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名

diǎn míng [ dian ming]
繁体 點名
注音 ㄉ一ㄢˇ ㄇ一ㄥˊ
词性 动词

词语释义

点名 diǎnmíng

(1) 按顺序叫名字

call the roll

(2) 指出某人的姓名

点名批评
mention sb. by name

词语解释

  1. 查点人员数目时依次叫名字。

    宋 汪元量 《湖州歌》之七七:“诸行百戏都呈艺,乐局伶官叫点名。”《儒林外史》第十九回:“学道出来点名,点到童生 金跃 , 匡超人 递个眼色与他。” 吴组缃 《山洪》三一:“各队集合,先由队长点名。”

  2. 指名。

    巴金 《怀念萧珊》一:“从外地到作协分会来串连的人可以随意点名叫我出去示众,还要自报罪行。” 柯岩 《船长》:“那个老船长从来没正眼看过 贝汉廷 一眼,但在挑选二副时,他却点名要 贝汉廷 。”

  3. 指装点门面。

    《二刻拍案惊奇》卷二二:“止生得他一个,甚是娇养溺爱,从小不教他出外边来的,只在家中读些点名的书籍。” 王古鲁 注:“ 吴 俗语中,至今称人名不符实的做‘叫名头’……此处的点名是説‘敷衍门面’的意思。”

引证解释

⒈ 查点人员数目时依次叫名字。

宋汪元量《湖州歌》之七七:“诸行百戏都呈艺,乐局伶官叫点名。”
《儒林外史》第十九回:“学道出来点名,点到童生金跃,匡超人递个眼色与他。”
吴组缃《山洪》三一:“各队集合,先由队长点名。”

⒉ 指名。

巴金《怀念萧珊》一:“从外地到作协分会来串连的人可以随意点名叫我出去示众,还要自报罪行。”
柯岩《船长》:“那个老船长从来没正眼看过贝汉廷一眼,但在挑选二副时,他却点名要贝汉廷。”

⒊ 指装点门面。

《二刻拍案惊奇》卷二二:“止生得他一个,甚是娇养溺爱,从小不教他出外边来的,只在家中读些点名的书籍。”
王古鲁注:“吴俗语中,至今称人名不符实的做‘叫名头’……此处的点名是説‘敷衍门面’的意思。”

点名的国语词典

按名册点唤。

如:「长官为了要了解他的能力,点名要他做这件事。」

点名的网络释义

点名

  • 点名,表示按名册查点人员时一个个地叫名字或指名。语出宋汪元量《湖州歌》之七七:“诸行百戏都呈艺,乐局伶官叫点名。”
  • 点名造句

    校长点名批评了不守纪律的同学。
    听到老师不点名的批评,小芳如坐针毡,感到十分难过。
    依稀记得小时候挑灯夜战时的孤寂,记得抓耳挠腮想素材时的苦闷,记得奋笔疾书时那畅快淋漓的舒畅,记得被老师点名表扬时的脸红心跳,这一切恍如梦境般在我的眼前飞快地闪现。
    新生人很多,点名就用了员缘分钟。
    孩这次考了一百分还在班上被点名表扬了,如今他真是满面春风,那高兴劲儿掩都掩不住。
    今日给你点名分,你可别就狐假虎威,到处招摇惹事。
    也正是因为如此,眼尖的谭咏麟当场点名让这位粉丝上台做游戏。
    点名簿上的名字又多了许多新的,陌生的,离开的人被用黑色的水笔无情的划去一道线,连名字也模糊不清。
    两人自然谁都不肯让步,其他部门的人也都三缄其口,即使被点名说道,也是装作糊涂,说的含糊不清,因为大家都心知肚明,得罪哪一方,日子都不好过。
    一位金庸的同年级博士生同学对记者说,他在学校没见过金庸,第一次班会,老师点名“查良镛”,金大侠就没到。
    这项商品号称效果神奇,但使用起来却和其他同类型产品差异不大,有点名不副实。
    点名要你了。……,还在害羞呢,纯真的家伙。吉尔伽美什。
    我想没有什麽事都与基本能力评估的点名单,并会接触所有参与有我的名字删除。
    仿佛她是课堂上随时有可能被点名起立抽背的差生。
    边关讲话时,没有谈及市志的事情,而是直接把九月二十七日孔庙镇危房砸死学生的事件作为一个反面典型大讲特讲,点名批评了天南县孔庙镇的马风。
    江大汽车学院学工办主任陆蓉希望开发一款能安装在安卓手机上具有“点名功能”的软件时,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唐鑫。
    但这一名声可能有点名不副实,至少在近年来,信心至少是与股市一样具有前瞻性的。
    有的老师上课提问,也懒得看点名簿,随手一指,点到哪个就是哪个。
    卢展工点名李连成唱“吃亏歌”,笑称李连成“耍派头”。
    经纶说,老师都以为点名簿上少写她的姓,连去看医生,聊她家族史远比看诊时间多,姐姐也常被同事揶揄“以后,请‘经嫦’关门!”。

