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火势微貌。
唐 陆羽 《茶经·源》:“中置一器,贮煻煨火,令煴煴然。”
微热貌。
元 关汉卿 《拜月亭》第三折:“元来你……涩涩的轻把我裙儿拽,煴煴的羞得我腮儿热。”
引证解释
⒈ 火势微貌。
引唐陆羽《茶经·源》:“中置一器,贮煻煨火,令煴煴然。”
⒉ 微热貌。
引元关汉卿《拜月亭》第三折:“元来你……涩涩的轻把我裙儿拽,煴煴的羞得我腮儿热。”
煴煴的国语词典
浑沌的样子。
煴煴的网络释义
煴煴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yūn
名词
(1) (形声。从火,昷(
)声。本义:郁烟,不见火焰的燃烧而产生出来的许多烟)(2) 同本义
煴,郁烟也。——《说文》
置煴火。——《汉书·苏武传》。师古曰:“煴谓聚火无焱者也。”
天地絪煴。——《易·系辞下》。班固典引作“烟煴”。
天雨新晴,北风寒切,是夜必霜。此时放火作煴,少得烟气,则免于霜矣。——《齐民要术》
(3) 微火;无焰的火
置煴火。——《汉书·李广苏建传》
(4) 又如:煴火(无焰的微火)
形容词
(1) 暖和;温暖
狐貉虽煴,不能热无气之人。——汉· 牟融《理惑论》
机丝润看雨暄风煴。——明· 汤显祖《邯郸梦》
(2) 又如:煴煴(热辣辣的)
(3) 温和;宽容
欣煴可安谓之煴,反煴为鸷。——汉· 贾谊《新书》
(4) 又如:煴恭(温和恭顺)
(5) 另见
其它字义
yùn
动词
(1) 用烙铁或熨斗烫平衣物。后作“熨”
煴,以火伸物。——《集韵》
(2) 又如:煴斗(即熨斗)
(3) 另见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煴 | 於云 | 影 | 文 | 平聲 | 文 | 合口三等 | 文 | 臻 | qyon/iun | ʔĭuən |
详细解释
yūn
名词
(1) (形声。从火,昷(
)声。本义:郁烟,不见火焰的燃烧而产生出来的许多烟)(2) 同本义
煴,郁烟也。——《说文》
置煴火。——《汉书·苏武传》。师古曰:“煴谓聚火无焱者也。”
天地絪煴。——《易·系辞下》。班固典引作“烟煴”。
天雨新晴,北风寒切,是夜必霜。此时放火作煴,少得烟气,则免于霜矣。——《齐民要术》
(3) 微火;无焰的火
置煴火。——《汉书·李广苏建传》
(4) 又如:煴火(无焰的微火)
形容词
(1) 暖和;温暖
狐貉虽煴,不能热无气之人。——汉· 牟融《理惑论》
机丝润看雨暄风煴。——明· 汤显祖《邯郸梦》
(2) 又如:煴煴(热辣辣的)
(3) 温和;宽容
欣煴可安谓之煴,反煴为鸷。——汉· 贾谊《新书》
(4) 又如:煴恭(温和恭顺)
(5) 另见
其它字义
yùn
动词
(1) 用烙铁或熨斗烫平衣物。后作“熨”
煴,以火伸物。——《集韵》
(2) 又如:煴斗(即熨斗)
(3) 另见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煴 | 於云 | 影 | 文 | 平聲 | 文 | 合口三等 | 文 | 臻 | qyon/iun | ʔĭuə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