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橹
繁体
烽櫓
注音
ㄈㄥ ㄌㄨˇ
词语释义
举烽火的望楼。
词语解释
举烽火的望楼。
南朝 宋 鲍照 《芜城赋》:“是以板筑雉堞之殷,井干烽櫓之勤,格高五岳,袤广三坟。” 唐 杜甫 《入衡州》诗:“旗亭壮邑屋,烽櫓蟠城隍。”
引证解释
⒈ 举烽火的望楼。
引南朝宋鲍照《芜城赋》:“是以板筑雉堞之殷,井干烽櫓之勤,格高五岳,袤广三坟。”
唐杜甫《入衡州》诗:“旗亭壮邑屋,烽櫓蟠城隍。”
烽橹的国语词典
警备敌人入侵的望楼。
烽橹的网络释义
烽橹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火,夆(
)声。本义:烽火,古时边防报警的烟火)(2) 同本义
公子与魏王博,而北境传举烽,言“ 赵寇至,且入界。”——《史记·魏公子列传》
(3) 又如:烽警(报警的烽火)
(4) 指战火 。如:烽火连天(形容战火到处燃烧);烽燹(战火)
(5) 指烽火台 。如:烽子(守卫烽火台的士兵);烽侦(烽火台);烽候(指烽火台);烽台(即烽火台);烽墩(烽火台)
(6) 泛指举火
后 章坐走马 上林下烽驰逐,免官。——《汉书》
英文翻译
signal fire; tower where signal
方言集汇
◎ 粤语:fung1
◎ 客家话:[陆丰腔] fung1 [梅县腔] fung1 [宝安腔] fung1 [客英字典] fung1 [海陆丰腔] fung1 [客语拼音字汇] fung1 [台湾四县腔] fung1
◎ 客家话:[陆丰腔] fung1 [梅县腔] fung1 [宝安腔] fung1 [客英字典] fung1 [海陆丰腔] fung1 [客语拼音字汇] fung1 [台湾四县腔] fung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三鍾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峯 | 敷容 | 滂 | 鍾 | 平聲 | 冬 | 開口三等 | 通 | 鍾 | pʰĭwoŋ | phyung/phivng |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木,鲁声。本义:大盾牌)
(2) 同本义
橹,大盾也。——《说文》
蒙之以甲以为橹。——《左传·襄公十年》
泰山为橹。——《汉书·司马相如传》
礼义以为干橹。——《礼记·儒行》
流血漂橹。——汉· 贾谊《过秦论》
(3) 又如:橹楯(大盾);橹子(方言。手枪)
(4) 顶部没有覆盖的远望楼
修橹。——《孙子·谋攻》
(5) 又如:楼橹(古时军中用以侦察、防御或攻城的高台);橹巢(上古人类的居处。有柴谓橹,在树曰巢);橹棹(橹和棹都是划船的工具)
(6) 比桨长大的划船工具,安在船尾或船旁
在旁曰橹。——《释名》
(7) 又如:橹人(船工);橹声(摇橹声)
英文翻译
oar, scull; row, scull
方言集汇
◎ 粤语:lou5
◎ 潮州话:罗污2罗乌2 ,lu2 lou2(lú lóu)
◎ 潮州话:罗污2罗乌2 ,lu2 lou2(lú ló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