    汉字详情

    diǎn [dian]
    部首: 403
    笔画: 9
    五笔: HKOU
    五行:
    仓颉: YRF
    四角: 21336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黑,占声。本义:斑点)

    (2) 细小的黑色斑痕

    点,黑也。——《说文》。按,小黑曰点。

    (3) 又如:墨点儿;斑点;污点;点缺(瑕疵,缺点);点漆(形容极黑)

    (4) 小滴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宋· 辛弃疾《西江月》

    (5) 又如:雨点;掉点儿(落下稀疏的雨点);点叶(叶上的斑点);点璧(白璧的斑点)

    (6) 汉字笔画名 。如:横、竖、撇、点、折。又指旧时读书标明句逗及品评文章所用“、”号及其动作。如:点撇(文字的点和撇)

    (7) 数学名词。数学上表示小数的符号叫小数点,省称为“点”。

    (8) 几何系统,尤指欧几里得的几何系统中未下明确定义的成分之一 。如:两点之间直线最短

    (9) 古时夜间的计时单位。一夜分五更,一更又分五点

    五更三点索金车,尽放宫人出看花。——唐· 王建《宫词一百首》

    (10) 点钟,时间单位,等于时钟每昼夜的二十四分之一 。如:上午九点

    (11) 糕饼类小食 。如:早点;名点;茶点

    (12) 方面 。如:特点;重点;从这点上去看

    (13) 节奏;节拍 。如:点拍(音乐的节拍)

    (14) 一种特制响器,两端作云状,名为云板,也称点。旧时官署、邸宅以打点为报事集众的信号

    雨村尚未看完,忽闻传点。——《红楼梦》

    (15) 运销各式各样产品、供应和设备的零售店,最初是为人口稀少地区服务的 。如:据说龚文保在白湘寺办点

    (16) 一定的处所或程度的标点 。如:据点;沸点

    (17) 规定的时间 如:船误点;火车准点到达

    动词

    (1) 引申为玷污

    适足以发笑而自点耳。——《汉书·司马迁传》

    唐虞点灼而毁议。——《楚辞·怨世》

    (2) 又如:点污(玷污,特指奸污);点染(玷污)

    (3) 用笔加点。多用以描绘物象,审识章句,或表示删除的意思

    灭谓之点。——《尔雅·释器》。注:“以笔灭字为点。”

    (4) 又如:点化(用笔描绘景物;把前人诗句加以改头换面);点定(改正文字或句读);点窜(改动字句);点书(圈点书籍);点额(化妆;梳妆)

    (5) 指定,选派

    可汗大点兵。——《乐府诗集·木兰诗》

    (6) 又如:点行(按照名册顺序抽丁入伍);点差(点派差遣);点菜;点将

    (7) 旧时对官吏的选派、委放 。如:点差(指派差遣)

    (8) 指点,提说 。如:点拨;点点搐搐(指指点点);点手(招手;指点);点头知尾(一点即通。形容十分聪明)

    (9) 暗示 。如:一点他就明白了;点眼(有意用某种行动引人注意)

    (10) 查对,检核 。如:清点;盘点;点视(检查,查看);点勘(检核);点验(逐一检查审验);点集(按名册征集);点阅(点名查阅)

    (11) 引燃,燃 。如:点爆竹;点香烛;点渔灯

    (12) 评论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13) 又如:点文(评点文章);点抹(评点)

    (14) 冲,泡 。如:点汤(用沸水冲药末,以制药汤;宋时习俗。客到设茶,客去送汤);点茶(用沸水泡茶的方法;泡茶)

    (15) 中,着 。如:点鼓(击鼓)

    (16) 短暂接触

    猴首之足,亦仅点半趾,跃陟甚难。——《徐霞客游记》

    (17) 选,选拔 。如:点戏(挑选、指定戏目);点简(喻挑选玩弄对象);点穴(迷信者看墓地风水,寻求龙脉结穴之处。以为葬在此处可福及子孙);点绣女(挑选宫女)

    (18) 向下微动 。如:蜻蜓点水;点头会意(形容善于察颜观色);点首吐舌(形容惊讶赞叹)

    (19) 掉下,漏出,外溢或挤出成滴状的液体 。如:点眼药;点试(滴点眼药水试试);

    (20) 装饰 。如:点景(装饰盆景);点缀;点衬(装点)

    量词

    (1) 有些但不确定的量、数、范围或程度 。如:给我点纸;读点鲁迅的书

    (2) 表示少量。点儿化

    孤光一点萤。——清· 查慎行《舟夜书所见》

    (3) 又如:多做一点儿工作;上点儿水

    (4) 可用在动词、形容词前。多用于否定式 。如:这本书我一点儿还没看呢!

