随手可以提动,放在脚下暖脚的叫脚炉,用来暖手的叫手炉,它们的制作更加精美讲究。
    将军两月前便令用棉纸罩着,下面放了熏笼,日夜不停捂出来的,小姐你瞧,那树下火盆还没撤呢。
    上摆白菜小豆腐,下放老醋拌花生;左供熏笼猪头肉,右奉水煮黄花鱼,中间撒上酒两盅;正月初五祭财神,财神带来好运连连,恭喜发财!
    泪湿罗巾梦不成,夜深前殿按歌声。红颜未老恩先断,斜倚熏笼坐到明。可怜红颜总薄命,最是无情帝王家。
    妇人拥被懒懒地斜倚在用细细的竹篾条编制成的熏笼之上,笼下香炉既香且暖,这是古代上层社会生活习俗的写照。
    红颜未老恩先断,斜倚熏笼坐到明。
    譬如李渔,就在家里自制了一个熏笼来为被褥和衣服染香。
    ……不宁惟是,炭上加灰,灰上置香,坐斯椅也,扑鼻而来者,只觉芬芳竟日……焚此香也,自下而升者能使氤氲透骨,是椅也而又可代熏笼。
    闲身自喜浑无事,衣覆熏笼独诵诗。

    汉字详情

    xūn,xùn [xun]
    部首: 403
    笔画: 14
    五笔: TGLO
    五行:
    仓颉: HGF
    四角: 20331

    详细解释

    xūn

    动词

    (1) (俗作燻。会意。金文,上面象火烟冒出,中间是烟突(本古“窗”字),两点表示烟苔,下面是火焰。合起来是烟突冒烟。本义:火烟向上冒)

    (2) 同本义

    熏,火烟上出也。——《说文》。俗字作燻。

    炎炎,熏也。——《尔雅》

    金炉扬熏。——陶弘景《许长史旧馆坛碑》

    (3) 又如:熏天(上蒸而弥漫于天);熏烝(热气升腾)

    (4) 烧灼,火烫

    我心惮暑,忧心如熏。——《诗·大雅·云汉》

    (5) 又如:熏土(用杂草、落叶、稻杆等熏烧泥土。亦指熏烧过的泥土)

    (6) 熏制;焙制

    穹窒熏鼠,塞向墐户。——《诗·豳风·七月》

    (7) 又如:熏穴(烟熏洞穴);熏烧(烟熏火烧);熏鱼;熏肉;墙熏黑了

    (8) 气体侵袭;侵染

    鄣气昼熏体。——鲍照《苦热行》

    (9) 又如:熏天(一用于形容气势极盛;或用于形容气味浓重)

    (10) 用言语、行动逐渐影响、说服人

    众口熏天。——《吕氏春秋·离谓》。注:“感动也。有始东南曰熏风。”

    欲以熏轑天下。——《汉书·杜钦传》

    (11) 又如:熏心(迷住了心窍);熏天赫地(形容气焰炽盛,威势逼人);熏浸(熏陶浸染)

    (12) 同“薰”,以香料涂身

    方将坐足下三浴而三熏之。——韩愈《答吕毉山人书》

    (13) 又如:薰香;薰沐

    名词

    (1) 黄昏。通“曛”

    至熏夕,极欢而去。——《后汉书·赵壹传》

    (2) 又如:熏夕(黄昏)

    (3) 熏炉。用于熏香的炉子 。如:熏笼(有笼覆盖的薰炉。可用以熏烤衣服)

