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火

diǎn huǒ [ dian huo]
繁体 點火
注音 ㄉ一ㄢˇ ㄏㄨㄛˇ
词性 动词

词语释义

点火 diǎnhuǒ

(1) 点燃(如纸烟、雪茄或烟斗)

在抽烟的人点火的地方能看到一个小黄火苗在跳动
light a fire;ignite;kindle the flame;set a fire

(2) 比喻拔弄是非,挑起事端

词语解释

  1. 燃火;引火。

    元 无名氏 《货郎旦》第一折:“我如今不免点火去,在这房后边,放起火来。” 清 蒲松龄 《翻魇殃》第十二回:“以后又是家人媳妇子来磕头,丫环在旁点火斟茶。” 李国文 《冬天里的春天》第五章:“他摸出了一支雪茄, 叶珊 生气地把火柴递过来,也不主动点火了。”

  2. 形容色红。

    宋 辛弃疾 《满江红》词:“点火樱桃,照一架荼蘼如雪。”

  3. 比喻挑起事端。

    鲁迅 《坟·杂忆》:“可是我根据上述的理由,更进一步而希望于点火的青年的,是对于群众,在引起他们的公愤之馀,还须设法注入深沉的勇气。”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一部十七:“不断增加的积极分子们,像 明子 一样,到处去点火。”

引证解释

⒈ 燃火;引火。

元无名氏《货郎旦》第一折:“我如今不免点火去,在这房后边,放起火来。”
清蒲松龄《翻魇殃》第十二回:“以后又是家人媳妇子来磕头,丫环在旁点火斟茶。”
李国文《冬天里的春天》第五章:“他摸出了一支雪茄, 叶珊生气地把火柴递过来,也不主动点火了。”

⒉ 形容色红。

宋辛弃疾《满江红》词:“点火樱桃,照一架荼蘼如雪。”

⒊ 比喻挑起事端。

鲁迅《坟·杂忆》:“可是我根据上述的理由,更进一步而希望于点火的青年的,是对于群众,在引起他们的公愤之馀,还须设法注入深沉的勇气。”
周立波《暴风骤雨》第一部十七:“不断增加的积极分子们,像明子一样,到处去点火。”

点火的国语词典

将火点燃。

如:「他们只是吵嘴,你不要在旁边点火。」

点火的网络释义

点火

  • 点火:汉语词语
  • 点火:师鹏演唱的歌曲
  • 点火 (汉语词语)

  • 点火,指引着火;使燃料开始燃烧;比喻挑起是非,制造事端。语出元 无名氏 《货郎旦》第一折:“我如今不免点火去,在这房后边,放起火来。”
  • 点火造句

    我们防止小人利用小事煽风点火搞破坏。
    我坦白告诉你,我确实跟她走得很近。我看到多方面的她,温柔的,脆弱的,坚强的,强烈的,热情的,无奈的,我几乎全部都看到。她只有在面对你们家的时候,才会变成炸弹,才会充满敌意。因为你们老是在她身上点火。她所有的矛盾,痛苦都是你们造成的
    妈妈切完菜以后点火准备炒菜。
    我们不能轻信他的话,他是在煽风点火,目的是鼓动一部分不明真相的人闹事。
    他的话是在煽风点火,鼓动大家闹事,以达到不可告人的目的。
    买了鸡蛋,变小鸡了!买了个凉席,变成电热毯了!汽车不点火自己着了!遇到陌生人,相视一笑,变熟人了!桌子太烫,麻将刚码好居然糊了!天热注意防暑。
    坏人利用群众对领导的不满煽风点火,制造事端。
    事态已十分严重,他怎能还推波助澜,从旁搧风点火呢?
    潜水机器人已经移除了覆盖在石油泄漏处的旧防漏帽。这个帽盖是在六月上旬施放的防堵装置,与油管相连,用来把漏出的原油送至海面上的舰船或点火燃烧掉。
    同样,安全开关也可以是机械互锁装置,当汽车挂挡后不允许点火开关转到启动位置。
    “村村点火,沟沟冒烟”、违章临建林立、外来人口聚集、垃圾遍地、污水横流———长期以来,城乡二元结构积弊使甘井子区已经形成了这种积重难反的局面。
    早期他发明了起电盘,即今天家庭普遍使用的一种气体。
    希望是火,失望是烟,生活就是一边点火,一边冒烟。
    为适应稀混合气燃烧,应加大点火能量、延长火花放电时间,所以点火系统采用电感放电模式较好。
    问候是火,思念是烟,我愿为你煽风点火;情谊是电,牵挂是雷,我愿为你天打雷劈;友情是手,情谊是足,我愿为你手舞足蹈!
    没想到正当他捆好柴禾准备回家,突然天昏地黑,遇上风暴,大雨哗哗倾泻而下,正当他为难的时候,猛丁发现远处有一点火光。
    检查所有割炬是否松动,清理点火枪口的垃圾,使点火保持正常。
    老奶奶赶紧涮锅点火熬绿豆汤,儿媳妇想帮忙,被她用拐棒拨拉到一边。
    检查给接头的熔断点火开关输出电路供电的熔丝。
    用伏特表测量红色接头处的熔断点火装置开关输出电路。

