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心

diǎn xīn,diǎn xin [dian xin,dian xin]
繁体 點心
注音 ㄉ一ㄢˇ ㄒ一ㄣ
词性 名词

词语释义

[ diǎn xīn ] :

(名)糕饼之类的食品。


[ diǎn xin ] :

糕饼之类的食品。


词语解释

  1. 正餐之前小食以充饥。

    唐 孙頠 《幻异志·板桥三娘子》:“有顷,鸡鸣,诸客欲发, 三娘子 先起点灯,置新作烧饼於食牀上,与诸客点心。” 宋 庄季裕 《鸡肋编》卷下:“上觉微馁, 孙 见之,即出怀中蒸饼云:‘可以点心’。” 清 吴炽昌 《客窗闲话·补骗子》:“ 徐 曰:‘我尚未餐,腹中馁甚,官人肯同一点心否?’”

  2. 糕饼之类的食品。

    宋 周密 《癸辛杂识前集·健啖》:“闻卿( 赵温叔 )健啖,朕欲作小点心相请,如何?”《水浒传》第十四回:“我们且押这厮去 晁保正 庄上讨些点心吃了,却解去县里取问。” 老舍 《四世同堂》三九:“他想应当给老人们买回一点应节的点心去,讨他们一点喜欢。”

引证解释

⒈ 正餐之前小食以充饥。

唐孙頠《幻异志·板桥三娘子》:“有顷,鸡鸣,诸客欲发, 三娘子先起点灯,置新作烧饼於食牀上,与诸客点心。”
宋庄季裕《鸡肋编》卷下:“上觉微馁, 孙见之,即出怀中蒸饼云:‘可以点心’。”
清吴炽昌《客窗闲话·补骗子》:“徐曰:‘我尚未餐,腹中馁甚,官人肯同一点心否?’”

⒉ 糕饼之类的食品。

宋周密《癸辛杂识前集·健啖》:“闻卿( 赵温叔 )健啖,朕欲作小点心相请,如何?”
《水浒传》第十四回:“我们且押这厮去晁保正庄上讨些点心吃了,却解去县里取问。”
老舍《四世同堂》三九:“他想应当给老人们买回一点应节的点心去,讨他们一点喜欢。”

点心的国语词典

糕饼之类的食品,饿的时候可以暂时充饥。

点心的网络释义

点心 (糕点食品)

  • 点心是糕点之类的食品。相传东晋时期一大将军,见到战士们日夜血战沙场,英勇杀敌,屡建战功,甚为感动,随即传令烘制民间喜爱的美味糕饼,派人送往前线,慰劳将士,以表“点点心意”。自此以后,“点心”的名字便传开了,并一直延用至今。
  • 点心造句

    现在粽子已经成为日常食用的点心了。
    我们可以轻易的躲开一头大象,却总是躲不开苍蝇。使我们不快乐的,也往往是一些芝麻绿豆般的小事。生活中的小细节莫轻视,多用点心把幸福掌握。
    没有想到她会提出请我吃点心,明明刚刚哭得梨花带雨,吃起点心来却像个小孩子。
    女孩子大多都心灵手巧,那么不妨为他精心的亲手制作一份点心,将提前买好的情侣戒指放入点心之中,将这一份点心送给最亲爱的他,当他发现这一枚戒指的时候,一定要勇敢的将心底最真诚的爱意说出来,相信你一定会收获你想要的幸福。
    一人一半,吃着妈妈做的点心。
    男人很善于伪装自己的内心,或者他心里已经没有你了,可是他表现出来的却和内心大相径庭,如果你不留心,你压根不会有异样的感觉。我们可以多留点心,仔细观察你的男朋友,看他是否有不爱你的意思,来看看证明他不再爱你了的十句话。
    独自斜坐在咖啡屋的一角,灯光昏黄发暗,没有咖啡和点心,只有一杯水。
    这件事你要仔细琢磨,用点心机,否则水尽鹅飞,后悔莫及。
    希望你能在第二学期养成一个好的学习习惯,每天到托管中心先吃点心活动一下,然后做作业,养成自己检查作业的习惯,学会自己整理书包。希望今后能够更大胆些,多与同学交往沟通。
    在“七夕乞巧会”上,庙主不仅延承了免费施斋,各色巧点诱人又可口,地道的巧果、兰花豆、豇豆麦糕等特色点心更是令食客赞不绝口。
    在我人生倒计时之前,我就这么点心愿,你们要是不能满足我,我死也睁不开眼啊!
    接待站是一个半封闭的空间,里面放着孩子们喜欢看的一些故事书和飞行棋等,还免费提供饮料和点心。
    于是,她又吃开了,很快就把一块点心吃完了。
    密麻麻的圆桌,杯盘狼藉;茶客摩肩接踵,点心车上满载蒸笼,好不热闹,挤拥得令人喘不过气来。
    在那一刹那间,他好像是立在一个美丽的深潭的边缘上,有一点心悸,同时心里又感到一阵阵的荡漾。
    用新鲜奶酪,肉末儿或是任何蔬菜和豆类的组合食材填满这些小点心。
    点点心血勤育英才厚泽九州;滴滴汗水勇赴学海逐鹿中原。
    杜新箨说着干笑一声,坐下去就吃点心。
    他们甚至会为守护我们汉南洞训练中心的警卫选一些点心。
    从小到大,张小姐常常用点心来做自己的早餐。而她的父母却喜欢把泡饭和面条作为他们的早点。

