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火,少声。本义:煎炒,火干)
(2) 一种烹调方法。把食物或其他东西放在锅里加热翻动使熟或使干,一般先要放少量的食油 。如:炒肉丝;炒花生
(3) 中药炮制法之一。将药材放在锅内加热、翻动至一定要求 。炒时不加辅料叫清炒;加辅料同炒的有:麸炒、土炒、米炒、酒炒、醋炒等
(4) 吵闹。通“吵” 。如:炒炒(吵吵,许多人乱说话);炒刺(吵闹)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沙头角腔] ciau3 [宝安腔] cau3 [海陆丰腔] cau3 [梅县腔] cau3 [台湾四县腔] cau3 [客语拼音字汇] cau3 [陆丰腔] cau3 [东莞腔] cau3 [客英字典] cau3
◎ 潮州话:ca2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煼 | 初爪 | 初 | 肴 | 上聲 | 巧 | 開口二等 | 肴 | 效 | chraux/chav | ʧʰau |
详细解释
形容词
(五,会意。从二,从乂。“二”代表天地,“乂”表示互相交错。本义:交午,纵横交错) 同本义
五,阴阳在天地之间交午也。——《说文》
葛屦五两。——《诗·齐风·南山》
羔羊之皮,素丝五紽。——《诗·召南·羔羊》
名词
(1) 古代军队编制单位,五人为伍
入行间之治连以五。——《商君书》
(2) 偶;相类
妻与后子死者,五皆丧之三年。——《墨子》
(3) 工尺谱中的音名之一,表示音阶上的一级
(4) 五行
五,五行也。——《说文》。段玉裁注:“水火木金土,相克相生,阴阳交午也。”
(5) 通“伍”。古军队编制,五人为伍;行列
行间之治,连以五,辨之以章,束之以令。——《商君书·画策》
孟贲过于 河,先其五。——《吕氏春秋·必己》
(6) 指五帝 。如:五三(五帝三王)
(7) 星名。二十八宿中的昴五 。如:五佐(谓佐天行德的五星);五括(星名);五纬(金、木、水、火、土五星)
(8) 姓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ng3 [梅县腔] ng3 [宝安腔] ng3 [客英字典] ng3 [海陆丰腔] ng3 [客语拼音字汇] ng3 [陆丰腔] ng3 [沙头角腔] ng3 [东莞腔] ng3
◎ 潮州话:ngou6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五 | 疑古 | 疑 | 模 | 上聲 | 麌 | 開口一等 | 模 | 遇 | ngox/nguu | ŋu |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彡(
),采声。从“彡”表示与图画、文饰相关。本义:文采,文章才华)(2) 同本义
延之与 陈郡谢灵运俱以词彩齐名。——《宋书·颜延之传》
(3) 彩色的丝织品。又作“綵”
杂彩三百匹,交广市鲑珍。——《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4) 又如:彩仗(彩饰的仪仗);剪彩;张灯结彩
(5) 指某些赌博、竞赛等赢得的财物
大博争雄好彩来,全盘一掷万人开。———李白《送外甥郑灌从军》
(6) 又如:彩战(指博戏争胜);中彩;得彩;彩品(竞赛的奖品)
(7) 光彩,光泽 。如:彩线(比喻带有脸上脂粉的眼泪);彩绚(绚丽多彩)
(8) 负伤流血 。如:挂彩
(1) 彩色,各种颜色
朝辞白帝彩云间。——李白《早发白帝城》
(2) 又如:五彩;彩章(彩色涂饰);彩错(色彩交错);彩服
(3) 得好运
且休提这恩德无涯,单则是子母团圆,大古里彩。——元· 关汉卿《蝴蝶梦》
(4) 又如:彩气(吉利的兆头);彩头(好运道的预兆;又指竞赛赢得的奖品)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客英字典] cai3 [沙头角腔] cai3 coi3 [梅县腔] cai3 [海陆丰腔] cai3 [客语拼音字汇] cai3 coi3 [东莞腔] cai3 [陆丰腔] cai3 [台湾四县腔] cai3 [宝安腔] cai3
◎ 潮州话:cai2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采 | 倉宰 | 清 | 咍 | 上聲 | 賄 | 開口一等 | 蟹 | 咍 | tsʰɒi | chaix/coj |
详细解释
dīng
名词
(1) (象形。金文象俯视所见的钉头之形,小篆象侧视的钉形。本义:钉子)
(2) 同本义。丁为“钉”的古字
丁,钻也。象形。今俗以钉为之,其质用金或竹,若木。——《说文》
(3) 又如:丁屐(底有钉齿的木鞋);丁子(蝌蚪。初生头大有尾,如丁字)
(4) 小的立方体 (如肉、瓜果、蔬菜等割成的小方块)。如:黄瓜丁;炒鸡丁;羊肉丁
(5) 天干的第四位,与地支相配,用以纪年、月、日
其日丙丁。——《吕氏春秋·孟夏》
夏,四月,丁未,公及郑伯盟于越。——《春秋》
(6) 能担任赋役的成年男子,不同于男孩
无何天宝大征兵,户有三丁点一丁。——唐·白居易《新丰折臂翁》
余丁传餐。——清·邵长蘅《青门剩稿》
(7) 又如:丁粮(对男丁征收的粮食);丁力(一男之力。引申为劳力);丁女(能担任力役的成年女子;道家语指火神);丁奴(二十岁以上的成年奴仆) ;成丁;壮丁
(8) 家庭人口 。如:添丁;丁税(按人丁所课的税);丁赋(按人丁所课的赋税)
(9) 指从事某种劳动的人 。如 :园丁;家丁;庖丁
形容词
(1) 壮盛;强壮
齿落复生,身气丁强。——汉·王充《论衡·无形》
(2) 又如:丁丁(壮健的样子);丁人(壮健的男子);丁夫(壮健的男子)
(3) 序数第四 。如:丁等;丁级;丁方(四方);丁夜四更夜(凌晨1—3时)
动词
(1) 当;遭逢
丁,当也。——《尔雅》。注:“相当值。”
宁丁我躬?——《诗·大雅·云汉》
丁时逢殃。——汉·刘向《九叹·惜贤》
我喜我生,独丁斯时。——《后汉书·岑彭传》
丁时逢殃,孰可夸何兮。——汉·刘向《九叹·惜贤》
(2) 如:丁辰(适逢其时);丁仔(遇上,碰巧);丁夫忧(遇父丧);丁了母忧(遭了母丧)
(3) 另见
zhēng
暂无详细释义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梅县腔] den1 [宝安腔] den1 [客英字典] den1 [陆丰腔] den1 [海陆丰腔] den1 [客语拼音字汇] den1 din1 [沙头角腔] dien1 [台湾四县腔] den1
◎ 潮州话:dêng1 zêng1(teng cheng)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朾 | 中莖 | 知 | 耕開 | 平聲 | 庚 | 開口二等 | 梗 | 耕 | ţæŋ | treng/tae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