炊火

chuī huǒ [ chui huo]
注音 ㄔㄨㄟ ㄏㄨㄛˇ

词语释义

炊火 chuīhuǒ

(1) 〈方〉

fire used to cook meal

(2) 烧火

在灶下炊火

(3) 烧饭的烟火;比喻子孙后代

词语解释

  1. 烧饭的烟火。比喻子嗣或人烟。

    《汉书·燕剌王刘旦传》:“其后 尉陀 入 南夷 , 陈涉 呼 楚泽 ,近狎作乱,内外俱发, 赵氏 无炊火焉。” 颜师古 注:“无炊火,言絶祀也。”如:那儿很荒凉,没有炊火,人迹罕到。

  2. 烧火。

    宋 方夔 《邑郭旅中》诗:“出猎将军夜打围,剑头炊火割鲜肥。”如:在灶下炊火。

引证解释

⒈ 烧饭的烟火。比喻子嗣或人烟。

《汉书·燕剌王刘旦传》:“其后尉陀入南夷,陈涉呼楚泽,近狎作乱,内外俱发, 赵氏无炊火焉。”
颜师古注:“无炊火,言絶祀也。”

如:那儿很荒凉,没有炊火,人迹罕到。

⒉ 烧火。

宋方夔《邑郭旅中》诗:“出猎将军夜打围,剑头炊火割鲜肥。”

如:在灶下炊火。

炊火的国语词典

烧饭的烟火。

炊火的网络释义

炊火

  • 炊火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是chuī huǒ,意思是烧饭的烟火。比喻子嗣或人烟。
  • 炊火造句

    山洞内又生起了炊火,高热量的熊肉给几人提供了足够的能量。
    炊火中,往日仅仅飘起野菜、野百合的稀汤,如今浮着一块块诱人蛇肉,王作尧把那盅“饭”也倒进蛇汤里。
    天饱到的是最早的一个,小秋凌晨就已起身忙活饭食,看到他,照旧指了指给童子们弄炊火的灶台。
    经过敲打、生火、炊火、融铜、修补、磨平几道工序后,原本的破锅有了一次新的“生命”,又可以回到灶上安心地“工作”着。
    在古时候,这一天人们不事炊火,只能吃冷食。
    当工作人员往炉里添木柴,是否会激起你年少时炊火的记忆,或许很多人也想体验一下亲手烹鱼的乐趣吧。
    爨官,为西周时期在宫廷内为王室成员制膳之士中的灶官,就是俗称的火头倌,专职掌管炊火。
    随部队行军的副师长孙钢告诉记者,两个小时前,部队机动途中,附近的一支后勤保障分队就按“就近保障”的原则,燃起了野外炊火。
    多年后,山脉中猛兽渐渐稀少,开始出现村子和部落,渐至人烟繁多,炊火四起。
    站在顶楼,放眼望去,郑阿婆说,以前这里曾是整个村的制高点,如今四周民宅林立,炊火相继,惟有这幢被遗落的将军楼成了历史的遗痕。
    炊事阵地上,刚刚生起的炊火被熄灭,刚刚架设的炊具被撤掉……在一个个雪窟窿里,很多营连已经开饭官兵们津津有味地吃着火腿、汉堡包和巧克力。
    一气之下,老伴杨桂花断了他的炊火。
    到了早晨,炊火点亮了整个天空,国王会宣布斯德哥尔摩水上奖给对保护水本钱最杰出供献者。
    据了解,这还是新机场首次出现炊火。
    白杨树的用途可大了!粗壮的枝干可以制造家具,既牢固又耐腐,它的枝叶可以净化空气,翠绿的叶子给大自然增添了几分色彩和美丽。茂密的树叶到了秋天变成农家人炊火做饭的好材料……
    说是蔡邕在吴县,听到炊火中有异声,于是从烈火中救出一段梧桐木头,用它制成七弦琴,音韵清美无比。
    夜幕逐渐降临,已经登陆上岸的军队开始架设营幕帐篷,鸭绿江边燃起了星星点点的炊火,尚在舟中的士兵则继续聚集在船舷边,在军官的催促下加快换乘的动作。

    汉字详情

    chuī [chui]
    部首: 414
    笔画: 8
    五笔: OQWY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多用男性
    仓颉: FNO
    四角: 97882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火,吹省声。本义:烧火做饭)

    (2) 同本义

    析骸而炊之。——《公羊传》

    一人炊之。——《汉书·枚乘传》

    先炊之属。——《史记·封禅书》。注:“先炊,古炊母之神也。”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杜甫《石壕吏》

    (3) 又如:炊米(煮饭);炊人(厨子);炊妇(煮饭的妇人);吹家子(古代军中掌管炊事的人);吹沙成饭(比喻徒劳无功)

    (4) 烧火 。如:炊桂(柴薪少而难得,价值昂贵如桂。比喻生活环境艰难,日用品得之不易);炊骨(烧人骨)