    汉字详情

    diǎn [dian]
    部首: 403
    笔画: 9
    五笔: HKOU
    五行:
    仓颉: YRF
    四角: 21336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黑,占声。本义:斑点)

    (2) 细小的黑色斑痕

    点,黑也。——《说文》。按,小黑曰点。

    (3) 又如:墨点儿;斑点;污点;点缺(瑕疵,缺点);点漆(形容极黑)

    (4) 小滴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宋· 辛弃疾《西江月》

    (5) 又如:雨点;掉点儿(落下稀疏的雨点);点叶(叶上的斑点);点璧(白璧的斑点)

    (6) 汉字笔画名 。如:横、竖、撇、点、折。又指旧时读书标明句逗及品评文章所用“、”号及其动作。如:点撇(文字的点和撇)

    (7) 数学名词。数学上表示小数的符号叫小数点,省称为“点”。

    (8) 几何系统,尤指欧几里得的几何系统中未下明确定义的成分之一 。如:两点之间直线最短

    (9) 古时夜间的计时单位。一夜分五更,一更又分五点

    五更三点索金车,尽放宫人出看花。——唐· 王建《宫词一百首》

    (10) 点钟,时间单位,等于时钟每昼夜的二十四分之一 。如:上午九点

    (11) 糕饼类小食 。如:早点;名点;茶点

    (12) 方面 。如:特点;重点;从这点上去看

    (13) 节奏;节拍 。如:点拍(音乐的节拍)

    (14) 一种特制响器,两端作云状,名为云板,也称点。旧时官署、邸宅以打点为报事集众的信号

    雨村尚未看完,忽闻传点。——《红楼梦》

    (15) 运销各式各样产品、供应和设备的零售店,最初是为人口稀少地区服务的 。如:据说龚文保在白湘寺办点

    (16) 一定的处所或程度的标点 。如:据点;沸点

    (17) 规定的时间 如:船误点;火车准点到达

    动词

    (1) 引申为玷污

    适足以发笑而自点耳。——《汉书·司马迁传》

    唐虞点灼而毁议。——《楚辞·怨世》

    (2) 又如:点污(玷污,特指奸污);点染(玷污)

    (3) 用笔加点。多用以描绘物象,审识章句,或表示删除的意思

    灭谓之点。——《尔雅·释器》。注:“以笔灭字为点。”

    (4) 又如:点化(用笔描绘景物;把前人诗句加以改头换面);点定(改正文字或句读);点窜(改动字句);点书(圈点书籍);点额(化妆;梳妆)

    (5) 指定,选派

    可汗大点兵。——《乐府诗集·木兰诗》

    (6) 又如:点行(按照名册顺序抽丁入伍);点差(点派差遣);点菜;点将

    (7) 旧时对官吏的选派、委放 。如:点差(指派差遣)

    (8) 指点,提说 。如:点拨;点点搐搐(指指点点);点手(招手;指点);点头知尾(一点即通。形容十分聪明)

    (9) 暗示 。如:一点他就明白了;点眼(有意用某种行动引人注意)

    (10) 查对,检核 。如:清点;盘点;点视(检查,查看);点勘(检核);点验(逐一检查审验);点集(按名册征集);点阅(点名查阅)

    (11) 引燃,燃 。如:点爆竹;点香烛;点渔灯

    (12) 评论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13) 又如:点文(评点文章);点抹(评点)

    (14) 冲,泡 。如:点汤(用沸水冲药末,以制药汤;宋时习俗。客到设茶,客去送汤);点茶(用沸水泡茶的方法;泡茶)