    汉字详情

    diǎn [dian]
    部首: 403
    笔画: 9
    五笔: HKOU
    五行:
    仓颉: YRF
    四角: 21336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黑,占声。本义:斑点)

    (2) 细小的黑色斑痕

    点,黑也。——《说文》。按,小黑曰点。

    (3) 又如:墨点儿;斑点;污点;点缺(瑕疵,缺点);点漆(形容极黑)

    (4) 小滴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宋· 辛弃疾《西江月》

    (5) 又如:雨点;掉点儿(落下稀疏的雨点);点叶(叶上的斑点);点璧(白璧的斑点)

    (6) 汉字笔画名 。如:横、竖、撇、点、折。又指旧时读书标明句逗及品评文章所用“、”号及其动作。如:点撇(文字的点和撇)

    (7) 数学名词。数学上表示小数的符号叫小数点,省称为“点”。

    (8) 几何系统,尤指欧几里得的几何系统中未下明确定义的成分之一 。如:两点之间直线最短

    (9) 古时夜间的计时单位。一夜分五更,一更又分五点

    五更三点索金车,尽放宫人出看花。——唐· 王建《宫词一百首》

    (10) 点钟,时间单位,等于时钟每昼夜的二十四分之一 。如:上午九点

    (11) 糕饼类小食 。如:早点;名点;茶点

    (12) 方面 。如:特点;重点;从这点上去看

    (13) 节奏;节拍 。如:点拍(音乐的节拍)

    (14) 一种特制响器,两端作云状,名为云板,也称点。旧时官署、邸宅以打点为报事集众的信号

    雨村尚未看完,忽闻传点。——《红楼梦》

    (15) 运销各式各样产品、供应和设备的零售店,最初是为人口稀少地区服务的 。如:据说龚文保在白湘寺办点

    (16) 一定的处所或程度的标点 。如:据点;沸点

    (17) 规定的时间 如:船误点;火车准点到达

    动词

    (1) 引申为玷污

    适足以发笑而自点耳。——《汉书·司马迁传》

    唐虞点灼而毁议。——《楚辞·怨世》

    (2) 又如:点污(玷污,特指奸污);点染(玷污)

    (3) 用笔加点。多用以描绘物象,审识章句,或表示删除的意思

    灭谓之点。——《尔雅·释器》。注:“以笔灭字为点。”

    (4) 又如:点化(用笔描绘景物;把前人诗句加以改头换面);点定(改正文字或句读);点窜(改动字句);点书(圈点书籍);点额(化妆;梳妆)

    (5) 指定,选派

    可汗大点兵。——《乐府诗集·木兰诗》

    (6) 又如:点行(按照名册顺序抽丁入伍);点差(点派差遣);点菜;点将

    (7) 旧时对官吏的选派、委放 。如:点差(指派差遣)

    (8) 指点,提说 。如:点拨;点点搐搐(指指点点);点手(招手;指点);点头知尾(一点即通。形容十分聪明)

    (9) 暗示 。如:一点他就明白了;点眼(有意用某种行动引人注意)

    (10) 查对,检核 。如:清点;盘点;点视(检查,查看);点勘(检核);点验(逐一检查审验);点集(按名册征集);点阅(点名查阅)

    (11) 引燃,燃 。如:点爆竹;点香烛;点渔灯

    (12) 评论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13) 又如:点文(评点文章);点抹(评点)

    (14) 冲,泡 。如:点汤(用沸水冲药末,以制药汤;宋时习俗。客到设茶,客去送汤);点茶(用沸水泡茶的方法;泡茶)

    (15) 中,着 。如:点鼓(击鼓)

    (16) 短暂接触

    猴首之足,亦仅点半趾,跃陟甚难。——《徐霞客游记》

    (17) 选,选拔 。如:点戏(挑选、指定戏目);点简(喻挑选玩弄对象);点穴(迷信者看墓地风水,寻求龙脉结穴之处。以为葬在此处可福及子孙);点绣女(挑选宫女)

    (18) 向下微动 。如:蜻蜓点水;点头会意(形容善于察颜观色);点首吐舌(形容惊讶赞叹)

    (19) 掉下,漏出,外溢或挤出成滴状的液体 。如:点眼药;点试(滴点眼药水试试);

    (20) 装饰 。如:点景(装饰盆景);点缀;点衬(装点)

    量词

    (1) 有些但不确定的量、数、范围或程度 。如:给我点纸;读点鲁迅的书

    (2) 表示少量。点儿化

    孤光一点萤。——清· 查慎行《舟夜书所见》

    (3) 又如:多做一点儿工作;上点儿水

    (4) 可用在动词、形容词前。多用于否定式 。如:这本书我一点儿还没看呢!

