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賊

wū zéi [ wu zei]
繁体 乌贼

词语释义

乌贼 wūzéi

(1) 乌贼科(十腕目)的十腕海洋头足类软体动物,身体椭圆形而扁平,口的边缘有十只带吸盘的腕足,体内有墨囊,用以放出黑色液体掩护逃跑。介壳已退化为骨质内壳,可入药

cuttlefish;inkfish

词语解释

引用解释

亦作“ 乌鰂 ”。 鱼名。身体椭圆而扁平。体内有囊状物能分泌黑色液体,遇到危险时放出,以掩护逃避。通称墨鱼。《初学记》卷三十引 汉 沉怀远 《南越志》:“乌贼鱼,一名河伯度事小史,常自浮水上,乌见以为死,便往啄之,乃卷取乌,故谓之乌贼。” 宋 陈昉 《颍川语小》卷下:“鰂鱼,《本草》从鱼,从则。世俗见其能吐黑沫,且‘则’‘贼’之音通,遂呼为乌贼。” 明 杨慎 《乌贼鱼赞》:“鱼有乌贼,絶脰八足……吸波噀墨,迷射水慝。” 清 周亮工 《闽小记·墨鱼》:“墨鱼,一名算袋鱼,一名乌鰂,一名海鰾鮹。” 鲁迅 《朝花夕拾·范爱农》:“撕乌贼鱼下酒,慷慨一通之后,他便登程去接 徐伯荪 的家属去。”

烏賊的国语词典

动物名。软体动物门头足纲十腕类。外形可分为头和躯干两部分。头部有大眼一对,并有十腕列生于口的边缘,上有吸盘,其中两条捕食用的触腕特别长。身体椭圆形而扁平,背上有浓淡不均的黑斑,体内有石灰质内壳,及墨囊各一,能喷出墨汁御敌。可藉背端的三角鳍或位于头部的漏斗状水管所产生的喷力,急速移动。喜食贝类、甲壳类和鱼类。

烏賊的网络释义

乌贼 (软体动物门头足纲乌贼目动物)

  • 乌贼本名乌鲗,又称花枝、墨斗鱼或墨鱼。是软体动物门头足纲乌贼目的动物。乌贼遇到强敌时会以“喷墨”作为逃生的方法并伺机离开,因而有“乌贼”、“墨鱼”等名称。其皮肤中有色素小囊,会随“情绪”的变化而改变颜色和大小。乌贼会跃出海面,具有惊人的空中飞行能力。与鱿鱼和章鱼一样属海洋软体动物,三者均不属于鱼类。
  • 烏賊的翻译

    英语: cuttlefish
    德语: Tintenfische
    法语: seiche

    汉字详情

    [wu]
    部首: 403
    笔画: 10
    五笔: WNGO
    仓颉: HRYF
    四角: 27327

    英文翻译

    crow, rook, raven; black, dark

    方言集汇

    ◎ 粤语:wu1
    ◎ 客家话:[陆丰腔] wu1 [梅县腔] wu1 [台湾四县腔] wu1 [宝安腔] wu1 [海陆丰腔] wu1 [客语拼音字汇] vu1 [沙头角腔] wu1 [东莞腔] wu1 [客英字典] vu1
    ◎ 潮州话:ou1 , u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十一模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哀都平聲開口一等ʔuqo/u
    zéi [zei]
    部首: 718
    笔画: 13
    五笔: MADT
    仓颉: BCIJ
    四角: 63850

    英文翻译

    thief, traitor

    方言集汇

    ◎ 粤语:caak6
    ◎ 客家话:[海陆丰腔] cet8 [陆丰腔] cet8 [台湾四县腔] cet8 [宝安腔] cet8 [东莞腔] cet8 [梅县腔] cet8 [客英字典] cet8 [客语拼音字汇] ced6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二十五德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昨則德開入聲開口一等zok/dzokdzʰə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