    (15) 中,着 。如:点鼓(击鼓)

    (16) 短暂接触

    猴首之足,亦仅点半趾,跃陟甚难。——《徐霞客游记》

    (17) 选,选拔 。如:点戏(挑选、指定戏目);点简(喻挑选玩弄对象);点穴(迷信者看墓地风水,寻求龙脉结穴之处。以为葬在此处可福及子孙);点绣女(挑选宫女)

    (18) 向下微动 。如:蜻蜓点水;点头会意(形容善于察颜观色);点首吐舌(形容惊讶赞叹)

    (19) 掉下,漏出,外溢或挤出成滴状的液体 。如:点眼药;点试(滴点眼药水试试);

    (20) 装饰 。如:点景(装饰盆景);点缀;点衬(装点)

    量词

    (1) 有些但不确定的量、数、范围或程度 。如:给我点纸;读点鲁迅的书

    (2) 表示少量。点儿化

    孤光一点萤。——清· 查慎行《舟夜书所见》

    (3) 又如:多做一点儿工作;上点儿水

    (4) 可用在动词、形容词前。多用于否定式 。如:这本书我一点儿还没看呢!

    英文翻译

    dot, speck, spot; point, degree

    方言集汇

    ◎ 粤语:dim2

    宋本广韵

    xīn [xin]
    部首: 440
    笔画: 4
    五笔: NYNY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P
    四角: 33000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据甲骨文和小篆,中间像心;外面像心的包络。本义:心脏)

    (2) 同本义

    心,人心也。在身之中,象形。——《说文》。按,在肺之下,膈膜之上,着脊第五椎。形如莲蕊,上有四系,以通四脏。心外有赤黄裹脂,谓之心包络。

    其祀中霤,祭先心。——《吕氏春秋》

    顺我,即先刺心;否则,四肢解尽,心犹不死。——方苞《狱中杂记》

    (3) 又如:心腹之病(致命之祸;隐患);心上刃(“忍”字的拆写);心肝肐蒂(心肝宝贝);心气(中医指心脏的功能);心系(系悬心脏于胸腔中的筋脉);心脾(心脏与脾脏)

    (4) 内心

    日月阳止,女心伤止。——《诗·小雅·杕杜》

    (5) 又如:心悦情服(真心乐意地情愿或服从);心香(敬事鬼神,心笃意诚,同于焚香);心苗(心意;心愿)

    (6) 心中。心里 。如:心喻口,口喻心(自己反复思量、揣度);心肝道儿(心思。亦指财欲);心甜的(心爱);心丧(心里悼念)

    (7) 古代人以心为思维器官,故后沿用为脑的代称

    心之官则思。——《孟子》

    (8) 又如:心猿智慧(喻头脑机敏灵活);心拙口夯(心笨口笨);心坌(愚笨);心知(心智)

    (9) 思想

    他人有心,予忖度之。——《诗·小雅·巧言》

    心忧炭贱。——唐· 白居易《卖炭翁》

    汝心之固。——《列子·汤问》

    心乐之。——唐· 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用心专。——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

    (10) 又如:心量(志气;抱负);心体(指思想);心识(意识);心想(思想;感情);心裁(指思想,主意);心用(思想行为)

    (11) 精神 。如:心神惝恍(神志不清,迷迷糊糊);心神仿佛(心神恍惚不安);心猿(比喻心神如猿猴般变化难以控制);心体(精神与肉体)

    (12) 心绪;心情 。如:心猿难系(喻人心思散乱,难于把握);心荒撩乱(心荒意乱);心惊骨软(神态惶恐);心持两端(分心,心绪不集中)

    (13) 思虑;谋划 。如:心重(思虑太多);心趄(变心;不遵守诺言);心模(揣测;估量)

    (14) 中心,中央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15) 又

    当心画

    波心荡。——宋· 姜夔《扬州慢》

    (16) 又如:心号(兵卒上衣前后的标志符号);心经(《般若波罗密多心经》的简称。以其概括了《般若经》的核心,故称);心子;心脏;江心

    英文翻译

    heart; mind, intelligence; soul

    方言集汇

    ◎ 粤语:sam1
    ◎ 客家话:[客英字典] sim1 [东莞腔] sim1 [梅县腔] sim1 [陆丰腔] sim1 [沙头角腔] sim1 [海陆丰腔] sim1 [宝安腔] sim1 [客语拼音字汇] xim1 [台湾四县腔] sim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二十一侵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息林侵A平聲開口三等侵Asĭĕmsi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