    英文翻译

    dot, speck, spot; point, degree

    方言集汇

    ◎ 粤语:dim2

    宋本广韵

    huǒ [huo]
    部首: 414
    笔画: 4
    五笔: OOOO
    吉凶:
    姓名学:
    仓颉: F
    四角: 90800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火焰。汉字部首之一。本义:物体燃烧所发的光、焰和热)

    (2) 同本义

    火,南方之行也。炎而上,象形。——《说文》

    火之为言委随也,故字人散二者为火也。——《春秋·元命苞》

    离为火。——《易·说卦》

    火水妃也。春秋感情符,火者阳之精也。——《左传·昭公九年》

    火,日气也。——《论衡·诘术》

    人火曰火,天火曰灾。——《左传·宣公十六年》

    国曰灾,邑曰火。——《谷梁传·昭公九年》

    大者曰灾,小者曰火。——《公羊传·襄公九年》

    火烧令坚。——宋· 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火令药熔。

    (3) 又如:火链(旧时打火用的火力);火厝(火葬);火筒(烟筒);火火烛烛(火势很大);火厄(火灾);火备(防火设施)

    (4) 火灾;发生火灾

    凡四遭火。——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5) 又如:火兵(负责救火的兵);火事(失火事故);火殃(古时指预兆火灾的天象);火所(发生火灾的地方)

    (6) 灯火,指灯烛或火把

    江船火独明。——唐· 杜甫《春夜喜雨》

    拥火以入。——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火且尽。

    火尚足以明。

    (7) 又如:火鼓(火炬和战鼓);渔火;火燎(竹烛;火炬)

    (8) 光芒 。如:火眸(火眼金睛)

    (9) 热;热气 。如:火杂杂(形容非常热);火流(形容酷热);火风(炎热的风)

    (10) 五行 ——中国古代哲学的五个基本要素(金、木、水、火、土)之一。如:火欲殂(指汉朝将亡。因古代用五行生克来讲朝代兴亡替代的道理);火位(五行中火行的方位)

    (11) 中国古代兵制单位, 十人为 “火”

    皆解甲,散还火伍中。——柳宗元《段太尉逸事状》

    (12) 火星之简称。又名大火 。司南方,主夏季。而古恒星之名,心宿二,古称“大火”,亦简称火

    七月流火。——《诗·豳风·七月》

    大火谓之大辰。——《尔雅·释天》。按:“东方之宿三星,中一星色赤而大,故命之曰火。”

    火为口舌之象。——《论衡·言毒》

    (13) 又如: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火角(火星芒角);火官(古时掌祭火星、行火政之官);火房(火星的分野)

    (14) 指枪炮弹药 。如:军火

    (15) 比喻战争 。如:交火;开火;停火

    (16) ∶指阳性、热性一类的物象或亢进的状态 。如:上火,败火

    (17) 古时通“伙” 。如:火家(伙计帮工);同火;合火;一火贼;火计(火家。伙计);火仓(伙食)

    动词

    (1) 焚烧;烧毁

    火,燬也。——《说文》

    火,言毁也,物入中皆毁坏也。——《释名·释天》

    (2) 又如:火人(以火烧人);火库(焚烧敌方兵库);火队(焚烧敌方队伍,以乱其行阵);火积(焚烧敌方的储备)

    (3) 用火烧物使熟 。如:火灶(烧火做饭的设备。多以砖坯砌成)

    (4) 生气 。如:他火了;火冒(发火;生气);火剌剌(发火忿怒的样子)

    形容词

    (1) 形容像火那样的颜色,一般指红色的

    朱鳞火鬣。——唐· 李朝威《柳毅传》

    (2) 又如:火云(红云);火采(红光);火狐;火旆(红色的旌旗);火树(形容开满红花的树)

    (3) 紧急 。如:火匝匝(火杂杂。形容紧张、急迫);火崩崩(形容十分紧急);火签(差役办理紧急公务的凭证);火牌兵符(最紧急的命令;通知)

    英文翻译

    fire, flame; burn; anger, rage

    方言集汇

    ◎ 粤语:fo2
    ◎ 客家话:[东莞腔] fo3 [沙头角腔] fo3 [梅县腔] fo3 [海陆丰腔] fo3 [客语拼音字汇] fo3 [陆丰腔] fo3 [宝安腔] fo3 [台湾四县腔] fo3 [客英字典] fo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三十四果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呼果戈一合上聲合口一等xuɑhuax/xua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