    英文翻译

    dot, speck, spot; point, degree

    方言集汇

    ◎ 粤语:dim2

    宋本广韵

    míng [ming]
    部首: 337
    笔画: 6
    五笔: QKF
    五行:
    仓颉: NIR
    四角: 27602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甲骨文字形。从口夕。本义:自己报出姓名;起名字)

    (2) 同本义

    名,自命也。——《说文》

    黄帝正名百物。——《礼记·祭法》

    名之曰幽厉。——《孟子》

    名公器也。——《庄子·天运》

    秦氏有好女,自名为 罗敷。——《乐府诗集》

    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名之者谁。——宋· 欧阳修《醉翁亭记》

    自名“蟹壳青”。——《聊斋志异·促织》

    (3) 又如:名品(辨明品级)

    (4) 称说;说出

    不能名其一处。——《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5) 又如:不可名状;莫名其妙;名状(形容描述)

    (6) 出名,有名声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刘禹锡《陋室铭》

    (7) 以私人名义占有

    不名一钱。——王充《论衡》

    (8) 通“明”。明白

    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名。——《老子·四十七章》

    名词

    (1) 名字;名称

    请问名。——《仪礼·士昏礼》

    记百名以上书于策。——《仪礼·聘礼》

    慎器与名。——《左传·昭公三十二年》。注:“爵号也。”

    大行受大名,细行受细名。——《周书·谥法》

    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木兰诗》

    (2) 又如:名榜(名帖);名物(物品的名称及形状);名纸(名片);名象(泛指称谓、法制、器物等。名,指称;象,法象)

    (3) 名门,名家 。如:名胤(名门的后裔);名迹(名家的手迹);名画(名家的图画);名书(名家的墨迹)

    (4) 名人, 杰出的人 。如: 名彦(名人才士);名俊(俊杰,杰出的人);名场(名人聚会之所);名贤(名人贤士);名辈(名流)

    (5) 名声,名誉,名望

    故西门豹为邺令,名闻天下。——《史记·滑稽列传》

    名达于缙绅间。——清· 黄宗羲《柳敬亭传》

    (6) 又如:名宿(有名誉、负众望的读书人);名实(声誉与真才。或指名称与实质);名体(声名与实才)。如:名父(指人父有名望);名分(名望和身分)

    (7) 功业,功名 。如:名心(求功名之心);名品(名位品级);名级(名位品级);名烈(功业);名业(功名业绩)

    (8) 名义

    名曰馆伴。(名义上是招待使者的官员。)——宋· 文天祥《后序》

    (9) 又如:名分(名义);名田(以私名占有田地);名色(名义)

    (10) 对人在数列中位置的规定 。如:第三名

    猗嗟名兮,美目清兮。——《诗·齐风·猗嗟》

    形容词

    (1) 有名的,著名的;名贵的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有仙则名。——唐· 刘禹锡《陋室铭》

    (2) 又如:名姝(著名的美女);名宿(有名的老前辈);名素(一向有名望的人);名族(著名的家族;名字姓氏);名花(名贵的花。俗称美女、名妓为名花);名贵(著名而显贵的人;贵重难得的器物);名都(著名的都市)

    (3) 大的

    因名山升中于天。——《礼记·礼器》。注:“犹大也。”

    环如因而赂一名都。——《战国策·秦策》。注:“大也。”

    (4) 又如:名山(大山);名川(大河);名藩(重要的大藩镇);名器(大器)

    量词

    用于人的数量 。如:二十名工人;三十名学生

    英文翻译

    name, rank, title, position

    方言集汇

    ◎ 粤语:meng4 ming4
    ◎ 客家话:[沙头角腔] miang2 [海陆丰腔] miang2 [梅县腔] miang2 [东莞腔] miang2 [客英字典] miang2 [台湾四县腔] miang2 [客语拼音字汇] miang2 [陆丰腔] miang3 [宝安腔] miang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十四清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武并清開平聲開口三等mĭɛŋmjeng/mie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