煦愉

xù yú [ xu yu]
注音 ㄒㄨˋ ㄩˊ

词语释义

温煦,和悦。

词语解释

  1. 亦作“ 煦媮 ”。温煦,和悦。

    唐 储光羲 《田家即事答崔二东皋作》诗之一:“煦媮命僮僕,可以树桑麻。” 唐 元稹 《后湖》诗:“ 郑公 理三载,其理用煦愉。” 明 唐顺之 《周襄敏公传》:“公既素豁达不拘,謭有帅臣体裁,又善煦愉接下。” 常任侠 《春曦之歌》:“﹝光芒﹞如一慈母,赐诸物以煦愉的和祥。”

引证解释

⒈ 亦作“煦媮”。温煦,和悦。

唐储光羲《田家即事答崔二东皋作》诗之一:“煦媮命僮僕,可以树桑麻。”
唐元稹《后湖》诗:“郑公理三载,其理用煦愉。”
明唐顺之《周襄敏公传》:“公既素豁达不拘,謭有帅臣体裁,又善煦愉接下。”
常任侠《春曦之歌》:“﹝光芒﹞如一慈母,赐诸物以煦愉的和祥。”

煦愉的网络释义

煦愉

  • 亦作“ 煦媮 ”。温煦,和悦。 唐 储光羲 《田家即事答崔二东皋作》诗之一:“煦媮命僮仆,可以树桑麻。” 唐 元稹 《后湖》诗:“ 郑公 理三载,其理用煦愉。” 明 唐顺之 《周襄敏公传》:“公既素豁达不拘,謭有帅臣体裁,又善煦愉接下。” 常任侠 《春曦之歌》:“﹝光芒﹞如一慈母,赐诸物以煦愉的和祥。”
  • 汉字详情

    [xu]
    部首: 403
    笔画: 13
    五笔: JQKO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ARF
    四角: 67332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形声。从火,昫( )声。本义:温暖;暖和)

    (2) 同本义

    煦,蒸也。一曰赤貌。一曰温润也。——《说文》

    煦,温也。——《广韵》

    煦而为阳春,散而为霖雨。——宋· 王禹偁《送柴侍御赴阙序》

    晨烟暮霭,春煦秋阳。——颜延之《陶征士诔》

    (3) 又如:煦风(暖风;和风);煦润(温暖滋润)

    (4) 和乐的样子

    伤夷受煦。——柳宗元《为裴中丞贺克东平赦表》

    (5) 又如:煦愉(温煦,和悦);煦濡(温和;惠爱)

    名词

    (1) 日出时的霞光

    景光之人煦若射。——《墨子·经说下》

    (2) 恩惠

    堂侄余庆,承煦绍宗。——唐玄宗《诫励宗室诏》

    动词

    (1) 抚育 。如:煦物(养育万物);煦育(抚育;养育);煦养(爱抚;抚育)

    (2) 受雇为人劳动

    故姜牙卖煦无所售,而见师于 文武。—— 晋· 葛洪《抱朴子》

    (3) 转动

    人生三月,目煦,亦能笑。——《白虎通》

    英文翻译

    kind, gentle, gracious, genial

    方言集汇

    ◎ 粤语:heoi2 jyu3
    ◎ 客家话:[宝安腔] hi3 hi5 | hi1 [客语拼音字汇] hi1 hi3 [海陆丰腔] hi1 hi5 [客英字典] hi1 hi3 hi5 [台湾四县腔] hi1 hi5 [梅县腔] hi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九麌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
    況羽上聲合口三等hyox/xiuu
    [yu]
    部首: 339
    笔画: 12
    五笔: NWGJ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
    仓颉: POMN
    四角: 98021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形声。从心,俞声。本义:和悦,快乐) 同本义

    愉,乐也。——《说文》

    愉,喜也;说也。——《广雅》

    他人是愉。——《诗·唐风·山有枢》

    其进之也,敬之愉。——《礼记·祭义》

    愉愉如也。——《论语》

    心愉于内。——《史记·司马相如传》

    桀之治天也,使天下瘁瘁焉,人苦其性,是不愉也。——《庄子》

    上称三皇五帝之业,以愉其意。——《吕氏春秋》

    (2) 又如:愉怡(快乐和悦);愉心(愉悦心情);愉目(悦目);愉色(和悦的神色)

    英文翻译

    pleasant, delightful; please

    方言集汇

    ◎ 粤语:jyu4 jyu6
    ◎ 客家话:[梅县腔] j2 [台湾四县腔] ji2 [客英字典] ji2 [海陆丰腔] ri2 [客语拼音字汇] yi4 [东莞腔] ji2 [宝安腔] ji3 ji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十虞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羊朱平聲合口三等jĭujyo/j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