    形容词

    (1) 温和,和暖

    熏风自南至,吹我池上林。——白居易《首夏南池独酌》

    (2) 和悦的样子

    公尸来止熏熏。——《诗·大雅·凫鷖》

    (3) 另见 xùn

    xùn

    动词

    (1) 〈方〉∶煤气使人窒息中毒 。如:炉子安上烟筒,就不至于熏着了

    (2) 另见 xūn

    英文翻译

    smoke, fog, vapor; smoke, cure

    方言集汇

    ◎ 粤语:fan1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hiun1 [东莞腔] hun1 [宝安腔] hiun1 [梅县腔] hiun1 [海陆丰腔] hiun1 [客语拼音字汇] hiun1 [客英字典] hiun1 fun1 fun5
    ◎ 潮州话:heng1(hurng) [揭阳]hêng1(heng) [潮阳]hing1(hing)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二十文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許云平聲合口三等xĭuənhyon/xiun
    lóng,lǒng [long]
    部首: 508
    笔画: 11
    五笔: TDXB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多用男性
    仓颉: HIKP
    四角: 88414

    详细解释

    lóng

    名词

    (1) (形声。从竹,龙声。本义:竹笼)

    (2) 用竹片编成的盛物的器具

    笼,举土器也。——《说文》

    共丘笼。——《周礼·遂师》

    貂裘而负笼。——《淮南子·说山》

    荷笼负锸。——《汉书·王莽传》

    青丝为笼系。——《乐府诗集·陌上桑》

    (3) 又

    桂枝为笼钩。

    (4) 又如:笼臿(盛土的笼和铲挖泥土的锹);笼篰(竹笼和小竹篓);笼屉(蒸笼)

    (5) 饲养鸟、虫、家禽等的笼子

    闭以雕笼。——祢衡《鹦鹉赋》

    以天下为之笼,则雀无所逃。——《庄子·庚桑楚》

    若脱笼之鹄。——明· 袁宏道《满井游记》

    中儿正织鸡笼。——宋· 辛弃疾《清平乐·村居》

    蟋蟀笼虚。——《聊斋志异·促织》

    (6) 又

    掇置笼中。

    笼归。(装在笼子里,带回家去。笼,名词用为动词,装在笼子里。)。又如:牢笼;木笼;笼驯(把鸟兽关在笼中使之驯服);笼狎(将动物畜养于笼中加以戏弄);笼阿(鸟笼中的一角);笼鸟槛猿(笼中鸟与槛中猿。比喻受拘禁而不得自由的人)

    (7) 罩箍 。如:笼灯(灯笼);笼冠(古代武官所戴的帽);笼裙(用丝绢制的裙)

    (8) 竹名 。如:笼竹

    (9) 羁绊牲畜的工具 。引申为驾驭、控制的意思。如:笼绊(受牵绊束缚);笼络(笼与络都是羁绊牲畜的工具)

    (10) 蒸饼 。如:笼饮(蒸饼的别名);笼饼(馒头的旧称)

    动词

    (1) 生火

    脚炉手炉也交出去了,你可逼着他们给你笼上。——《红楼梦》

    (2) 在袖内藏东西

    笼盖四野。——《乐府诗集·杂歌谣辞·敕勒歌》

    (3) 又如:笼馒头;笼袖(把两手相对伸入两袖中)

    (4) 另见 lǒng

    lǒng

    名词

    盛衣物的箱笼 。如:笼仗(箱笼;行李);笼箧(竹箱。大的称笼,小的称箧)

    动词

    (1) 笼罩;遮掩

    烟笼寒水月笼沙。——杜牧《泊秦淮》

    (2) 又如: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天地虽大,都可概括进形象,万物虽多,都可描绘于笔下。挫,折,有收拾役使的意思);笼葱(青翠葱绿)

    (3) 包括;包罗

    丘之小不能一亩,可以笼而有之。——唐· 柳宗元《钴鉧潭西小丘记》

    (4) 又如:笼罗(包罗);笼取(收罗);笼利(搜罗财利)

    (5) 缠绕;戴 。如:笼头(束发;做头发);笼络

    (6) 牵制。如:笼绊(羁绊,受牵制);笼驾(拦道阻行。比喻影响、阻碍)

    (7) 控制;垄断 。如:笼扎(犹束缚)

    (8) 点燃 。如:笼火(生火;点火)

    (9) 另见 lóng

    英文翻译

    cage; cage-like basket

    方言集汇

    ◎ 粤语:lung4 lung5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