    英文翻译

    cook; meal

    方言集汇

    ◎ 粤语:ceoi1
    ◎ 客家话:[宝安腔] cui1 [客英字典] choi1 chui1 [陆丰腔] choi1 [东莞腔] cui1 [海陆丰腔] choi1 chui1 [梅县腔] chui1 choi1 [台湾四县腔] coi1 cui1 [客语拼音字汇] coi1 cui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五支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昌垂支A合平聲合口三等支Achjye/tcvetɕʰĭwe
    huǒ [huo]
    部首: 414
    笔画: 4
    五笔: OOOO
    吉凶:
    姓名学:
    仓颉: F
    四角: 90800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火焰。汉字部首之一。本义:物体燃烧所发的光、焰和热)

    (2) 同本义

    火,南方之行也。炎而上,象形。——《说文》

    火之为言委随也,故字人散二者为火也。——《春秋·元命苞》

    离为火。——《易·说卦》

    火水妃也。春秋感情符,火者阳之精也。——《左传·昭公九年》

    火,日气也。——《论衡·诘术》

    人火曰火,天火曰灾。——《左传·宣公十六年》

    国曰灾,邑曰火。——《谷梁传·昭公九年》

    大者曰灾,小者曰火。——《公羊传·襄公九年》

    火烧令坚。——宋· 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火令药熔。

    (3) 又如:火链(旧时打火用的火力);火厝(火葬);火筒(烟筒);火火烛烛(火势很大);火厄(火灾);火备(防火设施)

    (4) 火灾;发生火灾

    凡四遭火。——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5) 又如:火兵(负责救火的兵);火事(失火事故);火殃(古时指预兆火灾的天象);火所(发生火灾的地方)

    (6) 灯火,指灯烛或火把

    江船火独明。——唐· 杜甫《春夜喜雨》

    拥火以入。——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火且尽。

    火尚足以明。

    (7) 又如:火鼓(火炬和战鼓);渔火;火燎(竹烛;火炬)

    (8) 光芒 。如:火眸(火眼金睛)

    (9) 热;热气 。如:火杂杂(形容非常热);火流(形容酷热);火风(炎热的风)

    (10) 五行 ——中国古代哲学的五个基本要素(金、木、水、火、土)之一。如:火欲殂(指汉朝将亡。因古代用五行生克来讲朝代兴亡替代的道理);火位(五行中火行的方位)

    (11) 中国古代兵制单位, 十人为 “火”

    皆解甲,散还火伍中。——柳宗元《段太尉逸事状》

    (12) 火星之简称。又名大火 。司南方,主夏季。而古恒星之名,心宿二,古称“大火”,亦简称火

    七月流火。——《诗·豳风·七月》

    大火谓之大辰。——《尔雅·释天》。按:“东方之宿三星,中一星色赤而大,故命之曰火。”

    火为口舌之象。——《论衡·言毒》

    (13) 又如: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火角(火星芒角);火官(古时掌祭火星、行火政之官);火房(火星的分野)

    (14) 指枪炮弹药 。如:军火

    (15) 比喻战争 。如:交火;开火;停火

    (16) ∶指阳性、热性一类的物象或亢进的状态 。如:上火,败火

    (17) 古时通“伙” 。如:火家(伙计帮工);同火;合火;一火贼;火计(火家。伙计);火仓(伙食)

    动词

    (1) 焚烧;烧毁

    火,燬也。——《说文》

    火,言毁也,物入中皆毁坏也。——《释名·释天》

    (2) 又如:火人(以火烧人);火库(焚烧敌方兵库);火队(焚烧敌方队伍,以乱其行阵);火积(焚烧敌方的储备)

    (3) 用火烧物使熟 。如:火灶(烧火做饭的设备。多以砖坯砌成)

    (4) 生气 。如:他火了;火冒(发火;生气);火剌剌(发火忿怒的样子)

    形容词

    (1) 形容像火那样的颜色,一般指红色的

    朱鳞火鬣。——唐· 李朝威《柳毅传》

    (2) 又如:火云(红云);火采(红光);火狐;火旆(红色的旌旗);火树(形容开满红花的树)

    (3) 紧急 。如:火匝匝(火杂杂。形容紧张、急迫);火崩崩(形容十分紧急);火签(差役办理紧急公务的凭证);火牌兵符(最紧急的命令;通知)

    英文翻译

    fire, flame; burn; anger, rage

    方言集汇

    ◎ 粤语:fo2
    ◎ 客家话:[东莞腔] fo3 [沙头角腔] fo3 [梅县腔] fo3 [海陆丰腔] fo3 [客语拼音字汇] fo3 [陆丰腔] fo3 [宝安腔] fo3 [台湾四县腔] fo3 [客英字典] fo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三十四果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呼果戈一合上聲合口一等xuɑhuax/xuaa

    炊火的同拼音词语